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昭盟的知青岁月

关茉莉

<p>  1、我们的知青经历,要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号召:广宽天地,大有作为。一群风华正茂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出征昭乌达盟上山下乡。当时我们有个响亮的名字:本溪昭盟知青。</p><p> 那时的我们是一群了不起的人,我们崇尚国家至上,以国家的需要为己任。到农村去,到草原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青春谱写了那个时代激昂的赞歌。</p><p> 知青,是一个响彻神洲大地的名字,一个令共和国骄傲又无奈的名字,无论历史怎样定位,我们都是自己心中的英雄!</p> <p>  2、海申青年点知青谢宏送给我一套赤峰政协2018年编写的《下乡知青在昭盟》,全书上下二卷,由序言,大事记和往事历历、人物春秋、鱼水情深、青春永叹六个章节组成,泱泱800万字,涵盖了北京、上海、天津和辽宁省大部分城市知青在昭盟的史实,不知为什么没有本溪知青在昭盟的一笔一墨。</p><p> 难道我们被遗忘了?但是我们自己不能忘,我们用了2、3年的时间,做了一件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事情——下乡到昭盟,我们自己不能忘,我们不敢忘!</p><p> 本文上篇《守望知青墙》以白音汉青年点原址纪念墙揭幕仪式为主线,前伸后延还原本溪知青赴昭盟的历史;下篇《重走昭盟路》,收集整理了本溪11个知青点当年的自然状况和后续与青年点所在镇村的联系情况。</p><p> 因为忘不了,昭盟的知青岁月。</p> <p>  上篇:守望知青墙</p><p> 3、那是一个青年人最有理想,最有抱负的年代。</p><p> 1975年6月,本溪市第15中学应届毕业生曲广荣带领王丽萍、杨海琴、范喜海、马德平、马德安 、杨君明7人打着红旗,从本溪徒步沈阳,因雨大难行只好夜宿沈阳郊区苏家屯招待所,次日冒雨继续前行至辽宁省委,表达到最艰苦的边疆扎根干革命的愿望。</p><p> 省政府知青办答复:本溪市人口和经济总量规格没有应届毕业生到边疆的指标,曲广荣和其他6名小将据理力争,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建设祖国、建设边疆是每个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怎么还能分城市大小?看着被大雨淋湿的青春激昂的面孔,被感动的工作人员立刻向上级汇报。</p><p> 省委主要领导亲切接见,并答应统筹将志愿到艰苦地方上山下乡的本溪应届毕业生,安排到当时隶属辽宁省管辖的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并通知本溪知青办派吉普车将他们接回。</p><p>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件事,他们是那个时代本溪青年运动的先行者,有了这次行动,才有了第二年本溪590名应届毕业生共赴草原的壮举。</p><p><br></p> <p>  4、1975年8月30日上午9时,本溪市政府广场上召开了5万人参加的欢送本溪市应届毕业生赴昭盟誓师大会,市委,市政府,军分区的领导参加了会议并讲话。昭乌达盟巴林右旗专程来迎接本溪知青的领导也出席了大会。</p><p> 会场上人山人海,红旗飘扬。当19名赴昭盟应届毕业生和两名代队干队胸前戴着大红花走上主席台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p><p> 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复兴的路上需要万众一心气势和年轻人大无畏的精神。</p><p> 当年的19名首批赴昭盟知青需要记住,他们是:曲广荣、许长利、孙文军、崔鸣、康翠、王莉萍、史训武、杨海琴、马德安、马德平、穆瑞喜、王洪江、杨军明、孟宪新、王春志、孙丽艳、陈玉、王世训、范喜海。</p> <p>  5、曲广荣代表赴昭盟同学讲话,她满怀激情地说:“我们盼望已久的奔赴昭盟干革命,誓做草原新牧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用我们青春的汗水和热血浇灌草原的万亩良田”。同时发出誓言:“都说昭盟风沙大,愿做红柳抗风沙;都说昭盟风雪寒,愿做红梅斗霜天;都说草原生活苦,愿在苦中熬筯骨;都说昭盟远离家,愿做雄鹰战天涯”。</p><p> 曲广荣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有一种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如今的她生活在大连,家庭幸福美满,事业丰硕有成,尽情享受着生命。</p><p> 作为当年本溪知青赴昭盟倡导者和带头人,青春时代的曲广荣灵魂是饱满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p> <p>  6、1975年8月30日上午10时,在全市5万人的瞩目下,19名知青登上了披红挂彩的大客车,从市政府出发经沈阳,一路欢歌,朝着昭盟的方向驶去。</p><p> 当晚,夜宿朝阳市政府招待所,次日至赤峰,第三天下午抵达大板,受到巴林右旗党、政、军领导和农牧民的热烈欢迎。白音汉公社用蒙古族最高礼仪烤全羊欢迎远道而来的本溪知青。晚上,知青们列队到红星大队观看露天电影《列宁在十月》。</p><p> 本溪带队干部王明生被任命为白音汉林场党支部书记;曲广荣任白音汉林场副厂长兼青年点点长,同时被增选为白音汉公社党委委员;孙文军任团支部书记、民兵排长;许长利任伙食长,后调至白音汉公社农牧机械修配厂任副厂长,主管生产。</p><p> 本溪知青的到来,给白音汗林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知青们夜以继日地挖渠引水,培育林苗,种植红柳,坚持农林生产两不误,使林场各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起色。</p><p> 站在历史角度来看,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有着时代的硬伤,但这种人口大迁移带来的文化植入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异域的环境造就了一批刚毅卓杰,奋发进取的社会后备力量,可以肯定的是,它至少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p> <p>  7、共青团本溪市委于1976年6月组建了由白音汉知青点的知青3人和应届毕业生6人组成的赴昭盟报告团,在全市中学范围内进行巡回报告演讲,动员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到昭盟扎根草原干革命。</p><p> 报告团成员分三组,一组曲广荣、曲广杰、卢雪野;二组孙文军、张放、马宏;三组许长利、任金刚、关茉莉。</p><p> 那时的青年学生,以小我的姿态,大我的情怀,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人类的未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甘愿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国家的需要。</p><p> </p> <p>  8、摘抄1976年8月2日本溪日报头版头条:“昨天,本溪市隆重举行十万干部、群众参加的欢送一九七六年应届毕业生,知识青年赴昭盟大会。上午九时,市政府广场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载歌载舞。</p><p> 市委、市政府、本溪驻军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赴昭盟知青代表铁路中学应届毕业生李玉坤,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招工回城后,又重返农村奔赴昭盟干革命的自来水公司工人陈书斌同志,城建局工人任文林同志和本钢职工总医院李连江同志都在大会上发言,纷纷表示:决不辜负毛主席,党中央寄于的无限希望,扎根草原,开发草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光大道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p><p> 欢送大会结束后,与会领导来到了会场中间与赴昭盟的小将亲切握手。会后,父母所在单位将知青们接到招待所统一食宿。</p><p> 大家都还记得,市政府还给每人统一配发了10个糖酥饼,10个咸鸭蛋,2斤香肠。</p><p> 与昭盟有关的细节,都记得,因为它已镌刻在本溪知青记忆的隧道中,历久弥新。</p> <p>  9、时间是1976年8月2日上午,二十多辆大巴车和解放汽车披红挂彩,由本溪市政府广场统一出发,途经沈阳,锦州,夜宿北镇中学,晚餐是经典的东北菜五花肉炖豆角。次日,经翁牛特旗至巴林右旗大板住宿。</p><p> 8月4日上午8时,巴林右旗旗委、旗政府在大板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本溪十四中应届毕业生张放代表本溪赴知青讲话,“赛罕拉山脉迎我远来人,西拉沐仑河水洗我征程尘……”。会后,满载着知青的汽车奔赴11个青年点。</p><p> 就这样,本溪知青,带着力量,带着挑战,带着憧憬,开始了昭盟的知青生活。</p> <p>  10、当年本溪赴昭盟知青究竟有多少人,准确数据无从考证,官方、媒体和知青本人都沿用500多名的说法,实际上这个说法与真实人数有很大差别,这个数字必须准确。</p><p> 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来自11个青年点,30多人的多日核查、报备、精准到每一个青年点,每一个人名,每个人家长隶属单位,尽管很多当年的带队干部已经不在了,但也尽可能收录在册,由海申知青孟昭峰统一汇总,最后确定:本溪知青赴昭盟人数为609人,1975年19人,1976年590人,其中,男434人,女175人。</p><p> 至此,本溪当年赴昭盟知青的人数精准地呈现。还原历史,是为了记住,更是为了纪念,纪念那段镌刻在生命中的人生过往。</p> <p>  11、这张本溪昭盟知青点分布图为11个本溪知青点在巴林右旗版图上的地理坐标,是由海申青年点孟昭峰绘制。本篇所有表格及白音汉知青点原址纪念墙地理作标的定位,全部由孟昭峰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各青年点提供的三个地理位置参照物查询制作的。</p><p> 孟昭峰,网名是骆驼蒿,头像是骆驼蒿,随四季更换。如此专情,足以见得,他同本溪600多名知青一样,早已把昭盟的知青经历变成生命的符号。</p> <p>  12、巴林右旗于1977年7月10日,在大板召开了《全旗知识青年先进代表大会》,这是巴林右旗青年运动史上的交响曲,每一个章节都跳跃着激昂的韵律。</p><p> 来自本溪11个青年点的点长、带队干部、2名先进知青代表和分管知青工作的领导及农牧民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巴音虎硕敖包青年点副点长栾延君作了青年点管理先进经验的介绍。</p><p> 此次会议是一次盛典,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赤峰、大板的知青代表也参加了会议。</p><p> 这是一群追求政治理想,期待活跃闯世,希望与时代共振的青年人,必将载入青年运动历史的史册。</p> <p>  13.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人,赵怀正,他是1976年本溪市电业局派驻巴林右旗的本溪知青总带队。</p><p> 这张照片是1977年7月10日在大板召开的巴林右旗知青先代会期间拍下的。前排右3是赵怀正,带着标志性的微笑,右2是关茉莉,后排左2是幸福之路建设村知青刘邦成。</p><p> 赵怀正是个好干部,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担任总带队期间,较好地协调了本溪11个知青点与所辖地区党政部门的关系,为本溪知青在政治思想,物质生活和法律权益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帮助和保护;为本溪各级政府向昭盟知青提供物质生活支持,提供了信息和组织保障;同时还为协调本溪政府支持大板产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p><p> 他是当年本溪昭盟知青的大家长,11个青年点,都留下了他工作的足迹。</p> <p>  14.这张珍贵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证明》是白音汉青年点刘秀英用心将它保存下来的,这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让一个18岁的人将一张纸完好的保存了44年,答案很简单,因为在乎。细心的人会发现:刘秀英被派遣的地方是巴彦汉。</p><p> 巴彦汉和白音汉是一回事,音译不同而已。为了尊重青年点的习惯,全文统一沿用“白音汉”。</p><p> 白音汉因山得名,白音汉山位于大板南30里处。白音汉山原名为巴日登哈日山,巴林将军台爷巴图君王每次出征前祭祀此山心想事成,战而无不胜。镇守乌里雅苏台管理军务(如今蒙古国境)功成名就后,1176年将此山更名为《白音汉山》,并严令禁止在此山狩猎、砍伐树木、采石等。让山固守原始,广茂于世,造福子孙。</p><p> 白音汉林场青年点作为本溪昭盟知青的源头,在此点建点,意义非凡。</p> <p> 15.随着巴林草原的建设和发展,白音汉林场河东青年点和河西分点都夷为平地,变成农田了,这让白音汗的知青们多少有些失落。</p><p> 青年点的房子里有属于知青自己的故事,它记录了难以忘怀的知青岁月。房子虽然不在了,应该在这块土地上作个记号。这个想法在郭景春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强烈,于是他第一个给蔡英打电话表明了想法,蔡英马上响应,坚决支持;郭景春又征询张昭辉的意见,张昭辉表示,正中下怀,全力以赴。</p><p> 2017年9月19日郭景春专程从盘锦来本溪入住太子城富虹酒店,打算自己出资在本溪买块大石头,刻上字,用车运到昭盟。闻讯赶来的张昭辉途经太子城广场看到一处纪念太子城落成标志的建筑,是水泥底座上托起的石质板面,上面刻上字,随即带郭景春去现场察看,两人都觉得这个形式比立石碑更适合。于是,蔡英又分别用电话征得崔明、李福玉、许学峰、潘子旭的意见,他们在表达积极参与的意见时,一致认为应该向白音汉全体知青们通报一下。</p><p> 当蔡英将这个信息在白音汉群里公布后,大家群情激昂,纷纷表示积极参与,并以募捐的方式筹款修建。纪念标志的形式确定下来了,如何命名,大家一时还没有一个好的主意,是许学峰提出命名为纪念墙的建议,一致通过。</p><p> 从决定在青年点原址上建纪念墙那刻起,大家都很激动,为此,郭景春、张兆辉、蔡英、姚小平、韦波、任金刚、孟旭光等还曾相聚在建工渤海鱼港用酒用歌,庆祝一下即将开始的白音汉青年点的“大事记”。</p><p> 作为这次活动的首倡者和实施者,郭景春就是那个负重前行的人。决定建纪念墙时已是9月19日,昭盟地区到11月份就不能施工,所以有效工期只有40天,否则就要延迟一年。</p><p> 从本溪回盘锦后,郭景春即刻回到大板,马上与张秀山队长探讨选址方位,并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沟通,解决征地问题;还多次与施工队协商施工事项,保证工程进度;可以说是历尽千难万险,纪念墙终于如期峻工了。</p><p> 郭景春,顶天立地男子汉!</p><p> </p><p><br></p> <p>  16.白音汉本溪知青点旧址纪念墙座落距大板镇正南42.3公里村路右侧的一个大沙坡之上,特意查看了一下它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18.813、北纬43.327。</p><p> 纪念墙背向的一片黄沙地远远的延伸到高耸的白音汉山,正面一眼望不到边的红柳,是当年白音汉青年林场栽种的,树林的尽头处是查干沐伦河与西拉沐伦河的汇合处,这查干沐伦和西拉沐伦是蒙古语,它的意思一个是白水一个是黄水,这两条养育着巴林草原同胞的大河汇流后流向了西辽河。</p><p> 纪念墙左侧指向的西拉沐伦河对岸的翁牛特旗玉田皋,正是当年昭盟知青榜样柴春泽奋战的地方。纪念墙右侧查干沐伦河西南岸,当年全旗军民会战修建的那斯台渠,早已被四十多年的草原风沙掩埋的毫无踪影。</p><p> 赘述纪念墙的地理位置,是为了夸它:天道,地理,人心合一。</p> <p>  17.《情系草原白音汉林场本溪知青点原址纪念墙揭幕仪式》于2018年7月29日上午9时隆重举行,仪式由蔡英主持。这位外表柔弱的女人具有将数条小溪挽成河的气场,她是白音汉知青群群主,纪念墙知青们募捐的资金经她的手集散,如果将白音汉纪念墙比作人生阶段性赛式,她打满了全场。</p><p> 今天,她站在主持人的位置是众望所归。她说:“今天,我们激情满怀,心潮澎湃,因为经过一年的努力,酝酿,施工建设,白音汗林场本溪知青点原址纪念墙揭幕仪式终于隆重举行了”。</p><p> 这张照片是1976年7月赴昭盟前夕,蔡英与妈妈在本溪永丰曙光照相馆留影。</p> <p>  18.在欢快的《步步高》乐曲声中,主持人蔡英宣布来宾入场。</p><p> 大板镇领导,原白音汉林场干部职工,来自白音汉、海申、下石、查干花、草原站五个青年点的本溪知青身披红色的丝带走上了主席台。</p><p> 每个人都在纪念墙上的红色的幕布上庄严地签下自己的名子,让历史告诉未来,本溪知青在昭盟的过往,是史诗,需要记载;是传承,需要分享。 </p><p> 会场依纪念墙作背景,两道弧形彩虹拱门装饰前台,左手边是蒙古包,右侧是十米帐篷用于会餐,帐篷外平地支起的大锅里烀的手把羊肉,帐篷与主席台之间红伞之下是音乐台。</p><p> </p> <p>  19.鞭炮齐鸣,原始的草原响起爆竹,是碰撞,是宣告,本溪知青点原址纪念墙揭幕仪式,需要山河认知。</p> <p>  20.揭幕的这一刻,无需刻意,每个人都奋力将手中抓着的红色的幕布揭下抛上了天空,如此默契是因为共过情。</p><p> </p> <p>  21.由下石青年点王永刚指挥,全体齐唱歌曲:“毛主席教导记心怀,一生交给党安排,笑酒满腔青春血,喜迎全球幸福来”。这首歌的词曲,无需重温,只要旋律响起,在场每个人都扯开嗓子,高声唱出原声,原词,原调。</p><p> 是激情的流淌,更是心灵的共鸣。</p> <p> 23.白音汉知青潘子旭宣布纪念墙集资与建设情况。</p><p> “今天,大家站着的这块土地就是当年白音汗林场青年点河西分点原址。</p><p> 巴林草原留下了我们的激情、理想和汗水,也留下了浪漫的爱情故事,更留下了我们一生都无法忘却的青春记忆。时代前行,当年的青年点变成了良田,知青心中不免怅然。2017年9月,身居盘锦的郭景春提出能否在青年点旧址上建一个纪念标志的想法,经过方案论证,资金幕集等工作,在大板镇政府和大冷村村民的支持下,纪念墙于2017年10月峻工”。</p><p> “凝视着眼前这面墙,她仿佛是一块巨大的芯片,将我们当年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储存在里面;又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电脑,基础是主机,墙体是屏幕,刻在墙体上的字体就是按键,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只要站在墙前轻点按键,当年的情景就会一幅幅,一幕幕展现;她更像一座历史的丰碑,屹立在查干沐仑河畔,大青山脚下,它将永远纪录着,曾经有那么一群本溪知青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的那段日子。致敬郭景春,致敬张秀山”。</p> <p> 24.白音汉知青张兆辉宣读知青墙前言</p><p> “43年前,全国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以曲广荣为代表的本溪红卫兵小将,高举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大旗,从千里之外的本溪来到了巴林草原,立志把青春献给党,扎根农村一辈子,成为了当时知青的领头人和开拓者,在巴林草原建立第一个白音汉林场河东青年点”。</p><p> “白音汉青年点实行三级管理,即驻点农村干部,市派代队干部,知青点委会组成的管理体系。每天早操、劳动、政策学习是一天的工作内容,唱歌,喊口号上工,是当地的一道风景”。</p><p> “在林场,我们学会了打草,种地,种菜,打柴,拾牛粪等劳动技能;我们建立瓦场,生产成品瓦六万块,改善了当地农、牧民的住房条件。我们的付出永远留在记忆中,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社会”。</p><p> “ 知青生活给了我们人生启示,磨炼了意志,实现了我们由学生到荣动者的转变。知青精神对我们的一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引导我们正确的方向,为立足社会,事业有成打下基础。也有光环,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是当年老知青的徒步,才有后来五百人的壮举。白音汉青年点是本溪知青赴昭盟的源头,在此建墙意义深远,要世代继承,世代发扬,让知青精神永放光芒。纪念墙永远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会常回来看看”。</p><p> 最后,张昭辉向知青墙深深鞠弓,表达敬意。</p> <p>  25.当大板镇张雷书记走上台时,主持人蔡英为他献上红色丝巾。</p><p> 张书记说:“七月的巴林草原,一碧千里,在这草原最美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可亲可敬的知青朋友们。能参加白音汉林场知青点原址揭幕仪式是我的荣兴,我代表大板镇党政班子和人民欢迎知青回第二故乡。 </p><p> 当年,你们抓学习,干农活,建瓦厂,搞会战,汗水洒进草原,梦想播种草原,你们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在你们身上体现的知青精神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知青精神是一种情怀、境界、血性和品格;是自信、自力、自强的意志;是忠诚,担当奉献,吃苦的精神;是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是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p><p> 今天仍然需要知青精神,知青精神需要被赞美,弘扬,传承,我们要向知青们鞠躬、致敬!正如你们看到的,巴林草原永远是你们的家,不忘初心,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p> <p>  26.原白音汗林场刘爱民书记讲话:</p><p> “我非常激动,42年,一切都变了。当年你们是年轻的小伙,漂亮的大姑娘,你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了这里,你们给国家减负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种地,养畜,修渠。</p><p> 如今你们当中许多人成了栋梁,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为你们高兴,觉得脸上有光。今天你们来了,不忘本,给我们增彩了。</p><p> 祝纪念墙揭幕仪式圆满成功!</p> <p>  27.带队干部周全峰师傅讲话:</p><p> “我代表三届七位带队干部致敬白音汉林场的干部职工,致敬以郭景春为代表的知青们为知青墙建成立下的汗马功劳。</p><p> 2、3年的知青生活,你们经受了锻炼,有这三年垫底,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纪念墙是为了纪念过去,不忘记过去,更好地走向未来。</p><p> 预祝知青墙揭幕仪式圆满成功!”</p> <p> 28.白音汉青年点长李福玉讲话:</p><p> “我专程 从澳大利亚赶回来,参加揭幕仪式。感谢为纪念墙策划、建设、落成付出的同学们,是你们的付出,才有了42年后今天的相聚。</p><p> 跨过了两个世纪,我们的人生也从青年到中年老年的转折。岁月的沧桑历练洗尽了我们青春年华和青春浪漫,却洗不掉知青的友谊。知青墙建成了却心愿,将我们连在一起。朋友是树,人生路上有多种树,休息时间要浇树。</p><p> 祝知青友谊长存,明年在聚”。</p> <p>  29.原白音汗林场生产队长许学峰讲话:</p><p> “今天站在这个地方就是当年河西青年点的原址,心情很激动,四十年沧海桑田,当年,有幸与张秀山搭班子一年,收获颇多。</p><p> 难忘初到青年点,第一次吃手抓羊肉,瘦的肥的都咬不动;第一次劳动,河西苗圃蹲着拔草,累得都站不起来了;第一次偷骑老乡的驴,给驴累扒下了,自己也铲伤了;偷吃老乡的西瓜,毁了一地秧苗。种种经历在告诉我们世间的未知和深浅,感恩这段经历”。</p><p> “作为亲历者,知青精神是值得赞美的,知青是一代有理想,有抱负,有生命激情的人,知青精神是值得赞美的。那时的我们有着家国情怀,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珍视友谊,乐观豁达;就是当年的不愉快,经过岁月的积淀,都酿成了值得回味的趣事,知青精神是我们享用一生的财富。</p><p> 感谢林场领导,带队干部;感谢郭景春,潘子旭,蔡英,张昭辉等人为知青墙建设所做的贡献;特别要感谢七五届老知青,没有他们徒步从本溪到沈阳,坚决要求到昭盟上山下乡的行动,就不可能有第二年五百多知青下乡到昭盟,不可能有我们青年点,也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相识相聚在这里。</p><p> 在此,我对老知青充满敬意和感谢,并深切怀念老同学毕乃斯和已经逝去的知青战友”!</p> <p>  31.白音汗林场青年点75届知青王莉萍代表讲话:</p><p>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踏着当年青春的足迹,又回到了40多年前我们生活过白音汉林场,同时庆祝白音汉青年点原址纪念墙揭幕仪式。共同的岁月,给了我们共同的经历,感受,渴望和行动。祝知青墙揭幕仪式圆满成功,祝知青友谊天长地久”!</p> <p>  32.白音汉林场青年点76届知青代表孙振才讲话:</p><p> “忆往昔,感慨良多,知青战友们,在茫茫人海中我们不期而遇,同奔巴林草原,同吃,同住,同劳动是百年修来的缘份。</p><p> 二、三年的时间,结下了最纯洁、朴实、高尚、浪漫、动人、坚实、永恒的亲情。有风有雨也有歌,有苦有累也有乐,有的是一同走过的青春岁月。</p><p> 回城后的每一次聚会都是人生的盛宴,无论什么都在变,不变的是知青战友情。珍惜今生的相遇,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时光不老,我们不散”。</p> <p> 33.下石青年点由靖代表讲话:</p><p> “ 今天的天气很热,大家心情也很激动,站在这里看到这面墙,想到当年白音汉青年点住房,看来条件都很艰苦,当年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今天在这里作了些回忆,特别是我和下石青年点的知青有幸一起参加纪念墙揭幕仪式,我代表下石青年点表示衷心祝贺”!</p> <p>  34.海申青年点孟昭峰孙女孟庆禾,用爷爷教的蒙语向大家问候引得全场阵阵欢笑声。</p><p> “ 今天,我踏上了爷爷四十多年前放牧的巴林草原,荣幸地领略了内蒙古同胞的风情,品尝了奶茶的醇香,心里特别高兴。</p><p> 一路之上看到爷爷奶奶们像小孩一样兴奋,我还有些奇怪,看到当地像亲人般对待,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本溪和巴林右旗的两地思情是爷爷奶奶们一生的牵挂。 </p><p> 今天,我和爷爷重回昭盟,看到祖国内蒙古大草原的苍茫,辽阔,深感自豪。作为本溪昭盟知青的第三代,有理由把巴林右旗和本溪的情愫深深地传承下去,我回去要向更多的小伙伴介绍巴林草原,让更多人了解它,热爱它。像歌里唱的那样,如今依偎在草原的怀抱,就让这约定凝成永恒”!</p><p> 这是本溪昭盟知青第三代的守望。</p> <p>  35.海申点关茉莉,下石点王永刚配乐诗朗诵《知青墙,我为你守望》</p><p> 男:今天,西拉沐沦河里的每一个朵浪花都在尽情地歌唱</p><p> 女:今天,赛罕乌拉山的每一片绿叶都张开了欢迎的翅膀</p><p> 男:今天,白音汉本溪知青点旧址纪念墙揭幕仪式在这里举行</p><p> 女:从此,这面墙就镶入了本溪知青对巴林草原更多的追忆和守望。</p><p> ……</p><p> 男:在此,我们要感谢白音汗林场知青战友们。当年巴音汗林场是本溪知青赴昭盟的源头,在此建墙,意义不同寻常;</p><p> 女:在此,我们还要特别感谢郭景春等所有为知青墙建设做出贡献的知青战友,你们的奉献必将载入史册,向你们致敬!为你们鼓掌!</p><p> 男:是你们,是你们建起的这道知青墙,让本溪昭盟知青,念有所及,情有所依,思有所想。</p><p> 女:这道墙,向草原而生,依草原而立,像一幅画卷承载着一段历史。 </p><p> 男:这道墙,是历史连接着未来,生生不息,是传承,是分享。</p><p> 女:这道墙,你承载着太重的分量!因为你已嵌入更多的灵魂和守望,激励着后人对这片热土的畅想。</p><p> 男: 啊!情感无痕,</p><p> 大爱无疆。</p><p>(合)情感无痕,大爱无疆!</p> <p>  36.全体合影。</p><p> 红色是这张照片的主色,红色的拱门,红色的幕布,红色的丝巾,迎风飘扬的红旗,汇成了红色的海洋,是喜庆,更是神圣!</p><p> 如今,有关昭盟的一切活动,红旗从来都是主宾。现代人可能不太理解,但我们每一位昭盟知青都懂得,红旗是我们那个时代青春的标配。</p><p> 参加揭幕仪式的有白音汉青年点32人,海申青年点11人,下石青年点10人,查干花2人,草原站1人。大板镇党政领导,原白音汉林场干部职工,大冷村村民等,共100多人参加。</p><p> </p> <p>  37. 图为白音汉知青许学峰在唱蒙古歌曲《父母的草原母亲的河》,歌者饱含深情,路庆祥倾情聆听。</p><p> 在揭幕仪式上,海申青年点伙食长路庆祥站在烈日下,认真聆听每一位代表的讲话,有人递伞过来,他摆手婉拒,他说:“每一位讲话都那么好,是对我们那段知青历史的考量,对人生过往的追忆,对无悔青春的重温,所有讲话都是真诚的,所有细节都似曾相识,他们站在烈日下讲述,我怎能打伞。我要致敬每个讲话的人”。</p><p> </p> <p>  38.在纪念墙揭幕仪式现场,下石青点的知青们以纪念墙为背景,在红色的拱门下高擎印有青年点标志的红旗,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演绎着青春时代的豪迈和激情。</p><p> 有人曾说:崇高向前一步就是滑稽,而作为从那个时代过来的我们,感到的却是一份亲切,这张照片的每一个细节仿佛都有我们青春的符号在跳跃,嘻戏不失庄严,滑稽回归崇高。</p> <p>  39.查干花青年点的刘立杰和下石青年点的王永刚是1977年末由巴林右旗一同参军入伍的盟友加战友,得知白音汉知青点原址纪念墙揭幕仪式举行的日期,刘立杰携夫人黄桂艳一同全程参加了活动。</p> <p>  40.草原站青年点的尚江在与蔡英通电话中得知,白音汉青年点原址纪念墙揭幕仪式即将举行,参加仪式的几个青年点的知青们正坐火车赶往,尚江当即表示:我也去。</p><p> 于是他独自一个人驾车追赶,几乎与大家同时抵达大板,其辛劳可想而知。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多么像当年赴昭盟一样,一旦目标确定,义无反顾。</p><p> 纪念墙揭幕仪式上的许多照片都出自尚江之手,特别是航拍的照片都是他新购机器的杰作,这里有设备的先进性,更多的是饱含着作者对昭盟的深情。</p> <p>  41.郭景春作为白音汉本溪知青点原址纪念墙的倡导者和实施者,他举起了酒杯:祝酒!干杯!</p><p> 雄伟是赛罕乌拉山的梦,</p><p> 辽阔是查干沐仑河的梦,</p><p> 蓝天是巴林草原雄鹰的梦,</p><p> 知青墙,让本溪昭盟知青的青春梦,梦有所依,成为永恒!</p> <p>  42.在纪念墙现场录音棚里,王永刚、关茉莉、于美芬、杨英、张微、方明、黄亚芬、由靖携夫人尽情地唱着。</p><p> 悠扬的歌声,手扒肉的膻味和套马杆酒的醇香弥漫在巴林草原的上空。</p><p>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汇成歌,汇成一支深情的歌;一支拨动着人们心弦的歌;一支蹉跎岁月里追求的歌;一支难以忘怀的歌……。</p><p> 歌唱着我们共同走过的青春岁月。</p> <p>  43.白音汉林场青年点原址纪念墙在巴林草原上昂然屹立!它的建立标志着在中国内蒙古大草原上永久记录下了本溪知青的历史痕迹,1975—1978年本溪知青在这里生活、劳动的朝朝暮暮都影印在青年点的纪念墙里。</p><p> 纪念墙——本溪知青历史的见证。向巴林右旗白音汉林场全体本溪知青致敬!向为建立青年点纪念墙认捐的本溪知青敬礼!</p><p> 捐款人:郭景春 、张兆辉、潘子旭 蔡英、任金刚、孟宪新、苏淑华、孙振才、韦波、任文林、姚晓平、孟旭光、刘秀英、杨光耀、王庆平、许学峰、王善林、康翠、崔鸣、李福玉、带队干部周泉峰。</p><p> 在这里还要述讲一件事,如果说纪念墙是以建筑的形式在巴林草原留下了历史痕迹,那么本溪知青当中还有人以生命传承的方式,与当地人血脉相连。在我们即将全部回本溪的前夕,笔者前往大板知青办告别,白主任见面道喜:本溪知青二代昨晚诞生,八斤大胖小子,儿子,媳妇一同落户本溪郊区。</p><p> 每个知青在昭盟所有的经历,都是生命的礼物,珍视所有的拥有!</p> <p> 44.下篇:重走昭盟路</p><p> 从1975年8月30日,本溪知青赴昭盟开始,到1978年7月份全体离开,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年。</p><p> 回昭盟的路充满激动,兴奋,寻觅,考量,抱恩,甚至是悲壮,走了又走,却从未停止过脚步。11个青年点的知青,通过不同的形式,都回去过。这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让600多人集体发声:忘不了,昭盟的知青岁月!</p> <p>  45.这是2018年8月29日傍晚,参加纪念墙揭幕仪式的知青们都回到了大板,兴奋地回味着仪式上的一景一幕。酒店的楼下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海申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军带车,打着欢迎回家的横幅来接海申知青回家。</p><p> 当年本溪知青在海申村的时候,赵军是小学生,是海申点知青谢宏老师的学生,因家远住校,知青于长生经常带他到点里吃住。他说:今天的成就与学生时代受知青影响有直接的关系。</p><p> 多少年,海申知青回村,作为书记他代表村里接待,作为兄弟他将知青们请到家里吃手把羊肉。曾有人好奇地问:你家的羊肉为什么这么好吃,总有与众不同的味道?他憨笑地说:“给你们吃的羊,提前一周圈养,玉米,豆饼精喂”。</p><p>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本溪知青大规模回青年点的过程中,在与所在大队的对接联系上,都是赵军书记帮忙联系的,赵军书记,你的恩情,本溪知青都记住了。</p> <p> 46.海申青年点的自然环境应该是本溪11个青年点中最艰苦的,直到离开都没通上电。地下100米以上是打不出水的,青年点日常用水,由伙食长路庆祥每天赶着毛驴车拉着水箱到5公里以外的机井打水,保证全青年点的日常应用,一年三百多天从未歇过,这种坚持,透着人性的光芒。</p><p> 海申村四个农业生产队,蒙汉杂居,沿狭长山沟分布,最远的4队翻过山就是巴林左旗。知青被分在沟外一队、二队。因地广缺水,主要种植谷子、高梁和乔麦,一上午铲一根垄,累得回青年点饭都吃不下。</p><p> 每天参加农业劳动的知青,晚饭后都结伴到生产队队部,在灯油灯下记分。年终评分等级时,知青们和老农坐在一起,生产队长喊到一个人名,到会的人一起喊:一等,二等……。当年觉得奇怪,参加劳动的知青怎么都是一等分,慢慢想明白了,原来知青中有些人是不参加劳动的。</p><p> 据于长生回忆:海申生产队每年9月30日结算一年的工钱。每天一等分是10分,分值0.45元左右。1977年年末出满勤知青领到工钱100元左右,孟昭峰最多120元,是当时一块上海手表的价钱。</p><p> 2018年7月回海申村,当时一队陆会计还说:1977年10月1日到1978年6月知青们的工资在生产队的账户上挂了好多年,也没人领。原来,知青们回本溪的时候,还没到结账的时间,等到结账了,又无法联系到。要不是当年的老会计提起,当年知青的工分钱被岁月封存了,却从未有人启及。</p> <p>  47. 照片前排中间王铁杰,左董振文喜欢新闻的人,右杨家旭生活委员,后排左谢宏,海申小学老师,后排右路庆祥伙食长。</p><p> 王铁杰是昭盟知青中下海经商比较早,且较为成功的人,1997年他旗下的本溪市特钢锻轧厂已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3处分支机构,公司扩大规模需要招工,他亲赴海申村招人。本溪昭盟知青中谁有难处找到他,出钱,出力,安排厂里就业。</p><p> 昭盟知青这份情就是与众不同,如果说回海申村招工是为了报恩;那么帮助知青度过难关是因为忘不了共同走过知青岁月的那份感情。</p><p> </p> <p>  48.这是1976年刚到海申村不久,海申青年点点委会成员在村头拿着蒙古版的中国地图,“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呢。这张照片是海申知青王晓平拍摄的,突然想起这样一句话:当无人鼓掌时,请为自己喝彩!</p><p> 感谢王晓平用他从家里带来的苏联卓尔135照相机,为大家留下了100多张青年点时期的照片。当年,王晓平还经常到周围的牧区,为许多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拍下了人生的第一张照片,他利用回本溪为大队修理机车轮胎的机会,将照片扩大,洗印出来,带回来送到相片主人的手里。</p><p> 王晓平当年的行为,也许没有刻意,但对当地牧民文化的影响和植入是深刻的。</p> <p> 49.离开海申村已经40多年了。 2018年7月29日,本溪知青们第八次回来了。</p><p> 海申青年点的房子已变民宅,西半部由于美芬当年的房东家居住,知青们每次回来都住在这里。东半部门锁屋闲,想进院看看都难。</p><p> 海申村委曾打算买回来,平时做招待所,本溪知青回来在此落脚,未来打造成旅游景点。结果价格没谈拢,只好按当年的原样,在海申村委后院复制了海申青年点,比例,结构完全一样,就连墙上糊的报纸,有的房间都是1976年的,是花五元一张买的。</p><p> 海申村的领导和乡亲的深情厚意,本溪知青都记住了。</p><p> </p><p><br></p> <p>  50. 孟昭峰当年是小马倌,用拖拉机手魏春的话说:放马都得选“着调”的人。因为“着调”孟昭峰吃了很多苦,放马的日子里,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马要吃草,人要吃饭,都是小马倌的活,晴天热,雨天湿,常常挑战身体的极限;更难耐的是好多天都看不到同类,人性的寂寞有时是残酷的,放马三个月回青年点连说话反应都是迟顿的,可还没忘记给青年点拉回一毛驴车柴禾。</p><p> 难怪白音宝利格羊倌的妹妹执意要与孟昭峰换帽子;也有人托老马倌说亲,愿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觉得他靠得住。</p><p>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起体肤……。古人用势不可挡的语言气势讲述励志一种必然,孟昭峰即是如此。</p><p> </p> <p>  51.在海申村陈永成是个有出息的蒙古族孩子,1977年海申知青参加高考的时候,他才15岁,帮着送水,经管物品。</p><p> 2017年知青回来时,他当众激情满怀背了一段话,原来是知青临别时关茉莉送给他笔记本上的留言,他握着关茉莉的手感谢当年的启迪:“念书是你的出路”。如今他是大板中学的教师,月薪七、八千,村里人老羡慕了。</p><p> 海申知青回乡 他请吃牛肉馅饼、荞麦饸饹,特别是海申点知青档案里没有下乡经历记载,退休时需要工龄认定的,都是陈永成专程到巴林右旗档案馆查阅,复印,盖章并寄到本溪的。本溪知青当年对他的影响,如今厚答。</p> <p>  52.海申知青陈永新用单反照相机拍下了2017年回乡的情景:查干诺尔镇(原羊场公社)领导、海申村干部、各村民组组长和当年老书记,大队会计,供销社售货员,民兵连长,拖拉机手等乡亲们与知青的合影。</p><p> 照片上的知青有:孟昭峰、杨家旭、 陈永新、邢立军、董振文、马吉杰、高福兴、王昭平、吴士军、方明、高春莉于美芬、宋庆玉、邹丽娟、黄雅芬、杨英、王月芳、潘爱芹、关茉莉。</p><p> 海申青年点此次回乡还有着特殊的意义,掀起了本溪知青重走昭盟路的高潮,在此后的二年的时间里,本溪昭盟11个青年点都组织了集体回乡活动。</p><p> </p><p> </p><p><br></p><p> </p> <p>  53.巴彦尔登五千亩青年点知青们最引以自豪的是——青年点的房子是自己盖的。</p><p> 五千亩是牧区,世代居住在蒙古包里的牧民是不会盖砖瓦结构房子的,是本溪派了一个瓦匠,一个木匠,领着一帮知青,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盖了十间大瓦房。房子窗台以下的青砖和搭炕的青石板是大板王爷夫人古墓出土的,房梁用的檩子是本溪拉去的,房盖是用草原红柳编制成网,用碱土和草抹平上瓦。 </p><p> 随着房子的峻工,诞生了一批知青木匠、瓦匠。这就是本溪昭盟知青工匠和工匠精神的起源。</p><p> 五千亩青年点位于大板镇的东南方向,距大板30公里,现名为胡斯台嘎查村,以牧业为主,有五个牧业小队,查干诺尔,巴彦尔登,毕力古太,塞胡都格,额斯格,其中毕力古太离青年点60多公里。 </p><p> 知青分在五个小队,平时集中住在五千亩机耕队附近青年点,春种秋收两季,随小队牧民劳动,平日在青年点休养生息,完全是蒙古民族的生活节奏。</p> <p>  54.阔别40年后,2018年8月26日,知青们回来了。</p><p> 五千亩以毕黑查干书记为代表的村委干部和牧民们身着节日的盛装,用敬饮下马酒,献哈达的仪式欢迎知青回家。一杯酒,从村最高长官的双手端起,知青用左手中指点酒敬天,敬地,点对方的额头,再点自己的额头后双手接过仰头一就而饮,然后书记夫人额尔灯高娃献上蓝色的哈达,这是蒙古族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p> <p>  56.在欢迎仪式上五千亩青年点点长高庆义代表知青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后,知青们最大的愿望去青年点看看。</p><p> 原来,青年点的房子已经扒了,青砖和青石板都被内蒙古博物馆收走了。那也一定要找到青年点原址看一看,跟着感觉走,大家都在努力寻找,残砖半瓦,似乎都在唤醒久远的记忆,突然有人说:快看,这断墙上有农业学大寨的字,是大队的一跺墙,青年点与大队毗邻,大家欢呼起来,“找到了,找到了”。</p> <p>  57.欢迎宴会上,查干毕黑书记给每位青年夹块手把羊肉送上,有的直接放到嘴里,表达最高的敬意。</p><p> 他说:当年牧民们儿结婚要找知青当伴郎,老人祝寿把最中央的位置让知青落坐,他们把知青视为最尊贵的客人。他小时候总爱跟着知青后面跑,听他们说话,看他们做事,充满新奇,想长大后要做像知青那样有文化的人,受人尊敬的人。知青对他的影响,让他受益一生。</p><p> </p> <p>  58.这是2018年8月26日第二次回昭盟时五千亩知青们在村委会东侧草地上的留影,下左起张亚杰,姜艳,关国英,杨君,郭术芳,朱瑞芳,陈凤英,陈芝,张淑静,梁霞。</p><p> 40年前的荒沙漠,如今已成为绿洲,如今女知青们依偎在草原的怀抱,手展蒙汉标识青年点红旗,怎能不陶醉其中,这块洒过青春汗水的土地,蕴藏知青岁月里最美的记忆。</p> <p>  59.坐在拖拉机上是五千亩知青杨德路,他以真诚自信,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五千亩知青们的尊重和爱戴,成为大家推崇的召集人。</p><p> 杨德路说:五千亩原来是草场的名子,五千亩诺大的草场为方圆百里五个牧业小队提供畜牧用草。七十年代初草场改为耕地,由机耕队负责,拖拉机是当年机耕队的当家设备,五千亩青年点就在机耕队附近,这台拖拉机就是当年的,它见证着42年前本溪知青在五千亩这块土地上劳作时的一景一幕。</p><p><br></p> <p class="ql-block">  60.在欢迎知青的篝火晚会上,在欢歌中,知青那业森推着牧民妹妹塔娜走进晚会现场,引来众人一阵欢呼和注目。那业森是五千亩知青当年的帅小伙,曾担任过蒙古孩子们的汉语老师,也曾被邀请随牧民们一起去草原站打草。塔娜和她的未婚夫门德与那业森当年是一个小队的,他们曾住在一个蒙古包,吃一锅饭,喝一壶酒,盖一床蒙古被,感情深厚。</p><p class="ql-block"> 如今,汉族哥哥回来了,那业森带着深情厚意到家里看望。得知晚上有篝火晚会,尽管因脑中风后遗症行动不便,塔娜还是让儿子开车将她送到晚会现场,那业森迎了上去,接了过来,知青与牧民的情谊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岁月有㾗,情感无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61.羊场公社下石青年点位于大板以东,距羊场公社只有6公里,是羊场三个青年点当中唯一通电的地方,青年点十三间大瓦房,自然条件是比较好的。有一奇观,就是青年点与伙房距离在百米之外,每天吃饭先在青年点门前集合,一路欢歌去吃饭,时代特色啊!</p> <p>  62.这张照片是1977年7月12日,参加巴林右旗知青代表大会的羊场公社下石,查干花,海申三个青年点的点长,先进知青代表,带队干部和羊场公社主管知青工作的领导会后在大板的合影。</p><p> 后排左:张金良、李玉坤,由靖,卢雪野。中排:谢宏,高带队</p><p>前排:左二关茉莉,左三邹丽娟。</p> <p> 63.这张照片下石青年点1978年7月16日从昭盟返回本溪途经沈阳时留影。下石青年点原有47人,照片上是37人,应该是有些人提前回本溪参加1978年高考,还有是当兵等提前离开的,所以就有了照片上缺席。看看风华正茂的自己,年轻真好!</p><p><br></p><p> </p><p> </p> <p>  64. 回城十年的1986年聚会时的照片,欢聚把大家带回难忘的知青岁月,虽然在一个青年点,但分在五个生产队,打草,拾粪,浇水,播种,铲地,打柴。由靖在乌兰漠河做机电维护工作,每天赶着毛驴车。</p> <p>  65.2018.7.30日参加白音汉知青墙揭幕仪式的第二天,下石青年点知青回到了下石村,在村委会门前与村干部群众的合影。</p><p> 当年的老书记刘德煜亲切地接待了他们,并将当年认识知青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招集回来同知青们见面。</p> <p>  66.查干花青年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青年点由1974年下乡的24名大板知青和1976年下乡的57名本溪知青共同组成。在知青大院里,他们情同手足,亲如一家。</p><p> 本溪知青到来之前,大队将青年点扩建成知青大院儿。知青大院建在村中央最好的宅基地上,用老书记王占一的话说:“好位置给知青盖房是大队集体的决定”。这句话今天听起来还是很有温度。</p><p> 查干花大队在羊场公社的东北部,距公社所在地羊场45华里,耕地面积五千四百多亩,属于半农半牧地区,几乎是靠天吃饭,劳动日值每十分工一元左右。</p><p> 柴油机发电照明,每天发电四小时左右,只能临时解决照明问题。村有一眼吃水井,是老辈人工挖建的,有四十米深,供人、畜两用。</p><p> 当时查干花大队以种植谷子为主,查干花的小米非常好吃,远近出名。</p><p> 就是这样一块土地,让本溪知青们魂牵梦绕;就是这样一届村干部,让本溪知青念念不忘;就这样一群哥哥姐姐,让本溪知青相亲一生。</p><p> </p> <p>  67.这张照片是1976年查干花本溪知青到青年点的第一张全体合影,背后是青年点的住房。</p><p> 摘至查干花知青时超英美篇:“总是惦记着那个不曾忘记的远方,再也按奈不住重返青年点的冲动。于是,我和曾经同睡一铺炕的知青战友李忠成商量,准备开吉普车拉上五、六个战友,去大板会会老知青、观赏一下“那达慕”、再回村里看看父老乡亲。可是,当我们在查干花青年点群里一提起这件事,群情激昂、跃跃欲试都要去,一下子有三十多人,只好改乘火车了。这样一来就不是我们几个人小范围的“自驾游”了,已然是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体活动了。此行查干花青年点点长张金良和马国富为总指挥,范彩霞秘书长,时超英,李忠成负责具体领导工作。</p><p>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查干花,寻找当年的足迹。</p> <p>  68.这张照片是本溪知青与大板知青在联谊会上的合影。</p><p> 2017年7月23日晚上,大板天驰酒店整个一层楼都属于欢乐的查干花知青年们。</p><p> 本溪—大板知青联谊会在这里举行,联谊会由大板知青乌云高娃主持,大板知青杨学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本溪知青马国富真情答谢;按照蒙古族的习惯,当大板知青向本溪知青敬献哈达时,本溪知青李忠诚接过酒杯连喝三杯,相逢的喜酒千杯不醉;经过深加工的手把羊肉,让知青们尝到了家乡的味道;豪放的歌声,曼妙的蒙古族舞蹈将联谊会推向了高潮。</p><p> 为了这次联谊会,大板知青筹备了多日,当他们 得知本溪知青要回查干花,李淑华、杨学文等人立即组建了筹委会,负责接待工作,他们多次商讨接待方案,从酒店规格、接待用车,日程按排到那达慕门票等事宜,细致周到,极尽地主之谊,唯恐委屈了远道而来的本溪知青的弟弟、妹妹们。</p><p> 查干花大板知青的哥哥、姐姐的深情厚谊,我们全体本溪昭盟知青也都享受其中,请接受我们由衷的敬意!</p> <p> 69. 观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应该是每个本溪知青的向往,在大板老知青的帮助下,查干花的本溪知青们不仅实现了愿望,而且居然以团体的方式坐在了主席台上,是何等的荣幸,也见证着老知青是多么神通!</p><p> 看赛马,正合我意。</p><p> 本届那达慕大会名子有点长,但还是需要记住, “中华一家亲巴林草原情 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庆那达慕 暨赤峰市第二届那达慕大会”,回乡的查干花本溪知青享受其中。</p> <p>  70.现任查干花村党支部书记龙海廷,提前赶到大板,接知青回家。原村党支部书记王占一组织村里秧歌队排练,要用最隆重的形式,欢迎知青回家。。</p><p>&nbsp; 2017年7月24日上午10点本溪、大板两地知青踏上了回村的路,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到了村口,知青刚一下车,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秧歌队更是尽情起舞,整个查干花村都沉浸在欢乐的喜庆当中,村民们用家中办喜事的方式,欢迎离开很久的孩子回家,当年的老队长,老乡亲与知青们相拥而泣,把酒欢庆。</p><p> 马国富,张金良代表知青讲话并送上锦旗:“难忘知青岁月,情系第二故乡”。</p><p> 是的,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带不走我们对第二故乡那份深深的怀念。</p><p> </p> <p>  71.多年来,幸福之路建设村知青与当年下乡幸福之路苏木镇、建设村两级政府保持着密切友好的往来,也是本溪昭盟知青大规模回乡次数最多的青年点。这一切都得益于李军,武淑文等召集人的个人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格,这是建设村知青们的幸运。</p><p> </p> <p>72.在1999年7月份,本溪昭盟知青建设村的李军、武淑文、粟伟、裴艳带着孩子和刘邦成点长等一行15个人踏上回昭盟的路。他们 乘火车、转汽车完全是按着当年下乡时路线走的。当时建设村的书记辛巨忠闻讯后,亲自到大板迎接知青和他们的孩子回家。</p><p> 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建设村,带着孩子们寻找当年的足迹。知青们来到了青年点原址旁,回忆着谁住哪个房间,哪个位置是厨房、猪舍。向孩子传教着当年知青的艰苦生活和远大理想,让他们了解父辈们怎么春种、秋收,怎样打草和游牧生活……15、6岁的孩子,当时也许是懵懂的,但随父母的昭盟之行定会成为他们生命中成长的力量。</p><p>&nbsp;&nbsp;&nbsp;&nbsp;&nbsp;孩子们在当地小巴图(王老板的外孙)引导下,上山骑马、钻岩洞让孩子们在狂欢中感知父辈们别样的人生经历和领略着广阔天地,无边无际大草原的风光。</p><p>&nbsp;&nbsp;&nbsp;&nbsp;&nbsp;父辈们的知青经历对本溪昭盟知青二代的影响是一定存在的。</p><p><br></p> <p>  73.每次回昭盟都有仪式感。</p><p>  2017年7月25日早,本溪市金山宾馆门前,一面红旗,五台轿车,24名建设村知青踏上了回昭盟的路。白音汉青年点任金刚赶来拍照,刘金亮、彭明德等兄弟点知青前来送行,建设村知青于海莉用图片、录像、解说等形式向本溪昭盟知青群的盟友们进行全程报导。</p><p> 在红旗的引领下,车队经沈阳,通辽,扎鲁特旗,巴林左旗,进入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到家了!建设村历届领导都来了,88岁老队长也来了,村领导和村民们将知青簇拥进了村部,</p><p> 在欢迎仪式上李军动情地说:“40多年了,感谢村干部帮我们度过生活的难关;感谢乡亲们的包容我们当年的不懂事。今天来了,就是要同建设村的老人,同龄人,年轻人之间架起一座桥,将本溪知青与建设村永远连在一起”。</p><p> </p> <p>  74.为了感谢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在欢迎仪式上,知青们送上一面锦旗:“千里归寻梦绕魂系建设村,万日重逢泪眼盈眶巴林情”。村党支部书记张学芳和村长郭久铭接过锦旗时热泪盈眶。同时知青栗伟还把他一幅获奖作品《白桦林》赠送给村部;知青马文超也将《天道酬勤》的字幅赠送给建设村部。三件礼物,一样的份量,代表着建设村知青颗颗感恩的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会议还没结束,请客的乡亲们就堵在大门口等着。从知青们到村里开始,大队请,小队请,房东送,村民请,真是盛情难却,情义深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久别重逢情义浓,&nbsp;离别情更浓,车渐行渐远,老乡还在远方目送远望...</p><p>车行驶到大板,接到了幸福之路苏木镇办公室主任给村支书的电话,镇长邀请本溪建设村知青观看那达慕大会,由办公室主任驱车引领,知青们来到了幸福之路苏木的四个蒙古包,奶茶飘香,镇长与知青一一握手,并盛情款待,美酒飘香,情缘意长,无限愿景,畅谈人生。知青们再次领略了第二故乡亲情挚谊,他们没有忘记知青,没有忘记那段不寻常的光辉岁月,回故乡的感觉真好!</p><p></p><p>  </p> <p>  75.几次回乡,知青们都要到青年点旧址上看一看,尽管现存只有一面山墙,用张学芳书记的话说,这还是特意保留下来的,为的是留个标记,给知青们留点念想,这话说到知青心里去了。怎样才能使这面墙永久保存下去?于是,立块石头刻上字作为青年点的标记就成为大家的共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是张学芳书记带人在附近大山里找到了适合作石制牌匾的大石头,然后用铲车将三吨重的石头拉回村里。牌匾上的内容都是李军设计的,并由村里请巴林右旗著名刻画大师精雕细琢,一块长1.6米,高0.9米,厚0.7米的石制牌匾就这样完成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从此,题为辽宁本溪七六届知青,正文:青年点旧址,落款:二O一八年七月的石碑,在巴林草原落地生根。</p> <p>  76、“悠悠游子心,满满赤子情”。摘至建设村知青李军的美篇《回乡纪实》:“2018年7月4日上午8:30分,庄严神圣的立匾仪式随着铲车慢慢升起而开始,一块重约三吨的石头牌匾在铲车的作用下,随着人们的号令,稳稳地座落在事先砌好的基座上。</p><p> 耸立的牌匾屹立在原青年点旧址的对面,凝视着原青年点旧址,像一尊威严的守护神,守护着本溪的知青们。谢谢建设村的领导,为了这次立匾仪式,推迟了村长改选动员会,并排除干扰,毅然决然选址于此,且承诺每年将对牌匾进行维护,让它永远屹立在建设村这片土地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随着牌匾坐立稳当,万炮齐鸣,掌声响起,赤红的鞭屑像彤红的地毯,铺满匾前的空地,知青们给牌匾披上了红色的彩绸。</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巴林石旗驻村第一书记剪彩,张学芳书记代表村委会讲话,诚挚邀请并欢迎知青常回家看看,不忘初心,不断进取”。</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专程从大连日夜兼程赶到现场的刘邦成点长代表知青讲了话:“这次我们立碑是让我们永远不忘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们要把根留住,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牢记那段历史,记住你的父辈们远行千里扎根草原的雄心胆略。</p><p>&nbsp;&nbsp;&nbsp;&nbsp;&nbsp;至此,知青们四十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知青们纷纷走到石碑前拍照留念,把根留住”!</p> <p>  77.草原站青年点是本溪知青点人数最少的,共32人,是牧业区。刚下乡时分在牧民家居住,1977年3月份才搬入砖瓦结构的青年点房子。知青年们在牧业生产队,同牧民们一起打草,拾粪,收拾羊圈。</p><p> 从本溪带去的蜡烛是最初的照明。后来,本钢动力厂支援了电力设施,帮助安装,使青年点和全村牧民都过上了有电的生活。</p><p> </p> <p>  78.1976年7月31日上午,在本钢运输部召开的本钢赴昭盟欢送会后,时任本钢热轧厂党委书记尚江的父亲尚洪宝提议到市政府给孩子们照相,厂吉普车专程送达。前排右起尚江,张万学,于佳娣,后排左起于佳娣的父亲于海川和办公室同事。</p><p> 这张照片是尚江的父亲拍摄的,照片很有时代的特征,领袖的画像和时势的标语位置是突出的,照片中的主人是从属。我们这些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没有违合感,多的是神圣和珍贵。</p> <p> 79.1978年8月2日,草原站知青和2名带队干部,在本溪儿童乐园合影留念,今天看来是多么珍贵。</p><p> 前排左5是修建公司带队干部张庆武,当年37岁,非常有经济头脑,带领知青到坝后拉盐卖给牧民,再从牧民手里花5分钱买一斤奶,6分钱买一个鸡蛋,给知青们增加营养。比知青只大十几岁的张师傅,在离家千里之外,给30多个孩当家长,代职父母,现在想起来都让人肃然起敬!</p> <p>  80..这张照片是1977年回本溪过春节期间在照相馆照,后排左起是程百玉,魏玉龙,彭明德,前排左姚传辉,右刘金亮。</p><p> 刘金亮是草原站青年点点长,程百玉是伙食长。1978年的春节,他俩是在草原站青年点度过的。远离家乡,亲人,两个人孤独地坚守着,因为知青都回家过年,青年点的猪要喂养,粮食和固定资产没人看守不行。十八、九岁的孩子就把全点的家当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当春节后知青们返点时看到刘金亮、程百玉长发披肩,像野人一样,女同学都哭了,留的泪是热的,是感激,是怜爱。</p><p> 四十年过去了,每年的聚会这段记忆都是一段不老的话题。</p> <p>  81.2019年8月18日,草原站知青相聚在本溪樱花庄园,回忆当年的劳作,会战,有打油诗为证:</p><p>知青难言岁月苦,风吹雨淋面朝土;</p><p>白天黑夜炼体魄,日出月落劳筯骨;</p><p>打草放牛斗严寒,夏抢粮食战酷署;</p><p>个中滋味谁能懂,只有自己最清楚。</p> <p>  82.巴彦琥硕青年点的地理位置曾是许多本溪知青很羡慕和向往的,因为它离大板很近,只有五公里,青年点门前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p><p> 很奇怪,离大板这么近,居然也没有电。刚到青年点不久,父母单位的国庆慰问团来了,看到因为没有电,知青的日常生活很苦,于是慰问团成员单位市政府、交通局、电业局、教育局等单位的领导马上研究解决办法,立即决定由本溪支援电力设备和安装,很快设备就到了,知青们欢天喜地的参与了立杆,布线等劳动,从此知青和附近的牧民过上了有电的生活。</p><p> 巴彦和硕大队有6个小队,其中金星小队,红星小队,白音敖包小队,白音和硕小队是牧业队,友联,友爱是农业队。</p> <p>  83.巴彦琥硕青年点于2016年8月2日举办了“四十年,再聚首”联谊会,会议由金剑跃主持,张放点长讲话:“40年前,我们告别父母,亲人,去广阔的巴林右旗草原,开始了完全不同的插队生活……”。</p><p> 常井军代表知青讲话,他说:“40年漫长岁月的洗礼,昔曰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如今是饱经风霜、年过半百的爷爷奶奶。时光流逝,隔不段当年知青的情怀,岁月沧桑,抹不掉心头记忆”。</p><p> 常井军是下马塘641厂的子女,从1976年赴昭盟,就再也没离开过。1977年当兵,考上军医大学,安家立业,直至退休都没离开过赤峰。人生百转,他以另一个身份—职业军医,留在了昭盟。每有盟友到昭盟,他都尽地主之谊。</p><p> 摘至卿《四十年 再聚首》美篇: “40年能再次相聚是缘份,是你我之间那份知青情谊,是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青春岁月,烙在你我心中深深的印迹”。</p><p><br></p> <p> 84.2018年8月3日,巴音琥硕的知青们又一次踏上了回昭盟的路,他们为此行起个具有时代色彩的名字:寻梦之旅,组织者邱文利。</p><p> 当地牧民向知青们献上了哈达,用手把肉,奶茶,迎宾酒招待知青回家;</p><p> 知青们向村里献上了锦旗,上面写着: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 ,美好的记忆相伴永远。</p> <p>  85.青年点的房子已经不在了,坐在原址的草地上,回想着当年发生的故事,挖草坯、盖房、植树造林、打草、放牧……感慨万千。</p><p> 刘立敏回忆:刚到青年点时房子没盖好,她和叶淑华被分配到牧民居住,房东给刘立敏起个蒙古族的名字萨拉娜月寓意月亮,给叶淑华起叫陶娅,寓意太阳。看着女房东用玉米碾碎炒熟放在陶瓷坛里储存,用奶茶冲泡就是每餐的主食,多少年了,记得还是那么清晰。</p><p> 王凤轩回忆:刚下乡时,他被分配到红星小队,在知青伙房做饭,空闲时他就到附近草甸上帮忙捡羊羔。母羊下羔后会将胞衣舔净,然后原地站着呼唤人,寻着母羊的声音,来到母羊身边,一定有羊羔,用墨笔在母羊和羊羔耳朵同一位标上同样的标记,把羊羔放在筐里送到羊圈,晚上母羊回来,按着标记将羊羔送给母羊喂奶,如弄错了母羊会用角顶跑拒收的。这个世界有无数个新奇需要我去认知呀。晚上收工,牧民老奶奶会送上一大青花碗羊奶当水喝。40多年,现在还保留着当年用碗喝奶的习惯。是故意,更是想留下与昭盟有关的一切记忆。</p><p><br></p><p><br></p> <p>  86.白音虎硕敖包青年点位于通往内蒙古坝后的国道旁,这国道也叫战备路,距中苏边界240公里,每天来往军车无数。</p><p> 青年点西边是某部二营住地,敖包大队曾住师部。青年点被编为二营编外连队,与战士们一起训练活动、看电影、打蓝球。在青黄不接时,二营首长给青年点送蔬菜。那时18岁的知青切深体会了军民鱼水情是啥样的,也是人生的第一堂国防教育课。</p> <p>  87.熬包点经历了一件每个本溪知青年都有记忆的事,就是发生了交通事故。原来,载有敖包知青的车行驶到辽中时发生意外,致当地一骑车女子当场陨命,因客车侧翻,车上的知青只是受到了惊吓,发毫无损,后被安排到其它车上,行至大板。</p><p> 到大板后,乘坐这台车上的知青全体合影,由组织上统一安排将相片寄给家长和本溪市主管领导。</p><p> 一直很担心司机的命运,还曾多方打听过交通事故的定性是否参杂了政治因素。还好那名肇事司机提前从监狱释放出来,恢复了工职。</p> <p>  88.敖包青年点房子盖好了,知青们都从老乡家里搬到了青年点,这张照片是在青年点前集体合影。</p><p> 敖包青年点宿舍在全盟都很有名,号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后悔”的建筑。屋子里有水井,院子里有操场,蓝球架,饭厅有乒乓球案。房屋工字结构,中间是点委会办公室和带队干部宿舍,前二排是知青宿舍,后面是伙房。</p><p> 敖包青年点在管理上也是全旗一流的。曾在1977年全旗先进代表大会上被评为先进集体,栾彦军副点长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p> <p>  89.知青被安排到了一队和二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这张照片是被分配到二队的知青,走在去老乡家的路上,他们打着红旗,背着行李,队伍外面还有个喊口令的。尽管岁月的斑澜,使照片颜色渐退,但青春的味道都在,时代的色彩仍然是那样的鮮活,充满着生机。</p><p> 询问了好多当事人,都无法辩认照片里打旗的人,走在队伍外边喊口令的人姓氏名谁?只好这样认定吧,我们每个本溪昭盟知青都是那个打旗、喊口令的人。</p> <p>  90.这张照片是2001年本溪知青赴昭盟25周年纪念活动,敖包知青的合影。站着前排左三为曲广杰点长。</p><p> 她说:我很幸运,在昭盟所遇的各级领导都是党性强,政治水平高,有爱心,有责任心的领导;与我搭班子的知青战友都是质朴善良的人,我们齐心合力,将众多单位知青拧成一股绳,使敖包青年点成为全旗的模范点。</p><p> 最感动是刚下乡我水土不服,全身浮肿,公社,大队书记,带队师傅都很关心,开会商讨如何治疗解决。</p><p> 最难忘的是在大队当民办教师的经历,担任初中六、七年级混龄全科教学工作。全班18个学生,六年15人,七年3人。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18岁。班里经常有人请假去换盅(订婚)。</p><p> 我每天时间很紧,但很充实。主科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副科有音乐,体育,美术,两班交替上课,一班上课,二班写作业。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辅导,7年三名学生都考上高中,只有一个男同学史中华读了高中,两个女因为都已换盅了男方家摧结婚而放弃了。</p><p> 在教书期间,因在大队同部队师部一起吃饭,体育课找警卫员训练基本技能,打蓝球等。组织排演《长征主歌》《绣金扁》等文艺节目。</p><p> 在昭盟, 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让我生命更有意义!</p><p><br></p><p> </p><p> </p><p><br></p> <p>  91.2018年8月15号,栾延君带领着鞠利明、李世山、刘春发、白广华、王继明,范玉珍、张莉英、孙宝荣、于琴回到了阔别40多年的敖包村,到达村口时,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p><p> 巴彦虎硕于镇长、岳副镇长同知青们亲切握手,交谈,合影。欢迎宴会上敖包村杨书记举杯:欢迎知青回家!村老书记,当年的伙伴闻讯赶来;老队长,老保管员全程陪伴。</p><p> 当年敖包青年点房子还在,敖包村杨书记陪同知青们来到了青年点,村、镇领导及乡亲们合影留念。</p><p><br></p> <p>  92.白彦虎硕四家子青点知青是充满活力和友爱的群体,如今本溪昭盟知青活动他们参加的人数最多,盟友之间大事小情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本溪昭盟知青的情份在他们心中很重、很重。</p><p> 当年在昭盟,也就是1976年8月到年底四家子青年点的知青们主要是参加生产队的割草,秋收等农业劳动。作为矿务局子女,他们继承了父母吃苦耐劳的本事,很快就成为干农活的好手,累得趴在谷子地上拔草,也不甘心落后,深受当地农民的称赞。</p><p> 知青点是通电的,因二个生产队用一个变压器,晚上照明的白炽灯像红色的萤火虫,生活的辛苦可想而知。</p> <p>  93.这是四家子青年点12名知青,在2001年8月4日参加本溪昭盟第一次联谊会的照片。</p><p> 相逢的喜悦,让大家共同回忆起了当年在青年点的往事。1977年春节过后,分在四个生产队的知青工作进行了调整,一部份人调到水利队,参加草原上最古老传统的沙漠打井劳作;还有一部份调到酒厂参加酿酒、做粉条、养猪等工作。艰苦的工作,开阔的视野,磨练了意志。</p><p> 1977年末,矿务局部分子女招工回城。</p> <p>  94.在2018年8月13日白音虎硕四家子点的知青李萍、张宝宽、沙德文、宋书刚、孔庆顺、杨朋喜、杨树海、黄瑞、李素芬、周丽燕、张凤梅和丈夫老王一行12人回到了阔别40多年的四家村。</p><p> 四家子村刘书记和村委会的领导班子成员热情的接待了知青们,并举行了欢迎仪式,一边吃着手把肉,一边喝着套马杆酒,这种吃法是重温。</p><p> 张凤梅回忆说:当年她被分配在蔬菜队,发现当地人把蒜苔当草扔了,于是她跑二里地回青年点套上毛驴车,将蒜苔拉回青年点。后来,当地人也学着开始吃蒜苔了,沿续至今。张凤梅怎么也没想到,她捡回蒜苔用来改善青年点伙食的行为改变了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的饮食习惯。</p><p> 本溪知青在昭盟,饮食文化的影响是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p> <p>  95.李萍说: “刘书记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又领我们参观了原青年点旧址。当时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看到了青年点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十八、九岁刚去昭盟时的情景,一晃44年过去了,还犹如昨天。</p><p> 当时四家子领导班子换届,刘书记很忙,还不让我们走,真是开心快乐啊!有机会我们还会回去的,回到我们想念的草原第二故乡,想念我们的亲人”。</p><p><br></p> <p>  96.幸福之路胜利青年点鮮为人知的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过山是外蒙,古时的点将台,近代的备战洞,仿佛都在诉说着军事上的地位,被称为国防第二道防线,本溪知青也被纳入大队民兵编制。</p><p> 胜利青年点偏远的地理位置,也是不通电的,有二个农业队,一个牧业队。青年点位于村中,三排房子,前排是伙房,仓库,中间是知青宿舍,后排是尾房。知青被分到二个农业队,种地,打草等农活。</p><p> 本钢总医院的李连江被分配在胜利青年点,他和白音汉林场青年点陈书斌、任文林,是本溪昭盟知青的风云人物,他们当年“弃工从农”的行为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是青年人的勇敢,理应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p> <p>  97.这张照片极具时代感,是1976年7月31日本钢机修厂党政领导与赴昭盟的知青在本钢厂区的合影。</p><p> 前排是厂主要领导,后排左起为知青董延富、刘玉璞 、王世震、代延斌、隋治坤、代少华、李长起、张义福。</p><p> 后排八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胸前戴着大红花,脸上洋溢着时代的光荣,我们无愧于时代。</p> <p>  98.1977年7月12日,参加巴林右旗知青代表大会的幸福之路公胜利大队、建设村、草原站三个青年点的点长,先进知青代表,带队干部和幸福之路公社主管知青工作的领导会后在大板的合影。</p><p> 照片右后毕武秀,魏耀刚,刘金亮,毛晓平,刘邦成,李长起,中排左起姜秀山,马宏,高淑荣,杨志英。</p> <p>  99.2018年7月21日,胜利青年点魏耀刚、解荣伟带队,乘坐专用客车,一路欢歌回昭盟青年点。刚进大板,见大板标志性建筑,下车拍照留念。他们是:魏耀刚、解荣伟、裴永江、邹继奎、张义福、代少华、张刚、毕武秀、田丰智,李延朋,武国军,温桂云,尹春荣,汪梅兰,董玉霞,陈吉荣十六人!</p><p> 本溪知青重走昭盟路,生命有多久,这条路就有多长!</p><p> </p> <p>  100.白音汉林场青年点于1975年建立,共有知青20人,其中有当地青年1人,本溪19人。距大板15公里,白音汉公社8公里,在大冷村附近。白音汉林场环境优美,红柳成林,河水从林场西边绕过,清澈可见鱼,青年点房子是土和草夯实而成,煤油灯照明。</p><p> 青年点由河东总场和河西分场二部分组成,独立建制由市派干部、当地干部和青年点点委会三方管理。主要是参加林场劳动和瓦场劳动。</p><p> 志愿与应届毕业生一同到昭盟当农民的市自来水公司陈书斌,市城建局任文林被安排到白音汉林场青年点。</p><p> 白音汉林场主要工作是培育红柳树苗,红柳是草原上最常见的植物,能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遇风暴扎越深,花儿更艳,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多么像当年本溪知青的品格!</p><p> 作为本溪知赴昭盟的源头,红柳也见证着本溪知青从这里开始成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101.2018年7月30白音汉青年点原址纪念墙揭幕仪式的第二天,白音汉青年点的知青们回到了河东青年点。尽管这里已成为稻田,但当年感觉还在。</p><p class="ql-block"> 照片右一为张秀山,他是当年白音汉林场的农工,与知青许学峰搭班子共同担任巴音汉林场河西分厂生产队队长。张秀山当年24岁,许学峰才17岁。如此年龄,堪此重任,用这样的生命状态,开启人生之路,该多么有意义啊。</p><p class="ql-block"> 1976年深秋,张秀山的婚礼在白音汉河西青年点举行,家俱一对箱子是知青们从本溪带去的,父母单位送的木质箱子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毡子和被子也是知青们送的。知青们欢天喜地,像给自家哥哥办喜事那样高兴,结果都喝多了。如今谈起,往事历历在目。</p> <p>  102.本溪昭盟知青第一次联谊会于2001年8月4日在金龙山庄举行。</p><p> 2016年8月2日本溪昭盟知青群建立。此群是给本溪昭盟知青提供一个倾诉,追忆,交流,互动,展示的平台,也为昭盟知青互助和相聚创造条件。</p><p> 第一任群主关茉莉</p><p> 第二任群主卢雪野</p> <p class="ql-block">  103.本溪昭盟知青第二次联谊会于2017年8月12日在张其寨举行。来自本溪11个青年点190多名知青参加了大会。</p><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部还活着的历史,每一位知青都有最深的体会和成长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 昭盟的知青岁月》,就写到这里,请各位本溪知青盟友继续!</p><p class="ql-block"> 在此鸣谢:蔡英、崔鸣、卢雪野、时超英、杨德路,那业森、曲广杰、栾延君、</p><p class="ql-block">鞠利明、武淑文、于海莉、刘金亮、</p><p class="ql-block">尚江、李长起、谢荣伟、汪梅兰、</p><p class="ql-block">张昆瑞、马斌、黄端林、张凤梅、</p><p class="ql-block">李萍、王凤轩、刘立敏、孟昭峰、</p><p class="ql-block">路庆祥、于美芬、陈吉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于北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 昭盟的知青岁月》为关茉莉原创作品,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摘抄。己申请版权保护,侵权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