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一村医”,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支奉献的队伍,一群可爱的人。怀着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敬畏之心,在第五批第一村医活动中,我光荣地接过同事的接力棒,开启了七个月的驻村之路。</p> <p> 上岗后,燕崖卫生院院长徐纪峰、分管院长李丽带我到村,向我介绍了卫生院、卫生室的工作状况,并与村医杜大夫进行了沟通交接。从这天起,我便成了奔走在燕崖镇上龙巷村、帽子庵村和东高角村田间地头的“蓝马甲”。</p> <p> 一、认真履行第一村医职责,做老百姓的贴心人。</p><p> 在农村,乡村医生承担的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工作是主要职责。因此到村后,我立即向杜大夫了解村里人口数量、结构及健康状况。杜大夫的妻子宋大夫同为乡医,二人分工明确,宋大夫负责医疗,杜大夫负责公共卫生。我分配好工作时间,医疗繁忙时段协助坐诊,不忙时入户走访。</p> <p> 卫生室部分设施尚不完善,为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我及时向单位汇报,为村卫生室购置了检查床、排椅等,助力规范化卫生室建设。</p> <p> 传授防病知识,传播健康理念。结合公共卫生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重度精神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与单位慢病科、传染病防制科、免疫预防科等科室协调,印制了《减盐防控高血压》、《科学防控糖尿病》、《三减三健,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接种,保护生命》等宣传单页,为村民分发并讲解。为每家每户分发限盐勺,倡树减盐意识,更好地控制血压。</p> <p> 作为中医药专业人员,我充分发挥专长,通过简便廉验的小方剂和针灸、推拿等操作,为村民送去中医知识,提供中医治疗及养生保健方法。</p> <p> 积极组织和参加县镇各级举办的义诊活动,协助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灵活举办了多场小型宣讲会,让健康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p> <p> 面对患肺炎却住不上院的杜大娘,我多方联系床位,并在夜里开车送他们去医院,看到做上雾化、打上点滴才放心回家;对怀孕8个月的妊高症孕妇,我天天去为她量血压,直至住院分娩;对缺乏医学知识,将胃炎当做“坏病”的孙大姐,我耐心开导,指导就医,让其摆脱困扰,重燃希望……一件件、一桩桩,用心付出换来的是真诚的感谢。无需过多的言语,乡亲们接纳的目光、肯定的眼神,他们的一句 “共产党给俺送来了个好闺女”,胜过千千万万华丽的赞美。</p> <p> 二、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做合格的疾控战士。</p><p> 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疫情面前,疾控中心就是抗疫主力军,疾控人就是一线战士。</p> <p> 由于前期脱产,我不在应急队之列。但作为疾控人,保障健康的使命让我无法置身事外。我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志愿到最艰苦、最紧急的地方,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经相关部门协调,我暂回单位从事疫情相关的信息报送与宣传工作。</p> <p> 除夕夜,当万家灯火、举杯团圆时,我们还在灯火通明的办公楼里来来往往;大年初一,为紧急拟定防控方案,我们加班到凌晨1点;大年初二,全体职工结束休假,正常上班……从此五加二、白加黑,众志成城战疫情。</p> <p> 元宵节,应县教育体育局要求,在开学前为学生们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经过精心准备,我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 录制了给全县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p> <p> 疫情防控分工不分家, 日常工作随机性大,关联的单位、部门繁多。除了文件收发、信息报送与防控知识宣传,还有各种临时抽调,如对武汉等地区返乡人员入户调查、到可疑病例家中彩旗生物学标本等。</p> <p> 因境外务工、留学人员回国后,要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为期十四天的隔离观察。我作为第四批工作队员来到隔离点执勤七天。为不远万里返回家园的同胞们提供从生活衣食到卫生防疫的全方位服务,让他们得到安全的隔离,感受到家乡的温暖。</p> <p> 疫情防控中,战友们舍小家顾大家,不顾安危,勇担重任,令人动容。我写了一篇篇文字投送到各媒体,他们也深受感动,分别在学习强国、淄博市人民政府网、鲁中晨报、市疾控、县宣传部、电视台、掌上沂源等媒体刊发。</p> <p> 三、聚焦健康扶贫,助力帮扶村脱贫攻坚。</p><p> 我的派驻村是省定贫困村,加上覆盖村,共有贫困人口190人。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到了关键时期,我也在对贫困户的帮扶上倾注了更多的精力。逐户走访,了解贫困人口情况,给他们讲政策、送知识;与燕崖卫生院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一起,入户签约,将优质诊疗服务送进家门;与中医院、县医院等兄弟单位的同事们,开展健康扶贫“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对贫困户进行脱贫心理建设,落实健康扶贫各项举措。</p> <p> 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能干活才能保障生计。村里的贫困户,有近一半是因病致贫。对此,我针对每户的具体情况,分别帮助患精神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村民咨询、办理了慢性病,降低用药费用,减轻诊疗负担。</p> <p> 燕崖镇是全县的樱桃大镇。开春后,因村民整日在田间照理樱桃,抽枝拉枝、点粉、浇地、喷药,常常要忙碌到黑天才回家,走访变得十分不便。为了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及时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虽然派驻村离家仅30分钟的车程,但我选择了住在村里。利用早晨一早或者收工吃晚饭的时间,为村民们量血压、测血糖、开中药、健康查体,随访慢性病人的用药情况,也会针对脾胃病、不寐等群体提供耳穴压豆、艾灸等操作。吃住在村,拉近了我与村民的距离,各项随访和诊疗工作也及时高效、无缝链接地完成。</p> <p> 四、心系乡亲父老,常回“家”看看。</p> <p> 转眼间,7个月的时间已悄悄过去,驻村工作马上结束。回顾派驻期的点点滴滴,心里十分不平静。有感动,有不舍,更多的是挂念。村里的老人很多不识字,有的还耳背,我给他们写的用药小纸条,可别弄丢了;几个重度精神病患者,不要再易激惹、好生气了,一旦复发,又要几个月才恢复;93岁的陈爷爷,老慢支30多年,可不能再吸烟了;双侧股骨头坏死的杜大爷,等忙完这一季,该去做手术了……</p> <p>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自豪的瞬间。但我的经历和体会,让我更加充实和富有。那些坐百姓土炕上拉呱的时刻,在他们地头喝泉水的时刻,为裹脚的老奶奶看鸡眼的时刻,在大娘瘦弱的手腕上摸脉搏的时刻……</p><p> 那辆拉过我的破三轮,如今载满了红红的樱桃;那条雨后泥泞的小弯道,在翻修后已不再狭窄和陡峭;那间我住过的小房子,或许不久会有新的主人……</p> <p>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听到同批战友的肺腑之言,我的眼泪无声地落了下来。从素不相识,到亲如家人,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自己对一身泥土的大爷大娘们有着多深的眷恋。淳朴的他们,把信任赠予我,把健康交给我,更把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感动送给了我。离村后,我会按照各级各部门的要求,继续与派驻村、覆盖村结对帮扶,做好“回头看”。</p> <p> 这件素净的蓝马甲,是我的第一枚军功章,记录着我与村民们的互帮互助、互相温暖。它像精神的灯塔,照亮着我,指引着我,鞭策着我。难忘第一村医,难忘蓝马甲。这抹纯净的宝石蓝,是奉献的颜色,是青春的底色,是白衣天使最好的配色。我的驻村情怀,永不褪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