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据史料显示,在“张库大道”上经营的河北商户,清初有80家,道光年间是260家,同治年间多达1027家。到了民国初年,仅大境门外的店铺就达1500多家。当年,“张库大道”最高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p> <p>在河北商史上,能称得上"帮"的有3个:一是"老呔帮";二是"走东口"到外蒙经营的"张库帮";三是"冀中帮"。这三大帮构成了"冀商"的主体。在冀商开发东北、沟通外蒙、惠济京津、物流天下的四大贡献中,沟通外蒙最主要的是张库帮。</p><p><br></p><p>张库帮是个统称或泛称,其中还可以细分,而且历史上也分的很清楚,差异很大。这里面有被人们称为"老西子"的皇封御赐的八大皇商"山西帮",有拿着国家俸禄的旗人组成的"京帮",有联手经营的束鹿、深州、饶阳、辛集、南宫等地人组成的"直隶帮",还有小本经营的蔚县、阳原、怀安、万全、涿鹿的"本地帮"。张库帮的经商活动被称作"走东口",此说源于晋商。晋商做生意分为走西口和走东口,西口就是杀虎口,而东口就是张家口,从这里经张库大道到蒙古高原和俄罗斯。还有一种说法叫"跑草地",张库大道所经之处,除了大戈壁就是茫茫草原。两种说法称谓在实践中各有专指,资本厚、生意大、派头足的豪商富贾,如八大皇商"山西帮"和旗人"京帮",则称走东口;相反的小买卖家,如大多数"直隶帮"和"本地帮",就叫跑草地。故一个"走"字,一个"跑"字,取用得十分传神。</p> <p>此照片是张家口万全本地人,中国🇨🇳戏曲历史上明扬四海“十三旦”侯俊山,慈禧太后御赐黄马褂的故宫常客。</p> <p>张家口处于华北平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地理单元的交汇点,"具有陆地商埠之天然形势",从张家口大境门外延伸出去的"张库大道",更是一条曾经载金驮银的国际商道。张库大道是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一条贸易运销路线,它曾被称为"北方丝绸之路"或"草原茶叶之路"。正是通过张库大道,我国内地的茶叶、丝绸、布匹以及细货等源源不断地运销到蒙古草原甚至俄罗斯,而蒙古草原的马匹、牛羊、皮革也随之进入我国。张库帮即得名于张库大道,指以张家口为基地的活动在这条国际商道上的商帮。</p> <p>张库帮与沟通外蒙——清朝、民国年间,张库大道是从张家口出发,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一条贸易运销路线,它曾被称为“北方丝绸之路”或“草原茶叶之路”。正是通过张库大道,我国内地的茶叶、丝绸、布匹、药材、铁器、烟草以及细货等源源不断地运销到蒙古草原甚至俄罗斯,而蒙古草原的马匹、牛羊、皮革、冻肉等也随之进入我国。张库帮即得名于张库大道,指以张家口为基地活动在这条国际商道上的商帮。张库帮的构成成分有皇封御赐的八大皇商“山西帮”,有拿着国家俸禄的旗人组成的“京帮”,有联手经营的束鹿(今辛集)、深州、饶阳、南宫等地人组成的“直隶帮”,还有小本经营的蔚县、阳原、怀安、万全、涿鹿的“本地帮”。据史料显示,在张库大道上经营的、以张家口为基地的商户,清初有80家,道光年间是260家,同治年间多达1027家。到了民国初年,仅大境门外的店铺就达1500多家。张库帮旅蒙商业经营范围极广,“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营”。著名商号“大盛魁”号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张库大道全盛时,最高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当时张家口很是繁荣,大境门外一带商业兴盛,因之房价奇高,一处标准铺面包括栈房的月租金要5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3000多元人民币。外商也将目光投向了这块“宝地”,设在张家口的外国商行有英国、德国、日本、法国、俄国、荷兰等国的商行,总数达到了44家,这在当时可以和沿海大商埠天津、上海相媲美。《蒙古人民共和国史志》载:张家口经商人数3.5万多人,占总人口之一半。而《察绥蒙民经济剖析》则记载:“英法美日德意等国商人在张家口很活跃。张家口大小商行七千余家,银行共三十八家,年进口贸易三万万元。”</p> <p>连续剧视频1</p> <p>连续剧视频2</p> <p>连续剧视频3</p> <p>连续剧视频4</p> <p>连续剧视频5</p> <p>战乱渐起,与“老呔帮”一样,“张库帮”,也没能逃脱被动荡政局击垮的命运。1924年外蒙古独立。1929年国民政府与前苏联断交,蒙古也关闭了中国的所有商号,“张库大道”自此被迫中断,借此生存的河北商人唯有怨天长叹,感慨生不逢时了。</p><p><br></p><p>如今,张库帮曾经的辉煌都已成为历史的碎片。但他们确实是个值得记录的商帮,不仅在于,他一度是支持中国近现代工业的中流砥柱。更重要的是,作为冀商,他们留给后人的那笔精神财富更为可贵,也就是司马迁所谓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