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读书。被书中的很多内容深深吸引了,因此这学期就一直在看这本书,越看越发现自己要提高的有很多方面。</p> <p> 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带给我的思考。</p><p> 由于教材的简洁化,规范化,格式化的内在要求,使得数学家当初发现时"火热的思考"变成教材上"冰冷的美丽",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形态是静止的,内隐在知识背后的观念性成分,常常要从数学史,数学哲学以及人类文化学的宏观角度来审视数学,不仅要关注数学的发展,而且要关注数学的研究者…… </p> <p> 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教材中的知识返璞归真,将课程形态的数学"冰冷的美丽"还原为数学家们"火热的思考。</p> <p> 我们要深入地去挖掘蕴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文化元和文化丛,才能寻求在此基础上实现深入浅出。</p><p> 从书中了解到数学文化丛的挖掘,有以下基本路径,数学内部的联系、数学与哲学、艺术、历史、德育教育、社会学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阅读,而且可以从上面几方面入手,才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我深深地觉得数学课就需要我们教师拥有一种能力,在分析和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种基于数学文化的挖掘教材分析视角与自觉,教师要从熟视无睹的教材知识的逻辑链条中去捕捉知识背后的"潜台词",在陈陈相因的教学习惯中追问知识的来龙去脉,要从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去挖掘蕴藏在水面之下的曲折动人的数学故事。 </p> <p> 希望自己以后在分析和研究教材的过程中,经常思考并进行一系列的追问:为什么是这样?是谁规定的?一定是这样的吗?还可能是怎样的?除了具体的知识外,学生还能获得些什么?只有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与处理由肤浅趋于深刻,才能真正的教给学生更多,才能做一个讲道理的教师。</p> <p>编辑:汪晶</p><p>审核:张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