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师生成长、教学相长的主要平台。为了让讲课教师通过课堂得以磨砺,听课教师通过看课学习经验、反思成长,我们特别举行了本周的“骨干教师引领课”活动。各年级组同时选推出6节语文、6节数学和一节英语课。 </p><p> 活动中讲课教师态度端正,准备充分,在年级组充分打磨的前提下,进行了精彩亮课。听课教师能积极参与听课,情绪高涨,遇到课堂上的精彩瞬间往往情不自禁,赞叹不已。</p> <p> 教师专注听 学生专心学</p> <p> 精彩好课</p><p>二年级数学李王芹老师执教的《推理》</p><p>三年级数学朱建英老师执教的《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p>三年级语文郭苏慧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p><p>四年级语文王茸老师执教的《囊萤夜读》五年级语文张天巧老师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五年级数学刘淑玲老师执教的《约分》</p> <p> 精彩好课之我见</p><p>课一:</p><p> 二年级数学李王芹老师执教的《推理》: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p><p> 李老师从让大家猜猜班上的两名双胞胎兄弟谁是哥谁是弟的游戏导入,让学生懂得要“依据线索推理”,形象直观,直指课堂重点。教学过程以“名侦探柯南训练营”贯穿教学始终,从初级(两种情况推理)到中级(三种情况推理),层层推进;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题多法(连线法、表格法、文字表述法),侦探推理,多法兼得;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推理,学生畅所欲言,用推理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用侦探总结的推理法小试身手,设计练习层层训练,孩子们乐在其中,人人争当小侦探。</p><p> 李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现实生活着手,交给学生从生活中关注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有所乐,也乐有所学。</p><p>课二:</p><p> 三年级数学朱建英老师执教的《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语言干练、严谨;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思路明晰,方法多样:朱老师将旧知的复习安排在课始的抢答环节,并从中梳理总结出“平均分、包含”关系都用除法。出示目标,抓住目标中“知、会、能”三个重点字,让学生在学习前目标明晰。</p><p> 例题讲解过程清晰,环环紧扣;多种思路,举一反三;练习设计联系“胜利学子 美丽阅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学以致用的乐趣。</p><p>课三:</p><p> 三年级语文郭苏慧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能关注并落实语文要素:课堂中老师抓住“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式”“植物差异大”两个中心句,通过朗读、想象等策略,细细品味了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将把一个事物描写清楚的。落实了本单元“学习整合信息,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语文要素。</p><p> 注重言语训练,回归语文课堂本真。郭老师的课堂并没有就此止步,紧接着老师创设“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等等言语训练情景,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直接进行言语训练。</p><p>课四:</p><p> 四年级语文王茸老师执教的《囊萤夜读》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策略恰当:《囊萤夜读》是一篇文言文,王老师的课紧紧抓住文中的重点词,给出相应的注释,交给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句意”的学习文言文的好办法。</p><p> 古典文言文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学形式,王老师将“读”的策略贯穿教学始终,从读正确—读出节奏—读中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环环相扣,既读出了其间的文化内涵(不怕吃苦、勤奋好学),又积累经典语言材料。</p><p>课五:</p><p> 五年级语文张天巧老师执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能关注文体特点,渗透学习方法:课始,老师带领学生回忆梳理出学习古诗文的四种方法——“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走近作者,了解时代背景;图文结合,想象情景;诵读诗句,品味诗情”,在知晓学法,了解创作背景后开始学习。 </p><p> 能整合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抓住诗眼“喜欲狂”讲开去,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中感受诗人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家国情怀。课末,由大丈夫不轻弹之泪,引出杜甫的《春望》,两首诗交融比对,在“悲伤之泪”“欣喜之泪”的对比中,升华诗人的家国情怀,使诗人情感更为丰满,对诗情的感悟更为深刻,而“品诗句、悟诗情”也正是诗歌教学之重。</p><p>课六:</p><p> 五年级数学刘淑玲老师执教的《约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p><p> 在导入新课,引出“约分”的概念后,抛出题目让学生试做并思考:1、约分指什么?2、约分要用到什么性质?3、约分到什么时候为止?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试做中自主探究思考。随后的展示,学生精彩亮剑,探索出横式约分、竖式约分两种形式;除以最大公因数一次约分、和逐次约分两种方法。</p><p> 巧用课堂中错误的生成。练习中,两名同学只约分了一步便终止。老师说:这两个同学的答案和大家不一样,谁来帮帮他?”此刻,生生互助,一次次的争执、辩论中,学生再次拿出约分的概念做“裁判”,得出“约分必须约到最简”的关键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