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村医工作总结】张德梁:扶贫七月,村医无悔

第一村医 张德梁

<p>  七个月的“第一村医”工作即将结束,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好多事还没做完,2019年10月28日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第一村医”,从秋黄到冬白到春绿再到夏红,时间如白驹过隙,七个月很快过去了,派驻村为淄川区西河镇田庄村,覆盖村为东庄村和罗圈峪村,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仿佛就在昨天。</p> <p>淄博市第五批第一村医派驻启动会</p> <p>淄川区第五批第一村医派驻启动会</p> <p>卫生院贾院长领着我和村医吴大哥见面</p> <p>  初始篇:驻村伊始,马上面临各种困难,然后找到解决办法。</p><p><br></p><p>第一是交通问题,由于驻派村离卫生院有点远,覆盖村罗圈峪村更是离卫生院将近10公里,有时候一天之内3个地方来回跑,都是山路,没有车实在不方便,从10月29日就开着自家车赶路,11月7号上班路上出了个车祸,对方全责,光修车就要1周多,工作咋办?没有车爱人上班也不方便,于是为了“第一村医”工作就买了个二手车,十年黑色三厢福克斯(我叫它小黑),这车除了右前门锁不上还有减震不太好,别的都不错,空调很给力,期间碰撞过两次,扎胎过四次,火花塞坏过一次,发动机皮带断过一次,到现在小黑已经陪伴我在扶贫路上行驶了一万多公里。</p> <p>小黑</p> <p>雪后上坡溜车碰伤车</p> <p>送罗圈峪五保户乔大爷去医院看病</p> <p>发动机的皮带断了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p> <p>第二是熟悉地形问题,一开始对上班路不熟悉,经常走错路,再就是对村里地形不熟悉,村里小道太多,纵横交错,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心中很是焦急,我先是找到了三个村的地形图,然后将对田庄村按十字划分成四片,东庄村分北、东南、西南,罗圈峪分为村委片、村东片、南峪片,按片区走访入户,一个片区找一个长期在家健康的领路人,在村医没有时间带领入户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走访,做到“以点带片,以片盖全”。</p> <p>三个村的地形图</p> <p>村人员聚集地张贴”第一村医”海报</p> <p>我的“第一村医”工作日志</p> <p>自己和第一村医海报合个影</p> <p>  第三是迅速融入到群众去,取得群众信任问题,刚开始入户走访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姓名,不知道疾病,不知道家庭状况,村里群众好多以为我是卖药的,对我敬而远之,我便到卫生院和村委拿到村里的贫困户和慢性病群众的名单,在村医的帮助下,仔细地划分常驻村民与在外村民,然后把他们居住地划到我所定义的片区,摸清底数后制定计划,一周五天,一天在卫生院坐诊,两天在派驻村走访、宣传,两天分别在两个覆盖村走访,如一周内任务没完成则周末加班一天,每天工作都记录在工作日志上,记载内容分别是家庭情况、所患疾病、治疗方法以及家庭具体位置,自制“第一村医”海报,上面有我的名字和电话、微信,张贴到村人员聚集地和贫困户家中,就这样,到11月底走访完了三个村所有的贫困户,12月底走访完了慢病、高龄自己残疾群众,时间长了,我能准确说出群众的具体情况,甚至家长里短,村里老人年龄的排序,群众也慢慢开始接纳我这个外来户,派驻村田庄村有的村民叫我“田庄通”,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村民们解决病痛,大家都会口碑相传,为以后开展进一步工作提供了便利。</p> <p>真正做到田间地头,守护健康</p> <p>走访贫困户</p> <p>为行动不方便老人送医送药</p> <p>山区大雪仍不误工作</p> <p>和群众打成一片</p> <p>  深入篇:有了群众基础,工作就顺利了许多,“第一村医”的七项职责给我指明了方向,并从中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措施。</p><p><br></p><p>第一,宣传卫生健康政策,利用大集等人员聚集地,自带马扎、折叠桌在大集上办简易诊所,开办“梁医课堂”,给群众宣讲了一氧化碳中毒、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知识,宣讲了一卡一码通的使用、贫困人口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政策,群众经过了解后齐夸党的政策好。</p> <p>我的移动诊所</p> <p>第一次梁医讲堂</p> <p>卫生院联合梁医讲堂</p> <p>卫生院医生、村医、第一村医三医联合巡诊</p> <p>  第二,关注重点人群,助力健康扶贫,除在田庄村走访贫困户及重点人群外,利用“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医疗服务车到罗圈峪、东庄医疗服务点进行巡诊、下村入户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对辖_区高血压、糖尿病人群开展慢病随访,卫生院助力对派驻村田庄、罗圈峪、东庄开展贫困户、重点人群全部到户摸排,重点筛查确有疾病救治需求人群,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回访重点患者。对贫困人口慢病患者进行进行用药指导,对伤残患者贫困人口在家进行系统性简易查体,多次开车接送五保户、贫困户、残疾群众去我院检查治疗,对不方便出行贫困户、残疾群众送医送药。举几个例子:</p><p><br></p><p>2020年1月16日田庄大集,按计划在田庄村坐诊,到了田庄村后开始坐诊,没一会儿,有个人跑到卫生室说刘大娘昏迷了,让我去看看,我赶到他家后屋子里煤气味刘大娘已昏迷不醒,考虑一氧化碳中毒,赶紧开门、开窗通风,给大娘量血压还正常,脉搏还可,几个人把大娘从屋子里挪到客厅,联系车辆把刘大娘送到医院,全程陪同老人检查、抢救、做高压氧治疗,老人最终转危为安。</p> <p>将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转移至通风处</p> <p>送至医院急诊科</p> <p>陪同做高压氧治疗</p> <p>转危为安,去病房探望</p> <p>孙大娘两个儿子都在淄川打工,收入少且不稳定,都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王大嫂还长期住院,家庭很是贫寒,母亲孙大娘91岁了,身体比较差,但2个儿子很孝顺。孙大娘于2019年11月底前因胸闷、下肢肿胀先后于淄川区中医院和淄川区医院住院治疗,治疗效果欠佳,住院期间出现昏迷、休克,家属按照农村风俗不能在外面过逝,便要求出院,于12月19日回家。家属回家后找到了我,希望能提供帮助,病人昏迷,心源性休克,面对如此棘手病人我没有后退,有人劝我说医院都治不好了你还伸什么头,我没有后退,我咨询了干ICU和呼吸内科的同学,我还找到了大娘住院期间的管床大夫,综合各方面意见给大娘制订了治疗方案,并给大娘的股静脉置管换药。第二天奇迹发生了,本来家属以为能维持几天就不错了,老太太竟然坐起来了,也能进食了,拉着我的手,说给我添麻烦了。赶紧嘱咐家属进食注意事项,减少液体量。从此老人成了我的重点关注对象,不管我在哪里工作,每天雷打不动早上晚上各一次探望,制定治疗方案,从淄川给老人买药,给老人灌肠排大便,老人也渐渐好转。14天后老人病情恶化,这一次没有出现奇迹,于2020年1月2日去逝。</p> <p>重症昏迷</p> <p>股静脉置管换药</p> <p>为重症老人灌肠排便</p> <p>老人病情好转</p> <p>覆盖村罗圈峪村的五保户沈大爷双侧股骨头坏死致残疾,平常行动很不方便,距离很远就能闻到大爷身上的味道,他拄着双拐从家里到81路车站3里地要走1个半小时(应该叫挪不叫走),从早上出门,回到家要下午3点钟,我担任起大爷的司机,多次接送至银行和医院,沈大爷和我说他的双拐底部的防滑垫磨穿了,起不到防滑的作用,已经摔倒过几次了,他去城里去买又不方便,让我帮他代买几个防滑垫,我便从淄川买了一副新拐和四个防滑垫送给他。</p> <p>双侧股骨头坏死残疾贫困户五保户沈大爷</p> <p>陪同沈大爷去银行取钱</p> <p>沈大爷旧拐杖底部防滑垫坏了</p> <p>沈大爷拄上了新拐</p> <p>第三,促进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卫相互融合,在日常诊疗活动中落实患者检查、诊断、治疗及转诊,对重点人群提供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通知服务团队进行追踪管理。</p> <p>探访102岁老人</p> <p>第四,助力村卫生室标准、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举办第一村医村医培训班,请专家给周边村医授课,学习易懂、易开展技术,更好地给周边群众提供服务。</p> <p>举办村医培训班</p> <p>第五,参与家庭医生签约,与卫生院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合作,给群众提供就医、转诊、用药、医保各方面便利。</p> <p>指导家庭医生签约活动</p> <p>第六,实现村级与派出单位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行“第一村医精准健康行”,在摸清村里健康基数上,实行专病专治,请我院各科专家自带检查器械对村里患有专科患者进行集中诊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已绿色通道转诊多名有需要的患者。</p> <p>精准健康行之眼科篇</p> <p>第七,建立医教学传帮带长效帮扶机制,张庄卫生院在创建卫生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助力完成手术室建设工作,对卫生院及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实行每周查房一次,由卫生院业务院长、派驻第一村医带领医疗、护理对住院患者现场指导,对住院病历规范书写等方面给与指导,使卫生院住院病历质量得到提升。</p> <p>张庄卫生院授课</p> <p>张庄卫生院查房</p> <p>抗疫篇: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中华,作为一名“第一村医”自然会战斗在基层抗疫前线,主动请缨参与卫生院的抗疫工作,包括淄川高速路下路口检疫值守和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工作,每天村里的消杀、劝返点值班、村委大喇叭抗疫宣传工作,并且抗疫扶贫两不误,每天电话随访贫困户和重点人群,根据需求送医送药。</p> <p>每天的村里消杀工作</p> <p>村委大喇叭宣传抗疫知识与政策</p> <p>发热门诊值班</p> <p>预检分诊值班</p> <p>劝返点值班</p> <p>高速路下路口检疫值守</p> <p>收获篇:派驻期已到半年,感觉收获满满,收获最多的是让群众们感受到了“第一村医”政策所带来的温暖和福利,村民们的健康饮食习惯、治未病的意识以及出现疾病后用药规范治疗都有明显的好转,这些当然离不开市卫健委、区卫健局和派驻单位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也离不开国家、省、市各大媒体的宣传。个人方面收获也是满满,从一开始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一开始呢,感觉自己是个好医生就是把专业做好,与人和善,为病人治好病,做好领导安排的任务就够了,2019年10月28日第五批第一村医派驻启动会上宋主任和第四批战友张聿涛都说三观会改变,还没有什么感觉,当真正派驻到村里和群众们接触时间长了,才会真正的感觉到了改变,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付出的同时会感受到村民浓浓的感谢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也是我们“第一村医”所追求的吗?。</p> <p>为五保户老人贴春联</p> <p>救治过的家属表示感谢</p> <p>派驻村村民送来锦旗</p> <p>田庄村村两委制作了锦旗</p> <p>新华社、央广网、大众日报、鲁中晨报等媒体报道“第一村医”事迹。</p> <p>市区卫健系统领导在我的覆盖村罗圈峪村指导工作</p> <p>市卫健委领导亲自督导健康扶贫工作</p> <p>这是一段永远也说不完的情缘,如果有什么能让我如此动容,那一定不是路途的遥远、冬天的大雪,七个月的时光给了我柔软的理由,一切都是生活的馈赠。就在那时光的隧道里,总有一个瞬间,让我分不清是去年还是今年,总有一次相遇让我无悔倾尽所有的过往,总有一幕场景让我以为可以重新来过,总有一次回首,让我怎么也看不清来时的模样,但走出时光的隧道,终于豁然开朗,我感谢这七个月难忘的山村旅程,给了我一生无法割舍的村医情缘,我还可以陪伴,以另外一种姿态,却以同样一种情怀,派驻期的结束并不是旅程的终点,从山村出发回到原点,我还将重新启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