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人物传和关公战秦琼

武松

<p>本相册主要介绍的是三国五虎将的故事。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里的部分主要人物也有介绍(简介)。《三国演义》里介绍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董卓,周瑜和十大武将的故事。十大武将即:一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马(马超)六张飞,七黄忠八许褚,颜良文丑第九位。共十位三国时期武将,这十位名将的武力值在百合内分不出胜负,这一排名除吕布是公认的三国时期第一猛将外,其他九位武将的排名都有争议。本相册三国五虎将排在前面,其他五位名将排在后面,魏延在这里也略有介绍。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人物介绍王伦,晁盖,宋江,吴用,林冲,李逵,鲁智深和武松的故事。王伦和晁盖先后成为梁山泊第一任和第二任赛主,但两人均没有进入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名单,最后都以悲剧收场,武松介绍在最后。《西游记》中介绍唐僧师徒四人和玉皇大帝,如来佛,观音菩萨和托塔天王李靖的故事。《红楼梦》只介绍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隋唐时期好汉秦琼也有介绍,关公战秦琼的典故在这里也略点评一下。</p> <p>曹操。即魏武帝(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p><p>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p><p>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p><p>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p> <p>刘备。汉昭烈帝(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221年9月22日-223年6月10日)、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p><p>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p><p>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p><p>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p> <p>孙权。吴大帝(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p><p>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p><p>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p><p>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于神凤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p><p>孙权亦善书,唐代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p> <p>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p><p>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p><p>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p> <p>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p><p>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p><p>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p> <p>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重要人物,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p><p>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授为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汉阳羌人,粗猛有谋,力建战功,拜郎中,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职。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颇有功勋。</p><p>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京讨伐十常侍。遇到京中动乱,在北芒山立下了救驾大功,开始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实力大增。废杀汉少帝及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刘协即位,出任太师。选用名士蔡邕等人,专断朝政,威震天下。初平元年(190年),受到袁绍组织的关东联军讨伐,遭到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自封相国,册封郿侯,广布亲信,呼召三台。</p><p>初平三年(192年5月22日),司徒王允施展反间计,为部下吕布所杀。</p> <p>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属安徽省合肥市管辖),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p><p>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p><p>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p> <p>关羽(160年—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p><p><br></p><p>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襄阳,攻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进而包围樊城。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p><p><br></p><p>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麋芳、士仁都背弃关羽。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谥曰壮缪侯。</p><p><br></p><p>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p> <p>追随刘备</p><p>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早年因犯事逃离家乡流落至幽州涿郡。 到了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关羽、张飞都加入其中,随刘备辗转各地,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感情好到连睡觉也要睡在一起。刘备担任平原相时,任命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随刘备出席活动时,关羽和张飞则侍立刘备左右,保护刘备周全。</p><p><br></p><p>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因曹嵩被杀而迁怒于陶谦,于是发兵攻打徐州。陶谦求救于刘备,刘备和关羽率千余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关羽与刘备屯兵于小沛。而后在陶谦等人的再三相让下,刘备领徐州牧。</p><p>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军夺取了吕布军队的黄金,吕布于是派遣高顺率军攻打刘备。曹操遣夏侯惇前来帮助刘备,被高顺打败。同年九月,高顺击溃刘备。于是,曹操亲自率兵东征吕布。刘备与曹操共擒吕布于下邳,夺得徐州。曹操任车胄为徐州刺史。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便跟随曹操班师回许昌。</p><p>刘备与曹操在许昌围猎时,关羽劝刘备杀掉曹操,但刘备认为当时的曹操手下人员很多,关羽根本杀不了曹操,若动起武来刘关张三人很难脱身,于是不从。</p><p>后来,袁术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奉曹操命拦截袁术于徐州,刘备趁机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命关羽守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代行太守职务,刘备则返回小沛(今江苏沛县)。</p><p><br></p> <p>阵斩颜良</p><p>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却被刘备击败,曹操于是亲提大军出征,刘备败逃投奔袁绍,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p><p><br></p><p>后来,袁绍派大将颜良、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荀攸提出了声东击西、轻兵掩袭白马的作战方略。曹操接受了荀攸的建议,亲自率军救援。颜良大惊,仓促应战。曹操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击之(此时的关羽,依然是刘备的臣子 )。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死颜良于万军之中,又拔出佩刀斩得颜良的首级,然后返还。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p><p>在关羽尚未斩杀颜良之前,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为人,为了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以私人感情来询问关羽。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我便会离去。”张辽担心,自己若是如实汇报,可能会导致曹操杀关羽。于是,张辽叹息良久,终于意识到曹操是君父,自己是臣子,不能因为自己和关羽的兄弟情谊就放弃职责。最终,张辽向曹操如实汇报了关羽的心意。曹操因此称赞关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曹操又让张辽揣度一下关羽何时离开。张辽深知关羽是知恩图报之人,于是,为关羽担保:“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后来,关羽为曹军斩杀了颜良,于是,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向北,去袁绍军中,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p><p>关羽回归刘备的事迹在魏晋时期被评价为“臣子逃归君父,振古通义,故魏武善关羽之奔” ,说明关羽在曹营之中,仍然被视为刘备的臣子。回归刘备的举动是符合义理的。后来,民间文化把关羽此举叫做“千里走单骑”。</p> <p>镇守荆州</p><p>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备南逃,另遣关羽乘数百艘船驶向江陵(今湖北荆州)会合,但刘备于途中当阳(今湖北宜昌)长坂坡被曹操军追至,幸而关羽驶至汉津(今湖北荆门),一同乘船至夏口(今湖北武汉)。</p><p><br></p><p><br></p><p>刘备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后,曹操留曹仁等防守荆州。于是,刘备又与孙权大将周瑜夹攻曹仁,命关羽绝北道。 后来,刘备又向南攻取荆州南部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关羽被拜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襄阳实为曹操势力范围,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在此期间,关羽重修了江陵城。</p><p>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助刘璋防御张鲁,张飞、赵云、诸葛亮与关羽共守荆州。</p><p>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p><p>建安十九年(214年),在刘备攻打雒城(今四川广汉)时,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刘备乃召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支援。关羽驻守荆州。刘备平定蜀地后,以关羽董督荆州事,授权掌管荆州地区刘备控制的部分,包括荆州南部四郡和从东吴借来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关羽事实上镇守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p><p>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他过去与马超毫不相识,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于是回信答道:“马孟起兼有文武的资性,凶猛过人,可谓一代俊杰,属于黥布、彭越一类,可与张益德并驾齐驱,但还不及您美髯公绝伦逸群。”关羽蓄着一副漂亮的长须,所以诸葛亮称他美髯公。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p><p>关羽曾被流矢射中,箭头穿透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但一遇阴雨天气,臂骨便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其毒已渗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开刀,刮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彻底除掉这一病患。”关羽当即伸出手臂让医生为他开刀治病。当时关羽正请众将饮酒进餐,臂上刀口鲜血淋漓,流满了接在下面的盘子,而关羽却在割肉把酒,与大家谈笑自若。</p><p><br></p><p>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知道刘备已夺得益州,希望取回荆州。刘备却说:“当得到凉州时,便会把荆州交还。”孙权对此十分怨恨,便派鲁肃索要荆州。孙刘两方的将领在阵前“单刀会”,据理相争但最终不欢而散。孙权命吕蒙准备进攻荆州南部,鲁肃将万余人马于益阳牵制关羽,刘备从益州带兵回援。时关羽号称有三万人马,自选五千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鲁肃派遣吴将甘宁率领一千人前往关羽的对岸驻守,甘宁的后方还有吕蒙、孙皎、潘璋的数路吴军正与鲁肃的兵马分道并进。关羽认为东吴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就没有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此时,曹操进取汉中的张鲁,刘备便迅速和孙权修和。协议平分荆州,即分荆州的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属于孙权,分荆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属于刘备,这就是三国史上著名的湘水划界。</p><p>鲁肃等人希望维持孙刘联盟,而吕蒙却秘密地对孙权说:“关羽君臣狡诈,反复无常。关羽之所以不敢东进,是因为您有吕蒙这样的人。我等一旦战死,您如何抵挡关羽?”但孙权依然渴望北上进军徐州。吕蒙反对道:“北方地势陆通,骁骑所骋。不如消灭关羽,全据长江。”孙权赞赏吕蒙。但孙权并没有施行吕蒙的计划,而是调集了东吴全境的兵马进攻合肥,以至于合肥之战的东吴兵力明显超过了赤壁之战的东吴兵力(208年,东吴军队兵分三路:孙权一路、张昭一路、周瑜一路。其中,仅有周瑜一路是在赤壁)。而关羽在此期间,一直遵守湘水划界的协定,没有趁虚进攻东吴。</p><p>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病逝。吕蒙接替鲁肃镇守陆口,在表面上,吕蒙对关羽倍加殷勤、广施恩厚。但在暗地里,吕蒙依然渴望着攻杀关羽。</p><p><br></p> <p>威震华夏</p><p>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谋反。但不久事情败露,几人被曹操所杀。曹操于是召曹仁行征南将军,讨伐关羽。曹仁镇守荆州期间,大肆征调徭役,荆州境内的军民苦不堪言。已经降曹20年的宛城百姓们最终被曹仁逼反,宛城守将侯音与卫开与吏民共同反曹,与关羽联合。曹仁率军前往平乱,于次年正月攻破宛城,将侯音斩杀,并屠城。</p><p><br></p><p><br></p><p>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军与曹操军相争汉中,魏将夏侯渊被刘备大将黄忠所斩。曹操亲提大军来争汉中,刘备据守,赵云又在汉水劫去粮草,曹操无奈只得退出汉中,刘备遂占据汉中。</p><p>同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并派益州前部司马、犍为人费诗去关羽驻地授予关羽官印,关羽闻知黄忠地位和自己一样,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费诗对关羽说:“创立王业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一样。以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年幼时就关系很好,而陈平、韩信是后来的亡命之人;可排列地位,韩信位居最上,没有听说萧何、曹参对此有过怨恨。如今汉中王因为一时的功劳,尊崇黄忠,而在他心中的轻重,黄忠怎能和您相比呢!况且汉中王与您犹如一体,休戚相前,祸福与共。我认为您不应计较官号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禄的多少。我仅是一个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这样回去。只是我为您这样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后要后悔的。”关羽听了他的话以后,大为感动,醒悟过来,立即接受了任命。</p><p>而后关羽留南郡太守糜芳守卫江陵,将军傅士仁驻守公安,自己率领大军攻打襄阳的吕常和樊城的曹仁。 关羽在交战之中,曾被魏将庞德射伤了额头。曹操从汉中战场撤出后,立即派遣于禁督率七军3万人救援樊城。此时,樊城尚未被关羽包围,曹仁命令于禁、庞德屯驻在樊北(汉江改道的低洼地区)。 此后,开始连下起了十余日的霖雨,关羽利用汉水暴涨的机会水淹七军,然后乘船攻之,进而逼降于禁、擒获庞德。关羽欲任用庞德为将,但遭到拒绝,于是斩杀庞德。至此,救援樊城的魏军全军覆没,曹仁驻守的樊城也岌岌可危。关羽的军队乘船临樊城,围城数重。</p><p><br></p><p>同年十月,陆浑民孙狼等苦于徭役,叛上作乱,南附关羽。自许都以南的诸多山贼纷纷遥受关羽印号,为关羽的支党。甚至连曹魏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投靠了关羽。关羽的声势威震华夏。</p> <p>败走麦城</p><p>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为汉献帝在许,与关羽军相近,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得志,可以用答应将江南封给孙权为条件让他从背后出兵攻击关羽。同时曹操派遣徐晃、赵俨等率军救援樊城,更准备亲自征讨关羽。</p><p><br></p><p><br></p><p>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认为很难与关羽抗衡,不过之后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以及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于是扬言将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关羽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徐晃追击关羽,二人都进入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包围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p><p>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关羽素来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们却很骄横。糜芳、士仁素来厌恶关羽的轻慢态度。当关羽领兵出征时,糜芳、士仁两处负责供应粮草军需,两人不悉心救助关羽。关羽放出话,说:“回去之后,就惩治他们!”糜芳、士仁听闻后,都恐惧不安。孙权听闻后,就暗中派人去诱降糜芳、士仁。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亲自率军为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的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p><p><br></p><p><br></p><p>此时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回师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种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退至麦城。同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和长子关平于临沮被害,时年60岁。</p><p>关羽在北伐之前,曾经梦到猪在啮咬自己的脚,自知不祥,对关平说自己今年可能会遭遇噩运而回不到江陵了。到了年末,关羽果然被吴将吕蒙部所杀。</p><p>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 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或称“魂归山西”)</p><p>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汉后主刘禅在追谥几位重要大臣时,追谥关羽为“壮缪侯”。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p><p>癸未四年(263年),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伐蜀。蜀汉灭亡后,心狠手辣的庞会屠灭了关羽家族(庞德是因为拒绝投降而被杀,关羽家族是在蜀国投降之后遭到了覆灭)。</p> <p>人物评价</p><p>曹操: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p><p><br></p><p><br></p><p>张辽:羽受公恩,必立效报公而后去也。</p><p>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也, 权必资之以御我。</p><p>郭嘉: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p><p>董昭:羽为人强梁。</p><p>刘晔:①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②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p><p>傅干: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p><p>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p><p>张俨:羽围襄阳,将降曹仁,生获于禁,当时北边大小忧惧,孟德身出南阳,乐进、徐晃等为救,围不即解</p><p>温恢: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p><p>吕蒙:①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凌人。②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③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p><p>陆逊:羽矜其骁气,陵轹於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p><p>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p><p>廖立: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p><p>杨戏: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 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p><p>陈寿:①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②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p><p><br></p><p><br></p><p>袁准: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p><p>张辅:张飞关羽,皆人杰也。</p><p>葛洪:咸谓勇力绝伦者,则上将之器;洽闻治乱者,则三九之才也。然张飞关羽万人之敌 ,而皆丧元辱主,授首非所。</p><p>秃发傉檀:臣子逃归君父,振古通义,故魏武善关羽之奔。</p><p>阎负、梁殊: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p><p>张仲宣:张辽运筹之方,可以归之於先轨;关羽搴旗之效,可以论之於后尘。</p><p>黄茂才:气盖世,勇而强。万众中,刺颜良。</p><p>陈亮:夫关羽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此其势甚易谲也。</p><p>陈元靓:剑气凌云,实曰虎臣。勇如一国,敌万人。蜀展其翼,吴折其鳞。惜乎中勇,前后绝伦。</p><p>郝经:羽、飞昭烈啑血起义,夙定君臣之分,期复汉室,百折兴王。阚如两虎啸风从龙,夹之以飞,雄猛震一世,号称万人敌。羽报效于操,致书而去,飞瞋目横矛,而与操决。矫轿义烈,上通于天,汉于是乎不亡。</p><p>杨博:维帝忠义昭宇宙,功业垂史册,祀祠遍天下,黄发稚齿,极海穷边,靡不崇重。而帝之随在者灵,威盖显赫,千载一日。</p><p>李贽:云长信义,不设机械,观其待徐公明可见也。到底是个君子,不比小人,外厚其貌而衷薄甚也。</p><p> </p><p><br></p><p>钟敬伯: 云长信义性成,机械不生,故徐晃自诈而彼自诚也。其威镇华夏,忠贯古今,真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乎?</p><p>王夫之:吴、蜀之好不终,关羽已死,荆州以失,曹操以乘二国之离,无忌而急于篡,关羽安能逃其责哉?羽守江陵,数与鲁肃生疑贰,于是而诸葛之志不宣,而肃亦苦矣。肃以欢好抚羽,岂私羽而畏昭烈乎?其欲并力以抗操,匪舌是出,而羽不谅,故以知肃心之独苦也。</p><p>蔡东藩:赤胆忠心誓报刘,越江讨贼死方休;东吴不念东风惠,万古江潮咽恨流。</p><p>毛泽东: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p> <p>出生争议</p><p><br></p><p><br></p><p>《三国志》书中并未记载关羽于哪一天出生,后世对关羽的出生一直饱受争议。在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关帝家庙内立有一块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崇祯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关帝志》,都认为关羽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二日。</p> <p>这座关公巨型铜像位于关羽的故乡--山西省运城市解州的常平关帝祖庙,塑像高61米,寓意关公享年61岁;底座19米,寓意关公在家乡生活了19年。</p> <p>这座关公塑像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关公花园,基座高58米,象征着关公已经58岁了。雕像重1200吨。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长70米,重136吨。整个雕像宏伟壮观,令人震惊。</p> <p>秦琼半身画像</p><p><br></p><p><br></p><p>秦琼</p><p><br></p><p>秦琼(571年~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名将。</p><p><br></p><p>勇武过人,远近闻名。初仕隋朝,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起义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投靠郑国王世充。因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p><p><br></p><p>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号为壮,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p><p><br></p><p><br></p> <p>早期经历</p><p>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来护儿帐下任职。秦琼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军士们对此感到奇怪,就问来护儿说:“士兵死亡和家中有丧事的很多,将军为何只吊唁秦叔宝的家人呢?”来护儿回答道:“此人骁勇彪悍,又有志向气节,将来必能自己取得富贵,怎能当做卑微之人对待呢?”</p><p><br></p><p><br></p><p>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率军十余万进攻祝阿(一说下邳),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前往征讨。张须陀部共万余人,无法与卢明月军匹敌,在叛军营外六七里下寨,与其对峙数十日后粮草亦将耗尽,形势十分不利。张须陀对将士们说:“卢明月见我军撤退必定前来追击,待他们大军出动营内空虚之时,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只是这个行动实在凶险,不知诸位有谁能去?”众将无人应声,唯有秦琼和罗士信奋而请战。张须陀于是让他们各自领兵千人埋伏于芦苇丛中,自己率领大军佯装弃营逃遁。之后卢明月果然倾巢而出前往追击,秦琼和罗士信趁机发动偷袭。见敌营寨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爬上门楼拔下叛军旗帜,各自杀死数人,之后斩断门锁放进了门外的伏兵,一举纵火烧毁了卢明月军三十多处营寨。趁卢明月匆忙回援之时,张须陀率主力掉头掩杀,大破卢明月军。卢明月仅率百余名骑兵逃走,其余部下皆被俘虏。此战之后,秦琼和罗士信的勇武之名闻于远近。后来秦琼又随张须陀前往海曲征讨孙宣雅,立下先登之功,以前后军功,被授职授建节尉。早期经历</p><p>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隋大业年间,秦琼在隋将来护儿帐下任职。秦琼母亲去世时,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军士们对此感到奇怪,就问来护儿说:“士兵死亡和家中有丧事的很多,将军为何只吊唁秦叔宝的家人呢?”来护儿回答道:“此人骁勇彪悍,又有志向气节,将来必能自己取得富贵,怎能当做卑微之人对待呢?”</p><p><br></p><p><br></p><p>隋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涿郡叛军首领卢明月率军十余万进攻祝阿(一说下邳),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前往征讨。张须陀部共万余人,无法与卢明月军匹敌,在叛军营外六七里下寨,与其对峙数十日后粮草亦将耗尽,形势十分不利。张须陀对将士们说:“卢明月见我军撤退必定前来追击,待他们大军出动营内空虚之时,若有人率兵一千前去袭营定能出奇制胜。只是这个行动实在凶险,不知诸位有谁能去?”众将无人应声,唯有秦琼和罗士信奋而请战。张须陀于是让他们各自领兵千人埋伏于芦苇丛中,自己率领大军佯装弃营逃遁。之后卢明月果然倾巢而出前往追击,秦琼和罗士信趁机发动偷袭。见敌营寨门紧闭无法进入,二人爬上门楼拔下叛军旗帜,各自杀死数人,之后斩断门锁放进了门外的伏兵,一举纵火烧毁了卢明月军三十多处营寨。趁卢明月匆忙回援之时,张须陀率主力掉头掩杀,大破卢明月军。卢明月仅率百余名骑兵逃走,其余部下皆被俘虏。此战之后,秦琼和罗士信的勇武之名闻于远近。后来秦琼又随张须陀前往海曲征讨孙宣雅,立下先登之功,以前后军功,被授职授建节尉。</p> <p>奔走诸王</p><p><br></p><p><br></p><p>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一月,秦琼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被李密佯败后诱至大海寺北林一带伏击。张须陀身陷重围力竭战死,秦琼率隋军残部依附了据守虎牢的裴仁基。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裴仁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被李密成功招抚,杀死了萧怀静,以虎牢城向瓦岗请降。秦琼随裴仁基归降后李密非常高兴,用秦琼为帐内骠骑,与程咬金等一起统领八千内军,待遇十分丰厚。</p><p>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杨广,而后率十余万骁果禁军北返关中。李密为免腹背受敌,以入东都辅政为条件,同意了皇泰主由瓦岗出兵攻打宇文化及的请求。七月,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军于黎阳大战,激战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混战中李密被流矢射中坠马昏厥,部下都逃散而去,几乎落入追兵之手,幸得秦琼拼死捍卫才得以脱险。救出李密后,秦琼收拢溃军与宇文化及军力战,终于将其击退。</p><p>同年九月,瓦岗军击败宇文化及后,元气大伤。李密因为胜利变得骄傲自负,不再体恤将士使得部下纷纷离心,同时由于对王世充的蔑视扎营时甚至不修筑壁垒工事。王世充趁机突然发动袭击,在邙山脚下大破李密。李密战败后惧怕翟让旧部报复,仓惶西逃长安投奔了李渊。秦琼被俘后暂时投奔了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将军。</p> <p>投奔李唐</p><p><br></p><p><br></p><p>唐武德二年(619年)二月,秦琼因不耻王世充奸诈的为人,与程咬金等人乘唐郑两军于九曲对阵之时投奔了李唐,被唐高祖李渊安排到秦王李世民府上任职。李世民对秦琼的英勇早有耳闻,对他十分礼遇,授予了他马军总管的职位,随自己一同镇守长春宫。</p><p>同年十一月,宋金刚先后攻陷晋州、浍州,唐朝河东告急,李世民调关中兵马率领秦琼等前往征讨。唐军经龙门踏坚冰渡过黄河,于柏壁扎营与宋金刚对峙。十二月,永安王李孝基于夏县战败,唐俭、于筠等唐将均被宋军大将尉迟恭俘虏。尉迟恭得胜后返回浍州途中,李世民派秦琼、殷开山于美良川将其击破,斩首两千余级。</p><p>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宋金刚因粮尽向北败走,李世民一路追击至介休。宋金刚以残部精兵两万出城西列阵与李世民决战。李世民派遣秦琼、程咬金、李勣攻打阵北,翟长孙、秦武通攻打阵南,与宋军交战后假装后退。等宋金刚来追之时,李世民亲率精骑冲杀其后军,结果宋金刚大败而逃,尉迟恭等人献出介休、永安二城降唐。</p><p>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秦琼立功最多,李渊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于是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平灭宋金刚后,又赏赐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国。</p><p>同年七月,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攻打王世充,每以秦琼为先锋。征讨洛阳期间,李世民挑选了一只千余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命其身穿黑衣玄甲,分为左右队,由秦琼、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四人分别统领,每次作战时亲自率领作为前锋使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敌人十分畏惧。</p><p>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夏王窦建德与王世充结盟,率生力军十几万驰援洛阳。李世民留下李元吉等人继续围困洛阳,亲率秦琼等将领分兵前往虎牢关抵御窦建德。五月初,李世民留战马千余匹于黄河北岸放牧,让窦建德以为唐军草料将尽,诱其出击。次日清晨,窦建德全军自板渚出牛口列阵,逼近汜水向唐军挑战。李世民按兵不出,暗中召回战马,待到正午窦军士兵疲惫阵型骚乱才率军东涉汜水冲击敌阵。恰逢窦建德朝会群臣,军中一度慌乱,但稍作退却后很快发起反击。诸军混战中,秦琼、程咬金、史大奈、宇文歆等人随李世民凿穿窦军大阵,来到敌阵后方展开唐军旗帜,令窦军误以为己方已败,军心涣散下大败溃逃。最终窦建德被俘,王世充绝望之下也出城投降。破窦建德之战,秦琼率数十名精锐骑兵率先冲破窦军大阵,战后获封翼国公,又获赏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p><p>同年七月,窦建德被斩首,其旧将惧怕唐朝报复,于是拥立刘黑闼为王起兵造反,半年之内收复了窦建德昔日所有领土。十二月,秦琼随李世民前往河北平叛。武德五年(622年)二月,在刘黑闼进军洺水途中,秦琼率军于列人将其击破。最终刘黑闼失败后,秦琼又被赏赐了许多物资。</p><p>武德九年(626年),秦琼参与玄武门事变,随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事后被拜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后来秦琼经常生病,每逢病时就对人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p><p>去世</p><p>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死,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p><p>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改封为胡国公。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画秦琼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以供自己怀念,后人景仰。</p> <p>人物评价</p><p><br></p><p>来护儿: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p><p>李世民:司徒赵国公无忌、……故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志元、……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劬劳师旅,赞景业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p><p>刘昫[xù]:①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然而奋拳负气,非自全之道;文皇告诫之言,可为功臣药石。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知节志平国难,拜隼篽则致命辅君,可谓忠矣。而并晓世充之猜贰, 识唐代之霸图,可谓见几君子矣。志玄中镝不言,竟安师旅。公谨投龟定议,志助储君。皆所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②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鄂诸将,奋不顾身。图形凌烟,配食严禋。 光诸简册,为报君亲。</p><p>刘餗[sù]:秦武卫勇力绝人。</p><p>吕温:①尉迟、秦、程刚毅木讷,气镇三军,力崩大敌,匹马孤剑,为王前驱,此则吴汉之朴忠,贾复之雄勇也。②洛之役,龙战未决(我师与王世充阵於九曲)。秦公应变,临阵电拔。锐气尽来,我盈彼竭。成败反掌,存亡奄忽。虎来风壮,鳌转山没。遂作心膂,爰从讨伐。崩围陷阵,火迸冰裂。翕如鹗耸,纵若鲸突。功成国定,万古壮骨。</p><p>黄彭年:颍考叔蝥弧先登,秦琼跃马挺枪,刺骁将于万人中,勇在力也。</p> <p>冲阵斩将</p><p>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但具体杀过哪些敌将,史书却无详细记载。</p> <p>门神</p><p>民间过年时贴门神的习俗由来已久,即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秦琼与尉迟恭的画像。据传,唐朝开国年间,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其中执锏者即是秦琼。执鞭者是尉迟敬德。这个典故是小说西游记里的重要情节。</p><p><br></p><p><br></p><p>两肋插刀</p><p>“为朋友两肋插刀”,其来历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汝南庄,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p><p>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了。</p> <p>五龙潭秦琼祠</p> <p>秦琼卖马</p><p>秦琼卖马、传枪递锏等典故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都是小说虚构情节,而正史却无考。</p> <p>杂谈小段:关公战秦琼。关公:即关羽(160年一220年),字云长。三国时期著名将领。秦琼(571年一638年),字叔宝。隋唐时期著名将领。这两位武将怎么能斗到一处?别急,听我慢慢讲来:相传民国时期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喜欢听山东快书。有一天,他听完了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又要听关公战秦琼,敢情这三位都是历史上的英雄好汉,又都排行为二。说明韩复榘懂一点历史,但懂的不多。按现在话说就是小学水平,闹出了笑话。后来相声大师张杰尧和侯宝林将此事编成了相声段子。那关公(关羽)和秦琼不是一个朝代的,关羽死后351年秦琼才出生。两人根本就不可能在一起决斗。但是这里又反映出了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关羽和秦琼都是小说《三国演义》和《隋唐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这两部小说的作者都是罗贯中(约1330年至约1400年),小说里关羽和秦琼两人有许多相像之处,秦琼身上有没有关羽的影子呢?比方说关羽对刘备忠义双全,而秦琼交友似孟尝,孝母赛专诸。难怪韩复榘将两人混在了一起。两人假如真打起来谁又会取胜呢?我们看看两人的对比值:关羽:身高两米左右,胯下赤兔胭脂马(应为:赤菟,菟:虎的意思),手提青龙偃月刀(三国时期可能是一种槊),重82斤。按现在体积算重量假如刀杆直径为40毫米(再粗手握不住),总长度(或长槊)为两米左右也才40斤,若反复锻打增加密度也可增加些重量,此兵器最多五、六十斤。演义里描写他同刘备,张飞结为异姓兄弟,关羽排行为二,人称:关二爷。陈寿称他为:万人之敌,世之虎将。可以说历史上的关羽也是后汉三国时期第一流的猛将。秦琼:身材高大,胯下黄膘马,手提(两根)熟铜锏,书中记载每根锏重65斤,两根合一起重130斤。按现在体积算重量假如每根锏总长1米左右,锏的直径50毫米左右,每根锏最多30斤,现在博物馆里收藏的古代的锏一根重十几斤。同时秦琼还使用一根长枪,名为:虎头錾金枪,重82斤。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一个重量。演义里描写他同魏征,单雄信等人结为四十六友,秦琼排行为二,人称:秦二哥。秦琼在《隋唐演义》十三条好汉里同尉迟恭并列排名在第十三位,秦琼是隋唐时期著名将领,但并不是隋唐时期第一流的猛将。关公战秦琼谁会赢呢?罗贯中是否有意将两人的武艺值描写在同一个档次?我个人则认为假如历史上的关羽和历史上的秦琼决斗关羽应站上锋,秦琼的武艺值应同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张辽和吴国名将太史慈在同一个档次,而在关羽之下。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观点。</p> <p>三国五虎将</p> <p><br></p><p> </p><p>五虎上将</p><p><br></p><p>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并在文学作品、历史书籍、个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记录,在民间更是以艺术的形式被广为流传,随着时代的发展,五人的人物顺序也出现各种版本的改变。清乾隆皇帝主持修订的《四库全书》也将五虎收录。</p> <p>蜀汉五虎将的主要成就</p><p>刘备建立蜀汉,五虎上将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关羽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率军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锐。</p><p>马超有很高威望,尤其得羌、胡之心。马超率军参与合围成都时,使得成都城内十分惶恐,加速了刘璋的投降。 汉中之战时。马超与张飞屯下辩,氐族雷定七部有一万人马来响应马超。增加了刘备争夺汉中的军事力量。</p><p>张飞与赵云驻守荆州时,截住东归的孙夫人,抢回刘禅。刘备奔波半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后来的两个儿子是入川之后与吴夫人所生),作为刘备的继承人,非常受到重视,早在长坂坡败逃时,赵云就曾冒死将其救出。张飞、赵云入川时,一率军往北平定巴西郡,一率军往南平定江阳、犍为郡,将成都周围各郡县全部占领,最后完成合围成都。而后张飞于瓦口关大破张郃,平息了长久以来巴西的祸乱, 赵云于汉水大破曹军,扭转了汉中僵持不下的战局。</p><p>黄忠在随刘备入川作战时,常常先登破敌,汉中之战时,一举将夏侯渊斩杀。夏侯渊是曹操留在镇守汉中的主帅,他的死使得曹魏在汉中的守军一时间群龙无首。</p> <p>张飞 </p><p>三国时期蜀汉名将</p><p><br></p><p><br></p><p>张飞(166年—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关羽年长数岁,张飞兄事之。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公元196年因交恶曹豹而被吕布所破。吕布败亡之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投奔袁绍。公元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p><p><br></p><p>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在巴西之战中,击败魏国名将张郃。在武都之战中,兵败而还。刘备称帝后,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因为暴而无恩,被部将范强、张达杀害。谥曰桓侯。</p> <p>人物生平</p><p><br></p><p>周旋刘备</p><p><br></p><p>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关羽加入其中,随刘备辗转各地。三人情同兄弟,寝则同床,刘备出席各种宴会时,张飞和关羽终日侍立在刘备身旁。</p><p><br></p><p>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刘备投奔公孙瓒,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袁绍,累有战功,被封为平原相,张飞与关羽在刘备手下任别部司马,分统刘备部曲。</p><p><br></p><p>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余党管亥围困,派太史慈前来请求援助,张飞随刘备带兵前往救助。后曹操又因为自己父亲被杀发兵攻打徐州,张飞又随刘备前往徐州救援陶谦,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张飞随刘备屯兵于小沛,后陶谦病死,刘备受邀以徐州为根据。</p> <p>公元196年,袁术攻打刘备,争夺徐州。刘备派张飞守下邳,自己则将兵在盱眙、淮阴抵抗袁术,双方僵持了月余,互有胜负。下邳相曹豹是陶谦的旧部,与张飞不和,曹豹坚守营寨,又派人去找吕布来救。时袁术给吕布写信,劝其乘机袭下邳,答应事成后,援助吕布粮草。吕布很高兴,率军水陆并进。吕布军队抵达下邳西四十里时,刘备的中郎将丹杨人许耽派司马章诳前来迎接吕布,并向吕布透露了张飞和曹豹相争,下邳城内大乱,丹阳兵都在西白门城内等待吕布的到来,于是吕布便大举进军,早晨到达城下。天亮后,丹阳兵打开城门。吕布坐在城门上,指挥军队大破张飞的部队。吕布俘获了刘备妻小以及刘备的部曲将吏士们的家人。</p><p><br></p><p>刘备得知后,引兵还,进至下邳,兵马被吕布军队击溃了。刘备、张飞聚集战败失散的士卒,向东进取广陵,与袁术交战,又一次被战败了。</p><p><br></p><p>后来,由于形势所迫,刘备、张飞只好暂时依附吕布,驻军小沛。吕布还刘备妻小。刘备驻小沛,发展较快,不久便聚众万余人。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吕布军队用来购买军马的黄金被刘备的部下抢走。吕布于是派遣高顺等人攻打刘备,刘备不能抵挡。夏侯惇奉命前来救援刘备,却也被高顺击败。不久,高顺等人彻底击溃刘备军。 刘备失去了立足之地,只得携张飞等人投奔曹操,并与曹操联合。</p><p><br></p><p>刘备、张飞跟从曹操进攻吕布。吕布败亡后,张飞被任命为中郎将。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刘备衣带诏事情泄漏,率领关羽、张飞逃走,杀下邳太守车胄,让关羽据守下邳,自己与张飞屯小沛。曹操派刘岱、王忠前来攻打,被张飞、关羽击退。后曹操亲自出马,刘备战败,关羽被擒,刘备与张飞逃奔袁绍。</p><p><br></p><p>公元201年(建安六年),张飞与刘备在汝南联结刘辟、龚都等人扰乱曹操后方,许都以南纷纷响应,曹操派蔡阳前来攻打,但被刘备所杀,后刘备被曹仁击败,张飞随刘备投奔荆州刘表,驻扎新野。</p> <p>据水断桥</p><p>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得知后南逃,数十万百姓相随,曹操派遣曹纯率领虎豹骑急追一日一夜,于当阳长坂追到刘备,刘备军被击溃,只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大获人马辎重。慌乱间又不见了赵云,刘备乃派张飞去断后,张飞召集二十余骑立于当阳桥上,曹军大众至,张飞据水断桥,曹操军都害怕张飞的勇猛,虽然看见张飞人少,但也没有人敢上,刘备军因此获安,而后赵云又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与刘备汇合,此时关羽从水道前来接援,张飞与刘备等前往江夏。</p><p>赤壁之战后,刘备将张飞借给周瑜攻打南郡,围攻一年后,南郡守将曹仁溃逃。刘备占领荆州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p> <p>义释严颜</p><p>建安十七年,刘备受刘璋之邀,入西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张飞与关羽、赵云、诸葛亮等共守荆州。东吴得知刘备入川,派遣大船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将刘禅一同带走,张飞得知后,与赵云一起截住孙夫人,夺回刘禅,放孙夫人归吴。</p><p>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川增援。大军到达江州,江州守将严颜据守不降,张飞将其攻破,占领江州,并生擒严颜,张飞对严颜大喝到:“大军到来,你怎么不投降还敢与我大战!”严颜回到:“你们无理侵夺我们疆土,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令牵下去斩首,严颜面不改色大声说道:“斩首就斩首,你发的什么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张飞将其释放,并将其引为上宾。</p><p>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张飞等攻破江州后,与诸葛亮、赵云兵分三路扫荡西川,赵云平定江阳、犍为等郡,张飞平定巴郡、巴西两郡。五月,张飞兵至成都,与刘备会合,刘璋投降。刘备平定益州后,赐张飞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缎千匹。并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p> <p>大破张郃</p><p>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曹操从散关入汉中,张郃率五千步兵在前开道,曹操大军进军到阳平。同年十一月,张鲁投降。</p><p>同年十二月,曹操因后方叛乱而回师,一方面留夏侯渊镇守汉中,另一方面命令张郃进犯巴西,数次进犯巴西郡的边界。张郃欲把巴西郡居民迁徙到汉中,进兵至宕渠、蒙头、荡石等县,强迁百姓。刘备一方面自己亲自驻扎江州,另一方面令张飞驻扎阆中,进攻张郃。</p><p>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在相距之时,杜濩、朴胡、王平等巴西郡民都被张郃迁走。张飞率领精兵一万余人从其他山道主动进攻宕渠的张郃,张郃率兵迎击,山道狭窄,张郃军前后军不得救应,被张飞打得大败,张郃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率领部下十余人逃到南郑。巴西郡自此获安。</p><p><br></p> <p>武都之战</p><p>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张飞与马超奉命攻打武都,并率领吴兰、雷铜兵临沮水,想要借此攻打武都、阴平两郡,但被曹休识破计谋,最终被曹洪、曹休、曹真、张既等人联手击破,蜀军作战失利,吴兰、雷铜、任夔等将领先后战死。</p><p>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称汉中王,拜张飞为右将军(当时,以右为尊),假节。 十二月,关羽被吕蒙部下所杀。</p> <p>以短取败</p><p>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因为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果然,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并将张飞的首级去投奔孙权,张飞军营都督(吴班)送表给刘备,刘备听闻后不由得叹道:“噫!飞死矣。”蜀汉后主追谥张飞为桓侯。</p> <p class="ql-block">三英战吕布。</p> <p>历史评价</p><p>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p><p><br></p><p>程昱:“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p><p>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p><p>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p><p>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p><p>傅干:“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p><p>刘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p><p>刘备:“以君忠毅,侔踪召虎,名宣遐迩,故特显命,高墉进爵,兼司于京。其诞将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称朕意焉。”杨戏:“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籓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p><p>袁准:“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 ”</p><p>葛洪:“谓勇力绝伦者,则上将之器;洽闻治乱者,则三九之才也。然张飞关羽万人之敌 ,而皆丧元辱主,授首非所。”</p><p>阎负、梁殊:“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p><p>张说:“思齐忠壮而异材,求之古人,张飞、许褚等也。”</p><p>曾巩:“侯以智勇为将,号万人敌。当蜀之初,与魏将张郃相距于此,能破敌军,以安此土,可谓功施于人矣。其殁也,又能泽而赐之,则其食于阆人不得而废也,岂非宜哉?”</p><p>郝经:“羽、飞昭烈啑血起义,夙定君臣之分,期复汉室,百折兴王。阚如两虎啸风从龙,夹之以飞,雄猛震一世,号称万人敌。羽报效于操,致书而去,飞瞋目横矛,而与操决。矫轿义烈,上通于天,汉于是乎不亡。”</p><p>陈元靓:“汉失其鹿,三分鼎峙。爰佐昭烈,实惟车骑。敌万人,兵行九地。睠是雄材,霸王之器。”</p><p>祖无择:“蜀之诸将,惟飞最雄。”</p><p>冯梦龙:“释严颜,诲马超,都是细心作用,后世目飞为粗人,大枉。”</p><p>卢弼:“张飞屯固山,曹洪破吴兰,飞退走。是飞虽勇猛,亦时为强敌所败也。”</p> <p>赵云 </p><p>三国时期蜀汉名将</p><p>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史书上没有记载赵云的出生年月,赵云的年龄应该比张飞小,比诸葛亮大,有记载赤壁大战时诸葛亮28岁,赵云40出头,那么赵云应该是170年左右出生的人,去世时应该是60岁左右。</p><p><br></p><p>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p><p><br></p><p>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p><p><br></p><p>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p> <p>人物生平</p><p>早期经历</p><p>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受常山郡(时为常山王国,建安十一年改为郡治。)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我们常山人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要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要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p><p> </p><p><br></p><p>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赵云得以与刘备深交。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青州西北部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向刘备辞别说:“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p><p><br></p> <p>跟随刘备</p><p>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到邺城见到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刘备秘密派谴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的部曲,而此事袁绍并不知情。刘备在汝南侵扰曹操后方失败后,赵云便随刘备来到荆州依附刘表。</p><p>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赵云于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于是向刘备求情,免夏侯兰一死。而夏侯兰又明于法律,刘备任用夏侯兰为军正。赵云不任用自己所亲近的人,他的谨慎思虑,正如他不会亲自任用夏侯兰那样。</p> <p>两扶幼主</p><p>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刘表次子刘琮先举州投降,然后才派人通知驻守樊城的刘备,刘备无力抵抗曹操,不战而走,路过襄阳时,城中十余万百姓自发跟随刘备,致使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曹操派遣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仅用了一天一夜,就在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危急之下,刘备丢下妻子和孩子,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逃跑,混乱中不见了赵云,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往北边曹操那里去了,刘备直接用手戟打过去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而后,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此战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p><p>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有一个守寡的嫂嫂姓樊,有倾国的美貌,赵范想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藉机逃走,而赵云则毫无牵涉。</p><p>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在平定荆州南部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 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也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晓后特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获知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孙夫人趁机将刘禅也一并带走,幸亏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p> <p>克定祸乱</p><p>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并召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在攻克江州后,兵分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至次年于成都南面,完成对刘璋的包围。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p><p>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建议。</p><p>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进攻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斩。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赵云于是授予黄忠兵力去取北山。但是黄忠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恰巧遇到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曹军散而复合,赵云突围而出并退入汉军的营寨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此时曹军已追至汉军的营寨前,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赵云进入大营之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汉军偃旗息鼓。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p><p>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夺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p><p>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东征大军败于夷陵,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赵云进军至永安,而吴军已退。</p><p>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病逝永安宫。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p><p>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p><p>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但赵云及时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的损失。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p><p>而在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一说是减少俸禄)。</p><p>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p> <p>寿终正寝</p><p>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赵云去世。</p><p> </p><p><br></p><p>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刘禅下诏说:“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p><p>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p> <p>人物评价</p><p><br></p><p>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p><p>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p><p>姜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p><p>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灌婴)、滕(夏侯婴)之徒欤?</p><p>杨戏: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p><p>唐</p><p>《旧唐书·薛登传》:至如武艺,则赵云虽勇,资诸葛之指捴;周勃虽雄,乏陈平之计略。若使樊哙居萧何之任,必失指纵之机;使萧何入戏下之军,亦无免主之效。斗将长于摧锋,谋将审于料事。</p><p><br></p><p>大唐平百济国碑铭</p><p>《大唐平百济国碑铭》:标秀气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韩而高视,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阙四字)而难(阙一字)心悬水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p><p>宋</p><p>萧常《萧氏续后汉书》: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舍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p><p>朱黼《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论赵云伐吴之谏):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p><p>陈造《江湖长翁集》(论汉水之谋):皆可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谓出死入生转败为功者。</p><p>元</p><p>郝经《续后汉书》: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辄中几会。</p><p>郑元佑《郑元佑集》:如赵云之安民于蜀,亦岂宜以有限之屋共无穷之求。</p><p>明</p><p>钟惺《史怀十七卷》: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p><p>范光宙《史评》: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p><p>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光明洞达,可为滥赏之戒。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p><p>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p><p>李贤《明一统志》: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p><p>万应隆《三峰史论》:赵云以汉贼不可不讨,故授以室而不顾,汉贼未灭一语,严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p><p>张溥《历代史论》(论赵云伐吴之言):其明大义,断大策,同于鲁肃,然度先主不能听也。</p><p>李纪《详注史略补遗大成》:(昭烈)用赵云而取汉中,遣关羽而攻樊城。</p><p>杨时伟《狂狷裁中》:子龙心贯金石,义薄云天,不减关张。</p><p>叶山:斯赵子龙所以艰难百战而求先主也。然则舜之于尧;禹之于舜;皋陶稷契之于禹;伊尹之于汤;太公之于武;幸之幸者也。孔明之于刘禅;陆贽之于唐德;李纲赵鼎之于宋高;其有良工之苦心乎。</p><p>徐奋鹏: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p><p>王夫之《读通鉴论》: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p><p>沈一贯:赵云遇曹瞒而开璧,李广值匈奴而反前,皆不足而虚示之有余者也,卒以疑敌人之心,一因以破虏,一因以全师,益胆略过人哉。 (《百大家评注史记》引)</p><p>方孝孺:“夫昭烈至仁厚,孔明之忠顺,固可以为君臣师表;而蒋琬、费祎、董允之治国,关、张、赵、马之用兵,与夫诸葛氏之有瞻、尚,关氏之有彝,张氏、赵氏之有遵及广,推其所由来,昭烈、孔明之事,盖有出乎区区功业之外、成败之表者。”</p><p>张萱《西园闻见录》: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p><p>宋徵璧《左氏兵法测要》:张辽、赵云出入敌垒,使敌披靡,以英风猛气自足慑敌,敌不敢害也,然非大将之道。</p><p>清</p><p>李光地:①赵云、张嶷不独有将畧,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实古重臣之选。②蜀汉虽小,年数不多,却有可观。人物之盛,亦不止一武侯,即如关侯对张辽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但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悖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何等磊落。赵子龙不受第宅,曰:“霍去病尚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室未复,无所用此。”又谓“汉贼曹操,非孙权。”都中义理。张翼德释严颜,奉之上坐而受教,何等风谊,受刘子初之侮慢而不怒,何等气度,至后尚有蒋公琰、费文伟,即姜伯约亦有意思。朱子以正统归之,允当。“荧惑守心”之说,渺茫不可知,惟以人道大义为定,方是正理。</p><p>王复礼《季汉五志》:顺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严。接人也慎。其见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当阳救主。奋不顾身。汉水立功。威还似虎。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圆而行欲方。其顺平之谓乎。</p><p>王复礼《季汉五志》:当阳之战、孙夫人之归,微子龙则后主将不免矣,故无论功烈才品逈出三国诸人之上。</p><p>计大受《史林测义》(论赵云谏东征):时则不愧诸葛忠武之大节。而有古大臣之风烈已。</p><p>易佩绅《通鉴触绪》:云固武臣之有本末者,而兼有儒臣体用矣。</p><p>陈允锡《史纬》(论赵云谏东征):此策甚高,备不从以取败,天不祚汉也。</p><p>李景星《四史评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皆为蜀之名将,故合传。</p><p>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p><p>魏裔介《兼济堂文集》:倘用顺平之言,舍孙权而取关中,秦陇响应,汉室可兴矣。</p><p>赵作羹《季汉记》(评分田之谏):观云此议,得为治之本矣。</p><p>朱可亭:①《历代名臣录》:云与关张及马超黄忠。号五虎将。陈寿以其强挚壮猛。比于灌滕。②《史传三编》:故孙膑减灶而虞诩增灶,赵奢增垒而赵云开垒,虚实强弱之形,兵事固倏忽而异变也。</p><p>林畅园师:以孙夫人之横,但任赵云、法正二人便足以制之,贤者之有益于人国如此。</p><p>《同治桂阳直隶州记》:顺平虎臣,略地领镇。却婚辞宅,毅志弥奋。</p><p>严如熤《三省山内边防论》:褒中栈道栈阁,用赵云王平辈忠谨慎密,良将专司之。其意固有在也。</p><p>陈淡野《相理衡真》: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济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p><p>牛运震《读史纠谬》:赵云别传载云从先主本末及辞赐田谏东征,皆卓然识大体。</p><p>黄彭年《选将论》:赵云以数十骑遇敌,开军门偃旗息鼓,勇在胆也。</p><p>吴云《两罍轩尺牍》:天性勇毅,身为大帅仍复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此赵顺平,常开平之遗风。</p><p>民国</p><p>卢弼《三国志集解》: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p><p>李澄宇《读三国志蠡述》:赵云于长阪一役,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后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谥,有以哉。</p><p>梅公毅《越南新志》:为将之道,胆欲大而心欲细;胆大则勇,心细则智,所以能战胜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至一败涂地。三国时将材,可当此者,魏之张辽,汉之赵云而已。</p> <p>主要成就</p><p>军事贡献</p><p>单骑救主</p><p>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部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著,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p><p>赵云单骑救主的故事也在民间以各种形式流传。但同时受民间艺术的影响,刘禅的形象逐渐被塑造成了“没用的阿斗”,一些小说家却为赵云救主的行为感到不值,毛宗岗在点评《三国演义》长坂坡这里的时候,认为“英雄赵云”救“无用阿斗”,还不如不救。</p> <p><br></p><p>领土贡献</p><p>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带兵开始了对西川的扫荡行动,在共同攻下巴东郡以及巴郡以后,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犍为两郡。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p><p>汉水破曹</p><p>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军处理好与东吴孙权的关系,并击退了多次进犯巴西的张郃后,开始争夺汉中,同年七月,曹操开始治兵,准备支援汉中攻打刘备,九月,军队进驻长安。 次年,刘备军将夏侯渊斩杀,而曹操的大军到这一年三月份才开到汉中,刘备虽然很自信的说“我必有汉川”,但却采取了占据险要、固守不战的策略。此时曹操运送几千万囊军粮到北山下,黄忠提议并带兵前去截取,但没有在与赵云约好的时间里回来,赵云便仅带了几十个骑兵前去寻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军并与之交战。赵云利用骑兵的优势,多次突击曹军的阵列,且战且退,回到营中后,偃旗息鼓,曹操军认为赵云设有伏兵,不再进攻。赵云趁曹军撤退时,擂鼓呐喊,并用劲弩攻击其后军,致使曹军大为惊骇,自相践踏,溃不成军,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坠入汉水淹死。此战赵云在己方军势不利的情况大挫曹军,给曹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也使得汉中战局刘备军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向曹操军挑战,而曹操军却按兵不出,致使准备了半年有余的曹操军,在到达汉中后,仅仅两个月就败走了。后世一些史书在记载汉中之战中,直接记载曹操219年三月来争汉中,被赵云打的大败而退走。内政贡献</p><p>刘备在拿下成都之前,因为和将士约定,不会干预城破之后将士争取成都府库里的财物,导致经济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幸亏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值百钱的铜板,并统一物价才解决。但就在此时,仍然有人向刘备建议将成都的房产、田产赏赐给诸将。赵云引用霍去病故事对此事进行劝谏,他认为应该把房地产归还给百姓,让刚刚遭遇战祸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不但保障了农业发展,而且可以顺利征兵。该建议被刘备所采纳。</p><p><br></p><p>常胜将军</p><p>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p> <p class="ql-block">赵云</p> <p>马超</p><p>三国时期蜀汉名将</p><p><br></p><p><br></p><p>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p><p><br></p><p>少年成名,健勇善战,多次拒绝曹操征召。跟随司隶校尉钟繇攻打并州,拜为谏议大夫。马腾入朝成为卫尉后,拜为偏将军、都亭侯,接管马腾军队。建安十六年(211年),联合韩遂一同抵抗曹操,参加潼关之战,为曹操离间计所败。攻打陇上诸郡失败,依附汉中太守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率众投降,合兵包围成都。参加汉中之战,上表尊封刘备为汉中王,迁左将军。蜀汉建立后,拜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为斄乡侯。</p><p><br></p><p>章武二年(222年),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景耀三年(260年),谥号威侯,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有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p> <p>人物生平</p><p>早期经历</p><p><br></p><p><br></p><p>汉建安元年(196年),马超的父亲马腾和西北军阀韩遂因为部下一些小摩擦导致原本称兄道弟的两人互相攻杀。马超年轻时有“健勇”之称,随马腾与韩遂的战斗中与韩遂部将阎行相战,阎行袭击马超,矛被马超折断,阎行用断矛差点伤到马超的脖子杀死马超。 三辅动乱时,马超率军攻破苏氏坞堡。</p><p>建安七年(202年),袁尚部将高干和郭援联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进攻河东掠取关中,司隶校尉钟繇,写信给马腾、韩遂,陈述其中利弊关系,又派张既、傅干等人去劝说,请求马腾、韩遂出兵援助。马腾派马超率领万余人进入关中援助钟繇,朝廷任命马超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伐郭援、高干等。郭援在率大军渡过汾河时,马超率领自己的军队在郭援渡河过一半的时候截杀。作战过程中,马超的脚部中箭受伤,但马超没有退缩,用布裹住受伤的脚,继续率军作战,大破敌军,马超部将庞德亲手将郭援斩杀,随后高干和单于呼厨泉投降。曹操担任丞相时,曾想招揽马超入朝为官,但马超没有前去赴任。讨伐郭媛后曹操借汉献帝诏拜封马超为徐州刺史,但马超依旧没去赴任。曹操改封马超为谏议大夫, 徐州刺史的位置朝廷给了臧霸。</p><p>建安十三年(208年),马腾在张既的劝说下入朝为官,被任为卫尉。马超的两个弟弟马休,马铁也被封奉车都尉、骑都尉,唯独马超留守凉州,被封为偏将军、都亭侯,统领马腾的部队,割据原来马家势力所在的“三辅”,依旧屯兵于槐里。</p><p>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跟孙权提出攻占两川联合马超围攻曹操,但计策未实施就病逝了。</p> <p>起兵反曹</p><p>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都怀疑曹操要攻打吞并凉州。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于是联合关中诸将张横、梁兴、安定的杨秋、河东的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十部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期间马超曾试图拉拢刘雄鸣势力,但遭到拒绝,被马超率兵击破,投靠了曹操。马超为了拉拢韩遂,甚至对韩遂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 于是关中联军推举韩遂为都督,屯聚于渭河、潼关,建列营寨。曹操派遣曹仁等前往拒守,因为忌惮精悍的关西兵,曹操下令让诸将坚壁固守,不要正面进攻,等待曹操大军的支援。</p><p><br></p><p><br></p><p>七月,曹操率领中原大军亲自西征,与马超联军在潼关夹关对峙。曹操军驻扎在蒲阪,想要西行渡河,马超听说后对韩遂说:“可以在渭河北岸据守,不到二十天,河东粮食用尽,敌军便自行撤军了。”但是被韩遂的“半渡击之”的计谋代替。曹操后来听闻了马超的计策后,感叹:“马超小儿不死的话,我恐怕连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p><p>八月,曹操从潼关北渡黄河,派遣徐晃、朱灵等率领四千人夜渡蒲阪津,马超知道后,派遣梁兴率领五千兵进攻徐晃,但被徐晃击退,徐晃占据河西设立营寨。曹操亲自率军从潼关北渡,前队刚过,曹操和许褚以及虎士一百余人断后,马超突然率领步骑一万馀杀到,曹操身边的一百余人在马超军的箭矢覆盖下不知所为。但曹操仍然坐在胡床上不起身。许褚、张郃等将领,见事情紧急,将曹操架起带出船中,急忙渡河,马超率领骑兵在后边追边射,箭如雨下,曹操几乎丧命。曹操部下虎痴许褚一手用马鞍挡箭,一手撑杆,拼死救出曹操。 曹操帐下校尉丁斐在河岸放出大量牛马,马超的士兵顾不得乘胜追击,跑去抓奔跑牛马,马超控制不住,曹操因此才得以成功渡河。曹操手下将领见到南岸处的兵败,又不知道曹操在哪,都非常的惶恐害怕,到后来见到曹操,心情有的悲伤有的惊喜,还有的都吓哭了。曹操却大笑说:"今天差点被小贼的困住了!"</p><p>九月,曹操遁过渭河作甬道到渭南。马韩联军失去战略要地,只能退守,拒兵屯在渭口,曹操却多次设疑兵,用船载兵偷偷潜入渭河,做成为浮桥,到一天夜里,曹操分兵在渭南结营。联军趁夜攻击兵营,曹操设置伏兵击破马韩联军偷袭。于是马超等人屯兵在渭南,遣送信件,请求割河西一带和谈,但曹操不答应。在楼圭泼水筑冰城的计策下,曹操大军得以分批渡过渭水,马韩联军数次挑战,曹操只是不应战,联军只能请求割地,送人质请和。曹操采取贾诩的计策,假装答应,然后在阵前和韩遂谈言欢笑,(期间马超韩遂在与曹操当面谈判时,马超自负其勇力绝人,在马前放置六斛米囊,骑马来回奔走,用斛米测量曹操的体重,想要暗中偷袭擒捉曹操,但听说曹操的护卫许褚,勇猛过人,所以放弃了这个想法。曹操不久后知道,心有余悸,说:“差点被狡猾的贼人所欺凌。” )让联军猜疑韩遂,曹操又写了一封涂改伪招安信给韩遂,离间关中联军,导致了关中联军的军阀们相互猜疑。曹操趁此机会发动攻击,在渭南一带发动大决战,联军大败,成宜、李堪等战死。潼关大战后,总计军民死伤数以万计,曹操也后悔没有听卫觊的话,逼反关中诸将。</p><p> </p><p><br></p><p>马超、韩遂再次派使者送信给曹操,想割河西之地请和,但曹操不同意,马超于是退兵回到了凉州上邽,郡人任养率自己的部众迎接马超。曹操追兵到安定后,因为河间有人反叛,于是撤军回东边,当时作为使节的杨阜劝说曹操:“马超有韩信、英布那样的勇略,又深得羌人、氐人的拥戴,整个西州都非常敬畏他,如果大军归还,不做周密的准备,恐怕陇上诸郡县,就不再属于国家的了。” 曹操虽然明白马超的厉害,但河间战事迫在眉睫,就先撤兵回许昌,不过还是留下夏侯渊、张郃等名将把守要害。(详见潼关之战)</p><p><br></p> <p>卷土凉州</p><p>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马超潼关之战失败不久,就迅速兼并陇上诸郡县(陇西、南安、汉阳、永阳等),张鲁也遣大将杨昂相助马超,共集结万余人,围攻凉州刺史韦康于凉州治所冀城(今甘肃甘谷县)。</p><p>三月,凉州刺史韦康派阎温秘密出城,向夏侯渊求救。阎温乘夜潜水出城。第二天,马超军发现阎温的踪迹,派人追踪拦截他,马超军在显亲界内追上阎温,将他捉住去见马超。马超解开他的捆绑,对他说:“现在胜败已经分明,您为了孤城请救兵却被人捉到这儿,怎么施展大义呢?如果听我的话,告诉城里,东方不会有救兵前来,这是转祸为福的计策,不然,现在就把你杀掉。”阎温却假装应允,马超便用车载着他来到冀城城下。阎温朝着城内大声喊:“大军不出三天就会来,努力呀!”城内的人都为他哭泣,祝祷他万岁。马超恼怒地责问他:“你不要命了吗?”阎温不回答。当时马超久攻不下,所以慢慢引诱阎温,盼他回心转意。又对他说:“城里的朋友,有想跟我同心合力的吗?”阎温又不理睬,马超便严厉地责怪他。阎温说:“事君之道只有一死,您却要让长者说出不义的话,我难道是苟且偷生的人吗?”马超于是杀了他。</p><p>五月,曹操抓捕在邺城的马超族人(包括父亲马腾,二弟马休,马铁等),计三族人,全部斩杀。另一方面,又派夏侯渊为首的征西部队前去冀城救援。</p><p>八月,夏侯渊援军依旧未到,韦康开城投降,马超占据冀城,使张鲁部将杨昂处死凉州刺史韦康。夏侯渊领兵前来攻打,行军到距离冀城二百余里的时候,马超率领军队来战斗,击败了夏侯渊援军。随后百顷氐王杨千万与兴国氐王阿贵也起兵响应马超,率军屯于兴国,夏侯渊于是撤军回长安,两年时间不敢西进。马超以冀城为根据地,割据陇上,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p><p>建安十八年(213年),韦康旧部下杨阜、姜叙、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反叛,并派遣从弟杨谟到冀城告诉杨阜另一个从弟杨岳,联合安定梁宽、南安赵衢、庞恭等蓄谋起兵。</p><p>九月,杨阜和姜叙率先在卤城起兵,赵衢、尹奉劝马超去攻打,马超听到后,率兵前去攻打,梁宽、赵衢偷偷占据冀城,关闭城门,并杀害马超妻子和孩子。 马超大怒,但又攻不进冀城,于是袭击历城,杀死杨阜、姜叙在历城的族人(包括怒骂马超的姜叙母亲)杨阜于是率领叛军和马超对战,战场上杨阜与宗祖昆弟七人来围攻马超,都被马超杀死,杨阜自己也身负五处重伤犹然死战。夏侯渊援军赶到后,马超失去了根据地,进退狼狈,只得投奔汉中依附张鲁。 这场战后,杨阜等多达十一人因讨马超的功劳被封侯。</p><p> </p><p><br></p><p>建安十九年(214年)春,投靠张鲁后的马超,很受张鲁的欣赏,封马超为都讲祭酒,还打算把女儿嫁给马超,但是在部下的劝谏下,反悔了。马超向张鲁借兵,打算反攻凉州。马超领兵围攻祁山三十天,未能攻下,随后夏侯渊派张郃引援兵赶到,马超没有继续攻打,丢下军事器械做引诱,撤军回了汉中。张鲁的部下杨白等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于是马超辞兵逃入氐中。恰逢刘备此时率兵入川,刘备派李恢结好马超,马超知道张鲁不是干大事业的人,于是写信给刘备,请求归附。(详见冀城之围)。</p><p><br></p> <p>辅刘七载</p><p>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旦(正月初一)时候,马超妾董氏的弟弟董种来向马超恭贺新年,马超捶胸吐血而说:“家门百口余人,全部被杀害,如今我们两个还有什么好相庆祝的?”到了夏季,刘备听说马超要来投,高兴的说道:“益州可以拿下了!”于是派人去迎接马超,且偷偷把自己的一支军队给马超,让马超率兵合围成都。马超率领兵马径直到成都,屯兵于城北,城中所有人都因为马超威名而惊恐,不到十天的时间,成都军民就崩溃了,刘璋随即开城投降。刘备平定西川后,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督临沮。</p><p><br></p><p><br></p><p>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刘备与曹操争霸于汉中之地,刘备派马超与刚刚在巴西大胜张郃的张飞、吴兰、雷同等将领屯兵于下辩。而马超却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p><p>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张飞与马超、吴兰、雷铜等率军驻扎沮水,假装攻打武都、阴平两郡。吴兰、雷铜被曹洪、曹休等人识破击败,吴兰部将任夔战死。三月,曹操亲率大军来争夺汉中,刘备据守,马超与张飞引兵退回汉中。阴平氐王强端逆斩吴兰,把首级献给曹军。</p><p>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众将的奋勇下夺取汉中全境。秋,以马超为首的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员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刘备称王后,迁升马超为左将军,假节。</p><p>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彭羕听说刘备调自己远出任职,私下心里很不高兴,于是便去会见马超。马超向彭羕说:“您的才干超群拔萃,主公对您很器重,说您可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怎么会让您外任小郡,使人失望呢?”彭羕说:“这个老兵痞子,荒唐无理,还有什么可说!”又对马超说:“您是外放官,我是内应,天下不会平定不了。”马超半生为枭雄,归顺刘备,寄人篱下后常心怀危惧之感,听到彭羕说出这种话大吃一惊,默不作声。彭羕走后,马超便将彭羕的话如实上报,于是彭羕被逮捕囚禁,之后刘备听取诸葛亮意见处死彭羕。</p><p>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p> <p>临末上疏</p><p>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给刘备:“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p><p>景耀三年(260年),九月,马超与关羽、张飞、庞统、黄忠被追封谥号,马超谥号为“威侯”。</p> <p>主要成就</p><p>军事贡献</p><p>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与刘璋经过三年的斗争,收降西川不少将领,占领西川不少领土,与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逐步完成对成都的包围。同时马超的加入,不仅使得刘备军事力量得到进一步壮大,更对当时的刘璋造成了不小的恐慌,从而加速了刘璋军的投降。而后刘备与夏侯渊争夺汉中,虽然刘备占据西川后实力大增,但在攻打汉中的时候仍然出现了兵力不足的情况,甚至已经到了男子战女子运的地步。 马超与张飞屯兵下辩,而马超在西凉一带素有威望,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为争取汉中的刘备军贡献了不小的军事力量。</p><p>政治贡献</p><p>刘备攻下汉中以后,群臣一百二十余人联名上书汉献帝表刘备进位为汉中王,联名书是以马超为首。</p> <p>历史争议</p><p><br></p><p><br></p><p><br></p><p>据《山阳公载记》记载:马超刚投降刘备的时候,刘备很厚待马超,马超半生诸侯礼仪不当,经常直呼刘备的表字,关羽非常愤怒,请求杀了马超,刘备劝解:“马超穷途末路来归附我,就因为直呼我的表字,而把他杀了,以后怎么面对天下。”张飞也劝解:“这样的话,用礼仪做给他看,他就明白了。”次日的早上大会,请马超来的时候,关羽张飞持刀直立在刘备两旁,马超环顾身边座位,不见关张,却看到关张持刀直立于刘备两旁,非常惊讶,从此再也没有直呼刘备的表字。次日叹气说:“我才知道为什么我会失败,直呼主公的表字,差点被关张杀了。”这件事裴松之认为,马超既然穷途末路归降刘备,接受了刘备授予的尊贵爵位,怎么会傲慢到直接称呼刘备的表字?关张直立刘备身后,马超就想到是因为自己直呼刘备表字等也不合理,所以裴松之认为不可信。但近现代有学者认为马超督军临沮(临沮地属荆州),从地理上讲,刘备关羽张飞马超出现在同一地点却也合理。</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册封诏书</p><p><br></p><p><br></p><p><br></p><p>刘备称帝时,以马超为骠骑将军、斄乡侯,并有册封诏书:“朕没有什么大德,却得以继承皇帝之位,继嗣刘家的江山,曹操曹丕父子,世代都会记住他的罪行。朕感到非常地忧伤,非常地痛心疾首。四海之内都怨愤曹氏家族,渴望回归大汉江山的正道上,鉴于氐族羌族对你的相率而服从,匈奴倾慕你的大义。以你在北方的信义及拥有的极高的威望和勇武,特此委任授予于你,希望你振奋飞扬如咆哮的猛虎般,统领万里疆域,解救百姓的苦难。大力宣扬朝廷的优良风化,攘外安内,严肃谨慎的对待奖赏惩罚,使大汉的福泽更加强盛,这样才能对得起天下的百姓。”</p><p><br></p><p><br></p><p><br></p><p>显圣惩霸</p><p><br></p><p><br></p><p><br></p><p>据《四库全书》子部收录《耳谈》记载,明朝四川新都县人杨廷仪,是宰辅杨廷和的三弟,为官参议。父亲去世后,杨廷仪为他买卜墓地,挖土后,发现有块高大的墓碑写着:“汉左将军马超之墓”。杨廷仪认为这块风水宝地有了验证,于是就在那里安葬了父亲。不久,杨廷仪朦胧中梦见一人,锦袍玉带,对他说:“我是汉将军,不要侵占我的墓地。”杨廷仪醒后,没有放在心上。后又梦见马超戎装弯弓,一箭射中了他的左眼,又一箭射中了他的右眼。杨廷仪两眼先后失明,然而,他认定卜葬之地是风水宝地,因而毫不妥协,意志更坚决了。后来,又梦见马超瞋目大怒说:“我定能给你带来灾祸。”不久之后,杨家有几个人,和几个商人结伴,因垂涎商人的钱财而把他们全部杀死。事情败露后,被判凌迟重罪,杨廷仪因此而被连坐,处以弃市。</p><p><br></p><p><br></p><p><br></p><p>麻城端简公刘采,当时任四川参政,亲眼所见。他的家人宝昌县令刘守福说:“地因马超而贵,而不是马超因地而贵。马超家中二百余口人,都被曹操所杀,只有马超的儿子马秋侥幸逃脱,前去依附张鲁,后来马秋又被张鲁所杀。《蜀志》不说马超的后人,那么马家的灭绝就可想而知了。杨廷仪甘愿杀身取祸,而为子孙谋求不确定的风水,可以说谋划的过度了。”</p> <p>关马之伦</p><p><br></p><p>关羽与马超</p><p>起初,关羽听说马超投降刘备,因为马超不是故人,写信问诸葛亮,马超人才谁可以和他比。诸葛亮知道关羽护前,回信给关羽说:“马超文韬武略,勇武刚烈超过常人,是这个世间上难得的杰出人才,是彭越、黥布那样的人,可以和张飞并驾齐驱争前后,还达不到你那绝无仅有的超群能力。”关羽看到信后非常开心,把书信给所有宾客看。</p><p>刘备进位汉中王时候,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认为黄忠的的名望比不上关羽、马超,恐怕关羽会不喜。但刘备用费诗巧妙的化解了关羽的不满。</p><p>武学造诣</p><p>出手法:马超有一套名为出手法的军阵剑术流传于世,《筹海图编》、《江南经略》、《阵纪》等载。</p><p>西凉掌:又称曦阳掌或西阳掌,相传为汉末时期凉州名将马超,根据高人指点阴阳掌,自创西凉掌。《武术大辞典》:“曦阳掌,徒手套路,属石头拳,为清末唐殿卿续传。</p><p>飞挝:嘉庆时期清凉道人记载马超绝技飞挝,是马家祖传绝技,马援所创,元杂剧《寿亭侯怒斩关平》、《庆冬至共享太平宴》都提到马超使用祖传飞挝纵横天下,无人能敌。越剧《对金挝》里也提到。</p><p>军旅轶事</p><p>军旅文书</p><p>据《魏略》记载,马超联合关中诸将反抗曹操,挟持了贾洪,命令贾洪作征讨曹操的露布, 从那以后,露布专用于军旅文书。</p><p>马超军队</p><p>当时的曹军感叹:关西军精锐,习用长矛,没有精选的前锋,是挡不住关西兵。 所以马超等关西军队应该是惯于使用长矛精锐军队,而并非小说、评书里的西凉铁骑与作家萨苏的杜撰罗马军团。</p><p>后代传说</p><p>马超有一支族人可能播迁至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古代著名历史学家莫夫谢斯·霍列纳齐著的《亚美尼亚史》记载,亚美尼亚的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始祖名为马抗(也译马姆贡),公元三世纪由中国迁徙而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苏仲翔认为马抗为马超后代的可能性非常大。</p><p>家庭成员</p><p>先世</p><p>祖父:马平,曾任天水郡兰干县尉。</p><p>父亲:马腾,汉末卫尉,建安十七年,五月被曹操捕杀。</p><p>兄弟</p><p>一弟:马休,汉末奉车都尉,建安十七年,五月被曹操捕杀。</p><p>二弟:马铁,汉末骑都尉,建安十七年,五月被曹操捕杀。</p><p>堂弟:马岱,随马超投靠刘备,蜀汉建立后,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p><p>另有两名兄弟,名不祥,一个为韩遂所杀。一个遣入曹军为人质。</p><p>妻子</p><p>妻子:杨氏,与王异交好,后同长子一起被杀。</p><p>庶妻:董氏,马超投刘,改嫁阎圃。</p><p>子女</p><p>长子:名不祥,杨氏之子,死于冀城。</p><p>庶子:马秋,董氏之子,被张鲁所杀。</p><p>儿子:马承,袭爵斄乡侯。</p><p>女儿:马氏,嫁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p><p>后世纪念</p><p>墓祠</p><p>马公祠</p><p>位于陕西勉县的马超墓,又称马公祠,20世纪90年代之前,墓地被周围的庄稼地蚕食,一土堆而已。如今的马超墓、祠占地20余亩,被汉惠渠隔为两院,墓北祠南,有桥连结。墓为仿汉制覆斗型,周长90米,冢高8米。有墓碑二通,一在墓前,一在祠前108国道旁,内容皆同,上刻隶书“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为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有“长河王莽寺,独树马超祠”的感慨。</p><p> </p><p><br></p><p>其它墓祠</p><p>位于四川新都的马超墓现已毁,存明按察使杨瞻束表墓碑于新都区桂湖公园的碑林里面,原有的马超墓地上盖起了马超小区,原来所处的路被命名为马超路。位于甘肃省成县西北的马超墓,据说是当年马超屯兵之处的下辩。 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马超墓,马超都临沮之时。相传他的墓有三处:一在东门外聚奎井之旁(崇祯初 ,有人挖井发现骷髅像漏斗一样大, 怀疑是马超的头骨);二在泰山庙旁;三在教场关外。 台湾桃园八德慧苍慈惠堂、昭烈帝庙等将马超奉为“马圣帝君”,其弟马休、马铁为护将。后土祠、涿州三义宫也都有马超塑像供奉。</p><p> </p><p><br></p><p>遗迹</p><p>茂陵山</p><p>也称“马超岭”,位于扶风县内,是马超故居。</p><p>马超坪</p><p>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季汉初,西羌王侵扰蜀的锁阳城。马超就奉命领兵前去锁阳城守大堰。马超采取和羌政策,并将“镇夷关”改名为“雁门关”,将“镇僚关”改为“僚泽关”,将大堰改名为“都安堰”,而马超驻军的大坪也被称为“马超坪”。《灌县志》载,为昔日马超屯兵处。</p><p> </p><p><br></p><p>藏兵洞</p><p>原名“马超窑”,位于平顺县实会村,八十一个藏兵洞,为马超避兵所筑,隋末唐初,本村籍将军马三保将其规模扩大。</p><p>战胜坝</p><p>位于昭化古城西门(临清门)外,相传为马超与张飞挑灯夜战之处,战胜坝因此而得名。昭化古城亦立有一尊马超石像,栩栩如生。</p><p>马超洞</p><p>位于甘泉县北沟川与洛河川交汇处,由青州城、马超洞、古寨堡三部分组成。为马超所修,马超洞位于洛河北岸的悬崖峭壁之上,与青州城隔河相望,传为马超备边屯兵时开凿,洞内设有八室,分上下三层,有“指挥洞”、“观察洞”、“屯粮洞”、“射击洞”等。</p><p>马超刺槐</p><p>位于潼关古城东大街。主杆高约5米,直径2米有余。树身有一深油。相传马超在追杀曹操时,一枪误刺到槐树上。1957年,古槐遭到雷殛。后国在修建三门峡水库,掘出陈列于县文化馆。</p><p>马超井</p><p>位于岐山县东北五十里的三龙故城,有一口汉朝的马超命名的井。</p><p>野马圪塔</p><p>位于平陆县东三门镇有一座土丘山坡,相传是马超当年牧马的地方。</p><p>马超城</p><p>位于渭源县曾经有一座马超古城,故址已毁。</p><p>马超府</p><p>位于武威市古凉州城内有座马超府(马府),相传是马超出生的地方。 府内拴虎之石,传为马超所养老虎栓的石头,解放前仍在,后不知所终。</p><p>民间形象</p><p>文学形象</p><p>《三国志平话》</p><p>马超为东汉光武手中云将马援十世之孙,猿臂善射,有万夫不当之勇。潼关大战,在阵前箭射曹营头号猛将夏侯惇,几乎致命,并大破曹军,后曹操得到华山娄子伯献计援助,离间了边章韩遂,马超惧惮退到剑关投了张鲁,又攻打阳平关,箭射魏延,投了刘备,与关羽、张飞、赵云、黄忠一同被封为“五虎将军”。</p><p>《三国演义》</p><p>演义里的马超被称为“锦马超”,羌人将其奉为“神威天将军”。出场时十七岁,在长安连杀之前逐走吕布的董卓部将王方、李蒙。曹操诱杀马腾,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连续击败曹营诸多将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渭水射得曹操夺船避箭,让曹操两次差点丧命。而后大战虎痴许褚, 被贾诩用离间计击败,败走凉州。 不久马超卷土重来,占领冀城,虽然非常勇猛,战场上将杨阜七位兄弟击杀,但仍被夏侯渊、杨阜等人联合击退。投奔汉中张鲁,而后在葭萌关前大战张飞, 被劝降归附刘备,随即引兵迫降刘璋, 并活跃于汉中之战。蜀汉建立后马超镇守西平关,令伐蜀五路兵的羌兵不战自退,不久病死。</p><p> </p><p><br></p><p>其它小说</p><p><br></p><p>民间很多文学作品对于马超的勇武多定位在“有吕布之勇”,如《荡寇志》《禅真逸史》《快心编传奇初集》《后汉演义》《反三国演义》等,都是将吕布、马超相提并论, 民间有了“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传说。</p><p>《反三国演义》里的马超帮助刘备南征北讨,战无不胜最终扫灭魏国,统一天下,衣锦返西凉。</p><p>其他非三国类书集中多有被媲美马超的人物。</p><p>评书形象</p><p>连丽如父女的《评书三国演义》描述马超的枪名为“五钩神飞亮银枪”,坐骑为白龙马。袁阔成版的评书中马超的坐骑为“粉淀玉龙驹”,还讲述马家“三十六路绝命枪”。在葭萌关前,马超的绝命三枪险些把张飞挑了。单田芳版的评书中,马超武器为“虎头皂金枪”,坐骑“千里一条龙”。</p><p> </p><p><br></p><p>张国良、陆耀良等的南方苏州《评话三国》中,马超使一条虎头湛金枪,绝招:回马三锤。人称飞将军锦马超,万夫莫敌。于潼关车轮连胜曹营十二名猛将,葭萌关连战张飞、张苞、黄忠、严颜诸将,勇不可挡。又与汉将连战曹彰,唯马超战的最为出色。评书中更有:“三国之中出吕布,吕布哪有马超好“的说法。</p><p>神明</p><p>明代时期官方修编道藏《正统道藏》,马超为七十二阴雷部神将之一。 清末后,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都有马超为门神的做法。其他民间工艺里,绵竹、扶风、兴平、昭化等地区,逢年过节亦有做年画、剪纸等以马超为神明的做法。</p><p>戏曲形象</p><p>古典戏曲、戏剧中马超多为武生,粟文廷、夏奎章、梁慧超、王金龙等扮演者被誉为京剧“活马超”。六小龄童、于荣光、蔡康永等都演过《战马超》中的马超。</p><p> </p><p><br></p><p>以马超为主要角色的京剧故事主要有《绝粮返境》、《反西凉》、《战冀州》、《葭萌关》、《两将军》、《取成都》等。著名粤剧《虎将马超》,讲述马超和羌女姜云霞的故事。豫剧《五虎拜寿》,讲述马岱千里寻兄,打败黄忠、张飞,最后被马超收服的故事。戏剧中马超形象都以“勇猛似虎豹”形容,还说马超“幼习兵机,论韬略,盖世无敌。”诸多曹操相关的京剧中,以曹操一生的劫难,最大莫过于“潼关遇马超”,诸葛亮更称“马超名将世间稀少”。</p><p>白玉昆在上海出演《葭萌关》一剧,自饰马超,不挂髯口,由老生改为英俊的武生,从而沿革今时的《葭萌关》。帮白玉昆打下手的武净李永利,便吸取了他的打法,传给儿子李万春,徒弟蓝月春,将《战马超》改名《两将军》,又成了李万春的成名之作。南派武生夏奎章将自己的看家戏《反西凉》、《战渭南》、《战冀州》、《诈历城》,穿在一起为一至四本《马超》,享誉江南。</p><p><br></p> <p>人物评价</p><p>汉晋</p><p>曹操: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p><p>(马超)辄提米囊以量太祖轻重,太祖寻知之,曰:“几为狡虏所欺。”</p><p>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蹙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p><p>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p><p>刘备: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信着北土,威武并昭。抗飏虓虎。</p><p>诸葛亮: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p><p>张鲁的幕僚: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p><p>荀彧: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马超最强。</p><p>周瑜: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後患。</p><p>杨阜: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③超强而无义。</p><p>姜叙的母亲:汝背父之逆子,杀君之桀贼,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p><p>王商: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p><p>潘勖: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p><p>陈琳:近者关中诸将复相合聚,续为叛乱,阻二华据河渭,驱率羌胡,齐锋东向,气高志远,似若无敌。</p><p>彭羕: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p><p>杨戏:骠骑奋起,连横合从,首事三秦,保据河、潼。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军亡。乖道反德,讬凤攀龙。</p><p>《魏书》: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p><p>《魏略》:腾子超亦号为健。</p><p>陈寿: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p><p>孙盛:是以周、郑交恶,汉高请羹,隗嚣捐子,马超背父,其为酷忍如此之极也。</p><p>常璩:汉末大乱,雄桀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连郡,众逾万计,叱吒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p><p>杨侃: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据潼关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敌也,然而胜负久不决者,扼其险要故也。</p><p>唐宋</p><p>赵蕤: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於关西;吕布、陈宫,窃命於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交,为一时之杰也。</p><p>孔颖达:汉末曹操与马超对语,徐晃与关羽对语,皆仇敌交言,而不能相取,亦何怪古之人乎?</p><p>李商隐:陇首云归,端溪遽逐。角岂触藩,臀终困木,海阔天尽,山深雾毒。许靖他乡,有名无禄;马超正色,宜歌反哭。何为善之无凭,而降灾之甚速!</p><p>戎昱: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p><p>裴松之:于时韩、马之徒尚狼顾关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怀吴会,亦已明矣。</p><p>徐铉:公侯必复关西靡孟起之威。文武未坠,南郡被季长(马融)之德。存乎谱牒,无俟阐扬。</p><p>李觏:曹公用兵,不谓不善,而弗能以一矢加于孙权者,非持山川之险,亦以马超、韩遂在关西故也。</p><p>何去非:马超、韩遂之所纠合以拒公者,皆剧贼也。</p><p>唐庚:先主始王汉中......马超卒......基业未就而一时功臣相继沦谢,如有物夺之者。</p><p>徐积:蜀之将关张已先死,而姜维马超又后出。方戮力以战时,所用惟魏延。马谡数子又皆庸将,则蜀之所恃一武侯而已。</p><p>萧常:超去危即安,转祸为福,忠帅属士卒,前无坚对。</p><p>程公许:智勇绝伦,足以当一面。</p><p>陈郁:诸葛武侯荐马超于先主,关羽恐其出己右,移书问之,武侯曰:“可与翼徳并驱争,衡然非髯将军比也。”羽闻而喜,余谓武侯此语,既不掩超之美,又有以结羽之心,深沉大畧可涯涘。</p><p>郝经:马超父子勇冠西州,与韩遂颉翥为寇,残灭三辅,垦伤汉室,董卓因之肆其蛇豕,汉遂以忘,天下分裂,不能归命有德,卒堕操手。阖门诛夷,债踣不悔,有勇无义,君子悼诸。然潼关之役,操几不免,孤剑来归,即厕关张之列,超亦人豪也哉。②超几获操,一时之雄!</p><p>胡一桂:蒋琬负社稷之器,马超兼文武之资,黄忠勇冠三军,庞统冠冕南州,董和、黄权、李严、吴壹、费观、彭羕、刘巴之徒。咸擢显要,尽其器能,谓冝可以复汉,祚吊遗黎,然卒局于一隅之蜀,而不能取中原块土!</p><p>胡三省:当此之时,关西之兵最为精强,而破于操者,法制不一也。</p><p>陈亮:关西诸将皆不足畏,所可惮者惟一马超。曹公所以南失荆、西失蜀,而孙刘争雄,天下分裂。盖其失止于留马超,取荆州而患之。不可支卒至于此,故夫取天下之大计,不可以不先定也。</p><p>赵居信:勇冠三军则马超。</p><p>元明清</p><p>罗贯中:威震西凉立大功,渭桥六战最英雄。西川马孟起,名誉震关中。信、布齐夸勇,关、张可并雄。渭桥施六战,安蜀奏全功。曹操闻风惧,流芳播远戎。</p><p>李贽:养子如马超,得人如许褚,俱快事也。</p><p>谢肇淛:汉季关、张称万人敌,岂独以勇力胜,忠肝义烈,盖有国士之风焉;不然,彼典韦、许褚、马超、曹彰等,非不并驱中原,碌碌何足比数也?</p><p>徐孚远:时则周东迁而依郑,唐西狩而相畋。盖有横海将军,闭门节度。独屯汧陇,马超不逐腾归;为定广韶,刘隐知迎薛至。徒属五百,田横之岛可居;男女数千,徐市之洲且据。于是永嘉流寓、京洛衣冠,都为王桀之依荆,曷异韦庄之入蜀。若张公煌言、曾公樱、沈公宸佺等,皆在于是。公以部党旧齿、宗匠盛名,非吴质之游于南皮,有应劭之甘于北面。儒术若卢植,皇甫许其起兵;名德惟李膺,景毅自言师事。遂乃同居军帐,亦联卿班;期励新勋,言敦昔款。李诉之敬裴度,能屈櫜鞬;王猛之在符坚,恒商樽俎。凡有大事,相谘而行。</p><p>张大龄:当汉之衰,马超提一旅,曹孟德几为所摧,况其馀乎?呜呼!此凉之所以为凉也。</p><p>陆深:单马潼关会,阿瞒来送虏。不恨事无成,但恨事不武。马将军人中虎,力能捉曹公。眼当空许禇,英雄成败常有幸,舞阳杀人十四五。</p><p>顾祖禹:马超、韩遂挟羌胡之士而东,以曹操之用兵,几覆于潼关。幸而超、遂亦两相携贰,智计不立,卒以解散耳。终魏之世,关陇有事,必举国以争之。故以武侯、姜维之才智,而不获一逞也。</p><p>觉浪道盛:后周宇文护以毋在齐而缓之,马超弃父择主,固何如李傕也。无故使人缩高其亲,岂能望窦建德赦李勣之父乎。何可不审?独孤寒曰:“达人知事执之,固然先几远引,不受人之职,即可不殉人之难,此庄子休所谓养亲尽年者乎。”杖人叹曰:“既落人间业缘难避!”</p><p>英廉:若夫虎臣罴士,折冲宣力、马超囊足、铫期摄帻、渴赏捐躯实不乏人,而一闻如是者。</p><p>王夫之:兵之初起也,群雄互角,而操挟天子四面应之而皆碎。此无异故,吕布倏彼倏此而为众所同嫉,袁术则与袁绍离矣,袁绍则与公孙瓒竞矣,袁谭、袁尚则兄弟相雠杀矣,韩遂则与马超相疑矣,刘表虽通袁绍,视绍之败而不恤矣,皆自相灭以授曹氏之灭之也。</p><p>蒋超伯:此奏先列马超者,盖以马氏为西州右族,曹瞒所畏,新来归附,故首列之。</p><p>李桓辑:韩遂、马超;不离之,卒难破也。</p><p>曾衍东:回忆祝发,空王曾下长门之泪;堪笑割须,渭水空惊孟起之军。</p><p>文祥:初六日,由宝鸡起程,复渡渭水,河宽浪急船少,人多纷纷竞渡,恍如曹军之遇马超焉!</p><p>徐鼒:盖圣人大公无我之心,前后一揆。若执赵苞不孝之义,律以马超背父之条,则敝屣之弃,大舜可处海滨;杯羹之分,汉祖忍于置俎!英雄之事,非圣贤之心欤!</p><p>《永乐大典》:马超阻依北山河险固,驱牵羌胡,自为无敌矣。</p><p>《扶风乡土志》:兼资文武,勇烈过人。</p><p>近现代</p><p>卢弼:马超勇力善战,抚有羌、胡,既兼陇右之众,又得张鲁之助,宜其所向无敌。或遂、超各别单马会语,与超语时虑超之勇,而以褚随耳。</p><p>蔡东藩:马超猛将,韩遂庸奴,两人皆非曹操敌手。但操先轻视马超,当引兵北渡时,危坐不动,微许褚之翼操下船,几已为马超所毙矣。及已知超勇,始用贾诩计议,立马语遂,抹书间超,超刚而遂愚,适堕操计,此用兵之所以尚谋也。马超多勇无谋,卒致上害父母,下及妻孥;设非投入刘备,则其身尚不能保,遑问与曹操为敌乎?</p><p>冯玉祥:千古英名基事汉,一篇遗疏痛仇曹。</p><p>周大荒:以人材论之,吕布马超之与张绣,盖在伯仲之间。</p><p>尤俊:官莫寻谢知县,将莫遇马威侯。</p><p>万自律:勇媲关张,威宣北魏;功昭蜀汉,绩著西凉。</p><p>谢绍祯:若论风貌诗书品,雄秀当推锦马超。</p><p>《五胡录》:三国时魏蜀两国都比较强大,和羌人发生了多次战争,并相继得胜,名将夏侯渊、马超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p> <p>黄忠 </p><p>三国时期蜀汉名将</p><p><br></p><p><br></p><p><br></p><p>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蜀汉名将。</p><p><br></p><p>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刚侯。</p><p><br></p><p>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后,将其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黄忠的名字在中国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p> <p>人物生平</p><p>早年经历</p><p>初平三年(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黄忠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随从其侄刘磐驻军长沙攸县(今湖南攸县)。</p><p><br></p><p>黄忠像</p><p>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刘表病死。曹操降下荆州后,以黄忠代理裨将军,仍然在长沙郡仕官,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p><p>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与孙权组成联军大败曹操军,曹操北归。刘备趁机占领荆州,率领赵云等南征长沙四郡。黄忠跟随韩玄向刘备投降。</p> <p>收川立功</p><p>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经益州牧刘璋部下法正作向导,进驻葭萌关(今四川广元),黄忠随军行进。</p><p>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黄忠与卓膺率兵自葭萌关向成都进兵。刘备先引兵到关中,后与黄忠军队会合。黄忠在战斗中,常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一路攻到涪城。刘璋派遣部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前来阻挡,都被击败。黄忠追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守将李严、费诗等先后投降。</p><p>建安十九年(214年),黄忠随同刘备率军进围成都。数十日后,刘璋投降。刘备进入成都后,论功行赏,任命黄忠为讨虏将军。</p> <p>定军扬威</p><p>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驻阳平关(今陕西阳平关),在汉中与曹操军队对峙。黄忠随同刘备出征。</p><p><br></p><p><br></p><p>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军与夏侯渊交战。当时,夏侯渊派张郃去守护东围鹿角,自己率兵守护南围鹿角。张郃的军队在东围鹿角遭遇刘备的进攻而作战不利,夏侯渊便派兵去救张郃,以至于跟随夏侯渊在南围鹿角的曹军将士仅剩四百人,但这四百人都是曹军精锐。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将夏侯渊斩杀于南围鹿角。曹军失去主帅,军中扰扰,三军皆失色。黄忠趁机进攻曹军大营,大败曹军。同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p><p>然而,镇守荆州的关羽一直是刚而自矜,在得知黄忠被拜为后将军时,关羽愤怒的骂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经过费诗的劝解,关羽才消解了怒火。</p><p>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去世。有一子黄叙,英年早逝,无后。</p><p>景耀三年(260年)九月,后主刘禅追谥黄忠为刚侯。</p> <p>魏延</p><p>三国时期蜀汉名将</p><p><br></p><p>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受刘备器重。</p><p><br></p><p>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升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拔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镇守汉中十年。刘备即位后,拜镇北将军。随同诸葛亮北伐,拜凉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阳溪大破费瑶和郭淮。打算亲率兵马由子午道袭取关中,仿效韩信故事,与诸葛亮会师潼关,遭到谨慎的诸葛亮反对。</p><p><br></p><p>魏延作战勇猛,性格孤傲,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魏延争斗落败,为马岱所追斩,夷灭三族。 </p> <p>魏延不是西蜀五虎将,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加两张他的照片提到他呢?我们来看看魏延其人。魏延:字文长。生的是面如众枣,目似郎星,五柳长髯。胯下马,手提金背砍山刀。自从跟随刘备以来,对刘备是忠心耿耿。形象像关羽,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屡立战争,深受刘备喜爱。在蜀汉武将中排名五虎将之后的第六位,人称:第六虎。在蜀汉五虎将离世后成为蜀汉集团的第一位猛将,在诸葛亮同孟获做战和诸葛亮六出祁山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在蜀军高层内部斗争中被杀。所以我说魏延是蜀汉集团的高级将领,在这里值得一提。</p> <p>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九原)人。东汉末年名将,被人认为是三国时期第一猛将,汉末群雄之一。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p><p>兴平元年(194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联络而进入兖州,占据濮阳,与曹操血战两年,曾使曹操数战不利,但最终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建安三年(198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dūn]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于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城破被俘,被处死。</p><p>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吕布所用的实战武器为矛。在《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其武器也被虚构为方天画戟。</p> <p>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将,曹操部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本属张邈,曾单手举起牙门旗。后转投曹操,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阵,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率十余人挡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p><p>典韦武艺卓越,被史学家潘眉评价为:雄武壮烈,不在张辽、许褚之下。</p> <p>许褚(chǔ,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p><p>年轻时在家乡聚集了数千户人家,共同抵御贼寇。曾有一次因缺粮与贼寇用牛交换粮食,牛到了对方手中后又跑了回来,结果许褚单手倒拖牛尾走了百步,贼寇大惊,不敢要牛就走了。从此淮、汝、陈、梁之地,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p><p>后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p><p>渭南之战时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左手掩面,右手控船浆令曹操安然成功渡河,上岸才发现早已身中数箭,在与马超、韩遂会面时只让许褚相随,期间马超欲袭曹操,但听闻许褚之名兼怀疑从骑就是许褚,便问曹操虎侯安在,曹操指着许褚,许褚怒视马超以令他放弃。</p><p>当曹操去世时许褚哭至吐血,曹丕其迁作武卫将军,负责宫中安全。曹叡继位时封其为牟乡侯,不久去世,谥曰壮侯。</p> <p>颜良(?~200年),安平郡堂阳县(今河北省新河县)人。东汉末年河北将领。</p><p>颜良性格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为一夫之勇。官渡之战,袁绍令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司空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大败袁军,颜良本人也被关羽亲自斩杀死,白马之围遂解。</p><p>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只保留了亲斩颜良的关羽之勇,而忽略了奠定胜局的荀攸之谋。</p> <p>文丑(?~200年),东汉末年河北将领。</p><p>文丑为一夫之勇。建安五年(200年),带领左将军刘备进驻延津,误中曹操军师荀攸的“饵敌”之计,其麾下“五六千骑”惨败于“不满六百”的曹军骑兵。文丑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葬于河南省禹州市。</p><p>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将此段历史改编为关羽斩文丑。</p> <p>王伦。王伦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在小旋风柴进的资助下,王伦成为梁山泊的首任寨主,人称“白衣秀士”,麾下有杜迁、宋万、朱贵等头领。但其为人心胸狭窄,难以容忍能力比他大的人物,屡次刁难前来投奔的林冲、晁盖等人,后来在晁盖的送行宴上,王伦被林冲火并杀死。</p> <p>晁盖。晁盖(?一1119年),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梁山泊第二任赛主,山东省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一日,村中人经一僧人指点,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后因与刘唐、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合谋智取生辰纲事发后遭官府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泊落草。因梁山泊寨主王伦忌才,不能相容,吴用智激林冲火并王伦后,大家推晁盖为寨主。宋江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遇险时,晁盖与其他梁山好汉一同劫了江州法场,将宋江戴宗救出。后在讨伐曾头市战役中,被毒箭射中面颊而亡。出师未捷身先死,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英雄。</p> <p>宋江。宋江(1073年—1124年),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梁山第三任寨主。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p><p>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并曾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p><p>历史上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宋江在京东东路所管辖的黄河以北地区宋江聚众36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下落不明。</p> <p>吴用。吴用(?~1124),是小说《水浒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车市村人。</p><p>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被封武胜军承宣使。因宋江李逵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p> <p>林冲。林冲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河南开封)人氏,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六位,上应天雄星,位列马军五虎将,把守正西旱寨。抗击来围剿梁山军的官军、侵略北宋的辽国和剿灭国内造反的田虎、王庆、方腊势力时屡立战功。征方腊后病逝于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p><p>林冲的事迹如“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扬州评话中有单独的《林十回》,由著名评话大师王少堂整理出版。</p> <p>李逵。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他是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从牢中逃了出去,但得到了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享福,但因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害,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臂力过人,善使一双板斧,他也是一百零八将之一,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p><p>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p><p>李逵是《水浒传》成书之前便已在文学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现的人物,但《水浒传》对其进行了很明显的加工塑造,使他成为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同时又鲁莽好战的性格鲜明的角色。</p> <p>鲁智深。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绰号花和尚。他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后加入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十三位,上应天孤星,担任步军头领。他在征四寇的战役中累立战功,生擒方腊后在杭州圆寂,追赠义烈昭暨禅师。</p><p>鲁智深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其事迹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拳打镇关西”一节更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p> <p>历史上的武松</p><p> </p><p><br></p><p>武松。1055-1126年,曾在杭州卖艺。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继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将其捅刺。后被捕,死于狱中。</p><p><br></p><p><br></p><p><br></p><p>扩展资料</p><p>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的流浪汉,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路经此处,看见武松武艺出众,于是便让他到巡府干差事,不久后受任都头。后来,因功升为提辖。</p><p><br></p><p>武松的后半生《临安县志》里记得较为清楚。说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武松也被赶出了衙门。继任杭州知府的叫蔡鋆,即京城太师蔡京之子。</p><p><br></p><p>人物外貌</p><p><br></p><p>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p> <p>历史上有武松这个人。</p><p><br></p><p>武松。1055-1126年.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曾在杭州卖艺。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此武松正是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武松的原型。</p><p><br></p><p>据《浙江通志》记载,武松是个常在涌金门一带卖艺的流浪汉,当时的杭州知府高权路经此处,看见武松武艺出众,于是便让他到巡府干差事,不久后受任都头。后来,因功升为提辖,成为高权的心腹。</p><p><br></p><p>武松的后半生《临安县志》里记得较为清楚。说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武松也被赶出了衙门。</p> <p>武松 </p><p>《水浒传》中的人物</p><p><br></p><p><br></p><p>武松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在《金瓶梅》中也有登场,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p> <p>人物出身</p><p>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谷树皮”。</p> <p>结拜宋江</p><p>武松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人,怕吃官司,远离家乡,投奔沧州,躲在柴进府中避祸,一住就是一年有余时间。</p><p> </p><p><br></p><p>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杀死阎婆惜, 出逃前往柴进府,在柴进府遇见了武松,那时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愤怒要打宋江,柴进道出宋江姓名后,武松大惊,纳头便拜。当时,武松已知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没有死去。过十数日,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清河县寻兄。宋江不舍,与武松结义为兄弟。</p><p><br></p> <p>打虎遇兄</p><p>回清河县的路上,见酒家“三碗不过冈”,连喝十八碗酒,在景阳冈乘醉打死猛虎。下山时巧遇猎户,一同来到阳谷县县衙,将赏银全赠与了众位猎户。知县爱其忠厚仁德,任命他为都头。后巧遇兄长武大郎,原来武大娶妻潘金莲,多有浪荡子弟来家骚扰,因此迁到了阳谷县。</p><p><br></p><p><br></p><p>潘金莲试图勾引武松,被拒绝,被当地富户西门庆勾引,奸情败露后,两人毒死了武大郎。为报仇,武松先杀潘金莲再杀西门庆,杀人后,武松到阳谷县县衙自首,由于案情重大,武松被押到东平府审判,东平府府尹陈文昭怜惜武松是个有义的汉子,便把案卷改得轻了,判了个刺配孟州,便了。</p> <p>血溅鸳鸯楼</p><p>去孟州的途中,武松路过十字坡酒店,识破了母夜叉孙二娘的蒙汗药酒,并与其大打出手。危急时刻菜园子张青赶到,解劝了二人,夫妻与武松也交了朋友。在孟州,武松受到金眼彪施恩的照顾,为报恩,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了“快活林”酒店。不过武松也因此遭到蒋门神勾结官府以及张团练的暗算,被迫大开杀戒,大闹飞云浦 ,血溅鸳鸯楼,并书“杀人者,打虎武松也”。</p> <p>落草二龙山</p><p>在逃亡过程中,得张青、孙二娘夫妇帮助,假扮成带发修行的“行者”。张青、孙二娘夫妇让武松去投二龙山。之后,夜走蜈蚣岭,在坟庵杀死恶道飞天蜈蚣王道人。在路上因误会打倒了孔亮,喝醉了酒睡倒河边被孔亮捉到了庄子里拷打,却幸得当时在孔家庄的宋江消除误会,宋江与武松离开孔家庄后,宋江要去清风山,武松还要去二龙山,二人分别武松投奔二龙山。后成为该支“义军”的三位主要头领之一,后三山打青州时归依梁山。</p> <p>大聚义</p><p>攻打大名府时,武松扮成行脚僧到城内作内应。 卢俊义上山后,武松是坚决让宋江坐第一把交椅头领之一。攻打东昌府时,武松、鲁智深诈败张清,张清中计被生擒。 大聚义时,武松排位梁山十四,星号天伤星,职务为步军头领。</p> <p>南征北战</p><p>梁山全伙受招安后,武松参与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p><p>征辽与兀颜光的决战中,武松攻破太阳阵,一刀砍断耶律得重的马头,将其击杀。</p><p>征田虎中,武松一刀砍死沈安。</p><p>与乔道清的战斗中,武松被生擒,宁死不跪, 后来金鼎、黄钺投降,武松得救。</p><p>攻打方腊的苏州时,武松砍死三大王方貌。</p><p>攻打杭州时,武松见鲁智深单挑邓元觉分不出胜负,上阵支援,邓元觉见对方两个打自己一个就回去了。在追赶邓元觉时,武松又一刀砍死杭州24将之一的贝应夔。</p> <p>人物结局</p><p>武松在征讨方腊的战斗时,武松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p> <p>这是沈阳的武松杀嫂雕像。</p> <p>唐僧。也叫唐三藏,小名叫江流儿。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取得真经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p><p>早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有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后来不断演绎,就有了《西游记》。</p><p>三藏法师是一种敬称,指精通佛教圣典三大类别“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简称三藏。</p> <p>孙悟空。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p><p>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p><p>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p><p>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西游记》。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民间神话里,被中国人奉为神明。</p> <p>姓名由来</p><p>出自吴承恩所著四大名著《西游记》:孙悟空本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所生,天地生成,无父母,无名无姓,拜菩提祖师处,得名孙悟空。</p><p>姓孙:祖师从猴王身上取个姓氏‘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他姓‘狲’。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姓‘孙’。</p><p>名悟空:祖师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猴王乃第十辈之小徒矣。那十二个字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猴王,正当‘悟’字。祖师便为猴王起就个法名,叫做‘孙悟空’。</p><p>孙悟空,又呼“行者”,出身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金水为真空之性,悟得此空,还须行得此空,而金水攒矣。</p> <p>猪八戒。又名猪刚鬣,是明代神妖小说《西游记》中的四大主要角色之一,法号悟能(观音取),浑名八戒(唐僧取),是唐僧的二徒弟,孙悟空的二师弟,沙僧的二师兄。在原著中,自投为猪胎之后,生的猪头人身,体型肥胖硕大,皮肤黑灰,獠牙长出嘴外,外形丑陋吓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又会天罡数的三十六般变化术,所持的兵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p><p>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八万水军的“天蓬元帅”,一直倾慕容貌过人的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各路神仙基本借鉴了正统道教神仙录,由高老庄一集猪八戒提及可见,猪八戒的前世天蓬元帅即是水神天河宪节)。因调戏嫦娥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错投猪胎,在福陵山落草。后受观音菩萨点化,入赘高老庄务农,等待取经人。后成为唐僧的弟子之一,与孙悟空、沙悟净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几经九九八十一劫难,因保护唐僧有功,成了正果,最后被如来佛祖亲封为“净坛使者”。</p> <p>沙和尚。又叫沙悟净,出自四大名著之《西游记》。在书中也称黄婆,土母、刀圭,五行属土,俗称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西天拜佛求取真经。</p><p>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财好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p><p>沙悟净是《西游记》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降妖宝杖是沙僧使用的武器,由鲁班以吴刚砍下的桂树枝所制,外型两端细中间粗,曾被妖怪形容像擀面棍。 但在各类文艺作品中,武器形象则多为月牙铲。据原著描述,该杖同九齿钉耙一样重。</p> <p>玉皇大帝。《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具有的性格特点是:昏庸无能,不分善恶,冷酷残忍</p><p>《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弱看似软弱,办事无主见。文中的玉皇大帝,正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缩影,与齐天大圣孙悟空,猪八戒等人所代表的平民进行对比,揭露与批判了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p><p>吴承恩创作出玉皇大帝的形象,是用来寓当时的皇上,笼统的说是为了创作出当时的统治集团,玉帝对孙悟空的种种作为都是来表示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p><p>玉皇大帝是吴承恩塑造的统治阶级,当孙悟空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官职极小的弼马温时,打出天宫,临走时说:“俺老孙不干了,玉帝老儿不会用人”,这里吴承恩就借孙悟空之口诉说统治集团不会选拔才人。</p> <p>如来佛。如来佛祖是出自于中国明代古典著名神怪小说《西游记》中的“佛界之主”,法力高深莫测,掌握着无边佛法和众佛与菩萨,修为乃丈六金身,贵为群佛之首,统领众多佛门弟子,以广大高等的无量佛法传教万佛,曾降伏过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曾帮助唐僧师徒四人收伏妖法高强的六耳猕猴和金翅大鹏雕等妖魔鬼怪;最终将取经成功的唐僧师徒全体正式封为座下的佛家弟子。</p><p>人物原型本是正统佛教史上著名的最大佛祖“释迦摩尼佛”。</p> <p>观世音菩萨。是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神话角色之一,住在南海的紫竹林中修行,为佛门一派的主要人物,赐给唐僧紧箍咒约束孙悟空,还曾赠于孙悟空三根救命毫毛。角色原型为佛教同名的佛仙。</p><p><br></p><p><br></p><p><br></p><p>角色背景</p><p>在四大名著小说的《西游记》之中,观音为佛教八大菩萨之一,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所著称的善良菩萨,有法宝——紫金铃(由太上老君炼制)、玉净瓶、杨柳枝、鱼篮。座下有神兽坐骑之“金毛犼”(曾下凡为妖王自封赛太岁),护法弟子是惠岸行者之“木叉”;侍者是东海龙女,与善财童子之“红孩儿”。守山大神之“黑熊精”。莲花池中养有一条金鱼,曾下凡成精自封“灵感大王”。曾帮助唐僧师徒解决很多麻烦,度化指点四者取经成功。</p> <p>李靖。又称李天王、托塔天王、托塔李天王、李总兵、李将军;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道教神仙,记载主要出自于明代神话小说名著《封神演义》《西游记》《南游记》等诸多古典文学作品以及民间传说。乃殷夫人之夫,是金吒、木叉(木吒)、哪吒三太子、李贞英之父;为地涌夫人(金鼻白老鼠精)的义父。</p><p>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之中是商朝人物,家住陈塘关李府,在凡间曾任陈塘关的镇关总兵,本是商朝纣王部下的关口守将之一,后反商伐纣,参与殷周大战,原为西昆仑度厄真人的弟子,后另拜燃灯道人为师,是阐教的老三代弟子。修道成圣后,晋升仙班成为灵山护法神。府邸居于天庭的云楼宫(出自《西游记》)和昆沙宫(出自《南游记》)。因其左手上常托着一座黄金玲珑宝塔,故被称为“托塔李天王”。与身边的幼子哪吒同为玉皇大帝座下的护驾大神、上阵父子兵。在《西游记》之中,领命讨伐孙悟空时被加封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神将为巨灵神、鱼肚将、药叉将、十万天兵等。之后还曾相助唐僧师徒大战过独角兕大王(太上老君的青牛坐骑),领兵捉拿牛魔王、地涌夫人等妖怪。</p><p>他的形象特征是:身穿盔甲,头戴金翅乌宝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腰系宝剑,有六陈鞭、天罡刀(降伏红孩儿),还会骑战马。</p><p>人物原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同名的唐朝名将,和东方及西域崇拜的佛教护法军神“毗沙门多闻天王”(佛教四大天王之一)。</p> <p>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前世真身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p><p>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p><p>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p><p>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p> <p>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p><p>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p><p>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p><p>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p><p>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p><p>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