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段卫平</p> <p>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一转眼,又到了枇杷成熟的时节。</p> <p> 初夏,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我约上小韩,继续踏上了三上门服务的征程。小韩20多岁,山东临沂人,去年秋季通过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招聘考试分配过来的,性格开朗,热爱生活。</p> <p> 一路上,我打趣道:“小韩,我们农村有三宝,你知道吗?”小韩狡黠地笑了笑:“校长,这我知道,在农村学校当老师,虽然条件比不了城里,但也有些是城里没有的。"</p><p> “哦,那你说说看。”“这第一是空气,新鲜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第二是风景,到处都是郁郁葱葱、姹紫嫣红,真美!”说到这,他眼中泛着光,冲着车窗外拍起了照,“这洈水河岸边四周也太美了,校长,你开慢点,让我拍几张图。”了解到他爱好摄影,我便将学校的照相机交给他保管,年轻人,多点爱好总是好的。</p> <p> “别光顾着拍照,那还有一宝呢?”我故意催促道。“哦,这第三宝应该就是学生吧,我喜欢孩子,小学生天真可爱,我家就有两个小外甥……”他忽然顿了顿,“唉,就是隔得太远了!”透过后视镜,只见他将头扭向窗外,变得安静。我不忍心打扰,便加快了车速。</p> “校长,快看,枇杷黄了,枇杷黄了!”<br> 车刚拐入一条乡间小道,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叫声吓了一跳,“哦,你说枇杷呀,现在是五月份,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br> “校长,上次我们家访路过这里,好像没多少日子吧,那时候枇杷还是酸的。” 他这么一说,我才开始打量起路边那一排枇杷树来,枝头上挂满一串串金黄色的圆球,半藏在浓密的树叶中,只是上次还是青中带黄,才十来日,居然全黄了!树挨着树,叶连着叶,黄澄澄,金灿灿,那一树的枇杷在微风中摇曳着,十分诱人。我忍不住靠边停车,小韩则抱着相机下来“咔咔”拍个不停。我踮起脚尖,轻轻摘下一颗枇杷,剥开表皮,鲜鲜的,甜甜的,略带点酸,特别好吃,这是初夏阳光的味道。 <p> 今天走访的对象是周湘楠,他的家位于横堤子村5组,距离学校约十多分钟的车程。这是我第三次到访,第一次是和班主任涂老师一起送学习资料,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第二次是巡查“同上一堂消防公开课”落实情况,这第三次,我是打算在他家上一堂直播课。</p> 当前,学生经历了网上学习的兴奋期,正在向疲劳期和厌倦期过渡,脱离了真实的课堂,缺少了教师的监管,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这段时间他的表现不尽人意,作业提交不及时、作业质量差,因此也想借机深入了解一下他的学习状况。 到了,普通的农家小院,大门敞开着,门口停着辆摩托车,但没见到人,我叫了两声“周湘楠”,无人回应,难道没人在家?此刻是我上课的时间,临出门前布置了作业,他应该在做作业才对。莫不是贪玩?想起上一次家访时,他根本没有按要求观看消防公开课,我不禁恼怒万分。 正在这时,周湘楠出后院钻了进来,见到我似乎有些意外,他低着头小声向我打了招呼,显得手足无措。<div> “你在干嘛呢?没做作业吗?”我质问道。“我……我刚才去上厕所。”他红着脸。</div><div> “就那么巧,我一来你就在上厕所”之类的话差点脱口而出,想了想,还是选择宽容,无论真假。“上次的作业更正了吗?”我望向他,他默不作声。莫非这家伙没有订正错题!“去,把作业本拿过来。”</div><div> 他转身进了屋,磨磨蹭蹭地拿出一个皱巴巴的作业本,我仔细一看,果然没有改正。</div> 我有些生气,但眼看直播的时间就要到了,不便发作,向他说明今天来的目的,一是上门直播,二是检查学习情况。<div> 正在这时,周湘楠的奶奶回来了,“是段老师来了,快坐快坐。”老人热情地为我们倒茶,请坐,我再次说明来意,老人对此表示欢迎,并随后搬出桌子。从第一次家访中我了解到附近还有班上两名学生——杨博文和崔杨,既然在这里上直播课,干脆把他们俩也叫过来,这事我交待周湘楠去办,他很快落实了。</div> 一切准备就序,直播开始了! <p> 平常在学校或家里,通常都是我一人唱独角戏,今天终于有了“现场嘉宾”,我不会放过这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所以时不时地会给三位“嘉宾”抛出几个问题,他们倒也配合,估计应该是线上教学以来最认真的一次。</p> <p> 今天的授课内容是“乘法运算定律”,算得上是复习课,一面复习知识要点,一面讲解习题,本章节的难点是“乘法分配律”,部分学生实战能力不强,不是同加法运算定律混淆,就是运算符号用错。为了帮助他们纠正,这节课,我一方面巩固知识点,理解运算定律;一方面强化思维习惯,提升运算技能。</p> 当面交流自然远胜于隔空对话,直播结束后,我检查了他们的作业,并分别就前阶段作业中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已是中午时分,周湘楠爷爷执意留我们吃饭,盛情难却,只好客随主便。席间,我进一步了解了周湘楠的家庭情况,父母均在外务工,平日由爷爷奶奶管教。<br> 午后临别时,周湘楠奶奶送了我们两袋枇杷,“这是自家树上的枇杷,刚摘的,新鲜着呢!又大又甜,蛮好吃的。”面对老人慈祥而朴实的目光,我们不便推辞,这时周湘楠也乖巧地出来同我们道别。夏日午后的阳光,伴着熏风,大地流淌着温暖的气息。 这个学期,受疫情阻隔,教室线下学习全部转为网络线上学习,父母第一次与孩子相处那么久。线上学习初期,父母还能陪伴与监管,但随着疫情解封、父母陆续外出,爷爷奶奶开始接管,隔代教育的弊端便又逐步呈现:自律意识差、时间观念淡薄、学习缺乏辅导等等。 我所带的班上约5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或许这些家长们从未考虑过原生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却那样真实而不容回避。“老师,学校什么时候才能开学啊?唉,在家我们实在没法管。”我不止一次听到过类似的话,在农村地区,家校衔接似乎陷入了单循环,学校教育承担了教育的全部职责,“教不了”、“没法教”成了众多家长的口头禅,这成了农村教育之“痛”。<br> 我曾经问一位在校从教近四十年的老教师,是如何做到在农村坚守这些年的?他笑了笑,说:“为什么要说坚守呢?这些年,我教过不少学生,他们中人才辈出,当我看到他们跳出农门,走出乡村,走向成功时,我就觉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就与幸福。所以,比起坚守,我更选择热爱。”这是我在申津渡小学9年来听过的最令人动容的话语,是呀,我们不正是农村孩子们的希望吗? 自四月份学校“三上门”服务活动开展以来,隔三差五的,总能在田间地头遇见老师们的身影,年轻的,年老的,或步行,或骑车。大家碰面时点个头,打个招呼,彼此心照不宣,只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 <p> 再次经过那片枇杷林,一片耀眼的金黄,令人心旷神怡!</p><p> “校长校长,我之前说的那三宝,到底对不对呀?你还没说呢!”小韩的话打断了我,“哦,没错,新鲜的空气,醉人的风景、可爱的学生!”我笑道。</p><p> “不过,校长,我觉得应该加上一宝。”“哦,什么?”</p><p> “枇杷呀!你看,又大又甜,我刚才偷偷尝过。”</p><p> “哈哈哈,你小子说的对,你看这一路的枇杷,路人可以随意采摘,也算是无私奉献啊!”“哈哈哈……”透过后视镜,我看到他年轻的脸庞洋溢着青春与激昂。这些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背井离乡,扎根乡村,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奉献……</p> 我不禁抬头望向那一排枇杷树,黄澄澄,金灿灿,沉甸甸,在微风中摇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