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河道贤达录》</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民国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程党会</b></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1、复辟帝制</b></h1> 1914年9月28日,袁世凯率百官到孔庙祭孔,12月23日到天坛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礼。祀孔祭天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预演,德、英、美、日等帝国主义也支持袁称帝。为了恢复君主制国体,过一过当皇帝的瘾,袁世凯一手操纵参政院制定了《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各省在军政长官监督下加紧选出“代表”, 1915年12月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书袁“劝进”。1915年12月12日,袁发布命令,承受帝位。<br> 1915年12月13日,接受百官朝贺,大加封赏。1915年12月31日,袁下令翌年(1916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于1916年1月1日正式登基。 为反对袁世凯称帝,焦易堂就去上海谒见了孙中山先生,随后奉命秘密辗转于广州,上海,天津,北京,西安等地开展斗争。向民众宣讲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和救国政策,并积极参加了每一次的战斗。 由于云南、贵州等省发动护国战争,纷纷讨袁,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仍称大总统。 袁世凯称帝虽然只有83天,但袁大头却延续使用了很多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因尿毒症不治而忘,享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2、反袁逐陆</b></h1> 1914年月,焦易堂的母亲因病离世,他奔丧返陕守孝。1915年陆建章上任陕西威武将军(相当于之前的陕西督军),上任后他不但大力支持袁世凯称帝,而且还大肆镇压革命党人,焦易堂安排好家里的事情之后就开始联络陕西的革命党人张渊、南南轩等开展了反袁逐陆的斗争,会党首领张老九欲用炸弹炸陆未遂,焦自告奋勇,只身潜入都督府投掷炸弹二枚(但因炸弹受潮而未能爆炸)。 <br> 1916年初陆建章下令杀害了王绍文、南南轩、张深如等十八位反袁斗士。1916年3月郭坚、耿直、曹世英、高俊在白水县宣布起义,举起了西北护国军的大旗,转战陕北连克十余座县城,陆建章大为恐慌,任命陕南镇守陈树藩为陕北镇守兼渭北剿匪总司令前往镇压,又派其长子陆成武率中坚团去富平一带巡防,结果却被其手下胡景翼倒戈而活捉。<br> 胡景翼把陆成武交给了陈树藩,陈就以陆承武的性命为交换条件,迫使陆建章离陕,陆看到在陕难以立足,就与陈达成了献城换子协议,1916年5月陆建章离陕时动员500辆大车拉运在陕西搜刮的民膏民脂折合白银约3000多万两,车队行至潼关时,被胡景翼、李向荣等人截留。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3、黎元洪继任</b></h1> 1916年06月06日袁世凯病逝,第二天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后来又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洪继任大总统后宣布恢复约法,召集国会,焦易堂等原国会议员奉总理孙中山之命入京重新开始参与议政。<br> 黎元洪虽然当了大总统,但实际权力却被担任国务总理的皖系军阀段祺瑞所掌握。黎元洪不甘于受段摆布,形成"府院之争",1917年初,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谓"参战"问题上发生了矛盾,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和国会则坚决反对。1917年5月下旬当黎、段因解散国会的问题争执不下时,段祺瑞想利用张勋的复辟势力,推翻黎元洪并解散国会。<br> 黎元洪得到消息后,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院总理。1917年6月7日张勋率领他的十三省同盟军"辫子军"北上,1917年6月14日张勋的五千辫子军到达北京,于段祺瑞一道把黎元洪赶下了台,并被迫黎元洪下令解散了国会。焦易堂等原国民党籍议员全部奔赴上海,1917年7月间,张勋复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24、反段讨陈</b></h1> 1916年5月陈树藩接替陆建章当了陕西都督后,不但百般陷害国民党,而且残酷剥削人民群众,后来又投靠了段祺瑞。张仲良、胡景翼、曹世英等人商议,派李向荣去北京给蔡锷汇报陈在陕的反革命行径,并请示下一步的斗争策略。李到北京后,住在陕西会馆,打问了多日尚未打听到蔡锷的住所。 后来接到了焦易堂的来信,才得知蔡锷已经被软禁了,并告诉李陈已经派人去京抓你来了,得到消息后,李向荣立即离京赶赴上海拜见了在上海的焦易堂,焦易堂令李带上自己的长子焦步辕(小名武子)于1917年一起回陕,开展反段讨陈斗争, <br> 回陕后李向荣先去渭北给张仲良、胡景翼、曹世英、郭坚、高俊等人汇报了上海的指示,共商革命策略。李向荣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革命斗争性很强,胡景翼就任命李为靖国军西路招讨使,令其和张仲良及焦步辕一起回武功发展武装力量,和西府各县的敌人进行斗争。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5、护法战争</b></h1> 1917年7月,孙中山下令各省革命军人出师讨贼,亲自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同时号召国会议员南下广州,焦易堂也在其中,召集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设大元帅府于广东士敏土厂,并要求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护法战争,又称第一次护法运动。<br> 1917年8月中旬南下广州的国会议员虽多达150余人,但仍不足召开正式国会的法定人数。根据孙中山建议,8月25日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大会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决定成立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以“戡定叛乱,恢复《临时约法》”为军政府职责,宣布在《临时约法》之效力未完全恢复以前,中华民国之行政权,由大元帅行之。1917年09月10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开始了护法战争。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6、陕西靖国军</b></h1> 1917年12月开始到1918年1月,陕西各地陆续成立了靖国军,队伍不断得到壮大发展,但各部队来源不同,号令不一,步调不齐,各自为政,纪律松弛。为了靖国军的进一步发展,1918年7月,胡景翼、曹世英等委派代表赴沪请于右任回陕。8月,于右任回陕后联商各路靖国军将领在三原成立了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公推于右任为总司令,张钫为副总司令。<br> 庞杂而松散的陕西靖国军,主要以关中刀客为基干的郭坚部,原黄龙山土匪的樊钟秀部,从陈树藩部分化出来的胡景翼部,从地方民团转化来的高峻部和同盟会部分革命党人、青年学生组织的曹世英部以及被迫投入的原绥远军卢占魁部组成。这些来历不同,出身各异的领导人,各位自己的利益打算,互争雄长,争权夺利。当时于右任虽为总司令,但却没有掌握指挥军队的实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7、武功三营</b></h1> 1917年张仲良和李向荣从渭北回到武功后,与焦步辕、张世安、黄彦英等人分头行动,一些人秘密串联桂应南、余老八,叫他们以本村为据点,组织武装力量,一些人和张俊清上泾阳石头坡村购买马匹和武器,李向荣和焦步辕选择易守难攻的薛固乡水渠村作为据点,在这里公开插旗(一个镶着绿色边子红色军旗)招兵并训练队伍。水渠村城门好城墙高,城南又有一条深崖,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所以多少年来这里常成为部队扎营的首选之地。<br> 1917年秋冬季节,他们就组织了700多人,20多匹马,20多支快炮、土炮和许多大刀、长矛等武器,其中十多匹马和十多支快炮是张俊清带领一些人从泾阳的石头坡村搞回来的。编了三个营(薛固李向荣的李字营、田桂村的桂应南的桂字营、长宁余老八的余字营),先后在武功、周至、扶风、岐山等县打击陈树藩的爪牙。桂字营平常保卫家乡,就地训练,一有战事就和李字营、桂字营一起外出打仗去了。<br> 余老八长宁人,小名叫八娃,没有大名,身高体胖肚子大,好社交爱习武,村里人叫他“梁山头”,参加过西安反正,杀过清兵,组织周围村里的贫苦百姓组建了余字营,常和李桂一起闹革命,打完仗后他领了一个戏班子巡游乡里演戏度日,再没在军队干过啥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8、攻打县城</b></h1> 武功三营成立不久就投入了战斗,武功县衙三班(快班负责捕人,状班负责管理监狱,皂班负责施刑)总管马逵等,经常逮捕革命党,接力为陈树藩卖命,所以第一仗就决定打武功县城,得知要攻打县城的消息后,县吏十分惊恐,马逵一面命给城楼上安装九节离土炮,并给四个城门加岗加哨,一方面威逼百姓日夜巡逻,并要求巡逻的人手提灯笼一边走动,一边嘴里反复念着“往下看,看着呢;甩炸弹,拿着呢;用枪打,瞄着呢”这样的口诀来吓唬攻城的人。<br> 1917年腊月三十晚上,张李带来队伍攻打武功县城,主力部队还未到达城下,张的长子张世安就抢云梯登城,他手刚扒住城垛,就被敌人砍断胳膊坠城而亡,张见状悲痛万分,他强忍住内心的悲愤,立即叫李组织队伍从两侧压住敌人的火力,掩护士兵登城,才从南门攻进了县城,黄彦英杀了罪大恶极的咨议局总张围州,但却发现县吏和马逵等逃往哑柏,张命李率部追赶,后又逃至周至县城。<br> 1918年大年初一,李向荣、焦步辕、黄彦英、李荣义、段树勋等人带兵追至周至县城时,因李部多为贫苦百姓出身,再加上他们使用的大都是大刀长矛类的武器,所以一进县城就被群众误认成了土匪,发生了不必要的冲突,双方混战了一段时间,混战中周至的群众还打伤了李部的几个士兵。李部用纸炮声冒充枪声,结果下得县吏和马逵他们逃进了终南山,李部进城后,得了不少的枪械和物资,这才收兵渡河,回到水渠村和烧台庵一带休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9、长子捐躯</b></h1> 1918年正月十五前后,李向荣以陕西靖国军西路招讨使的身份,焦步辕以营长的身份,连同张仲良一道,接受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的指令,带兵前去攻打岐山,郭坚怕难取,遂派部下刘福田速往助战,武功队伍打下岐山县城以后刘部才赶到了岐山,武功队伍就驻守了东街,让刘部驻守西街。一天,李与刘开玩笑道“刘兄一路大发财源!”刘笑着说“兴平桑镇以西,武功普集以东,你的家乡一带,我可是没拿一针一线呀”,此次谈话虽未发生争执,但刘对李却生了怨气。<br> 刘部驻守期间纪律较前更坏,一天刘部两个士兵强奸妇女被焦步辕发现并当场枪毙了这两个家伙,刘就以此为借口,有意制造摩擦,公然向李部开火,为顾全大局,李部向东门外撤退,撤退途中焦步辕中弹身亡,李向荣率部复进城门时左臂突然中弹,当他第二次向城外撤退时,不防被对方的士兵用刀砍死了。李向荣牺牲后,张仲良就带队伍返回武功了。<br> 后来焦易堂在岐山县东门外公路北侧亲自为爱子焦步辕立了一个纪念碑。李向荣遇难后其兄李胜荣找郭坚,请求处理弟弟后事,郭坚给了些钱,1919年冬,李胜荣用郭坚给的钱在村西头路旁,给弟弟立了个纪念碑。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0、杨虎城进驻武功</b></h1> 陕西靖国军虽然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推动陕西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在敌人重兵压境、分化瓦解和高官厚禄的引诱下,1919年郭坚和樊钟秀部接受了奉系的改编,1920年卢占魁也跟叶荃经四川开往南方,靖国军内部人心涣散。<br> 这时驻在临潼栎阳镇上的杨虎城,系靖国军曹世英部第一支队司令,率部1000多人,该镇只有几十户人家,地形无险可守,东南两面与直军对峙,西北两面与胡景翼曹世英紧密相连,当时杨虎城随屡劝曹世英不要接受改编,但曹世英总是不听。<br> 在外有敌军包围,内有收编威胁的情况下,为了继续坚持靖国军的旗帜,杨虎城审时度势,决定率部西进武功。1920年4月至1922年5月,杨虎城率领第三路第一支队驻防武功,与反动军阀开展了殊死的斗争,成为陕西斗争中一支最坚强的力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1、受孙器重</b></h1> 从民国7年至民国12年(1918—1923),孙中山先后发给焦易堂的阅件、批复、委任令等达几十件之多,现存者23件,其中5封信札为孙中山亲笔所写,民国7年(1918),孙中山还为焦易堂的父母撰写了行事状。<br> 1918年3月,孙中山在为焦易堂父母撰写的行状书中,对焦给予了高度赞扬:“易堂焦君,秦中杰士也,为国事奔走有年,于民国创造颇有功焉。其为人也,端直温厚,不类近世子。”还指出:“经画西北,具见周详,毅力热忱,殊堪嘉尚”,<br> 这一年,陕西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树起靖国军旗帜,孙特委任焦为陕西劳军使,回陕西宣慰靖国军。陕西靖国军是1917年在反段讨陈的运动中成立起来的,它是北方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唯一一支军事政治力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2、中国国民党成立</b></h1> 1919年5月4日国内暴发了五四运动,孙中山觉察到过去的革命方式和组织机构已经不能适应复杂形势的需要,于1919年10月在上海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以便区别于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废除了中华革命党的总章,颁布了《中国国民党规约》。<br> 规定“以巩固共和、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表示要重新开始革命事业,以求根本改革,创造一个全体国民所有的共和国家;规定中国国民党实行总理制,孙中山担任总理,虽然谈不上彻底的改造,但它体现了孙中山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简介</b></h1> 程党会,男,武功河道人,1963年生,1984毕业于陕师大,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汉中、武功、河南、北京、西安、杨凌等九所中学任教。<br> 电话 13060394871 <br> 微信 cdh13060394871 <br> QQ 36103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