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八期※</h1><div><br></div><div><b>『五年级课外阅读积累案例』</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林清玄 《好雪片片》</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安陆市陈店乡中心小学 田梦玲</b></div><b>学习点:</b>感人物形象,品优美意境。<br><b>教学平台:</b>班级群,qq群课堂。 <br><b>指导过程:</b><br><b>一、推送文章,引导阅读</b><br> 1.利用班级群发送原文文档,配乐朗诵的背景音乐。<br> 2.课前配乐朗读,熟读美文。<br></div> 3.课前摘录感受较深的句子,批注自己的体会。老师能了解学生对文本理解程度,找到着力点。从读书笔记情况看,少数同学已经会品析佳句,对文本理解准确。所以,上课时可以放手让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交流感受。还有一些同学没有品味到文章精彩的地方,感受不深,阅读兴趣不浓。课上,我会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和引导。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好雪片片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清玄</div>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木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br> 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br>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br> 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br>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br>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br>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的无法和他相配。<br>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br>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div>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br>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br>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br>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br>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br>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时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br><b>二、佳句共读,品析形象</b><br> 学生进入群课堂直播间,采取与老师连麦互动,评论区留言,看老师电脑课件的方式,开启阅读的心灵之旅。<br> 1.找准方法,概括文意<br> 我提示学生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二部分写了两件事情,点拨学生采用“我与老人做某事”形式概括,快速默读浏览。师生一起总结。从整体入手,理清课文内容。<br> 第一部分:我观察老人衣着外貌和日常生活。<br> 第二部分:我第一次在老人手上买奖券,老人为我扣扣子。<br> 2.抓关键词,感知形象<br> 文中有一些词语直接概括了老人形象特点,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字里行间找到能直接概括老人特点的词语”,快速浏览全文。训练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阅读速度。<br> 学生很快找到“油腻污秽”“笨拙”和“动作艰困”关键词,对老人形象有初步感知。<br> 3.抓关键句,感知形象<br> <font color="#ed2308">请同学回顾第五单元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回顾第五单元“小嘎子”“刷子李”众多人物形象特点,说一说我们感受人物特点的学习过程。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关注细节,体味情感”方法。</font>明确本次学习方法——找出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关键句子,聚焦细节描写,感受老人形象。<br>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我用心倾听学生感受,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br> ①即使在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br> ②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br> ③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br> 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br> ⑤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br> ⑥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br> ⑦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br></div> <font color="#167efb">学生刘思宁:我关注了老人的外貌描写,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一个奇怪的老人,用非常笨拙的姿态走路。<br> 学生李宇航:老人穿着不符合季节的衣服,这样的外貌描写,让我感受到老人很贫穷,很邋遢。他的在外在形象并不美好。</font><br> 教师小结:同学们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值得表扬。作者写流浪老人,没有浓墨重彩,而是粗笔勾勒,运用漫画的笔法,抓住流浪老人身上突出的特点进行描写。一个流浪汉的形象就这样跃然于纸上。<br> (2)学习第二部分。<br> ①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div> ②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div><div> ③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br> ④“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br> ⑤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br> <font color="#167efb">学生沈维:通过动作描写,我感受到老人把奖券当宝贝,特别小心、慎重。<br> 学生刘晗:我注意到“崭新”和“美艳”这个词,在我的印象里老人穿着很旧的衣服,但这个奖券却保管这么好。我很好奇。<br> 学生邹鑫鑫:在学习第一部分时,我觉得老人沉默寡言这里说出这么可爱的话,我觉得老人内心很亲切,很可爱。<br> 学生刘思宁:我注意到老人的笑,我感受到老人孤独外表下,也有一颗温暖的心呀。<br> 学生黄佳睿:从老人帮我扣扣子的细节中,我感受到老人内心的善意。作者说的话给我很深的触动,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学生李宇涵:我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老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美好的那一面。</font><br> 教师总结:在研读文本时,我感受到作者在老人身上寄寓着深情, 也就是流浪老人无论境况如何都能保持善良的本性、执著地为他人送去一片温暖的优良品质。课上,孩子们没有关注到这里。我灵机一动,用关键词来总结老人的形象。<br> 师:流浪老人,即使外表污秽,也保有一颗善心。<br> 生:流浪老人,即使生活贫困,也不失温暖之心。<br> 生:流浪老人,即使动作笨拙,也要为他人送去温暖。<br> 生:流浪老人,即使无家可归,也要守护希望。<br></div> (3)感受“我”的形象。<br> 抓住关键语句,感知“我”的心灵世界,体会“我”的善良和“我”对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的敏锐感知,从而学会怎样体察他人的善意、怎样善待他人。我设计了三个问题。<br> ①“我”和其他人对老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br> ②“我”对老人除了同情,还有一些什么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br> ③说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br> <b>三、细品意境,理解主旨。</b><br> <font color="#ed2308">1.做好情感铺垫。回顾《月是故乡明》,月亮代表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回顾《梅花魂》,梅花代表着中国人的气节,祖父对祖国眷恋。点明月亮和梅花为文章增加美的韵味。为理解雪的意境作铺垫。<br> 2.理解雪的意境。<br> (1)自然界的雪给我们什么感受?<br>学生感受到雪的纯洁、洁白无瑕、美丽。<br> (2)文中的好雪有什么寓意?<br> 学生说出好雪代表着老人美好的心灵。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br> 3.理解“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含义。<br> (1)教师讲解故事。<br> 唐代的庞居士对禅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药山惟俨大师的弟子。一次,他到药山那里求法,告别药山,药山命门下十多个禅客相送。庞居士和众人边说边笑,走到门口,推开大门,但见得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众人都很喜欢。庞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发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有一个禅客问道:“那落在什么地方?”被庞居士打了一掌。<br> (2)揭示寓意。<br> 庞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飘落,你就尽情领略天地间的这一片潇洒风光。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生活处处都有美,美好的事物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br> (3)探究深意。<br> 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为了让学生感悟这句话中蕴含的哲理,我引导学生回忆路人对流浪老人的态度和“我”的态度,只有“我”心存善意,发现老人的善良,从而感受到老人带给我的温暖。我们需要一颗善于观察的心,保持善意的心,才能捕捉到更多美好的雪花。<br> 4.用诗意方式结束。<br> 请以“好雪片片……”句式点明主旨,表达自己对好雪的理解。<br> 师生总结朗读:<br> 好雪片片,爱融冰冷。<br> 好雪片片,温暖心灵。<br> 好雪片片,滋润心田。<br> 好雪片片,装点世界。<br> 好雪片片,温暖你我。</font><br><b>四、教师小结,升华情感。</b><br> 流浪老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不以为苦,真诚地关心、祝愿每一个向他买奖券的人,用他“明净的善意”带给别人“四处流动”的温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颗善良而敏锐的心感受并回报了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会了我们该如何体察他人的善意,又该怎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让我们的身边时时飘落起美丽动人的“好雪片片”吧。<br><b>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b><br> 林清玄的语言清新隽永,富有哲理。为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让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林清玄式语言的魅力和意蕴。<br> (1)我推送《心田上的百合花》,提示学生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百合花”代表的精神品质。 (2)我推送《沉香木》《桃花心木》和《木鱼馄饨》让学生重点品味富有哲理句子,受到美的情感熏陶。 (3)我搜集整理林清玄的经典句子和同学们分享。 <b>『教研员点评』</b><br> 田梦玲老师的课外阅读积累指导课有三个亮点:<br> <b>1.学习点明确,课堂结构清晰。</b><br> 学习点:感人物形象,品优美意境。<br> 在“感知人物形象”时,阅读指导路径是:概括文意——抓关键词——抓关键句。<br> 在“品优美意境”,即品“好雪片片”时,阅读指导路径是:引教材课文对文化意境做铺垫——联系生活(自然界的雪给我们什么感受?)——引入庞居士“好雪片片”的故事——用句式说话,点明主旨。<br> <b> 2.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衔接得好。</b><br>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br>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br> 田老师自己找来课外经典篇目《好雪片片》,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关键句子,聚焦细节描写,感受老人形象”。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去阅读课外经典篇目,田老师课外选文恰当,补充给学生阅读的时机也恰当。(请阅读田老师案例中第一处红色文字,红字是我突出显示的,以提醒阅读。)<br> <b>3.阅读理解的“梯子”搭得好。</b><br> 品“好雪片片”的意境,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有难度。<br> 田老师先回顾五下第一单元文章《月是故乡明》,月亮代表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再回顾五下第一单元《梅花魂》,梅花代表着中国人的气节,祖父对祖国眷恋。点明月亮和梅花为文章增加美的韵味。为理解雪的意境作铺垫。<br> 接着,联系生活,问学生:自然界的雪给我们什么感受?<br> 然后,引入庞居士“好雪片片”的故事。<br> 最后,学生理解后,田老师让学生用“好雪片片……”句式点明主旨,表达自己对好雪的理解。<br> 经过这么一引导,学生品“好雪片片”的意境就不那么难了。(请阅读田老师案例中第二处红色文字。)<br> 因对话这个案例,我跟田老师有电话沟通,说完对这节课的理解,我问她:“对你这节课的理解,我表述清楚了没?”她在电话那头说:“起初,我担心我的规划与做法是否符合教研员的规划与预期。”<br> 得知田老师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我想说:课外阅读是对学生的规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没有逃离最初那个带领我们阅读的人之规划。最初那个带领我们阅读的人,是我们的父母,或者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一个人当学生时乃至以后爱不爱阅读,很多时候,取决于最初那个带领我们阅读的人,ta是否带我们阅读,怎样影响我们去阅读。<br> 供稿︱安陆市陈店乡中心小学 田梦玲<br>制作︱安陆市涢东学校小学部 肖敏<br>编审︱安陆市教研室 张明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