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六年组数学第15周主题活动小结</p> <p> 不知不觉,空中课堂已进入第15周,和孩子们共同渡过的时光总是那么愉快而又短暂,值得回顾的地方太多太多,留下的记忆也是那么的温馨隽永!</p><p> 六年组数学老师围绕着“玩转图形 物体切拼”的主题,开展了有趣的数学活动。</p> 爱思考 会动脑 <p> 首先,盛雪仪老师在班上带着同学们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圆柱的表面积,组织学生积极研讨有关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和公式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盛老师不仅注重学生对圆柱表面积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更加希望学生能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孩子们在思考老师提出的这些十分有价值的问题中,也变得更加爱思考、会动脑了!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是怎么得到的呢?</p> <p> 魏老师在指导学生学完立体图形以后,让学生动手进行物体的摆、切,并观察表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提升,可谓一举数得。下面是活动中的两个实例:</p> <p> 很明显,学生能很快地准确回答物体切开之后表面积增加的情况,老师做进一步小结。但是对物体拼摆之后的表面积增减情况,学生就显得不是那么轻松。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用上面长方体的表面积加下面圆柱体的侧面积。于是老师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去思考,并逐个分析每一个基本图形所应该计算的表面积部分,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明确了计算的方法。最后小结出:路灯柱是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粘连而成,两部分粘连的地方不用涂漆,下底面插入地里也不用涂漆,所以涂漆的面积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圆柱的底面积,再加圆柱的侧面积。用字母表示:S柱=S长-S底+S侧。</p> 多动手 勤记录 <p> 接着,盛老师又带着学生们进行“物体切拼”的实践与探索。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后,让孩子们做好操作的准备。1. 准备——选取(或自制)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各3个;2. 操作——拼一拼:用3个同样的物体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或圆柱;画一画:画出所有不同的拼法;3. 计算——测量出相关数据,计算:拼成的物体比原来3个物体的表面积总和减少了多少?4. 思考——①哪种物体的不同拼法与表面积的增减变化有关?②在物体的拼摆过程中,关于表面积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5.拓展——把拼成的物体切成相同的4块、5块、6块……表面积是如何变化的?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在这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于是同学们纷纷进行操作、实践,并将操作的全过程用小报的方式记录下来:</p> <p> “空间与图形”知识显示了数学学科的一种独到的美。因此,我们更要关注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操作”的乐趣,体验到“操作”的成功喜悦。让学生在物体切拼的过程中,揭开图形的奥秘,从而感受到玩转图形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