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读书沙龙《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第五部分“幼儿园课程现象透视”读书分享

Hhhm

<p>组长:毛文波</p><p>组员:周欣、邓慧敏、卢晋</p> <p>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有幸,我们一起共读了《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这本书,让我们对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积极投入并能获得有益经验的活动体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内容分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p><p> 《学前教育与幸福童年》第五部分“幼儿园课程现象透视”分为“切实认清学前教育质量低的问题”、“小学化现象透视”、“兴趣班究竟是为了谁的兴趣”、“幼儿园课程超载透析”、“幼儿教育时机浪费论”、“心罚论”、“学懂、悟透的理论才有生机”七个方面,从学前教育质量低、小学化、课程超载等当下幼儿园课程各种现象着手,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解决途径等做了层层递进的分析和阐述。透过现象看本质,幼儿园课程应从根本入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真正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和价值观,取长补短、知行合一,让课程服务于幼儿,让幼儿在课程中成长,切实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二、组长领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p><p> (一)浏览理论框架</p> <p>  (二)重点划记</p><p> 1.质量</p><p> 书中第五部分开篇就幼儿园“质量”问题从各文件指向明确提出:学前教育的质量牵涉到未来一代发展的水平,涉及未来一代一生的幸福,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提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一方面取决高质量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取决于高素质的合格教师。</p><p> 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要”,学前教育的一端连接着家庭的期盼,一端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学前教育的质量能否满足家庭和国家的需要是当前思考的方向。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对象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理念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我们常说“质量决定一切”,那么学前教育质量从哪里来?学前教育质量又往哪里去?课程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推手,我们该如何把握和推进?我们不仅要提升学前教育本身的质量,更要关注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人、物、事。</p><p> 2.课程现象</p><p>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曾说:“生活即教育”。课程作为教育的载体,对其定义有多种: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等等,笔者在本书的前言中已表明对课程的理解——“幼儿园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一切活动”。</p><p> 那么到底哪些是可以获得有益经验的活动呢?文中另辟蹊径,从幼儿园课程几大现象入手,如:“小学化”、“兴趣班”、“课程超载”、“教育时机浪费”、“心罚”、“西方理论的歪解”等,明确提出了这些活动既不可以获得有益经验,同时还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p><p> 其实作为当下的幼儿园课程,现象或许远不止这些,如:“课程活动说”、“课程非园本化”、“课程学科化”等等,特别是这次疫情期间,幼儿园的课程由线下面对面转变成了线上一对N的情况,课程如何实施,如何达成效果等这些问题成了新的命题。从课程现象往下看,我们不单要剖析每一种现象背后的成因,更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确保幼儿园课程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p><p> (三)思考</p><p>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现象?我们从现象可以观察到哪些问题?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问题?</p><p> “生活化课程”、“安吉游戏”、“自然教育”、“食育课程”、“劳动课程”……不管课程以何种形式呈现,我们都必须明确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坚持儿童立场、回归儿童生活。我们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向,结合自己园所显性及隐性的文化及优长,寻找或者创造一条适合自己的路。</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三、组员感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之——幼儿园课程现象透视</span></p><p> 组员:周欣</p><p><br></p><p> 在虞永平撰写的《学期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中深刻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呈直线上升趋势。多数家长都会选择不同的渠道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新、更广的知识,为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现状在现今中国可谓是比比皆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智能提高班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吞噬着孩子的美好童年,就连刚进入学习初级阶段的幼儿园小朋友也不能幸免,让幼儿获取更多超前的学习知识甚至成为许多家长选择幼儿园的先决条件,这无疑给幼儿园抛出了一个大难题,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依照教育部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引导家长以正确、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幼儿超前学习的种种问题。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审视一系列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种种弊端。</p><p> 在疫情期我们大班进行了一次家长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可以感受到家长的焦虑以困扰,是否需要提前报学前班或者提前学习拼音等小学课程。在通过在日常幼儿教学中、线上课堂,邀请专家解惑中给予了家长们非常系统解惑,我很庆幸我班大部分家长都是比较开明的,他们尊重老师及专家提出有关孩子的种种建议,他们接受老师所提出的: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敢于发现并实践、验证的过程。当遇到个别坚持己见的家长时,我会通过多方面的渠道为家长解释为什么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对孩子的影响会弊大于利。例如:我会以班级线上课堂中鼓励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叠被子、整理房间。鼓励孩子在家做自己的一日计划、给爸爸妈妈讲故事等等。让家长知道幼儿阶段学习习惯培养与学习探索欲望的激发是多么的重要。还会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学习环境、学习层面、学习兴趣等设身处地的思考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弊端,并让家长站在一位小学老师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真的希望幼儿园小朋友进行种种的超前学习,这种超前学习等孩子真正进入小学,面对小学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环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都是作为幼儿教师该让家长认真思考、认真反省的问题。</p><p> 读了本书之后, 我更加坚定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为孩子的幼儿阶段付出自己的一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监督下,在广大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在广大家长的支持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必将的到解决,为幼儿创造幸福的童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走近、走进孩子</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读第五部分“幼儿园课程现象透视”心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组员:邓慧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在读“幼儿园课程现象透视”这一部分内容时,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虞永平教授关于兴趣班究竟是为了谁的“兴趣”这一问题的分析。就此我也将其中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联系实践产生了一些自己的见解。</p> <p>  记得书中提到过,只有关注每一个孩子合理的兴趣,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首先,在班级的范围内,重视孩子对活动的选择性,为孩子提供了具有不同材料和内容的区域,甚至可以说班级的活动区域就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而设置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时间对活动内容进行自主的选择;其次,在幼儿园的范围内,设置了很多专用活动室,其作用是向孩子提供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有些幼儿园甚至让孩子跨班选择活动内容,与不同班级的幼孩子共同活动,以满足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因此,关注并努力满足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是幼儿园教育的应有之意。所谓“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兴趣来确定教什么和如何教。严格地说,幼儿园的教育就是兴趣导向的,就是为了满足孩子兴趣的。如果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之外还有“兴趣班”,很大程度上只能说明,要么幼儿园教育没有关注孩子的兴趣,没有满足孩子的需要,要么“兴趣班”本身就是与幼儿园教育重复的或者是违背幼儿园教育规律的。</p><p>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我的工作,也明白了幼儿园为什么对于班级区域活动如此的重视,又如此用心的指导每一位老师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去设计适宜孩子发展的区域活动。幼儿园走班游戏的施行,不仅给予孩子跨班选择活动内容的机会,满足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对于老师也是一次次专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学会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一起变化区域内容,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的主人。还有幼儿园社团、活动室等活动,真正做到了在幼儿园教育中满足孩子合理兴趣,证明了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无价的。在工作中的我,也将跟随幼儿园的步伐,做一个学会观察、懂孩子的老师,通过加强班级区域创设等方式满足孩子的兴趣与需求,避免灌输性教育,避免重复教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读第五部分《幼儿园课程现象透视》感悟</span></p><p> 组员:卢晋</p><p><br></p><p> 该部分一共讲述了七大现象,我重点就“小学化”和“幼儿教育时机浪费”两个现象谈谈自己的感悟。针对这两个章节的内容,我先对书中的观点进行了梳理。</p> <p>  幼儿园课程是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积极投入并能获得有益经验的各类活动的体系。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途径。</p><p> 现象透漏本质,“小学化”现象突显的就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幼儿园课程应该以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应该充分关注和利用幼儿的现实生活,从幼儿的现实水平和兴趣需要出发,鼓励和支持多样化的活动,注重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适宜的活动中获得多样化的经验,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这些活动一定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关注幼儿的行动,更关注伴随幼儿行动的思维和情感过程。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自发的兴趣,努力引发幼儿内在的兴趣,教育者需要辨认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与其生命成长一致的程度,但是教育也不是满足幼儿所有的需要和兴趣,而是满足那些对幼儿的身体和精神有真正促进意义的需要和兴趣。</p><p> 教育时机浪费,结合到我们自身来谈,幼儿园的活动都是具有综合性的,教师要有经验的整体意识,从儿童多方面的发展中,鼓励和指导儿童的活动。教师还要注重活动的有效性,要通过规则、材料、伙伴等的变化,让儿童不断获得新的挑战,获得新的经验,避免过度重复和浪费时间。非常重要的是,教师要形成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对儿童发展目标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对课程的敏感度。教师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兴趣、用心、好奇和探究是课程内容不断充实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将儿童需要和兴趣,与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活动关联起来,并不断系统化,就会深化儿童的学习,丰富儿童的经验,促进儿童的发展。</p><p> 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它们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象,带来专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因此,幼儿园课程是生活化的,是游戏化的。</p> <p>  太多的时候,我们读书的目标太过于明确,书读得有些浅薄和浮躁,反而忽略了书籍对心灵的浇灌和启迪。当我们潜心钻进一本书,其实我们总能找到一切触动心灵的东西,有的时候只是灵光一闪,有的时候是慧心一笑,也有的时候是认知上的共鸣。虞永平教授对于课程的理解,告诉我们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只有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才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希望我们都能真正以儿童立场、科学态度和专业精神建设幼儿园课程。</p><p><br></p>

课程

幼儿园

幼儿

孩子

兴趣

学前教育

教育

现象

儿童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