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浑浊成为常态,清醒也是一种错

枯荷听雨

<p>鲁迅《长明灯》:当浑浊成为常态,清醒也是一种错</p><p>(文:今夜文学)</p> <p>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时,清白便成了一种罪,如同鲁迅《狂人日记》之中的“狂人”,又如同《长明灯》之中的“疯子”。</p><p><br></p><p>因为在一群浑浊的人中间,清醒者属于异类,所以清醒便成了一种错误。</p> <p>一:“长明灯”的熄灭</p><p>鲁迅在1925年3月5日创作了短篇小说《长明灯》,最初连载于《民国日报副刊》,后来收录在小说集《彷徨》之中。</p><p><br></p><p>《长明灯》这一篇小说和《狂人日记》相似,是一篇思想启蒙的讽刺小说,鲁迅在其中创作了一个人物“疯子”,讲述了“疯子”想要吹灭村子庙中的长明灯,引起了全村人的恐慌,最后被全村人关押的故事。</p><p><br></p><p>鲁迅塑造的“疯子”形象,代表的就是在浑浊常态下,唯一的觉醒者。</p> <p>鲁迅在1918年写下《狂人日记》,7年之后写下了《长明灯》,这个时候中国民主革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黑夜结束之前的黎明。</p><p><br></p><p>“疯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疯子,而是在一个浑浊状态下,世人都奉行错误观念时,反而将觉醒当做了错误。</p><p><br></p><p>他的“疯”并不是“疯”在身上,而是“疯”在了觉醒上,他敢于摧灭由封建思想和固执民众共同建立的长明灯,而且他也意识到灯灭了,但是浑浊仍然存在。</p> <p>所以“疯子”说:</p><p><br></p><p>“我知道的,熄了也还在。”</p><p><br></p><p>他忽又现出阴鸷的笑容,但是立即收敛了,沉实地说道,“然而我只能姑且这么办。我先来这么办,容易些。我就要吹熄他,自己熄!”</p><p><br></p><p>他说着,一面就转过身去竭力地推庙门。</p><p><br></p><p>然而,这盏长明灯对村民来说,是传统的象征,是吉祥幸福的预兆,如果灯灭了,便会招来灾难,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面,这盏灯从未熄灭过,他们怎么会允许一个“疯子”将灯熄灭呢。</p> <p>当人们认同了某一种价值观和生活环境,就不会察觉这个环境之中存在的问题。</p><p><br></p><p>所以就有这样一句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p><p><br></p><p>反之也是一样,当一个人相信了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后,不仅不会怀疑这个价值观的问题,反而会认为正确的东西有问题,所以大家都将这个人视为“疯子”。</p><p><br></p><p>大家认为他“疯”也有另一个原因,因为他的父亲就有一些“疯”。</p><p><br></p><p>“他的老子也就有些疯的”。</p><p><br></p><p>所以很多人就把儿子的“疯”当作了理所当然,但是他们绝不允许“疯子”去吹灭自己所信仰的长明灯。</p><p><br></p><p><br></p> <p>父子两代人都认为要把这个长明灯吹灭,双方的斗争非常激烈,都赶到了庙门口,当疯子把看庙的老黑叫起来开门,要进去吹灯时,村民们毫不犹豫的拦了下来。</p><p>他们认为:那灯一灭,这里就要变海,我们就都要变泥鳅么。</p><p>于是疯子扬言“要放火”,这一下把村民吓得都很不安,还七嘴八舌议论着对付疯子的办法,最后他们把疯子关到了庙西面的一个破屋子里,这才“天下太平”,但是被关起来的“疯子”仍然喊着要放火。</p><p>对于“疯子”来说,他觉得熄灭不了长明灯,只能选择这种暴力的方式,即便熄灯行动失败,但是他依然在喊着这句话。</p><p><br></p> <p>二:觉醒和愚昧的对抗</p><p><br></p><p>有形的长明灯在庙里,而无形的长明灯则在心里,就算能够把庙里的灯吹灭,但是也吹不灭心中的长明灯。</p><p><br></p><p>而且任何一个时代都有长明灯,任何一个群体也是如此。</p><p><br></p><p>在另一个群体中,或许并不是因为封建道德塑造的长明灯,而是因为群体的愚昧和无知,这就是群体劣根性。</p><p><br></p><p>对于群体来说,他们迷恋的是群体的归属感,缺乏的是个体清醒的认知,在归属感之中寻找优越感,而且他们更担心被群体孤立的冷落。</p> <p>苏格拉底有一次上课,拿出一个苹果,问在座的学生:“谁闻到了苹果的香味?”</p><p><br></p><p>这个时候一个同学举起了手,当苏格拉底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大家,让大家仔细闻空中的气味时,又重复了一个刚才的问题,这次,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p><p><br></p><p>最后苏格拉底说:“这只是一枚假苹果,并没有香味。”</p><p><br></p><p>当时代在变化,但是群体的劣根性却从未改变,当一个人指鹿为马的时候,剩下的一群人便都认定“鹿”就是“马”。</p> <p>在任何一个时代,不管科技怎么变化,时代怎么发展,清醒的头脑依然是一个稀缺品,独立的思考和高于众人的觉醒者,一样都不被认可,但是一样需要存在。</p><p><br></p><p>如果一个群体之中,个别觉醒者都没有勇气站出来指出“皇帝的新装”,那么这个群体永远谈不上发展和改变。</p><p><br></p><p>觉醒者不仅需要头脑,更需要勇气,他需要勇气蔑视权威和群体。</p> <p>当一群人都在往一个方向奔走的时候,逆行者未必是错的,所以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疯子”存在,而任何一个时代更需要“疯子”存在。</p><p><br></p><p>因为“救救孩子”的人,正是这些“疯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