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蔚县人都有一种山西情结,无论是日常饮食、说话口音、建筑风格、婚丧嫁娶风俗等等各方面都觉得和山西差不多,而和河北这边似乎距离反倒更远!就连蔚县人爱听爱唱的也是山西梆子~晋剧!</p> <p>蔚县人的说话口音,既不同于北边的怀安、万全,也不同于东边的涿鹿、怀来,更不同于南边的涞源,只有和西边的广灵语言完全无界限。我们去京津出门,人家一听就说“你是山西的吧?”尽管我们努力说着“蔚普”,但是仍然改变不了我们的浓重的后鼻音!</p> <p>我们蔚县的饮食文化也和晋北保持一致。我们的小米,黄糕,就连豆腐的制作方法也一样,我们习惯了这种“酸浆豆腐”的味道,而往东、往南去那种卤水豆腐我们都说吃不惯。蔚县的商人的行商风格也和晋商一样。</p> <p>婚丧嫁娶风俗习惯更是能够说明问题。蔚县的“阴阳”可以承揽广灵的活,而不可以承揽涿鹿、涞源、宣化这方面的活,因为讲究大不一样的!</p> <p>一个地方的人文形成,一定是和这个地方的历史分不开的。蔚县的历史不论由远还是及近都是和山西联系在一起的,只是民国以来和建国之后把蔚县划归了河北省。</p> <p>近说,明朝时期蔚州是归大同府管辖的,清朝时期大部分时间也是归大同府管辖,后来的少部分时间归宣化府管辖。这样就导致当年的蔚县人与外界的来往主要是山西方向。</p> <p>远古时代27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蔚县这个地方是独立的代国,战国时期赵襄子灭代国后,归属了晋国。从此就走上了和山西基本上裹在一起的道路。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到南北朝,蔚县这个地方就一直受着来自西边的统治。</p> <p>出现“蔚”这个字是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蔚字刚出现时和现在我们的蔚县关系不大。在山西省岚县有一座不大的山叫“蔚山”,山前流过一条河叫蔚汾河,是汾河的一个支流。这是“蔚”字的来路。</p> <p>在南北朝时期的东魏永安中,由于军事调整,把本来归“代”管辖的怀荒(今张北)、御夷(今赤城北)两镇之居民内迁到今山西平遥西北二十多里的地方建一个邑,名曰“蔚邑”,此地距蔚山不太远,可能是以山取名吧!(这个目前尚无定论)。蔚邑治所之城后来称蔚州城,此城早已废。</p> <p>再往后,“蔚”开始了辗转流离的岁月。由于战事频繁朝代更替,“蔚州”治所分别寄居灵丘、阳曲(太原北)、繁峙、恒州(忻州西北)、再回到灵丘。这期间虽然总共没有太多年份,但是“蔚州”却难以安定下来。</p> <p>真正“蔚”字来到现在蔚县这块土地,是唐朝的天宝初年,把蔚州治所从灵丘迁到当时的安边县城(现在的蔚县城),并且从此以后不管是称“蔚州”还是“蔚县”,这个“蔚”字就再也没有离开我们的家乡!</p> <p>值得说一下的是,我们说中国历史时都说“唐宋元明清”,其实,宋朝和蔚县基本上没有关系。北宋时期蔚县归辽国,南宋时期蔚县归金和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