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慢炖《清平乐》不负时代,不负爱情

姚静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火慢炖《清平乐》:不负时代,不负爱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终于看完了盛世时期《清平乐》,它是一部典型的慢剧,好在我喜欢它慢慢地讲故事,因而欣赏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平乐》最可看的部分就是君臣之间的朝堂辩论。朝堂之上,君臣之间你退我进,权利此消彼长,而各方势力被宋仁宗巧妙平衡,借势,造就了他的大宋太平天下。从这部剧对宋仁宗的刻画上,我看到了北宋君权的受限,看到了一种在以往历史剧中没有见过的“天下观”,这家国在此时,从来不是帝王一家之国,从来不由得帝王一人“呼风唤雨”。原著中,欧阳修一席话让人内心敞亮:“我还是很庆幸,我的仕宦生涯是在这个言路开明的时代度过的......”宋朝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和包容,其中还有一条叫“不杀士大夫”,这成为文人的天堂。个人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司马光。司马光一出场便原谅了摔碎御赐之物的怀吉,让人眼睛一亮,同样也让我记起了他幼年的砸缸,成年时期的《资治通鉴》。随后却越来越看到了他的执拗。他对皇上喜欢的女子相扑游戏,认为不好。于是他上书一篇《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他弹劾女子相扑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更是指责皇帝“助纣为虐”的去观看。为这他多次上谏,坚持不懈,后来在司马光的大力打压下,在京都风行一时的女子相扑游戏从此大为收敛,以至最后消声匿迹。而他对历史上浓墨重的“公主夜扣宫门”事件紧追不放,天天谏,时时谏,把公主与怀吉推向了狂风暴雨之中,让皇上的家事变成国事,让仁宗坐立难安。真的让人感到什么是文人的天堂。陈寅恪先生有言: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有六大家在宋朝,而这六位宋朝大家,全部生活在宋仁宗时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是在宋朝诞生的。以前的朝代晚上是不能上街的,要宵禁,宋朝可以;以前的朝代一天吃二餐,宋朝开始一日三餐。宋朝的矾楼是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它还可以送外卖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平乐》其次喜欢的部分就是它的感情戏。在整个剧中共有两段感情故事,一段是宋仁宗和曹皇后,还有一段就是赵徽柔和梁怀吉。开始总想着看帝后撒糖,只可惜,宋仁宗赵祯和曹皇后曹丹姝,一场误会,让两人兜兜转转数年,期间争吵不断,帝只感受到了皇后的刚正,才华,无法看到皇后的柔情,让他觉得前朝看到的是臣,而回到后寝,仍然只有臣,却没有妻。这让我想起杨雨教授在《我是人间惆怅客》中写到的,她曾在熟悉的男同事和朋友中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男士们都愿意和李清照这样的才女做朋友,却不愿意娶这样的妻,欣赏李清照的才华和胆识,却不愿意妻子过于强势。古今基本一致哦。最后,好在帝后的误会都得以解开,从此执手偕老,也算是圆满的结局了。另一段感情戏一开场就注定了结局的凄凉。“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 这是原著中经典的台词,两个相依为命的人,只是时代不允许这样的爱情。徽柔公主虽然久居深闺,但并非对男女之事一点不懂,她见惯了皇上对热情奔放的张美人的宠爱,同样也见惯了皇上对躬身守礼的曹太后的冷落,更觉得只有男女情投意合、心意相通才不枉此生。有些时候不需要你爱的人有多么的优秀,只要他正好能够满足你关于爱情的所有需求,如此也就够了。对于徽柔来说,怀吉就是那个能够满足 她关于爱情的所有需求的人。愿做你的影子,只能做你的影子。拥抱了秋风,就像拥抱你。每段感情都有唯美的地方,也都有遗憾的地方,看的时候很容易带入其中,为他们伤感,同他们欣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宋朝,民富民乐,全民雅致。而这些,你都能在清平乐中看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