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山旧事

含笑原野(周会芳)

<p>  官山,极富寓意,饱含美好愿望。“奉儒守官”是古人的理想,也迎合现代人观念。官山是龙尾山最高峰,属于青龙山余脉,很早时候有人说,这山像一官帽,故称官山,也有人说是紧邻官道,便叫了官山。一座官山,一座官山生态园,也有许多古老的故事。</p> <p>  官山北麓,有座古庙,叫七星庙。破败的建筑,说明已辉煌不再。相传香火旺盛时,烧香求拜者众多,据说很是灵验。历史变故,岁月更替,如今,残垣断壁间只留下一间青砖瓦房,孤零零守在道旁,仰望着官山。</p> <p>  嵌在墙壁里的石碑,字迹模糊不清,但墙上精致的砖雕依旧清晰,似乎诉说着古庙的沧桑。古庙遗迹,依偎着官山,倾听着官道上马铃叮当。</p> <p>  官山以北,有条古路,为旧时通往巩县老城的大道,亦称官道。古时的官道,连接着官府与地方的各种政务,也是陆上交通的主要干道。顺着这条官道,可以走到站街老城。</p> <p>  七星庙就坐落在官道一旁。如今的官道成了农村公路,村人自来自去,往来频繁。一块儿“巩义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公示牌”悬挂在七星庙山墙上,也说明官道已经纳入公路管理。</p> <p>  官山以东,有条深沟,叫做东沟,沟里有片废弃老宅,早已无人居住,据说是李家宅院。沟谷幽深,植被茂密,葱茏的树木杂草中,老宅坚强挺立,诉说着李家以往的富足和殷实。</p> <p>  半个世纪以前,李家的治安、治瑞、治国、治德、治军、治义、治深兄弟七人,搭程康百万家漕运经商起家,经营成了清末民国时期村中大户。</p><p> 靠山窑洞,老瓦厢房,阁楼窗棂清晰可见,此时已是人去院空,院里那颗歪脖枣树却依然枝繁叶茂,彰显着李家昔日的昌盛与繁华。</p> <p>  解放以后,李家后人勤奋好学,人才倍出,处级科级多人,方圆数里,享有盛名。</p> <p>  沟边躺着一块残碑,隐约认出是一周姓人家墓碑,雕刻时间为民国二十七年八月初五。</p> <p>  官山西面,有一条沟,叫做椒树沟,如今已是杂草埋径,荒无人迹。</p> <p>  椒树沟里曾经居住过一户周姓人家,兄弟五人,老五名叫周生和,秉承耕读传家,亦商亦农,与兄弟一起经营着百家商铺,也耕种了百亩田地,成了龙尾村有名的商贾富户。</p> <p>  官山以南,紧邻河洛路,有一古墓,少有人知。墓主人叫张恩,生于 1197年,卒于1275年,元朝人,曾任嵩州安抚使,巩县尹,盐铁监管,被称为阁老。《明嘉庆三十四年·巩县志》《清乾隆十年·巩县志》《民国巩县志》载,张恩始祖盐监公在金章宗泰和年间曾任山西解州盐铁官。 1230年前后携家随元军南下,落脚巩县。二世祖恩和三世祖思敬先后任巩县令,子孙官居知州以上者三十多人,有六人在朝中担任要职,民间流传有“五代六相”之说。 “爵列三等公侯伯,位冠群僚祖父孙”“元帅及第府,宰相阁老家”。巩县老城张氏祠堂留有门联,印证着昔日的辉煌。</p> <p>  张恩为官正直,贵退乡里,葬青龙山余脉龙尾村南,就是现在河洛路以北的正大机械厂附近。墓中有三通石碑,极具文物价值,是研究元代历史及中国书法史的珍贵资料。三通石碑,一通已毁,一通存于河南省博物院,一通存于南山口十方院。</p> <p>  后来,护墓羊、护墓狗等石雕被挖掘出来,保存在龙尾村小学校内。</p> <p>  官山西南,有一战斗遗址,1944年在这里发生了一场战斗,称龙尾战斗。为阻止日本人顺陇海铁路西行,驻扎在涉村的八路军皮定均先遣支队,出兵袭击住在焦树沟的日本兵。此战打击了日本鬼子的侵略野心,延缓了日军进兵黑石关的计划。</p> <p>  2019年10月,巩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孝义街道办事处在龙尾战斗遗址处立碑纪念,进行红色教育。</p> <p>  官山,有旧貌,也有新颜。你若来了,可在官山生态园里品酒,拍照,展风采。</p> <p>  官山旧事讲不完,说不尽,你若有兴趣,可以来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