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老师《比尾巴》有感

牟小凯

<p>今天有幸能听得薛法根老师的一课,感觉收获多多。一个名家名师,呈现给我的不只是对这堂课巧妙设计的由衷赞叹,更是对薛老师个人魅力也有了更深的体会。</p> <p>一篇简简单单的《比尾巴》,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教学上的收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课堂吧。</p> <p>正式上课了,薛老师要讲的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比尾巴》。它以三问三答的形式讲述了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小动物的故事。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p> <p>  导入新课,薛老师没有采用直接导入或是提问导入,而是采用看图猜字的方式导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p> <p>薛老师在整堂课中重视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出课题后,薛老师还提醒孩子们在“尾巴”这个词语中“巴”要念轻声。孩子们再次读课题都能读得很准确了。</p><p>有趣地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后,薛老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书本的注音和查字典的方式读准词语,读通句子,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但是就像是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一样,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提高的空间。最终孩子们完成得也还是很不错的,读音都基本读准确了。</p> <p>接着,薛老师出示了一句课文中的原句”谁的尾巴长?“围绕这一句话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知道了这是一句问句。学生先自己读了读这句话,薛老师接着引导孩子们读本句话要注意的地方:”谁“和”长“要读重音。有了老师的提醒后,孩子们能够慢慢读出问句的味道,读出重音部分,体会问题的重点。在这一个环节,教师重点指导朗读,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比如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小组读、男女赛读,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拍手读。</p> <p>  读好了一句话,接着就开始挑战三句话了。这里再次让学生拍手读,读出了节奏和韵律。薛老师又通过提问明确了这三句话的相同点:都是问句。既然有问,那肯定就有回答,顺势把书中回答的部分也印了出来。</p> <p>  此时,师生开展了朗读合作,老师问,学生答。男女之间也进行了一次合作,女生问,男生答。通过不同形式的问答,孩子们分清楚了什么是一问一答,什么是连问连答,同时还明确了问什么时要读重音,答什么时也要读重音。接着,朗读又回到了师生的课堂中,两人一组合作读,一问一答,学生自己拍手问答,还有两人合作表演,边打节奏边读,各种各样的形式都出现了,此时的课堂热闹非凡,孩子们都沉浸到了语文的世界中。</p><p> 光是不同形式的朗读,薛老师并不满足,因为《比尾巴》是一首儿歌,所以他还让孩子们一边拍节奏一边把儿歌唱出来。男同学唱问的部分,女同学唱答的部分,看看是男同学问得好还是女同学答得好。这里采用男女生比赛得形式,能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胜负欲,从而更积极地投入课堂。</p><p> 在后面,薛老师又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想一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进行比较,这里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醒孩子们要多积累反义词。接着还通过几个字的加减变字提醒同学们要在学习中学会归类。</p><p> 最后,布置了一个很接地气又符合本课学习要求的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共编《深圳歌》。布置完作业后,薛老师还和同学们现场问答进行示范,为孩子们回家的编写提供了范例。</p><p> 整节课的课堂氛围非常浓厚,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而且薛老师在提问或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俯下身体尽可能地接近学生,无形之间,师生的距离被大大缩短。</p><p> 这节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朗读范例,告诉了我们课堂中朗读的重要性,而且为我们呈现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平时常用的,也有新颖独特的。特别时打着拍子读的这种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实很多课文中的语言都有自身的节奏特点,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住其中的节奏,这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来说也是有帮助的。</p> <p>孩子们学的扎扎实实。轻松、快乐、务实的一堂课,薛老师细心、耐心的指导孩子们该怎样读好句子、文章,让孩子们在读中提升语感。反复的读一读、比一比、一问一答,巧妙的把教学目标融入各环节。低年段的年段目标识字、读文在这堂课都扎实落实了。</p>

老师

孩子

朗读

学生

课文

尾巴

课堂

一问一答

重音

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