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亲爱的育苗大朋友小朋友:</p><p> 这里是赣州育苗幼儿学校“缅怀经典 向英雄致敬”小栏目,我是今天的致敬人:刘小芬;我要分享的红色故事是《哨音里的妈妈》,一起来听故事吧!</p> 故事分享 <p> 孩子鼓着腮帮子,嘬起红红的小嘴一吹,清脆的哨音穿透头顶的树林,飞向了湛蓝的天空。1936年9月,赣南的崇山峻岭中,留守在瑞金的游击队终于有了短暂的停歇。孩子卖弄着新得到的玩具,这是妈妈用一个子弹壳做成的哨子。孩子的笑脸、清脆的哨音,大人们冷峻的脸庞也变得活络起来。孩子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毅的奇女子,她有着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在游击战场上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她,就是红军优秀的女干部---黄长娇。</p> <p> 时光回到了1934年10月,瑞金城弥漫着令人不安的气氛,中央红军要长征了。在确定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中,就有黄长娇的名字,所以她早就做好了转移的准备。没想到突然接到通知让她留下来,原来,她已经怀有几个月的身孕,不方便随军行动。</p><p>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服从组织命令忍痛与丈夫分离,并于1935年初生下了一名男孩。此后,黄长娇担任游击队长,带领游击队突击转移。然而,面对国民党的疯狂围剿,游击队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这次, 游击队又被敌人追赶了一天,大家饥寒交迫、精疲力尽,眼看就要跑不掉了。</p><p>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走在前头的黄长娇深知带着年幼的儿子会拖累战友们转移。几年的战斗生涯,她见过太多母子分离的场景,而现在自己也面临同样的抉择。可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妈妈呀!为了保护孩子、保全战友,黄长娇强忍着泪水对孩子说:“儿子,咱们来跟叔叔们玩捉迷藏吧。你去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除了妈妈,谁来也不要出来,更不能出声,知道吗?”</p><p> 孩子信以为真,迈开小腿用力地跑开。黄长娇迅速指挥游击队,走向另外一条山路。可孩子终究还只是一个孩子呀,跑了几步,回头不见了妈妈,孩子吹响了唯一的玩具。那个子弹壳发出尖啸的哨音,黄长娇的心揪了起来,泪水爬满脸颊。哨音渐渐变得急促,突然传来孩子的叫喊声:“妈妈、妈妈,我在这儿,妈妈、妈妈。”孩子的叫喊声渐渐变得急促,充满绝望,揪人心魄地在山谷中回响。</p> <p> 一钩残月、遍野寒霜,脱险的游击队员们入睡了。夜色中,黄长娇磕磕绊绊地原路返回。在一条小溪旁,她看到了儿子,皎白的月色中,孩子的脸上凝固着惊愕的表情,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那个可以吹响的子弹壳。</p> <p> 在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中,无数共产党员把对革命的信仰转化坚定的信念。当人们问起黄长娇对自己的经历有何看法时,她回答说:“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儿子,但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致死不渝。”</p> 致敬人:刘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