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疾 大自由

衡阳市船山画院雲起

<p>心无疾 大自由——专访辛少华先生</p><p><br></p><p>本报记者 : 莫雄飞</p> <p>辛少华,号“沙乞子”,1948年生人。自幼酷爱读书写字绘画,性格独立高蹈,一生不慕虚名、不从流俗、惟真是从。从艺数十载,自觉远离艺坛之喧嚣,读书、修身、治艺,追求人生至真、至善、至美之崇高境界。少华先生学养丰厚、博学多识,工书法,通画理,尤擅书画评论。其艺术品评文章,著文清明晓畅,见解精深独到,读后令人深受启发,深得国内外书画家与爱好者的推崇,许多艺术观点在书画界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修身读书之余,潜心书艺,临碑读帖五十余载,其书法作品沉稳、率直、厚道,不趋时,不作态,尚内美,无习气,一如其人品。</p> <p>记者:您是我市文化界名人,著名书画评论家、书法家,想请您谈谈对书画艺术的看法。辛少华:谢谢你对我的采访,我其实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对文化艺术的爱好完全是基于自身生命的需要。我的修为还远未达到“家”的程度,更不要说“著名”。说句真心话,真家当不了,假家不愿当。但我颇好阅读,喜欢思考问题,尤其钟爱书画艺术,促使我努力做一个崇尚真诚、真情与真美的人。由于我性情散淡,一任自然,若天际之云,自卷自舒,故不会刻意执着于一事一物,除玩家外成不了任何家,因不为名利所缚,心无疾,故而得大自由。</p> <p>艺术的目的在提高人的精神生命的质量,生命质量的正能量反映的就是真善美,艺术的表现形式必须是追求真善美,真是美的基础,美的核心灵魂在于真,无真,哪来的美?我这一生就为一个“真“字而活,不掺假。有次饭局中,有个所谓的“文化名人”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头衔就有十多个,每个头衔都大得很。说实话,这就是伪,看到这种名片我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一个人穷其一生能在某个行业中做好一件事,就相当了不起了,怎么可能样样都精通?我从内心里讨厌虚假、浮夸,讨厌“伪”。我的人生态度就是“求真“:做人要真,处事要真,从艺要真。</p> <p>记者:现在全市公认您的书画评论文章写得最好,在全国也影响力颇大,许多业界同仁都想方设法请您为他们写文章,作序,请您谈谈对书画评论这一块的看法。辛少华:由于学养不足,精力不济,我从内心惧怕写文章。白天,环境喧嚣,忙于俗事,心静不下来,我写的文章大多是深夜,用烟熏出来的。现今年纪老了,熬一个通宵,一星期都感身体不适。尽管我很想为艺界同仁鼓与呼,特别对那些确有建树者,更有一种社会使命感,无奈心有余而力不济,惟恳请同仁体恤谅解。</p> <p>说到书画评论,最重要的原则是“客观”,作为一个评论家,一定要恪守道德底线,评论作品不能人为拔高,也不能恶意贬低。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写之前,你要像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样,先对他的“五脏六腑”透彻了解一番,才能下笔行文,写出好文章。现在的艺术评论界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很多的评论文章等同于广告词,为艺术家吹捧的多,少有中肯批评和思想交锋。有一部分的书画家心态浮躁,名利心重,他们不愿坐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冷板凳“,不愿下“死功夫“去提高自己,总想走捷径,于是请一些所谓的”评论家“替自己美言,提升知名度,从而让自己的作品能卖个好价钱。而我,因为个性实在,写评论文章喜欢讲真话,不愿刻意去拔高,这些年也得罪过不少人。当然,我也不能完全免俗,有时碍于情面,也写过一些离“客观”较远的“客气”话。</p> <p><b>记者:您是我市知名书法家,习书五十余载,想请您谈谈对学习书法的感悟。</b></p> <p>辛少华:关于书法学习,我觉得要过 “三关“。</p><p>一过“文化关“。中国的书法是中国文化人的精神密码,一部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化史,中国文化艺术深受“儒释道“三种思想影响,而书法艺术完全是 “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化,书法是用来”书以载文,文以载道“的。所以,搞书法的人首先要多读书,了解中国文化艺术,了解“儒释道“三种思想,了解诗词歌赋,努力提升文化修养,要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文化人“。文化修养的高低,决定了艺术感悟能力的高低。学养丰厚的人,见解必高;见解一高,下笔自然不俗。历史上那些大书法家及其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诗文都是出自自己之手,所以他们写的字都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从而达到了”文墨同芳“的高度。而胸无点墨、名利塞心之人,下笔必然恶俗,矫揉造作,漏洞百出。</p> <p>二过“临帖关“。书法有很强的传承性,要求书法家要有扎实的临帖功夫,要临的非常精准,要从帖面的”形“追求古代书家的”神“,然后再脱颖而出。临帖不能四面出击,全面开花,首先要选好一本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已性情的经典法帖作为”母本“,最少要临个五到十年,下足功夫,吃透母帖,然后再旁及其余。但入帖之后又要能出帖,不做书奴,不能死守一家。书法是寂寞之道,作为书法家要远避浮躁、浅陋、炒作之风,脚踏实地,静心洗虑研习书法,才能过好“临帖关“。</p> <p>三过“做人关“。艺术家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引路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绝不能有丝毫欺骗行为,绝不能弄虚作假、恶意炒作。中国传统文化是讲究“人艺一体”的,人品决定艺品,人格决定艺格,人学决定艺学。我竭诚希望当代书家人促书辉,书以人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