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上虞

良良

<p>怀念我的故乡!</p><p> 我的祖籍在浙江上虞.章镇张溪,那里有山有水.风景十分秀丽,小时候父亲带我回家乡,火车乘到曹娥百官.要在章镇摆渡,张溪是个小山村,家门口有条小溪,水清晰见底,小鱼小虾在鹅卵石中游,如要到对岸有个木船,只要绳子一拉,船就可以到对岸边了,我老家屋后有一大片竹林,小时侯对祖父的老屋让我记忆犹新,至今难忘。</p><p> 好多年不曾去家乡了,老家还有二伯二妈健在,堂兄弟姐妹都好久没联系了。不知近来好吗?现只有一个堂弟还有微信联系。山也己经承包了,堂弟家种了许多杨梅,弥猴桃。真好想再回去找我儿时的家乡。在此托弟拜望我二伯二妈,祝老人家身体健康!永远健康!</p> <p>绍兴三江28眼头,</p><p>三江闸,木龙庙,</p><p>注:28眼头是三江闸有28个孔(闸门)</p><p>没造闸之前钱塘江水每年都要泛滥。</p><p><br></p> <p>绍兴三江闸</p><p> 绍兴三江闸 明代修建的著名桥闸之一。三江闸位于浙江杭州湾南岸,绍兴以北的三江口。营造者为明代嘉靖年间绍兴太守汤绍恩。</p> <p>人从田里走</p> <p>记得这是2008年吧,稻子长势喜人。</p> <p>池塘边有一只大白鹅,</p><p>不停的叫唤在欢迎我们到来!</p> <p>走在小桥上</p> <p>山里人淳朴!</p><p>山里人以前并不富裕,人多田少。</p><p>一批批年轻人大都只能外出打工,</p><p>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浙江打工者身影。在山里留下老年人,小孩子,留守家园。</p> <p>去了鳯鳴山</p> <p>仙姑</p> <p>千年藤,到5~6月份,</p><p>紫藤🌸开满山坡,刹是好看。</p> <p>大师殿,</p><p>我当初还拍出光影。</p> <p>这是曹娥庙吧?</p> <p>夕阳无限好!</p> <p>摄影:良良</p><p>摄影于:2008.10.1.</p><p>影集创作:2020.5.24.</p> <p>  母亲小时候讲的故事,我查了百度确有此事(母亲讲的木龙是小孩)</p><p> 汤绍恩建三江闸,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建闸之初,由于沙松土软,施工打桩时后桩进前桩出,无法进行。汤绍恩焦急万分,便到马臻庙谒拜,请马太守显灵赐教。一天夜里,马臻托梦于汤公曰:“后迹追前迹,百世瞻功烈,若要此闸成,除非木龙血。”时汤的属下有个叫莫龙的人,闻讯后来到汤绍恩面前,慷慨悲壮地表示,愿意献出自己身上的热血以促闸成。他在现场割破自己的手臂将血涂在木桩尖端,然而木桩打入泥中,仍未成功。莫龙欲刎颈献出自己的一腔热血,汤绍恩竭力劝阻。莫龙乘人不备,用拳猛击自己的胸膛,吐出毕身之血,喷洒在木桩及施工现场。莫龙的悲壮之举感天动地,此后打下的木桩终于站住了,施工得以顺利进行。传说不可全信,但他无疑折射出这样的事实:在三江闸的建设过程中,千千万万个像莫龙一样的建设者付出了沉重的乃至牺牲生命的代价。</p><p>  三江闸修筑后,山、会和萧山周围数百里免水潦之患,士民德之。从明万历年起就于府城开元寺和三江闸旁建立汤公祠、汤太守庙奉祀。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造福的汤太守,就在闸左建立了汤公祠,岁时奉祀不绝。徐渭曾撰联一副于汤公祠,联曰:“凿山振河海千年遗泽在三江缵禹之绪;练石补星辰两月兴工当万历于汤有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敕赐汤绍恩为灵济侯,雍正三年(1725)敕封为宁江伯。1987年新建连接三江闸左侧之大桥,绍兴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汤公大桥”,以志纪念。</p><p>  三江闸发挥效益450余年后,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生命并没有随着使命的结束而终结,而是被奉为浙江省重点保护文物,以文化遗产的形式继续闪耀着新使命新价值的光芒。“三江闸”已不仅仅是一处文物,更是一座丰碑,一座写满汤绍恩和绍兴人民兴利除害辉煌业绩永不磨灭的水利丰碑,一个中华水利史上的永恒标本。1981年6月,绍兴人民又在三江闸北2.5公里处建起了一座流量为528立方米/秒的大型水闸——新三江闸。开辟出了新时代的水利乐章。</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