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上海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也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上海位于太平洋的西岸,是长江和黄浦江的入海汇合处。</p><p> 对于上海的记忆,还是在童年时代,拖着长辫子的有轨电车,高大宏伟的西洋建筑,千家万户那紧凑的十几平米的普通住宅,以及狭窄幽深的各种街头小巷。</p><p> 几十年中虽然也经常去过上海,但一次也没有真正定定心心游览过上海,领略过上海魔都的魅力。</p><p> 今年新年的时候就曾想和同学,也是我的一个摄友去拍摄一下上海,顺便深入的了解一下魔都的魅力所在,只因疫情的原因迟迟未能成行。</p><p> 如今,疫情略微缓和,我们就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心,凑了个周末,带着休闲散心第一和摄影采风第二的目标直奔魔都—上海。</p> <p>第一站,上海的最具有标志性的黄浦江外滩。</p><p> 外滩,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p><p>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伪国民政府,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p><p> 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外滩隔江相对的浦东陆家嘴,有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p> <p>第二站南京东路,各种老式建筑和大街上的人物抓拍</p> <p>第三站网红老街田子坊</p><p> 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199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后,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原来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的马路焕然一新。曾经拥挤平常的田子坊弄堂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宛如上海市著名的荣乐东路一样,变身成为现代创意聚集地,增添了人文艺术气息。</p><p><br></p><p><br></p> <p>第四站夜晚繁华的南京西路</p><p>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它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1945年,国民政府从列强手上回收所有租界后将南京路改名南京东路,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故广义的南京路包括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中的两个: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包括南京路步行街)主要是平价商业区和旅游区;而南京西路(包括静安寺地区)则是中国商铺租金最高也是全上海最奢华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和高端个性消费为主。狭义的南京路即1945年以前的南京路则专指今天的南京东路。</p><p>南京西路则是今天的上海最顶级的商业街区。老上海南京路的四大百货公司创亚洲百货业无数先河:最早在百货公司使用自动扶梯,最早在百货公司使用空调系统,最早开具收据,最早服务人员着统一制服,最早将百货公司与其他餐饮影院、赌场、杂耍场等业态融为一体等待。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为这条百年老街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这里是万商云集的宝地,是上海对外开放窗口 也是国内外购物者的天堂。[1]<br></p><p>两侧商厦鳞次栉比,繁华异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介福商厦、华联商厦、广电大厦、轻工大厦、上海商城、锦沧文华大酒店等,现代化的大型、高层建筑使南京路更加绮丽繁华。《霓虹灯下的哨兵》——“南京路上好八连”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r></p> <p>行走在旅馆附近的四川中路,一路扫街,终极目标是网上看到的一张有外白渡桥和三剑客的摄影机位。</p> <p>就是这个机位,可惜早晨能见度低,不是很清晰。</p> <p>第五站上海城隍庙。儿时的记忆里只剩下那弯弯曲曲的九曲桥了。</p><p>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1]。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p><p> 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p><p> 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p><p>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景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风雨沧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庙也历经兴衰。</p><p> 由于商业味道很浓,我们也就匆匆走了个过场。</p> <p>第六站上海石库门。</p><p> 石库门 是大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漫长的岁月里,上海的市民曾在此辛苦度日,革命者曾在此秘密活动,文人、学者、艺术家曾在此孕育他们的作品。旧时的石库门里还曾开设有工厂、银行、旅馆、货栈、报社、学校等,可谓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石库门里的‘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白相人嫂嫂’、‘七十二家房客’等与石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老上海们温馨的回忆。王家卫的《花样年华》里,老上海的石库门,张曼玉的旗袍,与梁朝伟的抑郁神情串在一起,铺展成一部唯美的怀旧电影,一个值得回味的爱情故事。石库门是上海近代文明的象征。怀念石库门,是对原本熟悉而正逐渐远去的生活方式的留恋。‘重返石库门’所代表的怀旧情绪也在这座城市的各个社会层面弥散开来。对老人们来说,石库门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或住所,那日益积累的家常片段和邻里之间几十年不变的默契,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上海的老式石库门里弄,洋溢着这个城市最本质最淳朴的气息。石库门也随着光阴的积累而逐渐酝酿成一种独特的老上海文化。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上海人的生活百态和岁月变迁。越来越多的人以一个探寻者或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那些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历史遗迹和老上海的各种温雅野史,便立刻成为这个城市最具生命力和最值得回味的文化宝藏。当石库门再次成为上海建筑群中的宠儿,住进石库门的人群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小资们喜欢石库门,因为透过石库门,能感受到一种古老而绵长的氤氲气息,那是属于上海的特质;老外们欣赏石库门,因为石库门里有他们未曾体会过的新鲜触觉,这是另一种摩登;海外华侨寻觅石库门,每看到那一片片青色的砖木墙壁和拱形大门,就能勾起许多往日怀想;大款们选择石库门,因为它象征着一种社会地位,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于是便有了新天地,有了‘阿拉上海街’,有了一个名叫‘1930’的酒吧……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人们展示:上海的时尚就是怀旧,而怀旧的经典是石库门弄堂。石库门,在被赋予了各种文化涵义和时尚韵味之后,显出了从所未有过的光辉。这个最富特征的,曾经最底层的生存空间,如今却与摩登和时尚相遇,抒写出另一种精致和优雅。当传统与新潮碰撞,当怀旧与流行交融,上海在向人们展示其日渐雄厚的经济基础的同时,也深深地隽刻下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边不断在寻求物质上的进步,一边仍不忘那一份璀璨浮华,这便是上海人的精神,也是上海的本质所在。</p> <p>中共一大会址</p> <p>最后一站—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p><p> 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武康大楼,我们就是奔它而来的。</p> <p>魔都的魅力远远不止这些,两天的行程匆忙又紧凑,有机会还会再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