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析视角 <h3></h3><h3></h3><h3>
古诗文本的解读,需要仔细梳理文本内部的语义响应关系,以获得一个语意贯通的整体的理解;需要观察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联,观察它们在整体上表现出怎样的特征,传达出怎样的观念。<br></h3><h3>《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br></h3><h3></h3><h3></h3> 走进文本了解作者,解读写作背景 <h3></h3><h3>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贺知章(约659— 约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元年进士,授国子监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年间,历任太常少卿、礼部侍郎、 集贤院学士、太子右庶子充侍读、工部侍郎、秘书监员外,官终太子宾客、秘书监。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起,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柳”有“留”之意,唐人折柳以赠,以示“留”意。故《咏柳》作者欢欣于“留”在故乡不再远走高飞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br></h3><h3></h3> 梳理文本事实,把握事实的意义 <h3></h3><h3></h3><h3>分析一个文本,需要在确认文本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这些事实的意义,分析文本事实之间的联系。
1.首先梳理出文本事实
这个环节必须严格、谨慎,确认信息的真实可靠。
(1)柳树的形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整体上,柳树如碧玉妆成,局部上,柳丝细密柔软地下垂。第一句以“碧玉”比喻柳树刚刚暴出的嫩芽。乍暖尚寒之际,春气涌动,万物复苏,柳芽萌发,这是早春的信息,诗人敏锐地抓住这一特征,以“碧玉”作比,一是与它们的颜色有关,二是古代“碧玉”还代指少女,如成语“小家碧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柳树与俏皮可爱的少女联系起来了。第二句“丝绦”比喻柳枝,亦很形象,初春的柳枝,随风飘拂,袅袅婷婷,岂不正是少女身上千万条绿色丝织裙带的化身吗?
(2)柳叶的成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细细的柳叶,不知是谁裁剪出来的,想必是二月春风剪裁的结果。这句诗体现了唐代浪漫主义思想以及作者新奇的想象,“谁裁出”与“细叶”相呼应,写出了柳叶的精巧、美丽、可爱!有动态之美感。且以“不知”的疑问句作过渡,不仅再次呼应了首句的赞叹,又为引出句作了很自然的铺垫。一问一答,既赞美了柳叶,又歌颂了绿色的春天,用语自然流畅,加上比喻、拟人十分贴切,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2.分析前后事实的关联
串联起前后的事实,分析文本为什么要呈现这些事实
(1)由形貌呈现到原因追问,形貌是可见的、直观的,原因是不可见的,抽象的。文本中存在着一个由具象到抽象的追寻过程。二月春风是柔软的,无形的,为什么能够像尖利的,有形的剪刀?“第三句里的“裁”字,与第四句里的“剪”字,形成自然的意象联想;三、四两句的“裁”和“剪”又和第二句的“丝绦”形成统一的意象:细叶是在高贵的丝绦上剪裁出来的;“剪裁”在古代属于女红,和女性联系在一起,所以和首句里的“碧玉”和“妆”这样的女性相关词汇都是自然统一的联想。作者用一个“谁”字和一个“裁”字,巧妙地烘托出春天柳絮初发的美好诗意!最后一句的“似剪刀”更是传神,无形的春风,经这一比,顿时化作可感的、无比亲切的形象。春风这把剪刀,不仅裁出了柳叶,裁绿了大地,更裁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诗人由衷的赞叹春天和比春天更具魄力的故乡美景。
(2)文本事实之间的修辞联系
“丝绦、裁、剪刀”之间具有事理的关联,这是成套的,具有连续性的比喻。这意味着文本在刻意建立起前后的语义关联,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女红巧妙的裁剪,是构成眼前美景的一个可能的原因,这种隐蔽的力量柔和、无形,然而它像女红裁剪一般巧妙,像“剪刀”一般坚硬有力。<br></h3><h3></h3><h3></h3> 整合分析,得出主题 <h3><font color="#1564fa">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这样一问一答,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由总到分,条理清晰,语言明白如话,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景象,讴歌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由此得出解读的主题结论:通过咏柳,解释造化无形的塑造自然的力量。“谁”,才是文本最核心的解读点。</font></h3><h3><font color="#1564fa">一首好的诗歌有两个必要的元素:想象与灵气,这首诗想象奇特,春风似剪刀的说法从此而来,灵心巧思,所以任时光淘洗,依然得以流传。</font><br></h3> 歌咏柳树的诗词 <h3>采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寒食
韩愈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br></h3><h3><br></h3><h3><br></h3><h3>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br></h3> <h3>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br></h3><h3><br></h3><h3><br></h3><h3>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br></h3> <h3>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衣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br></h3><h3><br></h3><h3><br></h3><h3>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h3><h3><br></h3> <h1><b><font color="#ff8a00">春风和煦,春风宜人,春风送暖,春风得意,春风雨露……借用李校长的话,愿我们都能像春风一样,给孩子们春风拂面,自然就能裁剪出缤纷世界!</font></b></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