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是5月18日拿到川登协寄过来的证书时,记录了梦想成证的喜悦。</p><p>说起这次登山活动,本来是不在我的计划中,应该感谢SOLO户外乔帮主的“勾引”,再加上对蜀山之王——贡嘎的心心念念,所以参加了这次行动,从决定到出发才19天,也可以说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p> <p>为了人生的第一座雪山,准备工作按部就班的进行,第一个就是体检,虽然是入门级雪山,但也算是技术型,按川登协要求必须体检合格才能参加。</p> <p>整装待发,每一次出远门都是这样满满当当。</p> <p>2020年4月30日上午,无锡飞抵成都。</p> <p>疫情期间,绿码登机,口罩,护目镜,还有戴橡胶手套的,大家都小心翼翼。</p> <p>安顿好住宿行李,超市购买进山物资,好几天的口粮啊。</p> <p>5月1日,成都出发到石棉县下高速,下午2点多到草科藏族乡。</p> <p>沿路大渡河水平如镜的库区</p> <p>草科藏族乡,也许是登山季的缘故,眼前的情景比想象中的热闹多了,也是进山前最后一个补给点,我们在这里吃了午饭。</p> <p>油滋滋香喷喷的烤肉</p> <p>离开草科乡大概也就10多公里,老邓不知怎么的,车右前轮撞翻了路边的石头,导致右后轮连环撞上石头,整个车都跳起来了,惊魂未定,下车一看二个车轮全部报废,彻底趴窝。</p> <p>一番折腾,换了车到护林站已经下午6点多了,车只能到这里了,接下来就是徒步去巴望海。</p> <p>徒步进入林区没多久,碰到一队人抬着一个人下撤,看上去情况不容乐观。后来5号我们回到这里,当地人说这个人最后还是走了。一声叹息!</p> <p>云层越来越厚,天气变化的很快,雪山顶端已躲在云里面了。</p> <p>走过巴王海天已经完全黑了,冒着大雨行进在去子梅村的路上,好不容易等到了来接的车,一路颠簸,到村里差不多已是晚上10点了。</p> <p>子梅村海拔3200米,已经有人出现高反症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吃了点晚饭,钻被窝睡觉。环境嘈杂,一夜迷迷糊糊。</p> <p>5月2日,推开房门,气温很低,天气不错,蓝天白云的雪山脚下,子梅村——一个宁静的藏族小村庄映入眼帘。走下楼,冷水拍了拍脸,简单的洗漱了一下。今天的任务是徒步去大本营。</p> <p>走出子梅村,行走在挂着松萝森林里,雪山环绕在周围,美景已经初现。</p> <p>走出树林,贡嘎主峰突然屹立眼前,虽然群山还有一些遮挡,但挡不住蜀山之王的冷傲,魂牵梦绕的贡嘎山,我来了!</p> <p>中午时分,到了贡嘎寺,饥肠辘辘,在寺庙门口吃了点路餐。</p> <p>贡嘎寺分老贡嘎寺和新贡嘎寺,这里的是老贡嘎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为历代贡噶活佛之修行闭关圣地。</p> <p>海拔3741米的老贡嘎寺和7556米的主峰,他们之间遥相呼应的协调性仿佛凝聚了天人合一的神喻。</p> <p>过贡嘎寺,下山坡到贡嘎河谷底,沿河床逆流而上。</p> <p>回望半山腰的贡嘎寺,如同神的祭品,它平静却不卑微地供奉着众山之王,它渺小的体积在庞大的众山前无法被忽略,这种奇景让人不知为人类的精妙计算还是自然的造物奇迹。</p> <p>在河谷中继续一路攀升,这里已到达大贡巴冰川原始冰舌位置,爬上终碛堆积成的坡,有队伍在这里扎营了。</p> <p>本以为大本营到了,结果老邓说还在前面,无奈,只能继续向上走。</p> <p>抓紧时间休息的三多兄</p> <p>还是上坡上坡,到达大贡巴和小贡巴冰川汇合点,右面一块平整的谷地,终于大本营到了。</p> <p>在冰川巨大的侧碛堤下安营扎寨,稍作休息,埋锅做饭。</p> <p>默默的坐在营地,贡嘎主峰近在咫尺,终年不化的积雪与悬挂的冰川千姿百态,在阳光照射下翻出一股淡绿,给人一种雄浑巍峨,冷峻圣洁的美感。亦真亦假,没想到自己会离他如此之近。</p> <p>夕阳西下,俯仰天地,洁白的积雪与金色的阳光互相映衬,彼此反射,相得益彰,愈发夺目。</p> <p>凝神屏息,一种不可名状的力量,潮涌而来,无法抗拒,我知道,那是一种被大自然的伟大征服后的仰慕与虔诚。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便已被你的魅力和气场彻底折服。</p> <p>夜幕下海拔4200米的大本营,美丽冻人,大部分人出现了高反,又是迷迷糊糊的一夜。</p> <p>5月3日。这张图片就是这次登山的示意图,今天从BC大本营到C1 营地,也就是登山正式开始了。</p> <p>太阳慢慢的爬上了贡嘎主峰,天气相当的不错,无形中给我们增添了很大的信心。</p> <p>阳光领队乔帮主,拔营!披着朝阳向C1营地出发。</p> <p>第一段是碎石路,急剧的上升,走走停停,还算可以。</p> <p>气定神闲的九天兄</p> <p>随着海拔的升高,回望大本营方向,雪山群峰下二条被表碛覆盖的贡巴冰川越发清晰,气势磅礴,相比之下,帐篷已是几个黄点,大自然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p> <p>渐渐的积雪覆盖了碎石,最后就只有在雪地里行走了。</p> <p>中间那个就是那玛峰,也就是这次的终极目标,看上去是不是平淡无奇啊。</p> <p>又上了一个坡,C1营地,海拔4850米,漂亮极了,360度雪山无死角。词穷!</p> <p>C1营地花絮,引用九天兄说的一句话,看在她的勇气上,其他就不评论了。哈哈!</p> <p>高原上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风起云涌,接着就下起了大雪。不免有点担心明天的冲顶了。</p> <p>早早的就进了帐篷睡觉,可是冷的翻来覆去睡不着,最后把冲锋衣铺在了蛋槽垫上才算眯了一会。</p> <p>5月4日。其实11点多就醒了,吃了片面包,一块牛肉干,穿好高山靴,安全带,戴好头盔,冰爪和御寒衣服都塞进了背包,登山杖换成了冰镐,反正比平时增加不少负重。凌晨12点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为了避开登山线路上人多拥堵,决定成为第一梯队冲顶。</p> <p>周围漆黑一片,老邓在前面开路,海拔在不断提高,呼吸也越来越急促。</p> <p>到了大冰壁,(后来才知道这条线路今天就我们一个队在这里上去,其他队伍走的是另一条比较平缓的线路,也就是我们下撤的线路)套上了冰爪,冰壁坡度估计有60度,一冰镐一冰镐的慢慢往上挪,手臂也累的不行,基本是走几步歇一歇,站在原地歇的时候感觉人特别的困,好想好想睡觉。</p> <p>这个照片示意一下我们这次登顶线路和下撤线路,绿色是冲顶线路,蓝圈为下撤线路。</p> <p>天亮了,就这样在喘、困、累的半梦半醒状态中用了6个小时艰难的到达了海拔5588米的那玛峰顶。</p> <p>原来还朦朦胧胧的景色被一下子涌来的大雾完全笼罩了。站在峰顶,可以说脑子其实一片空白,可能是太累了。不管怎么样,也算是成功的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座雪山。</p> <p>峰顶实在太冷,所有衣服都穿身上了,加上又是大雾,拍了几个照片就开始想撤了。</p> <p>下撤途中遭遇大部队冲顶,背影如此淡定的老邓。</p> <p>时而云蒸雾涌,贡嘎群峰乍隐乍现,时而山顶云封,似乎深奥莫测。</p> <p>时而上下俱开,白云横腰一围,另具一番风姿。</p> <p>雾散了,天空再现那抹纯净的高原蓝。</p> <p>回到C1 营地,时间尚早,气温也很快的回升到了暖洋洋的状态,其他队友还没有下来,于是钻进帐篷美美的睡了一觉,也是进山来这几天睡的最好的一觉,那个舒服啊!</p> <p>撤离C1营地前和藏族登山协作小邓兄弟来个合影。</p><p><br></p> <p>今天我们下午5点已经安全下撤到了子梅村。毕竟再简陋的房子比住帐篷舒服啊。</p><p>在这里感谢邓氏父子一悉心路照顾!</p> <p>从海拔5588米下到海拔3200米,这里含氧量已经让整个人很舒服了,闲来无事,就村寨里走走,这个村寨就4 家人,傍晚时分,显的更加安宁静逸。</p> <p>5月5日。藏家简单的早餐后,打包装马回成都。</p> <p>巴王海,前几天经过这里已经天黑了,没能见到她的真容,今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她身旁。</p> <p>巴王海可以说是一个神秘的海子,冰冻的雪水瞬间凝固了一片森林,钙化的树林将原始的岁月带到了现在。</p> <p>澄碧的湖水与雪山融为一体,海子中细纱沉积,巴王海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生态原始,很多古树浸泡在河水、沼泽之中,姿态怪异,神秘莫测,犹如置身侏罗纪时代。</p> <p>还是先坐车到巴王海,然后徒步到护林站,最后坐车回成都。</p> <p>从护林站到这个界碑都是简易公路,二个车交汇很困难,过了界碑石就一路畅通到成都了。</p> <p>至此,那玛峰登山任务圆满顺利的完成了,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去登山,现在也说不准,但这次登顶那玛峰的经历,也可以说为我人生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