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的美篇

<p>《成长,请带上这封信》读后感</p><p> 看到《成长,请带上这封信》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映入眼帘,"愿你过上我从未看见与理解的生活",顿时心都融化了。看了内容后发现,它不是一人专著,而是众人观点的荟萃;它不是教育读者如何做好父母,而是向自己孩子传递成长的寄语。张泉灵、白岩松、舒婷、黄菡、朱永新、韩寒等三十位各领域知名人士,用“一封家书”将他们的成长凝练在文字中,表达了很多愿望,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但共同的心愿是“孩子,遵从内心,成为最好的自己”。</p><p>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包括已经为人父母者。为人父母,能养不一定会教。父母的言传身教通常最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修养、性格的形成。但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是在变化的,我们渴望做最好的自己,但不见得都是成长。“成长”一词是向上的,发展的,此时此地,彼时彼地,一个人是否“成长”了,判断标准也是不少的,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自己对自己会越来越满意,会越来越喜欢当下的自己。书中安妮宝贝写了一篇《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愿意让孩子见到一个始终在笃实地工作着的母亲,一个在学习和成长的母亲,一个在旅行和探索着的母亲,一个关注个体和世间秘密并用写作做出表达的母亲。她不刻意地去教导孩子,而是与女儿之间保持一种独立和互相尊重的感觉,给予对方美好的重视的感受,但不侵扰和控制对方的情绪和意志,这种略微的距离感,让她始终坚持做好自己,也让女儿近距离地感受到“做好自己”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p><p> “做好自己”是对每个父母的鞭策,这既是健康人格必备的条件,也是完整人生的重要追求。要想成长,要想做好自己。</p><p> 首先要“用理想规划人生的选择”。这是书中朱永新一文的标题。他认为自己要做的,就是目送儿子远行,并在临行前,提醒儿子带上理想。努力不断完善自己,但努力需要有方向,方向的确定基于人生的理想,否则,你的努力有可能会成为痛苦的源头,因为,得到的一切不是想要的,那个自己也不是自己所爱的。</p><p> 第二,要“有一颗明亮的心来装这个世界”。张泉灵在《大大的世界》一文中告诉孩子世界不都是美的,但有一点可以改变,就是“我们心里的世界”。善良、原谅、相信是点亮心灵世界的三盏灯,在犹豫的时候,心里的灯会让你温暖,为你照亮更大的世界。</p><p> 第三,要有自己的兴趣和志趣。人生是每个人独有的体验,旁人甚至父母都难以掌控。钱文忠写到“再也没有什么能比拥有自己的兴趣,形成自己的志趣更重要的了”。人的一生,拥有自己的兴趣,并且以此立志而成志趣,孜孜以求,乐在其中,怎么会不快乐、不幸福呢?真正的成长是忠于自己的成长,在自己所热爱的,自己所钟爱的事物上,获取一点点进步,都是让自己最为满意的成长。为了别人而活,即使取得再多的成就,也不会是“做好自己”。</p><p> 读过此书,我只觉豁达不少,孩子的一生我无法左右,但我的一生还未完结,我只盼继续成长,用更好的自己告诉孩子,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p><p><br></p><p> </p>

自己

成长

父母

孩子

做好

人生

志趣

世界

一生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