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告别了厦门,我和妻子及其三哥三嫂驱车踏上了归途。我们第一天入住在湖南衡阳,第二天入住在贵州遵义娄山关景区。</p> <p> (娄山关景区)</p><p><br></p><p><br></p><p> 娄山关位于贵州省遵义、桐梓两县交界的大娄山最高处,海拔1576米。它南扼黔桂,北临巴蜀,为黔北咽喉,地势极为险要,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是贵州进入重庆的重要隘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p> (娄山关景区)</p><p><br></p><p><br></p><p> 对历史带有浓厚兴趣并颇有研究的三哥告诉我们,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反复激战争夺,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p> <p> (在娄山关战斗遗址留影)</p><p><br></p><p><br></p><p> 三哥还对我们说,娄山关这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红军将士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央红军在长征路上牺牲了很多将士,其中最高级别的将领是红三军团的参谋长邓萍。</p> <p> (娄山关风景区)</p><p><br></p><p><br></p><p> 如今,娄山关景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众多游客参观的地方。</p> <p> (娄山关风景区)</p><p><br></p><p><br></p><p> 在娄山关景区内的一座山体上镶嵌着一块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一词的手书:“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词作,益增雄关声色,不禁引发了我们对伟人毛泽东的深切缅怀。</p> <p> (毛泽东手书)</p><p><br></p><p><br></p><p>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毛泽东也是一位非常杰出的诗人。</p> <p> (娄山关风景区)</p><p><br></p><p><br></p><p> 作为诗词中的瑰宝,毛泽东诗词蕴含着他对前人诗词歌赋的理解,蕴含着他为古典诗词注入的新鲜血液,蕴含着中国智慧。</p> <p> (娄山关风景区)</p><p><br></p><p><br></p><p> 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中,长征诗词是其中的一个重头。可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传播最广。长征前后,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期。这些诗词,生动再现和描述了红军长征中的那些雄浑壮烈、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和情景。</p> <p>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藏画)</p><p><br></p><p><br></p><p>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诗人通过在战争中积累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该词写得大气恢宏,句句经典,是毛泽东比较得意的一首词作。</p> <p>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藏匾额)</p><p><br></p><p><br></p><p> 娄山关战斗发生在四渡赤水期间的遵义战役之中,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1960年蒙哥马利元帅访华时,毛泽东接见了他。二人在谈话中,蒙哥马利说了这样一句话,毛泽东主席指挥的三大战役可以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著名的战役媲美。毛泽东回答说,实际上我真正更得意的应该是四渡赤水。</p> <p>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藏画)</p><p><br></p><p><br></p><p> 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四渡赤水行动。他果断下令部队撤出战斗,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红军二渡赤水后,士气高涨、勇猛顽强地发动了第二次攻占娄山关的战斗。于1935年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 26 日,红军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 日,红军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月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毛泽东的指挥能力再一次展现出来。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p> <p>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藏匾额)</p><p><br></p><p><br></p><p> 对于红军来说,在经历了惨痛的湘江血战之后,能够取得这么一场大捷,是多么的不易,多么令人欢欣鼓舞。人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毛泽东在遵义会议重掌兵权之后所写的第一篇作品,并且是描写娄山关大捷的词作,一定会表现出无比愉悦、轻快的心情。怎料,该词作中的情绪表达反而却是那样的凝重。词作的上半阙描写的是凛冽的西风猛烈、劲厉地吹着,在霜晨和一钩弯月映照下,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鸣叫。马蹄声细碎而又杂乱,时断时续的军号声低回幽咽……这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冷峻严酷。词作下半阙把激烈的肉搏战场上流成河般的鲜血用来比喻黄昏中的残阳,更是让人感到肉跳心惊、振魂动魄。如果用画面来显现,这会是一幅多么惨烈的图像,真的是在雄浑壮阔之余有那么几分悲壮、沉郁。</p> <p> (娄山关风景区)</p><p><br></p><p><br></p><p> 毛泽东之所以这样描写娄山关大捷,是因为他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词作里面表达出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他非常清楚,娄山关战斗虽然大获全胜了,然而对于他麾下的红军将士来说,仍然有无数的硬仗,仍然有无数的难关等着他们去攻克。所以,才有这样惊人的词句出现。虽然很凝重、很悲凉,但是诗人并不悲观失望,词作非常振作向上。它向读者表明,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经过红军的攻打,雄关已经变成通途,而今让我们大踏步从它头上越过去了。这里隐含了重振旗鼓重头再开始的寓意,展露出蔑视挫折、藐视艰辛、踏平险阻的无谓勇气,表达了奋勇向前夺取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激抒了一腔英雄豪气。</p> <p> (娄山关风景区)</p><p><br></p><p><br></p><p> 张爱萍将军曾经与他儿子张胜有过一番对话。张胜问父亲在毛泽东诗词当中最喜欢哪一首?将军反问儿子,你说呢?张胜回答,若论意境,应该是《浪淘沙·北戴河》,词写得像一幅画。将军沉思了一下说,他最喜欢毛泽东诗词中的《忆秦娥·娄山关》。老将军就是当年娄山关攻坚战的指挥员之一,他对这首词深沉的思想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水准,体会得一定要比儿子深切得多。</p> <p>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内的雕塑)</p><p><br></p><p> 我和妻子及其三哥三嫂站在娄山关的山腰上,在尽情领略无限秀美风光的同时,潜心欣赏和感悟着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之美……</p><p> (写于2017年9月29日)</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