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著名景点,叫“千山”,现在是国家5A级景区。因为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所以誉为千朵莲花山、千华山等。简称“千山”。</b></p><p><b> 千山为长白山支脉,主峰高708.3米,素有“东北明珠”之称。它以峰秀、石峭、谷幽、庙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称,具有景点密集、步移景异、玲珑剔透的特色。</b></p><p><b> 千山,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统一,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观的主体。千山有寺、观、宫、庙、庵等20余处,宛如一颗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奇峰秀谷之中。除庙宇外,还有无数洞、塔、亭、碑也是千山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b> 千山历史久远,北魏时就有了佛教徒的踪迹。辽金时代佛教更加兴盛,著名的“五大禅林”香岩寺、大安寺、祖越寺、中会寺、龙泉寺等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古建筑群。明清以来,道教进入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千山亦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b></p><p><b> 掩映在群山叠翠之中的是灵岩寺。</b></p> <p><b> 千山第一峰仙人台,又名观音峰,在千山东南,海拔708.5米,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传说而得名。峰上有八仙石像和石制棋盘。相传有仙人乘鹤飞来,在台上对弈、以此得名。</b></p> <p><b> 1965年5月,第一次游千山,妈妈带着我,在西阁留影。那时我10岁。记得爸爸给我们准备的午饭是20余个茶叶蛋,一路上我是不停的吃,当回家乘车时晕车呕吐,然后近十年不吃鸡蛋。也是从那时开始至今不吃鸡肉。</b></p> <p><b> 这是上图西阁慈云殿与母亲合影的地方。阁舍依旧,今非昔比。母已先逝,百感交集,满眼噙泪。</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七绝•生辰别绪</b></p><p><b> 和风晓雨梦思亲,</b></p><p><b> 缱绻离愁倚牖人,</b></p><p><b> 黄纸做笺书别绪,</b></p><p><b> 天焚烛火泪淹巾。</b></p><p><b> 20200518</b></p> <p><b> 1972年5月28日,还在中学读书。学校团总支组织全校团员骑自行车去千山。我代表自己团支部朗诵高尔基的《海燕》,留下珍贵的影像。那时我16岁。也就是在那年年底,我们中学毕业,加入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行列。</b></p> <p><b> 在上张照片的背面,贴着一张小纸片,写着这样一段小诗:</b></p><p><b> 燕——雁,</b></p><p><b> 劲松苍穹,</b></p><p><b> 高亢昂颂。</b></p><p><b> 白云锋针伴响着海浪之声,</b></p><p><b> 微风巉岩回荡着海燕之音。</b></p><p><b> 啊,</b></p><p><b> 千山的缩影在眼前展现,</b></p><p><b> 五洲的风雷在耳边回荡。</b></p><p><b> 燕——雁,</b></p><p><b> 翱翔,勇往直前!</b></p><p><b> 记千山春游龙泉寺之巅,高颂“海燕”留影之说。</b></p><p><b> 字迹有些潦草,内容有些幼稚,但真正反映近50年前的政治色彩。</b></p> <p><b> 这是当年学校女团员在龙泉寺山顶石台上的合影,都是青涩容颜。</b></p> <p><b> 1977年5月,随矿山机修厂团委春季活动,游千山。那时21岁。那年的年底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如愿以偿考入了大学,开始了第二次学业。</b></p> <p><b> 1979年大学暑假,跟随男朋友(现老公)单位团委活动,在千山龙泉寺。</b></p> <p><b> 1981年五一节假期,这是最后一个五一节。大学同窗共同游千山。那时25岁。</b></p><p><b> 青春的时光,转瞬尽逝。留得住是影像,留不住的是容颜。一晃今年都64岁了,回望曾经走过的路,追忆曾经的亲情,百味柔肠。</b></p> <p><b> 2020年5月17日,星期天,又来游千山。最近一次游千山,是2007年7月党支部组织登仙人台观日出,半夜两点起床,从五龙宫出发。一晃过去13年了。</b></p><p><b> 现在的千山大门。收费,成人票80元。</b></p> <p><b> 老山门,情有独钟。1971年春季,还是在校中学生,团委组织团员游千山,这里才是千山的大门,不收门票。那时还没有现在的大门。</b></p> <p><b> 莲花石。重峦叠翠,郁郁葱葱。</b></p> <p><b> 古松参天迎风泻涛,怪石嶙峋星罗棋布。</b></p> <p><b> 云烟缭绕,湖光山色相映成趣。</b></p> <p><b> 来鹤亭。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相传古时候,辽阳粮官丁令威在大旱绝收之年,违抗圣令,把运往皇宫的粮食,赈灾放粮给饥饿难耐的百姓,因此被皇帝砍头赐死。正当临刑时,天空飞来一羽仙鹤,来劫法场,丁令威乘仙鹤之脊,展翅飞升。飞至灵波山,山上一座座高大庙宇,满山翠柏苍松。仙鹤稳落,变成一个老道。丁令威从此刻苦修道,终于得道成仙。他思念家乡,有一年,丁令威化成仙鹤,飞回辽阳,感动百姓。后化羽落在祖越寺前溪边,后人为纪念丁令威,在仙鹤停落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六角形的纪念亭,名为“来鹤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剪梅•来鹤寻仙</b></p><p><b> 天碧云舒寻鹤踪,繁峙成障,万木葱葱。丁君驾羽落闲亭,集雅千华,禅意涓淙。</b></p><p><b> 寓语仙人念故容,了愿今生,其乐融融。晓风漫步旧山松,浅蕴香酣,醒味思浓。</b></p><p><b> 20200509</b></p> <p><b> 叠翠亭,三阕楹联:出自尹伟达老师之笔。</b></p><p><b> 君纳青山为画卷</b></p><p><b> 我拨绿水作琴弦</b></p><p><b> 他收云海写诗篇</b></p> <p><b> 拴马石,底部二米方圆,顶部有一三寸见方的小石孔。古人经此朝山礼圣、游览名胜古迹时拴马于此。从此处上山,路窄坡陡,怪石嶙峋,确实也不适合骑马。</b></p><p><b> 在进入洞天福地之前,须“锁心猿、拴意马”,调整身心,消除杂念,洗心涤虑,气定神闲,以感受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机和活力。</b></p> <p><b> 在去无量观的路旁左侧,一块巨石上,有五个石碑,叫“五甬碑”。原建于清代,是记录无量观建筑史的。原碑毁于1966年,现碑是1997年重建。在五甬碑前立黑色石碑,“重立五甬碑记”。</b></p> <p><b> 许公塔,是无量观第十一任道长许信友大师的羽化墓塔。此塔立于1997年,与无量观葛公塔形制相近,为六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石塔。许大师享年91岁,是我国道教三元老之一。这座塔高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则为汉白玉。近看,整座石塔雕工考究,飞檐斗拱。</b></p> <p><b> 八仙塔,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千山道教最悠久的一座古塔。塔高13米,六角十一级,密檐砖结构,门楣上雕有寿星像,四周是八仙浮雕。传说是为刘太琳祖师的俗家师弟盛京将军乌库里为刘祖修真养性、清修养静所建。这座塔是无量观中的一座风景塔。</b></p><p><b> 在八仙塔后面的是祖师塔,是刘太琳祖师化羽藏蜕之地。</b></p> <p><b> 沈延毅老先生“灵峰”石刻。摩崖后的台地上有葛公塔耸立。</b></p> <p><b> 葛月潭(1854-1934),清末民国道士,是清末书画家。号葛月潭真人,是清末民初著名道教人物。葛公塔位于祖师塔南,为花岗岩石砌筑,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基为须弥座,塔身六面均嵌汉白玉石板。刻有葛月潭生前所绘的兰竹及其优美的题字“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b></p><p><b> 这座塔是民国初年张学良将军等捐资所建。</b></p> <p><b> 在葛公塔的西南是聚仙台,聚仙台是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设一个圆形石桌,石桌周围有六个鼓形石墩,四周修筑八角形望柱、栏板,南、北各有一个门,相传曾有仙人在此聚会,在聚仙台南面的石壁上横刻篆体“聚仙台”三个字,竖刻“震庚道人月潭题”。</b></p> <p><b> 千山东阁是上世纪千山建筑最晚的一个庙宇,它比西阁晚了三百多年。</b></p><p><b> 东阁的第一道门。上有鞍山书法家王廷风的草书“东阁”二字。</b></p> <p><b> 许信友大师六岁出家直至1995年羽化,享年91岁,是我国道教三元老之一,曾任辽宁省道教协会副会长。他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促进千山佛道两教的团结合作,化缘三百余万元修建了无量观东阁, 完成了开山祖师刘太琳的遗愿。</b></p><p><b> 东阁临崖建有祠堂。</b></p> <p><b> 东阁的建筑依山而建,颇具匠心。它建在无量观一景——万松坡上,与西阁分别处于无量观所在的峡谷东西两侧山脊上南北位置相同的突起的陡坡上,东西呼应。东阁的建筑格局也与西阁互为对杖,彼此弥合。</b></p><p><b> 进入第三道门,是一个有香炉的院子,颇有园林特色,主殿名叫碧霞殿,西阁主殿叫慈云殿,碧霞慈云,相互对杖。殿后悬崖上方,就是玉皇阁和伴云庵。</b></p> <p><b> 第三道门</b>。</p> <p><b> 东阁的钟楼。</b></p> <p><b> 西阁的鼓楼。晨钟暮鼓:不难理解,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东边有钟;晚上太阳从西边落下,西阁敲响鼓声。一天的生活结束了。两边钟鼓遥相呼应,诵经焚香,忘却尘缘,了此残生。</b></p> <p><b> 西阁的第二重拱形石门上刻有“东来紫气”四字,与东阁的第二道门——“西去函关”遥相呼应,这分别的四字的由来,都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在此不细说。</b></p> <p><b> 西阁,最经典的视觉。每次来都要在此留影,但每次都人头攒动,唯有今日,无一人身影。出了月亮门,就是南天门。</b></p> <p><b> 西阁建于清代,系千山两大书院之一。西阁与东阁遥遥相望,依山而建,环境幽静,有慈云殿、护法殿、土地庙、罗汉洞等六幢建筑。</b></p><p><b> 据《海城县志记载,刘广涛城北白庙子人,嘉庆年间拔贡,设帐千山无量观,其学以六经古文为根柢,辽阳王太史尔烈十八岁从师受业,深得其传。后尔烈充侍讲官,所得库书必归刘氏一份……</b></p><p><b> 王尔烈(1727-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辽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二甲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御史、内阁侍读、大理寺少卿。</b></p> <p><b> 罗汉洞口石刻。因疫情影响,洞内关闭,将军把门。</b></p> <p><b> 无量观位于北沟,是千山众多庙宇中最大的一个,其建筑之精美也居千山之首。相传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无量观“振衣冈”上抖过战袍。即使是破四旧的疯狂年代,也无人敢上“振衣冈”去铲除古迹,可见其险峻。</b></p> <p><b> 无量观又称无梁观、老观。由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镇的徒弟刘太琳所建。整个建筑群包括:罗汉洞、观音阁,玉皇阁、山门、老君殿、三官殿、观音洞、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客堂、经房等。这个建筑群依山势而立,层层叠叠。</b></p> <p><b> 从西阁眺望无量观、夹扁石、一步登天、天上天、天外天。</b></p> <p><b> 半天的时光,匆匆游览了无量观外围,连无量观内都未入,身体不如年轻人,遇事不能逞强。还是看溪边流水,涓涓细流,源源不断。</b></p> <p><b> 千山仙人台观日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