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者的乐园 一 Smith Rock OR

路平

<p>2018,女儿在波特兰(Portland,OR)的Intel工作了大半年,忽然收到了波音公司录用的通知。小家伙终于可以回到西雅图了,开心不已。准备起行之前想带我俩看看她最心仪的攀岩圣地。在波特兰的日子里,几乎每个周末她都是和朋友在那里度过。随着她我们驾车🚗开往波特兰东南大约距离2-3小时车程的Smith Rock州立公园。下图远处为Mt Hood。</p> <p>Smith Rock位于俄勒冈州中部沙漠地区,离它最近的城镇居然也叫Redmond。十几年前有一个来微软访问的国内代表团,没搞清楚情况,直接飞Redmond,下了飞机✈️,举目望去空空四野,这才恍然大悟。不过也难怪,全美国也只有俄州的Redmond有机场。想是那来访者只知道微软在Redmond。没注意此华州Redmond(微软总部所在地)非彼俄州Redmond,闹了不少笑话。这不一路走来,路旁景观由前面绿水青山逐渐变成如此荒山野岭,不难体会那个代表团当时慌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自从上大学时去英国🇬🇧伦敦大学院UCL交换一年,交了一帮攀岩嬉皮,小家伙就爱上了攀岩运动。在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实习的时候就常常呼朋唤友跑到实验室后bandelier国家公园山上爬来野去。家伙事(装备)一点点置办得越来越多,摆弄得越来越专业。在去Intel工作之前,为了说走就走的活动方便,竟然招呼都没打就自己把老爸的Honda Odyssey给改装成了移动汽车旅馆。先把座位全都给卸了,然后到home depot买了木料,板子,合页。和小伙伴一起,量量画画,又是锯钻又是粘铆的,在车库里敲敲打打没两天,居然做了一个可拆卸的木板床,稳稳地固定在车里,床底下一格格的放装备,井井有条。连做饭炉灶设备都考虑到了。理工女的动手能力让老爸侧目,工程质量成本核算不让须眉。虽然老爸上班没了🚗,哭笑不得,也只得由她(偷着乐吧)。</p> <p>有了自己改装的车,厨房旅馆全带着,小家伙说出门还担心个啥。声称national park都是咱的旅馆。晚上爬山累了,随便路边树林里一停,车里歪一宿,住店的银子💰省了。这不顺道带我俩来显摆一下她的常住地,有山有水倒也清净,她胆儿肥一个人黑灯瞎火车停悬崖边上过夜,天不怕地不怕,深更半夜数着星星听取流水蛙声一片,早上随着小鸟的叫声醒来。看上去倒是挺浪漫的,可是老爸老妈说起来,❤️都跳到嗓子眼儿了。</p> <p>Smith Rock海拔980米,地面到山顶⛰️600英尺左右,其地质地理都和附近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火山运动息息相关。这里的石头既有3千万年前本地火山岩溶慢慢耸动形成的火成岩,也有别处火山爆发带过来的火山灰经年累月积压而成的凝灰岩。千百万年岁月的风吹雨打,大自然风化侵蚀,鬼斧神工地就把Smith Rock雕琢成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层层雕塔剑峰。</p><p><br></p><p>下图,the monument area</p> <p>Smith rock group areas, 公园入口过桥往左半英里处。海拔2600英尺</p> <p>大概50万年前,火山岩溶的流动把弯弯的Crooked河推到Smith Rock脚下,如一条玉带环绕,虽无茂林修竹,却也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给燥热的Smith Rock带来些许清凉和灵气。</p><p><br></p><p>阳光所照morning glory area</p> <p>山上山下,两重世界,清流乱石,长河青草,戏水寒鸭</p> <p>Smith Rock groups area</p> <p>究竟为什么叫Smith Rock没人说得清。一说是为了纪念附近某县的警官John Smith。1850-1860他在州立法部门做过事。是他首先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另一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叫Smith的士兵。1863年他的部队在附近驻扎,这个倒霉鬼爬山从石头上掉下去,呜呼哀哉送了命。甭管怎么说,反正州政府是1960-75年年才从Redmond市Kem家族把这个地方合法弄到手,开辟成州立公园的。</p> <p>Smith Rock特有的岩石峭壁,是攀岩爱好者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天堂,也是大家公认的美国各式攀岩运动的诞生地。</p><p><br></p><p>攀岩🧗‍♂️分室内室外两大类。室内有三种:爬石头bouldering,运动攀Lead climbing(也叫竞技攀),和速度攀speed climbing。爬石头通常是攀相对比较小的石头,通常也有几人高。距离虽然比较短,但难度大,一般有多条攀道可选,不用器械也没有绳索保护。运动攀距离比较长,对攀岩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举手投足都是技巧,因攀者自身条件而异。有绳索保护,手脚的抓手(hold)也都是事先放好的。速度攀speed climbing,不言而喻就是同一攀道上的运动攀,大家比谁快。</p><p><br></p><p>室外攀岩讲究更多了。按照难度增长的次序,除了和室内攀类似的爬石头bouldering,运动攀sport climbing(攀真正的山岩,不少是多绳段multi-pitch的攀道,螺栓岩钉都是事先放好的)以外,再有就是传统攀岩traditional climbing。和运动攀的区别就在于攀者要尽量利用岩石的缝隙,自己找地方放螺栓岩钉,而且一边攀爬,一边取走身后的螺栓岩钉。这就对攀者的自我保护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讲究点的还要环保♻️,对岩石损坏越小越好。传统攀岩细分下来有1)器械攀aided climbing,利用螺栓岩钉绳索等器械协助攀爬,也有保护绳索以防万一脱手时可以救命。2)器械独攀aided solo,顾名思义,就是单人器械攀。3)自由攀free climbing,只有保护绳索,不能有器械协助攀爬。4)自由独攀 free solo,既无器械也无保护绳索,单人赤手空拳攀爬。是攀岩爱好者武功的最高境界,难度之大,危险之高,常令人望而却步。</p> <p>201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Free solo徒手攀岩》讲的就是著名无保护自由独攀🧗‍♂️高手Alex Honnold如何孤身绝壁自由独攀美国优山美地酋长岩的故事。读过Alex自己写的那本《Alone on the wall》。即便是如此英雄,大多数时候他自己也只是和他人结伴器械攀或自由攀。</p><p><br></p><p>下图为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跟心目中的攀岩明星Alex Honnold合影。貌似攀岩圈内的人都觉着跟Alex一起搞点儿啥的特别酷。</p> <p>美国第一条难度最高的5.14级攀道(climbing route)就在Smith Rock。之后在92-09年之间,Smith Rock又开发了500来条新的攀道。到2010年为止,Smith Rock已经有1800条不同难度级别的攀道。这里简直成了攀岩爱好者的乐园,吸引了全世界四方攀者。</p><p><br></p><p>下图,两面体The Dihedrals area 的攀道。</p> <p>网上盗图,以便更清晰显示两面体The Dihedrals area 的那些攀道。在那些攀岩达人眼中简直是处处可攀。</p> <p>在美国,攀岩线路难度分级叫做优山美地难度系统(Yosemite decimal system ,YDS)。从5.1到5.14难度逐渐增加。高难度线路还被细分出abcd不等。爬过的人说其实5.13b到5.13c之间的难度跨越大于5.8与5.9,也不知道这“难度”是怎么测量的,估计主观感觉大于科学度量。这种奇葩非线性式的分级系统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当时人们认为最难不过5.9级。可是当后来才发现还有更难的线路,木已成舟,人们也只好延续扩展这个已经被广泛采纳的YDS系统。目前世界上最难的线路是5.15c,分布在挪威🇳🇴,西班牙🇪🇸和法国🇫🇷。其他5.15级的攀道大多都分散在欧洲和北美(有兴趣的看官可以查访https://rockandice.com/inside-beta/the-hardest-sport-climbs-in-the-world/)。个人认为大概是因为那里攀岩运动比较活跃普及所致,亚、澳以及南美甚至非洲未必没有更难的攀道等待人们去挑战,只不过当地人暂时不好这一口而已。女儿说如今攀岩运动在中国日益兴旺,桂林就有5.14级的攀道,亦曾遇过不少从国内出来的攀友,攀技也是大赞。</p> <p>无论是冰风凛冽的寒冬,还是烈日炎炎40多度的夏日,攀道上总有勇者们你追我赶,攀援而上,乐此不彼。斑斑白色镁粉,留在岩石上的各处抓手,验证着他们的努力,记录了他们的辉煌。</p> <p>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喜欢运动的小伙伴们大概都知道clif bar能量棒。它的商标就是在Smith Rock照的这个镜头。只不过商标里那岩钩上吊的是个攀岩的小帅哥;而且商标里把南面的山给“艺术加工”到北边去了。立此存照。</p> <p>顺便记一句,2014.9,克里夫能量棒公司突然解除与五位顶级无保护自由攀的攀岩者的赞助商合约。他们认为鼓励极限运动的危险的,这些运动形式正把极限和风险推向某一高处,而作为一个公司他们不愿再继续前往。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受到许多失望和不解的攀岩者们的鄙视和抵制。但是该公司声明“我们并非在为这项运动划线,或限制运动员追求他们的热爱,我们只是为自己画了一条线”。个人以为这并没有错,毕竟在大众运动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p> <p>到了自己的地盘,丫头变得异常兴奋。如数家珍一般地介绍一条条攀道的名字以及起源。一开始我还奇怪,这么多名字故事她是如何记得住。但看到攀岩者汗撒攀道,手脚并用,艰难向上的景象,不难理解还有谁能忘记自己曾经风雨中、日晒严寒下步步惊心攀过的路。岩石上每一个抓手,一石一坑,一草一木都会被铭记在心。曾经的每一步的汗水💦,每一精确计较的举手投足,在脚下万丈深渊、一步踏空便万劫不复般艰难的不可行中寻找向上突破的过程,经过多少次失败后而最终“会当临绝顶,一览众‘石’小”的喜悦,通过战胜山岩而最终战胜自己的骄傲,都是我们这些旁观者无法领略的。这样走过的路自然刻骨铭心。</p><p><br></p><p>下图,看着从小娇娇腼腆的女儿像一只灵猿似的在岩石上奋力攀爬,老爸为你揪着心,更为你骄傲!</p> <p>攀岩属于极限运动。攀爬在险峻的山岩上,没有人不恐惧。极限运动的魅力就是在出现状况时如何冷静并科学地应对,玩的就是这种心跳。闺女说攀岩,除了勇气,体力,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专注。挑战任何一次攀爬之前,都必须耐心地规划、练习与等待,将一个大的挑战性攀爬目标分解成多个小目标,每一个绳段、每一个抓点都仔细研究,反复演练,以致闭上眼睛都可以将route的每一个细节重现。在身体心情、气候环境等任何一条不成熟时绝不开始,一旦开始便不再踌躇,一往直前。一路在人与岩石之间的对抗中,冷静地决策,真诚地面对自己、面对现实,无悔地承担每一步之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坚持再坚持,直到绝顶。这才是王者。</p> <p>女儿说Smith Rock被攀岩爱好者们细分成若干面墙(也叫做区域)并按照他们自己的喜好起了不同的名字,其中有</p><p>- 基督兄弟Christian brothers:包括5.9级的revelation,5.14a级的Chemical Ali攀道</p><p>- 两面体The Dihedrals:包括一些较为容易5.6级以及中级高级攀道</p><p>- 高低峡 the upper and lower gorge:多为在火成岩上5.12级难度的攀道</p><p>- the marsupials&nbsp;</p><p>- 猴脸Monkey face area:因远看这个石柱颇似猴脸而得名。其中最难的just do it攀道(5.14c)是检验攀者勇气的试金石</p><p>- 喇叭花Morning glory wall:是最繁忙的区域,由于朝南,一般午后会变得炎热难挡</p><p>- 野餐墙Picnic lunch wall</p><p>- 红墙Red wall</p><p>- Rope-de-dope:正对着公园大门的木桥,多为初学者攀道</p><p>- Shios and Gullies&nbsp;</p><p>- Smith rock groups</p><p>- 西部峭岩West side Crags</p><p>总之,攀道多,各种难度,气候条件都有,给攀岩者不同选择,不同挑战,要是有谁爬过这里所有的攀道,出山之后大概可以征服世界了。</p> <p>红墙 the red wall area,位于公园入口过桥往右爬山2.5英里左右。因山石向东且石头中含铁呈红紫色而脱颖而出,日出朝霞映山红,令人瞩目。攀道的名字也多少有些红色调侃,如莫斯科Moscow(5.6级),北京Peking(5.8级),列宁,little red book红宝书等等,就是这么任性!</p> <p>加一张地形图和徒步路线图</p> <p>SmithRock东侧</p> <p>Christian brothers area。乍一看那山间的石头真有点像电视剧《红楼梦》里变成通灵宝玉之前的那块顽石。不愧为女娲补天留下的奇石,独自立在这风水宝地的山坳间,形状色彩都引人侧目,忍不住要过去一探究竟。</p> <p>沿着Mesa Verde 步道,来到SmithRock西侧,west side crags area,猴脸遥遥在望</p> <p>山坡上常备的急救担架和拐杖,以备不测</p> <p>美名远扬闻名世界的的猴脸, monkey face area</p> <p>猴头背面有5.14c级难度的攀道,几乎直上直下。不知是否就是那条just do it。</p> <p>走进前来,只为把这条14c级的攀道看得仔细些。这种地方,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6人曾经依靠器械绳索攀爬成功过,free solo怕是很难了</p> <p>远远看去,好像有人在攀猴脸。行至跟前方知乃是一家四口,欲攀猴嘴。为娘的打先锋,为父殿后。这条攀道看上去甚是险峻,姐姐似乎已经胜利在望了,下边等着的弟弟跃跃欲试。真佩服两个孩子的勇气,更佩服为人父母培养孩子的胆识。毕竟不是谁都会把自己孩子吊在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绝壁上来锻炼他们的勇敢和意志</p> <p>父子攀岩。我听见上面儿子(看上去不到十岁)带着哭腔说:Dady, I’m scared”。下面的父亲,咽了口吐沫回答说:Yes, you can do it!</p> <p>看上去妈妈和姐姐已经攀到了猴嘴里,弟弟仍需努力</p> <p>最后一步也要自己爬,尽管老妈举手之劳就可以把他拽上来</p> <p>在Misery ridge上居高俯瞰Smith Rock group area</p> <p>离开Smith Rock不远,看见路边一处叫Peter Skene Ogden的景点,树林茂密清幽,忍不住下车漫步。却看见俄州州府立的这个纪念碑。旁边路牌记录了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p> <p>雷克斯.巴博Rex Barber,1917年出生在俄勒冈州Culver小镇。二战爆发时他在俄勒冈州立大学读农业工程。和当时大部分美国适龄青年一样,雷克斯1940年辍学参军成为美国空军的一名少尉战斗机飞行员。1941.12.7日在奔赴夏威夷的船途中,日军偷袭了珍珠港。1942年雷克斯所在的第72航空中队抵达斐济,由米歇尔(John Mitchell)少校带领训练。后来米歇尔少校带着雷克斯及其战友们并入瓜达尔卡纳尔Guadacanel岛上新成立的339航空中队。</p><p><br></p><p>1943.4.18日,美国海军上将William Halsey签发命令:不惜一切代价,stop山本五十六。雷克斯中尉和15名战友在米歇尔少校的带领下由从瓜达尔卡纳尔岛起飞,在苍茫无际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紧张地飞行了435英里,他们的目标是拦截并击落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偷袭珍珠港的主谋之一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座机。当时美军16架洛克希德p38-弗琴尼亚小姐(Miss Virginia)闪电机(lightening)对战日方两架轰炸机和6架护航战斗机。雷克斯奋不顾身,在100英尺左右近距离紧逼一架轰炸机,像犁地一样用一串串炮弹把它击穿。敌机一头扎进大海,山本五十六以及机上随行的高级军官全部被击毙。拦截行动的成功为珍珠港的弟兄们报仇雪恨,也扭转了二战太平洋战区的局势。雷克斯更是一战成名,获得美国海军十字勋章。</p><p><br></p><p>此后雷克斯又参加了志愿航空队,在中国战区用p38-Miss Virginia战机先后与日寇空战28次,直到1944年4月在扬子江上空被敌寇击落,落在敌占区被俘入狱,所受的折磨,痛苦终生。两个月后,终于在当地游击队的帮助下雷克斯成功越狱回到国统区。</p><p><br></p><p>二战期间,雷克斯前后参加过138次战斗行动,赢得战戟Fighter Ace的称号。他不仅是美国英雄,也是中国英雄。他所在的339航空中队也获得过中国政府颁发的抗战奖章。</p> <p>由米歇尔少校策划的拦截山本五十六的路线图</p> <p>战后,雷克斯这哥们也没闲着,退役后当了好几年洛克希德公司的试飞员。这座1926年建的铁路桥曾经是Crooked河上唯一的桥梁。雷克斯曾经驾机沿着河谷从桥下穿越,被此地百姓誉为英雄之举。</p><p><br></p><p>雷克斯1962年回到家乡,当过志愿救火队员,开过保险公司,后来还成了农场主,高尔夫球场的老板。71-76年期间还做了家乡Culver小镇的市长,不仅服务社区,也为和他一样的复员老兵们争取福利。</p> <p>地平线上三姐妹山(three sisters):北姐north sister, 南妹south sister 和秃峰broken top,每座都有3千多米高,在俄州列第3,4,5名,都是火山遗址,南妹最近一次爆发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如今登山爱好者们趋之若鹜。天色渐晚,加之雾气渐浓,只能看到她们在地平线上影影绰绰的轮廓。换做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时,她们白雪皑皑的身姿应该更加诱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