<p> 在大自然中,人们一般对单棵或少量的树木,称之为树;对成片状的称树林;更大面积的包括野生动物在内,称为森林。简单点说,可以“树”概之。我特别喜爱树,特别是旷野里那原生态充满生命活力的树。你看,不论是一棵,还是几棵,乃至成片,它们都恣情肆意地自由生长。它们向着蓝天,向着太阳,向着大地,向着四面八方,无所顾忌,随心所欲,挺直着驱干,伸展着树枝,一派“古气磅礴的气象”(林语堂)。就是那些花园、街头、路边被匠人修理过的树,只是多了一些妩媚。尽管如此,却丝毫掩饰不住其内心的狂野一一君不见,绿蓠墙里的植物,经常冒着斩首的危险窜出头来?</p><p> 自古至今,这些树,引来文学巨匠们饱蘸笔墨,抒情扬志,也由此留下了篇篇杰作。</p><p> 世界上描写树的这些传世佳作一一那语言之生动;那描写之形象;那感情之真挚;让后人顶礼膜拜。像(中国)林语堂的《秋天的滋味》;(印度)泰戈尔的《大地的爱人》;(智利)巴勃罗.聂鲁达的《归来的温馨》;(中国)杨绛的《绿叶筛阴》;(美国)罗杰《蓝色的秋》;(俄国)屠格涅夫的《秋树》;(法国)马塞尔、普鲁斯特《栗树》;(法国)莫泊桑《雪夜》;(中国)茅盾的《白杨礼赞》;更有中国的古代诗人当代作家……数不胜数。仅以这些作家所写的散文来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极具感染力。在我读过的这类作品里,最推崇的是中国民国时期作家马国亮的《冬树》。他写道:每一棵细枝全充满了那末矫健的生命力,伸向无垠的天空,像一丛丛飞跃的小箭,严寒为它卸脱了长夏的重负,现在它撑臂穹苍,伸一伸已疲乏了的腰枝……每一棵树都如此怡然自得,各自有它的动人的舞姿。没有虚饰的美乃是真正的美。如我们从裸体画欣赏出真正的美女与美男,给我以一树的枯枝,其中满饰着使画师搁笔的最动人的粗细的线条……</p><p> 艺术门类不同,故表达方式不同。但各艺术门类之间则是相通的。我端着相机,游走在树林其间,用图片化作对文学的理解。在捕捉美图的每一个瞬间,我的心头常常被震撼着。那长着蘑菇头,佇立在古罗马遗址上的地中海松,古今穿越的那么和谐;长在日本和平公园里枫林,在秋季如火一般鲜艳,红火却象征和平;伊里比亚半岛上的橄榄树林,绿点斑斑,像棋盘般布满大地;那没了生命却千年不倒的胡杨,显现出天物造化;而有些雕琢的像工艺品似的苹果园,更让人啧啧称奇……我用相机记录的这些图片,不仅仅是树、树林及森林的形态,更是当时自己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心境。</p><p> 最后,让我用(俄)屠格涅夫的《鸟声不透白杨林》中的一段做结束语:我坐着,眺望着周围,倾听着。树叶在我头上轻轻地沙沙作响……</p><p> 本文附图均系作者原创。为使读者读图方便,每图给以简介,使其更明了。下图为本文开篇图:白杨礼赞!</p> <h3>在意大利古罗马遗址上,后人种了一些蘑菇头状的地中海松。</h3> <h3>中国长白山次生森林。因三百多年前的火山爆发,所有生物毁于一旦。</h3> <h3>加拿大枫叶大道。一到秋天,枫叶红的一塌糊涂。</h3> <h3>澳大利亚热带雨林。旅人必须乘水陆两用敞蓬汽车,沿推土机推出的道路出入。森林中有若干小湖,车照常挺进。</h3> <p>欧洲平原所见冬天的森林。</p> <h3>中国太行山锦山秋天的景色。说起太行山的雄伟壮丽,南段当属王莽岭;北段就是锦山了。图中可见,北方杨点缀其间。</h3> <h3>澳大利亚堪培拉广场上的桉树林。桉树是造纸的好原料。做为路树,其不生虫蚜,能确保公路安全。中国已经引进。</h3> <p>新西兰南岛,一个叫水果镇(估计是游人起的名字)的地方。那里的苹果树林如图所示,真对得起园艺二字。这个样子,觉得不可思议。但苹果向阳好,又好摘,又好看,又好吃。所以,游人不仅买苹果吃,还可顺便参观果园。还听说用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形成的风力,吹散葡萄架上的雾气,防止葡萄霉烂。这可能就是现代农业了。</p> <h3>有一年正月十五,到蔚县看打铁花。早晨六点,在近零下三十度严寒里,看到了这棵老榆树。</h3> <h3>日本的和平公园。在秋天绚丽之极,一派和平景象。</h3> <p class="ql-block">中国燕山雾灵山主峰上。这棵松树毅然决然地挺立着。主峰刮七八级大风是常态。令人羡慕它的无比坚强。山东省泰安诗人王丽霞题诗云:极顶冲天立,狂风奈我何?松枝舞飞刃,愈舞愈高歌。</p> <p class="ql-block">中国 额济纳旗胡杨树。山东省泰安诗人王丽霞题诗云:坚贞世代承,正气浩然升,虬曲胡杨树,无声写永恒。</p> <p>澳大利亚。丘陵牧场山脊线上。</p> <p>中国千山(又名莲花山),辽东地区名山。山上佛道两教香火旺盛。这棵松树距主峰顶不足100米。看样子也很坚强。但我相信,由于地势的关系,它经历的大风雨要少一点。</p> <h3>中国浙江楠溪江畔。江南风调雨顺,这棵松树生长环境好了许多。介绍一个插曲,黄山那棵老的梦笔生花已经故去,黄山人又栽了一棵继承树。希望楠溪江这棵松树坚决挺住。</h3> <h3>新西兰南岛箭镇。这些柳树在原野自然的生长着。这个地方是拍摄电影《指环王》的外景地,从而名声大噪。</h3> <h3>中国华北平原之聊城桃园。在大雪之后,桃树的线条显得异常美丽。</h3> <p>比利时国高速路边。因临近圣诞节,外国人放假,路上堵车,尔后下车休息,发现了这棵白桦树。抓拍这树也是幸运。从此,直到回国,也未见晴天。欧州冬天雨天太多,不好玩。</p> <p>中国太行山的柿子树。深秋,柿子树甚是好看。但人们没给柿子找到新的利用价值。故有的地方,柿子落了一地,没人捡拾,也觉得可惜。</p> <h3>中国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树。这里世代流传着胡杨树“活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传说。</h3> <p>山东省聊城东昌湖傍晚一一柳树之倒影。</p> <h3>加拿大北部冰原大道旁。正赶上下雪,车辆无法前行。就近拍摄。这些冷杉树,长得极慢。</h3> <h3>中国四姑娘山。看着头顶上乌云翻滚,听着越来越近的雷声,拍下了这几棵松。<br></h3> <h3>中国酒泉金塔胡杨林。感觉这些树,长得妩媚,但还是年轻了些。</h3> <h3>西班牙橄榄树林。伊比利亚半岛是缺水的。他们把树一直往山顶上种,而且近年大干快干。他们知道橄榄油市场不错。</h3> <p>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区科莫湖。</p> <p>新西兰南岛纳洼卡湖杨树。湖边上就是乘直升飞机去福克斯冰川最近的冰川小镇。</p> <p>中国楠溪江畔梧桐树。当地有“梧桐花开五月雪”之说。花纯白色,且香味清馨。比法桐好多了。</p> <h3>瑞士是山地之国。举目四望,尽是阿尔卑斯山之风光。</h3> <h3>英国牛津大学三一学院旁边的牧场。几棵老橡树,远处几头牛,绿地毯般的草地,让人忘了这里是大学。</h3> <h3>中国浙江雁荡山。中国绘画与该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树是不可或缺的元素。</h3> <p>十九世纪儿童文学名著《海蒂》,已有七十多种语言出版。作家约翰娜.斯比丽的童年,生活在瑞士阿尔姆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本图是该山一角一一高山远山森林山,近山低山是牧场。作家的故乡已经成为旅游景点。</p> <h3>中国浙江丽水。一般地说,凡是有历史的村庄,都有几棵百年老树。北方多是古槐,而南方多为古樟树。图中古樟苍劲而有生机啊!</h3> <h3>青藏高原(川西)新都桥高原杨。也不知为何它拼命往高处长。至今疑惑不解。</h3> <p>瑞士乡村。</p> <p>新疆伊犁河谷。河道两岸植被丰富,森林茂盛。一座蒙古包升起的袅袅炊烟,告诉人们这是人间仙境。</p> <p>挪威农居。北欧人房屋讲究色彩。这样,冬天和白雪,夏天和绿树,形成强烈的反差。</p> <p>天津市蓟县盘山。</p> <p>加拿大奥尔良岛农家。</p> <p>河北省赵州大石桥旁边的百年梨树园。这幅图片曾是河北省赴国外展览中的一帧。</p> <p> 后记:自法国人1839年发明照相术以来,摄影者每年以几何数量增长。而如今,更是到了人人拍照的年代。其中,近年来摄影人对树的独爱,更出现了一些创新应用。除了制做镜框悬挂,还有一些小文艺之作。如影友用自己拍摄的树图,制做了精美的书签;将树图喷绘在宣纸上,进行装裱,制成了中国画,悬挂于厅。其它的如将树图人工(或电脑)刺绣,制做成高端商品;各类广告,更是多如牛毛。而每年全世界出版的数以万计的画册,树图更是重要的元素之一……其它种类多多。但无论何种方式,说明不仅仅是我、我们,而是全人类,在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它的喜爱。让树、树林及森林,永远成为我们的朋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