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百家之言,品诗酒年华

陈嘉怡

舌战群儒终了却 是非回头转瞬空 <p>  唇枪舌剑,一颦一笑间皆为风云;舌战群儒,一语一话间皆藏理韵。横观古今,自古以来,真理未得,因果未定,同物反观而变换无穷,双生对立,争辩不息,幼至两小儿辩日,长至惠子老子争于濠梁之上;辩于白马非马,论于性本善恶……光影重叠之间,是非转头空,徒留明了者对笑风月,清醒者举杯独酌。</p> <p>  追忆往昔,自辩论赛构想提出,极致二班从零开始,制定规则,完善体系,在无数次的决断中,开启了“辩百家之言,论诗酒年华”的系列活动:从第一场““疫情当下,我国是否应该限制外国人的入境?”辩论的一鸣惊人到第二场“中国是否应该包机让小留学生回国?”的精彩纷呈,再到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同学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辩论赛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这中间实现的是质的飞跃,而这飞跃的背后,是一次次的总结升华,一个个不断前行的思索。</p> <p>  临近期中考试,最后一场收官之战也在暗流涌动中悄悄打响。双方都在积极地筹备资料,为最后一战的打响倾注上了无数个日日夜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b></p><p> 英雄时势自古便众说纷纭,在乱世之中,总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就天下百姓于水生火热中;总有人横扫天下,金戈铁马,以万夫之勇定五湖四海,高唱大风起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总有人视天下为己任,以盏盏忠魂换江山社稷,盛世太平,这些都是英雄。</p><p> 而现世太平,仍有这样一批批的英雄在为我们负重前行:逆行的白衣身影,奋战的科研攻坚人员,守卫边疆的解放军人……</p> <p>  英雄层出不穷,时代的背景变换不断,这就引发了双方辩手的激烈争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反辩手名单</p><p><br></p> 英雄造时势 人定胜天算 时势造英雄 英雄亦适时 正方一辩 <p>  正方一辩的立论大致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时势造英雄:一方面是英雄出现的偶然性和英雄的可代替性导致英雄的出现是具有历史选择性的;另一方面则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部分理念,从哲学的角度分别说明了英雄是顺应历史的产物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决定了时代与历史。而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是不符合理论常识的。</p> 反方一辩 <p>  反方笃定英雄造时势,而反方一辩的主要论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反方同学通过对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定义得出英雄造势事和时势造英雄的最终目的趋于一致,而时势催生(不为产生)英雄无非是在英雄造时势的基础上构架了又一条更为复杂的路,故得出英雄造时势更为简便。其次,反方一辩通过内外因说得出内因即英雄决定了时势,而时势作为外因,只是起到助推作用,并不起实质意义。最后,反方一辩又从英雄的不可替代性方面侧面论证了英雄造时势。</p> 反方二辩 <p>  反方二辩针锋相对,简直可以算得上是咄咄逼人,反方二辩用压倒性的气势接连使用几个问句,紧扣对方立论时的漏洞,首先提出英雄与时势中对方将时势狭义化,只将乱世最为时势而忽略了盛世中依然是时势,依然有英雄,其次,有扩充说明了英雄的存在是内因,是做为永久条件存在的,不会随时势的改变而消磨其本质。</p> 正方二辩 <p>  正方二辩的发言则具有浓浓的历史风韵,他首先以天下时势动荡不定来论证时势造就英雄的原因就是通过英雄再创造出新的时势,以此来推动时势的发展,又广征博引商鞅的例子加以论证此点。</p> <p>  </p> 正方三辩 <p>  正方三辩抛出了几个极为锐利的问题:其一,制造出乱世的人是英雄吗?其二,正方三辩借用历史唯心主义理论,反问悲悲剧英雄的存在能否算是英雄造就了时势,并佐以岳飞的例子加以证明。</p> 反方三辩 <p>  反方三辩则是在一辩的立论基础上列举范蠡不安于时势,自己创造时势的例子再次论证英雄造时势的观点,同时,反方二辩又在主论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分论点,点名英雄创造的时势不一定是盛世太平等成功时势,反推得出时势的好坏不足以成为衡量英雄的标准,最后又再次论述了内外因说。</p> 自由辩论环节 反方四辩 <p>反方四辩则用子之矛攻子之剑,巧妙的抓住了对方的逻辑漏洞,提出对方两个逻辑性错误:其一,将对方论证过程绝对化,却在己方论证时简化,通俗而言,即反方己方列举出一个时势造英雄便能论证论点,而只要有一个例子能够论证时势造英雄,则反方的论点就完全不成立;其二,对方想要靠论证“先有时势还是先有英雄,然后再来谈是谁创造了谁”来混淆辩论中心思想。同样,反方四辩也再次论证了反方三辩所说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深究了此次辩论所传达的价值观。</p> 正方四辩 <p>  正方四辩的文辞极为优美,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将古谚语,荀子所言与恩格斯的名言串通在一起,将无趣的道理变为生动的事例,广引拿破仑,郑成功,岳飞,戚继光等脍炙人口的事例,反复强调了时势对于英雄与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及必要性。</p> 胜负虽定 思考无限 <p>  经过一轮精彩的辩论后,双方的输赢方显定论,正方以2.5分之差险胜反方。随后,郑雨笛同学以客观准确的视角,以整场辩论的顺序为线,在梳理辩论思路的同时,对于每一位辩手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简洁明了地概括了优势与劣势,提出了近几场的同性问题:自由辩的配合协作不佳,对于辩题的理解性和应变性有待提高。而葛老师则是从整体的角度剖析了辩题,主要提出分类的思想,即在一些时候,时势造就了英雄,而因一些英雄的不可代替性,在特定的情况下,只有拥有更多资源和能力的英雄才能造出时势。</p> <p>  同学们虽然没有都参与进本次辩论中,但是辩前的五分钟内,所有人都沉下心来,再次重审辩题,将自己对于辩题的思考落在笔尖的横竖中,一笔一划都是一次脱变,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梯线。</p> <p>  输赢过后,我们更应该感叹这场辩论的质量,在经过成功与失败的沉淀后,同学们对于辩论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分工协作配合中,对于辩题的深层次剖析,对于辩论方式流程的提前预计,对于对方辩友的问题模拟,对于定义的精准掌握,一套流程下来,其背后,是日渐成熟的思想,辩证与逻辑体系的构建。</p> <p>  记得秋雨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中国大学生在辩论中首先学到的是善于表达自己。大学生既然是文化人,就要善于表达文化人格。过去中国文化人讲究洁身自好,羞于表达,述而不作。历史上就是这样一个传统。当所有的文化人都不愿讲话的时候,就是一个缺少文化声音的时代。文化的表述不是完全为一个人的一己私利,是要传播文化的声音,也是时代的需要。</p> <p>  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真知灼见,就不会有惊人妙语。如果没有如泉思绪,就不可能囗若悬河。思维的深刻性、论证性和敏捷性都得到了提高。从最开始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少了,哑囗无言,到后来的妙语连珠,以巧制胜多了,滔滔不绝者比比皆是。我们在赛前准备时看问题更深刻了,不再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而去最求精神的深层。</p> <p style="text-align: right;">  ——这是辩论带给我们的馈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辩百家之言,品诗酒人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唇枪舌儒,知少年蜕变。</p><p><br></p> <p>撰稿者:陈嘉怡</p><p>辩论相关文稿提供者:全体参加辩论同学</p><p>审核人:葛慧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