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b>篇一 树</b></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5月4日</b></div></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阳光从树缝里钻出来,洒在阳台边边上,洒下无数跳跃的光斑,生动地诠释着这清新的早晨。落地窗隔绝了外面的喧闹,恬静而悠然,想起陈蓉老师发给我的《如树般生长》里面的那首诗,我不禁看呆了外面那几棵被雨油绿的树,蒙蒙地模糊了远近的楼台,濡湿了我的思绪,渐行渐远......</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b style="">我心目中的那颗树的诗意表达:</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 style="">《树》<br></b><b style="">路旁高大的树,<br></b><b style="">叫不出名字。<br></b><b style="">枝头浅深嫩绿,浓淡鹅黄,<br></b><b style="">晨光里都露出诗意。<br></b><b style="">它们向着天空,含笑传语,<br></b><b style="">和着春风醉在万紫千红里。<br></b><b style="">这春叶的盎然生机,<br></b><b style="">归功于它发达的根须,<br></b><b style="">深入土地,拼命汲取。<br></b><b style="">等到花谢了,叶落了,<br></b><b style="">枝干在冷雨中打着寒颤。<br></b><b style="">它用一年的积蓄,<br></b><b style="">写下叶与花的缠绵,枝干的遒劲。<br></b><b style="">我始终看不到你,</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 style="">只能在脑海里描画。<br></b><b style="">在最美的季节,<br></b><b style="">你总甘愿默守在幕后,<br></b><b style="">低调内敛,<br></b><b style="">只为那一树繁华。</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篇二 做一棵树<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5月6日</b></div></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傍晚,我立于窗前。同样是写树,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里面有两棵枣树,它们是一无所有的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刺似的直刺向高高的天空,不屈不挠,有着战士般的毅力。我突然觉得,这树啊,总有着人的秉性,就像我身旁的那些优秀的园丁们,独特,坚定,低调内敛,默默无闻......</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 <h1> <b>夜幕下的垂枝,梳理着我的思绪。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们一片绿色、一片阴凉。离开你,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即使年华老去,依然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世界那么大,我想大概我愿做一棵树般的老师,学子们漫布天地,根植坚强,真的太好了。不去计较高低,有阳光就好;也不必计较大与小,有风雨就好;更不争夺名与利,只管遮阴避风,哪儿都能自立成才。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只用那一颗初心,守望一路的华丽。</b></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篇三 漫步语林</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5月23日</b></div></b><b> 愿望总是好的,该怎么做呢?我将如何成为优秀的她们?今夜,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在小语的丛林中漫步和遐思;教师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是最好的语文教育?如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幸福感?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帮助他人成就最好的自己。<br></b><b> 我想,做一个好的教师是坚持追寻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这种教育的幸福感有两大来源:一个来自于学生,二是来自于专业成长带来的事业成就和生命尊严。关注学生就是关注每一个生命,它是一间教室让人觉得幸福的缘由之一。读卞周菊老师的“唤醒教育”,我认为唤醒的不光是孩子们的灵魂,也唤醒了属于我的教育的生长眼光,不强求孩子们去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给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不再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br></b><b> </b></h1> <h1><b> 作为老师,我会遇上个各种各样的孩子,机灵的,乖巧的,可爱的总是让我们很喜欢;调皮的,叛逆的,成绩差的,往往让人喜欢不起来。但他们恰恰是最敏感的,通常会通过老师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喜欢他。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的优点扩大化 ,走近他们,更要走进他们。因为爱,所以爱,因为爱他们,所以他们也爱我,愿意与我交流,从而也让我爱上了自己的职业。</b></h1> <h3><h1><b><font color="#010101"> 工作最能呈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而教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很多时候,没有努力,尝试,投入和坚持,便慢慢麻木,再也感受不到乐趣。</font></b></h1><br></h3> <h1><b> 我想学会利用自身打造一个环境,去培养一个“恒”,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压力下去坚守,学会发现工作生活中的美。虽然有可能不能面面俱到,但是能够努力去做,即使是在有意义的小事中,一个教育人也足够幸福。《如树般生长》中的几位前辈,一直低调做人处事,无论是一则反思,还是一篇随笔,还是一堂公开课,始终在高处思考,眼里有他人,有学生,可以说是一路前行,一路思考,一路成长。</b></h1> <h3><h1><b> 让读书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前辈们的经验告诉我读书可以让一个人更加厚重,有内涵。正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一个不阅读的老师不可能真正做教育,也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可见,读书确实能为我们胜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如同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远,更广阔,以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b></h1><br></h3> <h1><b style=""> 吴玲老师是个爱读书的人,她分享的书里的十二条教学准则也深深感染了我,足够我揣摩学习很长时间。当然,她本人勤勉的学习态度,进取的信念,创新的教学理念都值得我去学习。看“吴妈教语文”(吴玲老师的公众号)是我平时工作的一大享受,也是我学习的宝典,我想,吴妈一定是她所教的孩子们心中的英雄。</b></h1><h3></h3> <h1><b> 孩子是祖国的花儿,我们也是花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料。书籍就是我们的养料,但我总是以繁忙和各种事由懒于读书。如果有一天当我把读书当做呼吸一样自然,还会寻找各种理由吗?也许,在这种不可获取的阅读中,我会收获一种幸福。以后,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读几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想,把书本读多了,把教材读透了,课堂会成为一池活水,知识会慢慢涌动成为河流,到那时,在语文教育的天地里自由畅游,那是多么欢快,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儿啊!</b></h1><h3><br></h3><h3></h3> <h1><b> 让课堂应该成为我们的主阵地。前辈们的磨课经验,在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海蓉老师与孩子们约定相伴习作,学会真情表达,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做“田老师”,捕捉孩子们清澈的心灵和对生活的感悟。陈蓉老师的《最佳搭档》说话课结合时令特点,模仿幸运52电视栏目的特点上了一节活跃开心的课堂。虽然只有寥寥数语来描写上课,但我深深知道,没有风雨,哪来彩虹?踏过荆棘,方能采到鲜花,成功属于坚持不懈的人,正如陈老师那样。可见,课堂教学确实可以成为我们的成长的奠基石,只要我们付出努力,付出心血。</b></h1> <h1><b> 《如树般生长》确实给了我很多思考。做一个语文教师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就更不容易了,它既平凡也很神圣。也许前行路上还有很多很多困难和挫折等着我,但我相信,努力和坚持一定能有所收获,我将一直学习下去。</b></h1> <h3> 自己的一点浅浅感受,望各位前辈们,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