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是谁,蹙眉对月,深院徘徊,细数寂寞清秋?是谁,长安月下,萧索落花,独酌一壶清酒?是谁,三更听雨,梧桐树上,声声离情正苦?一字一句,凝炼着千古之情。一词一曲,饱含着千年之音。春花秋月里,雪夜红炉前,一滴滴的墨迹,汇成千古绝唱经,经过历史的烟尘,穿透时光流传至今。</p> <p> 我眼中的诗词是瑰丽雄奇的。李白独自对月斟酌,挥笔题下“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的浪漫;常建漫步于破山寺,看着竹林掩映的悠悠小路,不禁吟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静;贾岛骑驴而行,思出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瑟瑟秋景;历史的雄奇瑰丽都凝在了那一句句的平仄咏叹中。</p> <p> 我眼中的诗词是凄美浪漫的。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却也能叹出“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愁苦;盛唐君王李隆基,为了所爱之人,也能发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祈祷;一代才女李清照,国破家亡后也发出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跨越千年的愁绪悲凉,都融进了那精短的叹息中!</p> <p> 然而,历史的长河也不会风平浪静,激烈的战争中,总有一位位英雄人物,写下那荡气回肠的经典诗作,千年流芳。</p><p> 因此,我眼中的诗词也可以是雄壮的。王昌龄面对敌军,也依旧吼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雄浑大气;李贺纵使不被赏识,却也幻想“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雄壮气魄。岑参目视着茫茫沙地,仍能作出“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的壮美;一首又一首边塞诗,凝聚的是一位又一位边塞诗人的雄壮志向。</p> <p> 我眼中的诗词也会是无情而现实的。杜甫借宿石壕村,亲眼目睹了官吏肆意抓捕壮丁,悲愤写下了“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叹息与讽刺;一句“幕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将一位新婚少妇的悲凄尽数倾诉,诗词也是冰冷无情的。</p><p> 这一首首精华都经历了岁月的流失,而流传至今。那年那月那一天,他们或登高怀古,或故土难离,或伊人不舍,或亲人羁绊,或田园隐归,用悲欢离合晕开的墨,写下千古咏叹。</p><p> 而如今,我会折一支沐浴渭城风雨的柳条,借一弯斜照汉家宫阙的冷月,寻着那些用珠玉垒砌的字句,点一豆青灯,捧一杯香茗,品金戈铁马,赏雪月风华,倾听那跨越千古娓娓道来的古老情怀,品味悠远深切的旷世韵味。</p><p> 只愿此生沉于诗,无论风雨几度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