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院长(2)

老玩童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河道贤达录》</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记民国最高法院院长焦易堂</b></span></div></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程党会</b></span></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1、组建武功民团</b></h1> 李向荣,字蔚亭,排行老八,清末禀生,肄业于西安师范学堂,薛固乡仄棱村人,与张仲良既是同学,又是结拜兄弟。武功反正前,李向荣在薛固镇学堂教书时就和张仲良、焦易堂秘密进行反清活动,武功反正后,按照上级指示他们三人又一起策划和筹建了一千人规模的武功县民团。<br> 团员都是来自各个村庄的青壮年,所用的武器都是大刀长矛,上面都拴着红缨子,看起来非常的威武雄壮,李向荣担任县民团的总指挥,民团平时维持地方治安,战时作为机动部队。民团成立后,李向荣对全团的训练抓得很紧,所用在以后的多次战斗中,才取得了不少的傲人战绩。<br> 武功民团成立不久,清政府调遣甘军马安良部进犯乾州,乾州城告急,李向荣闻讯立即率领数百名精锐团员前往乾州参战,虽然枪支不多,但却借助熟悉地形,指挥灵活,加上团员们打仗勇敢,故而屡挫敌军锐气,李的威名迅速传遍关中大地,乾州战役结束后,李随张云山去了西安。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12、凤翔保卫战</b></div></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凤翔地处西宝公路要冲地带,是军事上的重地,如果没有重兵把守,敌人就会长驱直入,导致西安势将难保。所以凤翔光复后,秦陇复汉军政府即派副统领万炳南部两千多人前去镇守。1911年11月万部到达凤翔不久,清政府果然调集甘军副将崔正午和固原提督张行志两部共12000多人进犯凤翔,秦陇复汉军又命曹印侯的敢死军1200多人飞往助援,是时西府暴动总指挥王诚斋立即联络武功的革命党人焦玉堂共同增援凤翔,曹部路过武功和扶风时焦带武功民团、王带属下的猎虎队同赴曹营,从而使曹部的兵力增至3000人以上,他们日夜兼程,急赴凤翔增援。</span></div></h3> 曹部到达凤翔时,副统领万炳南部正与敌人激战,全城处于硝烟弥漫的战火之中,此时敢死军虽然大都拿的是大刀长矛,但因成员大都是诚信救国、严守军纪的革命青年,加之曹印侯、王诚斋、焦易堂等人的精心部署,时而伏击,时而突击,出其不意地冲入地阵,拼力厮杀,所以捷报频传,战士们愈战愈勇,斗志越来越高,一次战役中敌军逼近城门时,董振五手持大刀大声高呼“大家跟我来”,话音未落就有200多人随他一跳下了城墙,敌人见来者如此英勇,遂惊骇奔突,四处溃逃。凤翔保卫战打了三个多月,革命军以寡敌众,屡挫敌锋,并且缴获许多的枪支弹药及骆驼战马等,随着清帝退位,敌军撤走,凤翔才转危为安,关中黎民免遭清军屠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3、民国成立</b></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11年12月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在南京统一集会,宣布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并决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南京临时政府中虽然也混进来了一些立宪派和旧官僚,但革命党人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崩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个尝试。</span></div>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命秦陇复汉军的大统领张凤翙为陕西都督,同时把秦陇复汉军更名为陕西革命军,焦随张在陕西都督府任职。此时陕西同盟会正式成立,井勿幕被推选为会长,张凤翙任副会长,焦易堂任陕西同盟会干事。<br> 1912年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并开始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29日,选举林森为议长,陈陶怡为副议长。 临时参议院成立时,议员到会计17省38人,孙中山率各行政官在会祝贺,并在祝辞中希望参议院"诸君子"在建设新国家的事业中"各尽乃智,竭乃力,以固民国之始基,以扬我族之大烈"。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清朝灭亡</b></h1> 辛亥革命使清王朝陷于崩溃的绝境,面对全国呼声一致的反清局势,清政府顿时显得手足无措。1911年10月27日清政府不得不让已被罢黜但暗却暗操兵权的清末第一权臣袁世凯重新出山,先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去节制湖北前线的陆海军。他迅速集结起北洋集团的军事政治力量,赢得了帝国主义和国内立宪派的依赖和支持,打着“实行君主立宪”的旗号,并借助革命党人的声势强夺了清政府的一切权力,使清政府不得不于1911年11月1日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br> 1911年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北京,11月16日正式组建了他的新内阁,正式接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之后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地胁迫南方革命政权进行所谓的和平谈判也叫南北和谈。他先率领装备精良的北洋军大队人马,先后攻陷了革命党控制的汉口、汉阳,并开始不断地炮击革命党的重镇武昌,后又致书黎元洪,进行"和平"试探。<br> 袁世凯一边虚情假意地进行和谈,一边却筹划着替代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袁世凯还授意段祺瑞率北洋将领于1912年1月25日联合发电,胁迫清廷开皇族会议,宣布支持共和,逼迫隆裕太后在接受优待清朝皇室的条件下交出政权,袁世凯随即组建北京临时共和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正式宣告退位。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正式结束。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5、孙中山让位</b></h1> 为了能让国内的局势尽快恢复稳定,素有“功成不必由我”气度的孙中山,屡次说过只要能把千年的封建统治早日推翻,且能够赞成共和,谁当总统都可以。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作出了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决定,辞职后的孙中山一心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新的临时大总统。南北和谈最终以袁世凯代替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职,既取代了清朝政权,也取代了革命政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用了十多年的奋斗才推翻了清王朝,但成为民国元首的却是反对革命的袁世凯。<br> 但是,这个专制皇权的崇拜者和觊觎者,根本就不相信在中国能实行民主共和。他之所以要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也叫民主派)妥协,握手言欢,实际上完全是为了利用革命派的势力先推翻清朝政府然后再逐渐绞杀革命派。因此,一上台他就不择手段地加强个人权力,破坏法制,践踏民主,追求专制独裁的统一,并把民主派视为集权路上的最大障碍。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6、仗义救人</b></h1> 凤翔保卫战结束后,清朝又派大将升允率领甘肃的清军反扑攻打陕西时,陕西革命军迎战于陕北,焦易堂随大统领张凤翙带领革命军转战于旬邑县土桥镇,曹宣侯担任敢死军统带,多次与甘肃来的清军会战于旬邑、乾县等地,从而使陕西西部得以保全,为稳定陕西西部的革命局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br> 另有一支清军攻打潼关甚急,陕军师长张伯英应战,陕西都督张凤翙亲住华阴督战,焦随行,为革命军的作战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出谋划策作用。敢死军标统薛正清部下犯事,薛被张传于行营,准备重罚,焦因薛系同盟会的革命同志,焦就在张面前给薛求情,从而使薛得以从轻发落。<br> 后来张都督又因某件小事而与敢死军统领曹印侯产生了隔阂,就捕曹于都督府,欲治以重罪,焦觉得曹对革命有功,遂秘密释放了曹,并弃职与曹一同离开了都督府,曹逃往汉口,焦回到河道老家暂避风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7、当选议员</b></h1> 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等其它四个小党派商谈合并组党。1912年8月25日,五党团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大会,宣告国民党正式成立。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事长。旨在通过“议会道路”实现“革命理想”。<br> 1912年12月初至1913年3月,全国各地先进行了地方议会的选举,然后进行了全国议会(国会)的选举,在这次议员选举中,焦易堂先被选为陕西省议会议员,紧接着又被选为全国议会议员。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议员选举基本结束,在宋教仁的主持经营下,以同盟会为骨干的国民党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获得了最多的议席,成为了国会中的第一大党。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占据了392席,虽未超过半数,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加起来只有223席,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和操纵参、众两院。<br> 按照《临时约法》的精神理应由国民党的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宋教仁也做好了出任总理的一切准备。正当宋教仁准备出任内阁总理之际不幸的事情却出其不意地发生了,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两天后不治身亡,全国大哗。种种迹象表明,都指向袁世凯是暗杀背后的幕后主使,刺杀宋教仁的罪证公布后,袁世凯与国民党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8、第一届国会</b></h1> 1913年4月8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开幕典礼于在北京新落成的众议院议场举行。焦易堂作为国会议员参加了本次会议,随着国会的开幕,国民、共和、民主、统一四大政党为一方,共和、民主、统一三党为另一方,为选举参众两院议长、副议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25日,国民党籍议员张继、王正廷分别当选为参议院正、副议长。30日民主党籍议员汤化龙当选为众议院议长,5月1日共和党籍议员陈国祥当选为众议院副议长。<br> 在国会开会时,焦易堂等国民党议员激烈谴责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并否决了袁世凯1913年4月26日主使签订的善后大借款合同。袁世凯曾以五万元的金钱和许诺焦担任要职等手段拉拢焦易堂,劝他脱离国民党,遭到焦易堂的严词拒绝。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二次革命</b></h1>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北洋政府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约,意图扩充军队。5月初,国民党员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贷款。6月袁世凯以不服从中央指挥为由,先免除李烈钧、胡汉民、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后又派北洋军进入江西和南京,发动内战。国民党被迫应战,起兵讨袁。<br> 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下,孙中山不得不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正式宣布江西独立,并发表电告讨袁,7月15日江苏也组建了讨袁军。随后安徽、上海、湖南、福建、四川亦纷纷宣布独立,浙江和云南则保持中立。7月18日,陈炯明响应孙中山号召也宣布广东独立。<br> 但除江西、南京组成讨袁军外,其他各省多为被动响应,并未出兵,战争主要在江西、南京进行,故二次革命又称“赣宁之役”。由于独立各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部署,缺乏信心,互相观望,导致上海、广州、湖口,南昌先后被袁军攻克,1913年9月1日南京被攻克,标志着长达两个月的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国民党在广东、江西、安徽三省的势力损失殆尽。其他省看大势已去,就又纷纷宣告取消独立,重新效忠袁政权。北洋军武力扩展到长江流域,孙中山、黄兴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国民党从此变得四分五裂。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解散国会</b></h1> 二次革命后,袁世凯的北洋军源源不断进入了南方各省,除了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四省外,其他各省均已成为北洋军及其附属军的控制范围,即便是以上四省,还有山西的阎锡山、东北的张作霖,在袁大总统的威势之下,哪里还敢心怀异志.<br> 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之下,1913年10月6日召开的国会会议上,袁世凯非常轻松地高票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故宫太和殿正式就职。袁世凯利用国会的合法渠道当选了正式大总统以后,觉得国会已经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了,就于1913年11月4日以"叛乱"的罪名先下令将国民党强行解散,并撤销了国民党籍议员的国会议员资格,收缴国民党籍议员的议员证书,使国会名存实亡,导致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无法运作,1914年1月,袁世凯又借机解散了国会。国会解散后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并于数年后称帝。<br> 袁世凯认为“人民滥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因此还宣布废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于1914年5月推出了新的《中华民国约法》也叫《袁氏记法》,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改革全国地方官制,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各省“都督”变“将军”。1914年7月,孙中山召集部分国民党党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简介</b></h1> 程党会,男,武功河道人,1963年生,1984毕业于陕师大,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汉中、武功、河南、北京、西安、杨凌等九所中学任教。<br> 电话 13060394871 <br> 微信 cdh13060394871 <br> QQ 36103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