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璜蔚-万岁岭-柴坦-源头-璜蔚环线

南江鱼儿

<p>  五月的一天,绩溪绿野户外一行10驴,跟着紫队走歙县的脚步来到了大街源,走了一个循环线路:璜蔚→低凹→西山→长岭(中心汰)→老山茶场→柿木坪→万岁岭(谷雨岭)→柴坦→石桷斗梯→孙家庄→源头村→上源头村(璜蔚岭)→阴山→桑园汰→梨木坑→山岗→璜蔚。</p><p> 沿途中,同行的友友用心拍下了所见的美片,值得回味。</p> <p>  长陔岭观云海</p> <p>  长陔岭下来的盘山公路旁,有块大岩石,上面写着大大的“雪岭青”三个字。</p><p> 歙岭青,按歙县方言,亦称雪岭青,后来改称为云雾茶,是后来列为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的前称。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品过,称赞说好喝的茶。</p><p> 歙岭即现在的长陔岭,地处歙县南部,与浙江接壤,海拔1400多米。</p><p> 雪岭青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p><p>  这里曾引发起一段“厨人进茶”的千古佳话。明太祖朱元璋1352年率军起义后,曾一度转战徽州。在徽期间,朱元璋广结贤达,共谋大业。徽州的高士朱升、唐仲实、姚琏都曾向朱元璋提过建国安都之策。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就是朱升提出的,并得到朱元璋采纳的。在此期间,朱元璋喝上了由歙人唐仲实呈上的地方名茶“歙岭青”,连赞:“好茶!好茶!雪岭青也!”因方言的“歙”与“雪”谐音,朱元璋误把“歙岭青”听成了“雪岭青”,从此“雪岭青”的叫法广为流传。</p> <p>  翻越弯弯曲曲的长陔岭,我们看见一条清亮的溪流,这就是街源。它是新安江在安徽的最后一条支流,源深百里,流经长陔乡、璜田乡、巨川乡,在歙县街口汇入新安江。</p> <p>  途经天堂村</p><p> 洪武古道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从徽州府征战浙江杭州的一条南下路线,跨越两省、三县、两乡的两座大山,两条江源。朱元璋从新安江沿线南下,前往街口古镇的三港,至陇口时,月亮升起,此处形似一弯月亮月影倒挂,江水泛波。两山地势险峻,便于隐蔽行军。为避开元军,军师朱升决定绕道而行,“趁月光,入深山,翻上大岭再歇兵”。军队从月亮湾入深山上座卡,山腰海拔约800米,群山雾漫,月色迷蒙,真有人间天堂意境,朱升赞道:“天堂啊,美哉!”军队人马也已疲惫不堪,朱元璋就下令:“今住天堂”。次日越至怪卡岭,顺源出口前往雁州,该源称为“巨源”、口子上称“巨川”。后人为纪念朱元璋越过此岭而改名朱岭,朱元璋登基后,为避讳,故将朱岭改为巨岭。</p> <p>  车子沿着街源河来到了璜蔚村。</p> <p>  璜蔚村:歙南“小上海”和“徽州戏窝”,有“江南第一茶市”之雅颂。</p> <p>  “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田。处处有佳境,神仙凡怪踏访前。”</p><p> 这首民谣是对歙县璜蔚古村自然景观之“美、奇、神、怪”的真实写照和概括。</p><p> 璜蔚地处黄山与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金三角,北连街口,西望歙岭,东南毗邻浙江省千岛湖,北与街口古镇、璜田接壤。璜蔚古村历史悠久,风光旖旎,璜蔚老街就坐落在这个古村落里,历史上的璜蔚老街商贸繁荣,一度被誉称“小屯溪”、歙南“小上海”。</p><p> 历史上,璜蔚是歙南和浙江交界的一处重镇,璜蔚老街也是很有名气的,曾经以茶兴街,享誉“江南第一茶市”之称。</p> <p>  璜蔚古村历史悠久。早唐高崇总章戌辰年间(668年)就有燕氏、李氏、苏氏等先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公元1063年(宋仁宗嘉祐七年)由胡氏一世祖常侍公自咸阳,经婺源、绩溪大石门转徽州迁定潭居璜田,而后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5年)第二十八世思文公迁居璜蔚,为璜蔚村胡氏始祖。璜蔚,古时称作“黄郁、佳溪、蔚川、蔚水、街川”等,民国四年(1915年)胡氏修谱,“黄郁从璜蔚记”,将村名统一称为“璜蔚”。</p><p> 璜蔚村山川秀丽,一条佳溪南北贯穿,白际山脉围绕璜蔚东南西,以脉脊作为村界。毗邻古镇街口,从水路通向歙屯。</p><p> 群山环抱着璜蔚古村,满山零星点缀农家小屋。</p> <p>  璜蔚古时有三条古商道与外地相通。</p><p> 两岸街道顺溪岸而建,构成长达3里的长条形街道,村东后山开阔,房屋分排建造,于是又有了后街道、三街道。据不完全统计,从村头到村脚的古街道上,有店址、有名号的各种店铺、作坊60余家。</p> <p>  璜蔚属歙县三大烘青产区之一,陔源毛峰、街源烘青在明朝时已知名于世。</p><p> 据说民国初年街源烘青系列茶,有毛峰、大方、绿茶等品种,日雇工350余人,用锡罐、木箱包装(俗称洋装),广销海内外。</p><p> 街源所有烘青毛峰均由璜蔚收集,再加工、包装运至街口销往全国,还有津、沪、杭等地的茶商云集于此,璜蔚曾被外地客商赞誉为“江南第一茶市”。</p><p> 以前的浙江人也经常从洪武古道、万岁岭过璜蔚这边来买东西。</p> <p>  古代的璜蔚人修祠建庙、铺路修亭,构筑成一寺六庙六洞七亭十八桥,将璜蔚古村装点成“小桥流水人家”。</p><p> 璜蔚古村就以其秀美和“街源烘青”、“江南第一茶市”的名气而在解放前享誉全国,素有“小上海”之称。</p> <p>  璜蔚胡氏宗祠 (叙伦堂)</p><p> 始建于清代,1933年重修过。</p> <p>  热情的璜蔚村书记朱祝辉,在给我们绩溪客人介绍村史。</p> <p>  经过村官介绍,原来绩溪胡氏与璜蔚胡氏是一家人。</p><p> 璜蔚胡氏祖先在公元1063年(宋仁宗嘉偌七年)由胡氏一世祖常侍公自咸阳,经婺源、绩溪大石门转徽州迁定潭居璜田,而后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5)第二十八世思文公迁居璜蔚,为璜蔚村胡氏始祖。</p> <p>  祠堂里保存完好的木雕、石雕、砖雕</p> <p>  靠祠堂这边是主街,以前祠堂就是茶庄,老街上全是青石板。</p> <p>  村里的老屋</p> <p>  土楼</p> <p>  璜蔚,有“徽州戏窝”之称</p> <p>  汪鸿养老师,为安徽省和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代表性传承人</p> <p>  街源璜蔚与徽剧有着不解的渊源。</p><p> 《歙县志》说“歙县徽戏名艺人约百人,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乡,以南乡街源一带为多,有‘无街不成班’之说”。</p> <p>  众多徽剧名家程发全、王进同、余银顺、方妙桂、胡志鹏、程松顺等百余人均出自歙县街源地区的韶坑、程家、长标、璜田、璜蔚、街口等几个古村落,其中,徽剧发源最早、传承最长的当属璜蔚村。</p> <p>  兰花草和鱼腥草</p> <p>  沿着小河边的羊肠小道进山</p> <p>  早晨空气清新,山里飘着一层薄薄的雾气。</p><p> 小路旁的山地里,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农在茶园里劳作。</p> <p>  来到低凹</p> <p>长岭(中心汰)</p> <p>老林场</p> <p>  中心汰,就是中心组的意思</p> <p>源头村柿木坪</p> <p>  高山土楼排屋</p><p> 由于璜蔚高山上平地少,做房子也只能是贴着山挖出一块平地来,为了节省地皮,村中的房子只能是一排排横的,所以随处可见许多联排而建的土楼,四方方,齐整整,构成了山上一排排有气势的排屋土楼。</p><p> 左右土楼之间有小路相连,土楼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上下有青石板的台阶相连。</p> <p>  万岁岭怀古</p> <p>  </p> <p>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皖浙分界处这座普通的小山坡,因为有一段万岁岭上重温朱元璋整编部队的故事,便充满了丰富的人文气息,吸引人们前来探秘</p> <p>  谷雨岭又叫万岁岭,海拔约800米。曾经是朱元璋征战皖浙两省时的一条古道,有着一山跨两省占三县(歙县、遂安县、淳安县)之说。</p><p> 据淳安县《鸠坑乡志》记载:朱元璋率兵屯入璜蔚岭谷雨岭,重整旗鼓,旗开得胜,扭转了战局,从此节节胜利。采纳康茂才“且耕且战”之谏,积极推行歙县陈霞回岭的朱升“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九字方针,招兵买马,屯积粮草,在徐台降开辟高山粮田200余亩,在万岁岭上有大天岩(朱元璋住石洞)、打铁岩(军队打兵器之石洞),建有演兵场和工事。</p> <p>  跨省的万岁岭公路,2019年底修复硬化。马路山顶的凹口,一边是浙江,一边是安徽。</p><p> 没想到这条路走在了街口大桥前面,这样一来,浙江方向回街源走千岛湖可以直达街源了,不用绕道歙县走长陔岭了。</p><p> 这条马路通车后,连接着安徽歙县璜蔚的柿木坪(万岁岭)和浙江淳安凤山村。</p><p> 浙江方向可从南浦大桥到鸠坑,然后走凤山村-万岁岭-璜蔚到达街源地区。</p> <p>一脚踏两省三县</p> <p> 万岁岭岭口,弯曲的公路旁,静静的一个小山村,就是浙江淳安县鸠坑乡凤山村柴坦村</p><p> 鸠坑茶,是国产西湖龙井茶的母亲。</p> <p>  眼前尽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茶园,由于璜蔚万岁岭这带地处深山老林,土地十分有限,村民们只能人工造田,他们用石头垒砌成一条窄窄的田地,种植庄稼或茶园。茶园地里一年四季都种有玉米,山芋,豆角等。</p> <p>  源头村的雷家祠堂</p> <p>  热情好客的源头村人</p> <p>  几个源头村的村民告诉我们,说爬3里路到后山的山顶上,那里有几个炮台遗址,说这里由于山高、路险,曾经就是革命老区,当年震惊一时的“源头惨案”就发生在璜蔚源头村民组。</p> <p>  热情的村民给我们介绍黄精</p><p> 黄精,俗称“九蒸九晒”,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也可以拿来泡酒。</p> <p>上源头</p> <p>  翻越高高的璜蔚岭</p> <p>  山路旁的小溪边随处生长着的巴东过路黄,金黄的五角花点缀着大山里的春光。</p> <p>  紫队带着我们穿行在大山里的山核桃林间小路上,茶园里有一条瀑布在长流不息,为夏日里赶路的我们送来了一阵阵的清凉。</p> <p>  桑园汰的老村支书、老党员热情地邀我们去他家歇歇脚,喝喝茶</p> <p>  几个农家火腿高高的悬挂在土楼屋里或屋外的屋檐下,空气里飘散着迷人的徽州火腿味道。</p><p> 为了防止滴油,还用竹签吊着半片竹筒接着;为了防止苍蝇飞虫,就绑了一张粘蝇纸,非常卫生。</p> <p>  桑园汰村头有一座小小的土楼汪公庙,供奉着汪华的九子。</p> <p>  蓝天下驻足回望我们走过的小村子</p> <p>  土楼“石头当瓦盖”</p> <p>  行走在璜蔚四周的高山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山上零星点缀着许多的小山村。村里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石头房——“石头当瓦盖”。 那些青石一层一层的,回来百度了一下,青石好像学名叫风化层积岩,有点像砚石,这石片天生就是建房的好材料,用石片可以做屋顶的房子,形成了当地很有特有的一道风景——石片房。</p><p> </p> <p>  石瓦房</p><p> 用石头建房,把石头打成大石砖,用大石砖打地基,有的地方把石头打成小石砖,用石头砖筑墙体大家见的比较多,但是用石头当瓦,盖在屋顶上,还是比较少见的。这些石片房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人艰苦朴素,靠山吃山,就地取材智慧的结晶。</p> <p>  回到璜蔚村</p> <p>  感谢紫队带的经典路线,谢谢各位同行者提供的美图。</p> <p>  谢谢绩溪绿野户外紫队提供的线路,紫队说:有路共享,徽州美景文化共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