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墅茶田耕梦】小满·书院遗梦

蒲蒲er

<p>《访万安书院,破败不堪已没市井矣》</p><p>昔日重檐三进院,窄街曲巷掩颓身</p><p>百年缠树千年屋,累世修文今世民</p><p>稷下南音无觅处,庑前老妪不知秦</p><p>残碑夕照风携雨,我亦匆匆逆旅人</p><p> ……20-5-20.小满</p> <p>在三亚生活十年,身边的海南好友也很多,常与好友相约走读琼崖人文风光。小满节气至,姐妹俩,三人行,田园耕茶日,便带着一壶茶去探寻这段尘封的历史……</p> <p><br></p><p>古代书院对海南社会的影响琼崖文史,海南书院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先后出现多所书院,至清末衰微,延续了近千年。虽然与内地文教发达的地区相比,海南书院出现稍晚,制度和学术上建树不多。但是,对海南这样一个相对偏远的海岛而言,书院的存在对于古代海南社会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世人熟知琼台书院、东坡书院,但对海南古代书院的总体情况缺乏深人的研究。</p><p><br></p><p><br></p> <p><br></p><p>其中万安书院是700多年历史的海南最高学府之一。万宁古称万州,扩建于清代的“万安书院”遗址是万州存留不多的古迹之一。自宋代创建以来,书院的风气让万州人文蔚起,从宋朝至清朝,万州地区诞生了7名进士和49名举人。“万安书院”见证了万宁教育史上曾经的辉煌。“万安书院”是昔日万州存留的古迹之一。清代以前的万安书院,史料记载甚少,而通过清乾隆年间万州进士杨景山的《新建万安书院记》,可以窥见书院后来的盛况。</p><p><br></p> <p><br></p><p>从三亚驱车到万宁两个多小时,刚入小满,连续几日艳阳便迎来一场暴雨,这场雨也为接下来的故事做了前奏,进入万宁老城区,在喧嚣的市井小道中​找到了几座红砖老房子,雨后泥泞,阡陌交通,丝毫感受不到有任何古文物的气息,跟着地图图片显示,记得老宅上有一棵苍天老榕树的存在,老城区大多平房较矮,远远的便看见有一树老榕冒出了头,围着老砖房绕着走了一圈,问了周边居民,才在这个好不起眼的巷子里找到这座书院。市井里的各色气味杂糅着历史尘烟的霉湿气息,连带着脚印都写满了风尘仆仆与苍凉……</p><p><br></p> <p><br></p><p>来之前虽已知道是遗址,但没想现实情况比想象的还凄凉,颤颤巍巍的古建被老榕树盘根错节的撑了起来,就好似若没这老榕树的灵气吊着,它随时要倒下。古楼里还放着鸡笼,周边有老井,看得出这个书院曾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但我略有些失落,想着这下着雨,古楼又无空地,哪里还能容一席茶境。好奇的小莞到处探望,穿过隐藏角落的回廊,终于觅得后院人家,方看见文物的石碑才叹了一口气,同行小伙伴便用海南话与民居主人道明来意,我们便有了这样一场庑下茶会的邂逅</p><p><br></p> <p><br></p><p>老天爷也非常助兴,我们在屋檐下躲着雨,布好茶席,天气便也小雨转晴,老人妇人孩子们也都非常热情的帮我们一起起炭生火喝茶闲聊,毫无陌生感。门前养着鸡鸟花犬,为这颓窗枯室凭添生机活力。</p><p><br></p> <p><br></p><p>平生头一次在这番景象中品这一壶茶,便是百般滋味涌心头。断壁残垣的古楼,交织着兴衰荣辱的变迁,没落的书院遗风仍渗透于温良恭俭让的纯朴民风中。</p><p><br></p> <p><br></p><p>这一切本在另一个世界空间与我的生活平行而无交集,但因蒲墅扎根于本土的这壶生活茶,而让我对这段文脉有了向往,因此这壶茶便在各种时空交错中成形具象,叙回了这杯书院遗梦的茶缘……</p><p><br></p> <p><br></p><p>老奶奶一边喝茶一边抱怨我们不给她们杀鸡敬客的机会,妇人一直叨念我们下次不仅带茶来喝,带上食材炊具更好玩,小朋友一直期待我们明天后天何时再来……</p><p><br></p> <p><br></p><p>风吹榕树叶,又见炊烟起,送别时唯留那缕茶香温存,一切雨过的霉湿都随着人间烟火消失在天边的晚霞中……我不知道,我还会不会再来,但至少前世今生的梦里我曾来过……</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