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伯甘棠

卢娜

<p><br></p><p>甘棠村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香鹿山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县城西北5公里郑卢公路北侧,村子不大,但历史久远。最令人为之骄傲的是,古时的名人雅士多会于此。尤其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杜牧,宋代著名散文家欧阳修,清代河南府尹张汉等都到过这里观览山水,追念古人,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p><p><br></p><p>说起甘棠村,我就会想起父亲的手抄本,当时可供观看的书籍极少,还不认识多少字的我,没事就爱读父亲的手抄。有不认识的字,总会去问父亲,父亲都会给我讲出一个关于甘棠的小故事,妙趣横生的讲解,每次都会成功的把我带到故事中。于是,那些慰藉我好奇心的小手抄也被我“蹂躏”的缺角儿掉块儿不成了样子。但甘棠村数千年的历史变化却牢牢的粘贴在了我幼时的脑海里。</p><p><br></p> <p><br></p><p>现在的村名甘棠,曾经的甘棠寨,最早叫甘灵寨,再早就没得记载了。它得名于商朝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晚商时期。</p><p><br></p><p>武丁即位重视人才选拔,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扩充了疆域和人口。他派甘盘负责洛阳以西至韩城,府址定于此处。甘盘谋政有方,为当时的生产发展创造了条件。商朝的这段时间,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p><p><br></p><p>武丁之后,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商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各地府址败井颓垣,百业萧条。他们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四处流散。为讨生计,甘盘之子甘立,也是颠沛流离,来到这里,过去的府址已荒芜,昔景难觅,他又饥又渴,瘫在地上能不能动弹,忽然看见不远处的树上有颗果子,于是打起精神摘下来,急忙吞了下去,就是这颗果子,救了他的命,也让他有了力气。于是他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为防止外来黑恶的攻击,后来在最高的一处砌起了寨墙,命名为甘灵寨。也把这颗不知名的果子以自己名字的谐音命了名,起名叫甘梨。</p><p><br></p><p>为了让救命的甘梨衍生增株,他每年都会把果种精心种下,细心培植,接连几年,成功育出十三棵甘梨树。奇怪的 是,即使梨花满树白,但每棵梨树每年只会成熟一颗果实,成熟后的果子晶莹剔透,鲜嫩多汁,甘美如饴!</p><p><br></p><p>在一个梨树成荫的午后,他正要出门欣赏他的劳动成果时,忽然看见树下有一红衣女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美丽!甘立心头一动,主动找女子攀谈,原来,女子是商容的大女儿——商棠儿。尽管有年龄差距,但两人一见钟情,甘梨树下结为姻缘,自此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生息繁衍!</p><p><br></p><p>自从棠儿到此,又种下的甘梨就再也没有成活过,容棠儿十分难过,甘立为了安抚妻子,也为了纪念他们的相识与相爱,决定把他俩的姓名合起来,把甘梨树改名为甘棠树,也把甘灵寨改名为甘棠寨!让人感觉神奇的是:自此后,十三棵甘棠树竞相发展,枝繁叶茂,不再是过去的群花单实,而是春来花开满树,秋到硕果累累!于是,甘棠树又寓意了唯美的爱情!</p> <p><br></p><p>随着商的覆灭,西周的建立,周武王(姬发)即位。社会生产力比之商代更加提高, 农业繁荣, 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姬发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姬奭(召伯)担任太保。姬奭执政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爱戴。姬奭召集各方首领,教导成王以德治国、重用老实诚信的人。他也不断下去到田间地头体察民情,为百姓伸张正义。</p><p><br></p><p>一次,他巡查路过甘棠寨,忽听有人喊冤,随即停下坐在路旁的石头上办了案。他为民亲和,公正廉明,不徇私情,深受百姓崇敬!地方的官员命令老百姓空出房子以供召公(召伯)休息,并令其为召公做饭,召公总是当即劝止:“不劳一身,而劳百姓,不是仁政。”他累了,便会坐到甘棠树荫下小憩;渴了,就从树上采下果子止渴;阴雨天,在树下搭个草棚就能办公。他曾说,这棵树太好了,绿荫遮日可以供干活的人们休息,果实甘甜可以给他们掩饥解渴,应该好好珍惜这棵树,不要随意砍伐掉。后人为纪念召公,从没舍得动过树上的一枝一叶。</p><p><br></p><p>召公每次到这里巡查,都是坐在甘棠树下,了解民情处理纠纷;坚守宁劳一身不扰百姓,秉持粗茶淡饭谢绝盛请。执法如山,民无冤案;他所管辖的区域政清治明,经济发达,百姓其乐融融。于是就有了后世脍炙人口的《诗经》名篇,《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的淳朴歌声。西魏时在这里修建了甘棠城,隋唐时设立过“甘棠馆”,明朝时营建了甘棠寺、召伯祠。都是为了纪念这位清正廉洁的召公。这就是召伯听证的来历,这就是甘棠遗爱的美名!</p><p><br></p><p>甘棠寨地处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经历的战火越多,人们对召伯的仁政越发思慕。历经战火的焚毁,曾经的甘棠树已不复存在,但甘棠这个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p><p><br></p><p>清雍正二年,河南府尹张汉感其召伯听政的遗风,他亲为召伯树碑题文,并亲手栽下十三棵甘棠树,同时还咏诗慨叹,希望以此来激励地方官员仿效召伯听政的勤廉。迄今,张汉题写的“召伯听政处”的碑文还屹立在甘棠广场上,恩泽着后代。</p> <p><br></p><p>1986年,甘棠“召伯听证处”被列入首批宜阳县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这里又建成了召伯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也被洛阳市纪委命名为“市级廉政教育基地”,2012年这里又被河南省纪委命名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这既是对召伯勤政爱民思想的传承,也是廉政建设与社会教育文化的有机结合。</p><p><br></p><p>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香鹿山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有甘棠村干部的共同努力,张长升会长的鼎力配合,现已把甘棠廉政教育基地改进建设成为集政治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趣味小镇。</p><p><br></p><p>这里由召伯文化广场及廉政教育展厅两部分组成,广场设有“召伯听政处”碑亭、召伯文化展示墙、召伯听政群雕、甘棠林等。展厅汇集国家、省、市书画名家书画精品四十余副,建成至今,全县各乡镇、各单位有七千多名党员干部到基地参观学习。累计接待外市、县参观交流团十余批二百余人,受到了一致好评,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的交流和创新。</p><p><br></p><p>“召伯甘棠”这一文化载体,广泛的开展研讨及创作活动。“召伯听政”优良历史传统生机盎然!</p><p><br></p><p>春到风送暖,花开满树白。</p><p>闻香循源处,入我甘棠来!</p><p><br></p><p>这里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有感人的故事;</p><p>这里曾历尽世事沧桑;这里是廉洁清正的榜样!</p><p><br></p><p>站在召伯甘棠的大门前,宛如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仿佛又听到了甘立与棠儿的唯美爱情,似乎又看到了召公正坐在甘棠树下办公的场景。这里没有华丽的房舍,只有甘棠树的绿荫;这里没有世态的 炎凉,只有勤政爱民的诚心。甘棠成了唯美爱情的千古佳话,召伯听证成了一方为官清正廉洁的缩影,永远铭刻在后世的记忆中!</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