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一)

西子

<p>  颐和园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1750)年,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七百二十八米,共二百七十三间。中间建有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冲檐的亭子,最中间有一个排云门。以此为界,长廊东西两边南向各有伸向湖岸的一段短廊,衔接着对鸥舫和鱼藻轩两座临水建筑。西部北面又有一段短廊,接着一座八面三层的建筑——山色湖光共一楼。长廊沿途穿花透树,看山赏水,景随步移,美不胜收。</p> <p>颐和园长廊起始处。</p> <p>邀月门。</p> <p>  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它的特点是:主要画面被括在大半圆的括线内(称为“包袱”);无固定结构,全凭画工发挥,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长廊彩画题材广泛,山林、花鸟、景物、人物均有入画,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当数人物故事画。人物故事类画作一共300多幅画,多出自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内容丰富多彩,贯穿中国5000年历史,极为引人注目。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p><p> 长廊彩绘上所描述的故事内容,分为上古至西周、东周至秦代;汉代;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代至明代;清代等9个部分。有神话传说、历史传说、古典小说、古典戏曲、诗词文赋等几方面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长廊枋梁上的彩画大部分是山水、花鸟、园景,300多幅人物画每一幅都有一个故事。长廊不仅能遮阳避雨,老佛爷在此歇息时还有人看着彩画给她说故事。</p> <p class="ql-block">  再次来到颐和园长廊,仰头看着精美的彩画,有些因为日照和风雨侵蚀已陈旧剥落,实在令人惋惜。下决心每次来颐和园都拍一些彩画,探究里面的历史故事,为自己留点文化积淀,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做点小事。</p> <p><b>洛水女神</b></p> <p>  传说上古帝王伏羲的女儿──宓妃,一次游渡洛水时,不幸堕河淹死,成了洛水的女神,后来嫁与水神河伯为妻。一天她遇到失意的英雄后羿,两人很快相怜相爱了。不巧此事被河伯知晓,他化作白龙前去找后羿算帐,被后羿射瞎了左眼。宓妃想到自己和后羿的关系不但造成了家里不和,还引起了后羿与妻子嫦娥不休止的争吵,内疚得很。从此断绝了与后羿的往来。洛神的美丽,为历代诗人所称颂。</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碗不过岗</b></p> <p>  “武松打虎”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碗不过岗”是其中的一个片断。山东好汉武松路过景阳岗下小酒店,看到店前酒幌迎风猎猎,上有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岗”。武松一口气干了满满的三碗酒,不禁赞道:“好酒!”酒家说道:“我的酒,只要喝下三碗,就会醉倒,过不去前面的景阳岗。”武松却酒兴未尽,一连饮了十八大碗。临行,酒家告诉武松,景阳岗上有猛虎伤人,切不可酒后过岗。然而,武松毫不在意,手提哨棒,大步流星向景阳岗赶去。</p> <p><b>蓝桥捣药</b></p> <p>  裴航是唐朝的一个秀才。一次坐船时,他向同船的美貌女子樊夫人用诗歌表达了倾慕之意。樊夫人回诗:“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然后就离开了。裴航不解其意。</p><p> 在这之后某一天,裴航路经蓝桥驿,向路边茅草房中一位正在辑麻的老婆婆要水喝。老婆婆让孙女云英给他倒了一杯水。裴航看到姿容绝世的云英,便想娶她为妻。老婆婆要他用玉杵臼将一粒玄霜灵丹捣一百日,然后给她服下,以求长寿。裴航答应了老婆婆的要求,并定下百日之限。裴航回去后,费尽周折终于在虢州(今河南灵宝县)一个药铺倾其所有买下了玉杵臼,然后长途步行到蓝桥,日夜捣药。月宫中的玉兔被裴航的坚贞所感动,每天都来悄悄帮他捣药,老婆婆也受到感动,终于答应了婚嫁之事。</p><p> 迎亲之日,樊夫人也来了,原来她是云英的姐姐。樊夫人在船上的回诗,就是在向他暗示这段姻缘。此后,裴航和云英美好的生活着,最后双双成仙升天。</p> <p><b>宝黛共读《西厢》</b></p> <p>  宝玉一日闲散无聊,便携着一本《西厢记》来到沁芳闸桥边坐着阅读,偶遇来此葬花的黛玉,便一同阅读起来。黛玉读完后,机敏的贾宝玉便借《西厢记》中张生所说的两句话“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向她挑情逗爱,倾吐内心的爱慕之情。黛玉因顾及少女的矜持,不觉怒嗔宝玉,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后见宝玉向她告饶的窘态,遂又转嗔为喜,也借《西厢记》中红娘所说的话来嘲笑宝玉是“苗而不秀的银样蜡枪头”。</p> <p><b>踏雪寻梅</b></p> <p>  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到贾府游玩,同来的还有邢岫烟、李纹和李绮。宝琴人品出众,才貌超群,贾母特别喜爱,送她一件凫裘(用野鸡毛织成的斗篷)。时值隆冬,大家聚在一起赏雪作诗。宝玉栊翠庵折了一枝红梅回来,邢岫烟、李纹、宝琴分别以“红”“梅”“花”为韵,即兴赋诗。众人仔细品赏一番,都说宝琴作得最佳。一会儿,宝琴披着凫裘,又去折了一瓶红梅,白雪之中,竟象画里仙女一般。贾母有心把她许给宝玉,后知她已许人就要婚配,只好作罢。</p> <p><b>三打白骨精</b></p> <p>悟空化缘,画地为牢。</p> <p>唐僧念经,悟空头疼。</p> <p>  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遇到千年白骨变成的妖怪──白骨精。白骨精一心要吃唐僧肉。接连变成年轻女子、八旬老太和白胡子老头诱骗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打败。唐僧不辨人妖,滥施慈悲,中了白骨精的诡计,驱迫孙悟空回花果山。妖怪捉住唐僧,唐僧痛悔不已。幸好悟空及时赶到相救,口吹神火,烧得白骨精原形比露,化为灰烬。</p> <p><b>三借芭蕉扇</b></p> <p>悟空变作牛魔王,骗取芭蕉扇。</p> <p>  唐僧取经路过火焰山。四周八百里全是烈火腾腾不得过。孙悟空向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借宝扇灭火,但因悟空曾请观音菩萨收服了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所以,铁扇公主不肯借。悟空变成小虫进入公主腹中大闹,痛得公主满地打滚,只得借扇,想不到是把假扇。二番,孙悟空变作公主的丈夫牛魔王,将真扇骗出,不料牛魔王却变成猪八戒将扇索回。三番,悟空在八戒、沙僧的帮助下,降服了牛魔王,终于拿到真扇,灭了火焰山的火。</p> <p><b>桃园三结义</b></p> <p>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东汉未年,天下大乱,朝延发布文告招兵买马,刘备看榜文时长叹一声,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他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刘备说想为国出力但力量不够,二人来到一小店边喝酒过谈,正谈的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交谈中得知此人叫关羽,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的十分投机,隔日三人来到张飞庄上的 桃园 ,点燃香烛,结为兄弟……</p> <p><b>凤仪亭吕布戏貂蝉</b></p> <p>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司徒王允使用连环计,先口头答应把貂蝉许给吕布为妻,后又把貂蝉送与董卓为妾,吕布见貂蝉被董卓霸占心中愤愤不平,一日吕布随董卓上朝趁董卓与汉献帝谈话之机,退出宫溜进相府与貂蝉会于后花园凤仪亭,俩人偎偎倚倚不忍相离,董卓回府后远远看见他俩在凤仪亭下,他猛吼一声!拿画戟向吕布掷去,吕布夺门而逃。</p> <p><b>曹操献刀</b></p> <p>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中国东汉年间,公元190年,西凉刺史董卓领兵二十万抢占京城洛阳,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献帝,自封为相国,上压天子,下欺群臣。朝中许多大臣都想除掉他,曹操就是其中一个。一天,他身藏一把宝刀前去行刺,不料被董卓发现,他急中生智,跪倒向董卓献刀。</p> <p><b>徐庶走马荐诸葛</b></p> <p>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颍川徐庶为刘备军师,几番计谋打败曹军。曹操用计诈徐庶母并将其接到曹营,模仿徐母字迹写信给徐庶,让他速去救母命。徐庶为人至孝,见信泪如雨下,拜别刘备辞行。刘备送徐庶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别时泪如泉涌,久久目送徐庶远去身影。忽然,徐庶拨马而回,向刘备推荐一奇士,此人居住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就是三国时大名鼎鼎的诸葛亮。</p> <p><b>定三分隆中决策</b></p> <p>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公元196年,诸葛亮隐居南阳,自称“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刘备欲兴汉室,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第三次终于得见。诸葛亮建议刘备北让曹操,南让孙权,先取荆州,再取西川,然后图中原。后来,诸葛亮助刘备,按隆中决策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天下。</p> <p><b>刘玄德携民渡江</b></p> <p>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刘备领兵驻扎樊城。曹操亲率大军杀来。刘备兵微将寡,自料难敌,只好弃樊城渡汉水,退往襄阳。樊城百姓扶老携幼相随。一时间,汉水两岸哭声不绝。刘备见此情景,哭道:“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就要投江自尽。左右急忙抱住。众人见状,痛苦一片。刘备急令关羽催船速去渡百姓过江。直到百姓全部渡江,刘备才上马离去。刘备携民过江一事深得民心,所到之处,受民爱戴。</p> <p><b>刘玄德江东赴会</b></p> <p>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刘备、孙权联合抗曹。东吴都督周瑜想先除掉刘备以绝后患。于是,约刘备过江会面。刘备执意前去,关云长愿意相随。周瑜在宴会上正想杀刘备,忽见一员大将,赤面长髯,威风凛凛,按剑立在刘备身后。当他得知那便是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时,吓出一身冷汗。忙上前把盏,向关云长敬酒。</p> <p><b>黄忠请战</b></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故事。黄忠是三国时刘备手下的“五虎将”之一,是历史上和廉颇齐名的老将。一次,曹操手下大将张率军攻打葭萌关,守军忙向成都告急。军师诸葛亮召集众将议事。帐中诸将均认为张勇猛异常,除非张飞,无人可挡。老将黄忠挺身而出,愿带兵退敌。诸葛亮故意邀他:“将军年老,恐非张对手。”黄忠闻言,白发倒竖,高声喝道:“某虽老,然两臂尚开三石弓,浑身有千斤力,岂不足敌张一匹夫?”说着,当堂将大刀抡动如飞,又连着拉断两张硬弓。黄忠和副将严颜领兵大败张,智取天荡山,勇夺定军山,大获全胜。</p> <p><b>卧龙吊孝</b></p> <p class="ql-block">  《三国演义》故事。周瑜用假途灭虢计被孔明识破,败于荆州城外,怒气填胸,昏绝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而亡,东吴诸将遣怨诸葛。诸葛亮不惧安危,前去吊唁,祭奠中言词殷切……</p> <p><b>岳母刺字</b></p> <p>  北宋时期,朝廷腐败,被金兵占了都城汴梁(今开封),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掳到北国。岳飞拒绝绿林和各种势力的劝诱,和母亲、妻子在家苦守清贫。岳飞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永远做个忠臣,在他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字。这时南宋高宗继位,聘召岳飞进京。岳飞领兵大败金兵,力图恢复中原。不料奸臣秦桧私通金国,把岳飞骗进京,诬他谋反。最后把他害死在风波亭。岳飞虽死,可是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岳飞的英雄事迹却千古流传。</p> <p><b>文人三才</b></p> <p>  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秦少游和谢端乡三位才子。传说,神宗年间,某年久旱无雨。皇帝设坛祈雨,命苏东坡作祭文,带官主斋。好友谢端乡想看皇帝,苏东坡让他披上袈裟,在坛前添香。神宗驾到,又让他奉茶。皇帝一看此人相貌清奇,便问他几句。谢端乡对答如流,神宗龙颜大喜,当即封他为了原和尚,号佛印,就在御前剃度为僧。苏东坡后悔莫及。一天,他唤来美女,约好秦少游,想灌醉佛印,使他酒后破身还俗。不料,佛印已看破红尘,不动俗念,一心向佛。</p> <p><b>茂叔爱莲</b></p> <p>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所著《爱莲说》中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为官时不畏权贵,深得民心晚年积劳成疾,辞官归家在 庐山莲花峰下养病,画中是他在莲花峰下的生活情景。</p> <p><b>陶渊明爱菊</b></p> <p>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至今仍在中国广泛流传。由此也引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爱菊的传说。陶渊明的祖辈都曾为官。陶渊明从小受书香门第的熏陶,博览群书,但受老子,庄子思想影响较深,虽然也曾几次做官,但厌倦官场上的周旋,热爱自然,最终辞官回乡,过着归田隐居的生活。</p> <p><b>文姬谒墓</b></p> <p>  蔡文姬,东汉末年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她自由聪慧异常,精通音律,又擅长诗歌,但命运不济,其父得罪当朝权臣王允惨遭杀害,她出嫁后次年丧夫,匈奴入侵中原时被掳走,迫使做了12年匈奴左贤王的妻子。曹操为汉丞相时,派人带着大量金银财宝把蔡文姬赎了回来,要她整理其父的文稿。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文姬归汉”。图中描绘蔡文姬归来拜谒父亲坟墓,操琴吟唱《胡笳十八拍》,抒发心中的凄苦和哀思。</p> <p><b>山中宰相</b></p> <p>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p> <p><b>灞桥思诗</b></p> <p>  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p><p> 典源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唐相国郑启虽有诗名,……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p><p>(唐相国郑启喜欢写诗,有人问他近日是否有新作,郑启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p> <p><b>千里眼和顺风耳</b></p> <p>损毁严重,请看下面原画。</p> <p>  《封神演义》中讲道,商纣王手下有两员大将,名叫高明的能眼观千里,名叫高沉的能耳听八方,是棋盘山上的桃精和柳鬼。周国统帅姜子牙屡次计谋,均被两妖所破,子牙焦急万分。大将杨戬请教玉鼎真人,得了灭妖之计。他令军中舞动红旗,擂鼓鸣锣,使两妖眼花缭乱,晕头转向。子牙又派人到棋盘山把桃树柳树统统挖尽,断了妖根。晚上的一次战斗中,两怪因妖根已断,神通难施,姜子牙举起打神鞭,把千里眼、顺风耳两妖怪打得头破血流,一命呜呼。之后,带着大军,乘胜前进。</p> <p><b>羲之爱鹅</b></p> <p>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他的字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为古今之冠。羲之尤爱养鹅。会稽有一老妇,养有一鹅,声音清亮。羲之为官至此,托人带重金去买,老妇不卖。他又乘车前往观赏,老妇以为他爱吃鹅肉,连忙杀鹅以款待。羲之长叹数日,深为惋惜。一次,羲之探知山阴有一道士,养有好鹅,亲往观看,并求道士卖给几只。道士的条件是:羲之如肯为寺观书写一篇《道德经》,群鹅可以相赠。羲之满口应允。书罢,羲之将鹅装入笼内,满载而归。“羲之爱鹅”,从此传为佳话。</p> <p><b>童戏图.瞎子摸人</b></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款妇孺皆知的儿童游戏。游戏的规则简单易行,首先约定好开展游戏的区域,然后再通过小伙伴们用猜手选出第一个输的人,大家帮他用布蒙上眼睛,在原地转上几圈,然后大叫“开始啦!”于是众玩伴四处躲藏,被蒙上眼的“瞎子”开始四处摸人。游戏过程中大家可以鼓掌、喊叫或故意弄出响声诱骗“瞎子”,还可以跑来跑去,挪动位置。当“瞎子”抓到人后,要通过摸索,猜出那个人的名字。被抓的人又接替“蒙眼人”当起了下轮游戏的“瞎子”。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增进伙伴们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游戏既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小伙伴之间开展,游戏气氛轻松有趣。</p> <p><b>打渔杀家</b></p> <p>  北宋年间,梁山英雄阮小七易名萧恩获得一颗宝珠,顶在头上入水,可以避水开路。后来成为萧恩的女儿萧桂英与花荣之子花逢春订亲的信物。萧恩与众兄弟分手后,带女儿在江边打鱼为生。遇故人李俊携友倪荣来访,同饮舟中。因天旱水浅,打不上鱼,欠下了乡宦丁士燮的渔税,丁自燮遣丁郎催讨渔税,李、倪斥之,得罪了丁府。丁府派教师爷率家丁锁拿萧恩,萧恩忍无可忍,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而后萧恩又上衙门,状告渔霸丁士燮,但丁府与官衙勾结,县官吕子秋反将萧恩杖责四十,且逼其过江至丁处赔礼。萧恩愤恨之下大发英雄神威,带着女儿黑夜过江,以献宝珠为名,夜入丁府,杀了渔霸全家。</p> <p><b>《聊斋志异》翩翩</b></p> <p>  罗子浮艳遇金陵妓,不料居娼家半年,床头金尽。后来罗子浮得了花柳病被逐出,只好靠乞讨为生,就在此时,遇到了仙女翩翩,翩翩用水医好了罗子浮的病,二人欢爱。这时花城娘子出场,罗子浮垂涎于她的美貌,但是每当罗欲动邪念时,衣服都会变成叶子,于是他不敢再有妄想。后来罗子浮和翩翩生有一子,与花城娘子的女儿结合。翩翩教儿子读书,罗子浮带儿子返回人世,但当罗因思念翩翩去探望她的时候,却看到黄叶满地,洞口路迷,只好零涕而返。</p> <p><b style="font-size: 20px;">西厢记</b></p> <p><span style="color: rgb(71, 71, 71);">  故事发生在唐代,公元785年。书生张生赶考奔赴长安。这一日,来到山西永济县,入普救寺拜菩萨,在寺内巧遇相国之女崔莺莺,心生爱意,不想再谋功名,便在寺内借住。此时,乱贼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崔莺莺为妻。老夫人被迫许诺,谁能退敌,便将莺莺许配与他。张生写信求好友杜确率兵星夜来救,生擒了孙飞虎。老夫人得了救却想赖婚。莺莺在丫鬟红娘的帮助下,在西厢与张生私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71, 71, 71);"> 《西厢记》编成各种戏曲,数百年在中国舞台上久演不衰。</span></p> <p><b>风尘三侠</b></p> <p>  隋朝未年,隋炀帝暴虐淫逸,杨素助纣为虐,李靖心怀大志却无人赏识,一次在杨素府上结识了一个歌女,俩人便起了爱慕之心结为夫妻,为躲避杨素追杀逃往 太原 ,途中结识了一个满脸卷曲胡子的虬髯客,三人相约去 太原 投奔明主李世民。</p> <p><b>广陵花瑞</b></p> <p>  广陵,古代郡名,后改称江都,治所在今扬州。广陵素以芍药花闻名于世,共有芍药品种32个,其中以叫“金带围”的花种最为稀有。此花花瓣成酱红色,将一圈金黄色花蕊围在中间,好似红袍围着金腰带。民间相传,此花一开,便会有安邦定国的相才问世。</p><p>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韩琪任江都太守时,官署后花园中的一株“金带围”分出四枝,每只都开有一朵花。韩琪邀请同在扬州任职的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一起在花园饮酒赏花。席间四人各摘下一朵“金带围”簪在头上。说来也奇,在以后的30年中,这四人均相继入朝任主政大臣。后人将此事看成是当年四人头簪“金带围”祥瑞降身的结果,并将当年是人簪花的故事称为“广陵花瑞”。</p> <p><b>富贵寿考</b></p> <p>  中唐名将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他而获得安宁长达20多年,而最可叹的是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员。郭子仪年有八十五寿终,他既功名显赫,又身体安泰,是非常完美的一生。因此流传下许多民间传说,《富贵寿考》说的就是其中的一段。</p><p> 相传郭子仪从军多年,虽屡立战功,却还是一名无名小卒。一次,他奉命去催运粮草,不觉中天色暗了下来,正要加紧赶路,忽然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呼啸而来。郭子仪无奈,只好躲进一间小破屋,想等第二天天亮风停了再走。半夜时分,郭子仪在睡意朦胧中感觉一片红光,把漆黑的小屋照得通亮。他睡意全无赶紧冲出屋去,看到一位美丽的仙女由两侍女陪护着正驾彩云飘然而至。郭子仪忙跪在地上,双手抱拳望向仙女拜到:“今日正是七月初七,想必是织女娘娘降临世间。请赐我富贵和长寿吧。”仙女听罢说道,“若你努力,将来一定会得到富贵和长寿的。”说完冉冉升天。郭子仪还想问些什么,三人却早已不见踪影。这时候风停了,天也亮了。郭子仪想着织女娘娘的话继续前进。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打仗,还是做别的事情他也更加努力了。从那以后郭子仪官运亨通,富贵与长寿是真的都得到了。</p> <p><b style="font-size: 20px;">留佳亭</b></p> <p><b>桃花源记</b></p> <p>  这幅画是根据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画的。相传有一鱼夫划船沿溪捕鱼,来到源头,见一片桃林,走进一个山洞,洞内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男耕女织,老老少少过着和平愉快的生活。洞里的人请渔夫到家里做客,说他们的祖先是避战乱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既不知有汉朝,也不知有魏晋。渔夫住了几天辞别回家,并将洞里的情况告知太守,太守派人按鱼夫所指路线去寻找,再也找不到这个世外 桃源 ″了。</p><p><br></p> <p><b>齐天大圣</b></p> <p>由于直对夕阳,此画损毁严重,原画如下。</p> <p> 孙悟空被骗到天上,封了一个最小的官“弼马温”他一气之下,闯出南天门 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去了,玉帝非常恼怒,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前去擒拿孙悟空。孙悟空先把巨灵神打败,对哪吒说,快去告诉玉帝老儿,让我做了“齐天大圣″便罢,不然我打上天廷叫他不得安宁,哪吒大恕变成三头六臂手拿斩妖剑脚踏风火轮,与孙悟空打得难分难解,悟空使用分身法跳到哪吒身后朝他左臂一棒打去,哪吒负伤败下阵来,李天王见连败两阵只好收兵,与太白金星奏请玉帝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p> <p class="ql-block">  本篇中展示的彩画,是从长廊东面的邀月门开始经留佳亭到对鸥舫一段的人物彩画。为了进一步了解长廊彩画,特意买了一本易明编著的《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美篇中的彩画故事大部分以此书为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