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为认真学习贯彻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推动教育质量突破提升,有效破解制约全县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教育事业提质增效、奋力赶超,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于近日制定出台了教育质量突破提升30条举措:</p><p> 1.县委、县政府每年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2次,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教育工作重大疑难问题。</p><p> 2.落实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蹲点驻校、包级联班制度和其他县级领导包片联校进班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要经常深入所联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每学期驻校时间不少于1周,听课不少于10节。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各县级领导包抓联校工作情况汇报。</p><p> 3.县教育局班子成员将一半以上工作精力投入到教学一线,经常深入包联学校跟班、跟操、跟餐、听课,检查作业、教案,参加教研活动。</p><p> 4.学校校(园)长及班子成员全员参与一线教学工作,亲自代课,校(园)长每周任课不少于3节,其他班子成员每周任课不少于5节。</p><p> 5.将教育事业发展列为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单项考核内容,年终考核,兑现奖惩。乡镇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分别奖励5万元、4万元、3万元;县直部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1万元、0.8万元、0.5万元。</p><p> 6.建立“1+8”质量抓促提升工作机制。出台正宁县《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教育系统班主任津贴发放实施方案》《乡镇教育工作考核办法》《县直有关部门教育工作履职考核办法》《高考、中考、小学质量监测奖惩办法》《吸引优质生源就读工作方案》《公开选聘学校校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8个系统性、配套性文件,完善抓管教育工作的制度机制保障。</p><p> 7.面向全国遴选普通高中优秀校长。新聘校长基础年薪50万元并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非正宁籍新聘校长聘任期内在县城为其租赁一套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p><p> 8.逐步取消校(园)长行政级别,设立校(园)长岗位津贴。对没有行政级别的校(园)长按照人均每月500元的标准设立岗位津贴,年终依据考核结果由县教育局分等次发放。</p><p> 9.对任期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混乱、质量严重滑坡、师德师风问题突出、社会反响强烈的校(园)长及时予以调整。</p><p> 10.将编办核定的教师编制交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并统筹合理使用,方案报编制部门备案。</p><p> 11.建立教师绩效考评合理流动联席会议制度。由教育局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按照“编制优先、学历达标、专业对口、长有所用”的原则,提出教师调整交流方案,提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或由主要领导授权分管教育的领导召集教育、人社、编制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同意后,由教育局和人社局联合发文通知。</p><p> 12.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辅、安保、医疗、宿管、炊管等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不占用教师编制和职称岗位。</p><p> 13.严禁各行业、各部门从教师队伍中选调、抽调工作人员,确保教师队伍整体稳定。</p><p> 14.完善教师引进机制。通过人才引进、特岗招录、定向委培等方式,补充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对引进的部属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每人发放2万元的安置费和博士研究生20万元、硕士研究生15万元、本科生5万元的住房补贴;对从县外择优引进的在职优秀高中教师,每人发放10万元住房补贴,每年考核为“优秀”等次的给予5万元现金奖励。</p><p> 15.健全城乡轮岗教师交流制度,建立教师末位降格分流制,对高考、中考单科成绩位居全县倒数第一的科目,从该学科中淘汰1-2人,调整到低一级学校任教;在全县组织的三、六年级小学质量监测考试中,单科成绩位居全县倒数第一的科目,从该学科中淘汰1-2人,调整到其他村小或辖区内幼儿园任教。</p><p> 16.县财政按照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列支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各类培训;每年暑期对全县教职工开展为期两周的继续教育培训和思想作风整顿,提升业务能力,转变工作作风。</p><p> 17.实施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公开遴选、岗位培养、外出培训等途径,选拔培养一批名优校(园)长和优秀骨干教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p><p> 18.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学生。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对具有正宁学籍且在县内高中实际就读,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奖励本人及学校各5万元,被其他“双一流”大学录取的,奖励本人及学校各1万元;当年高考总分进入全省前10名、50名、100名的学生,每人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名列全市前三名的学生,每人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名列全县前三名的学生,每人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以上奖项不重计。中考成绩进入全县前200名且在县内高中就读的学生,免除高中三年书本费、学杂费、住宿费,对前10名、50名、100名、200名的学生,分别奖励1万元、1000元、500元、300元。</p><p> 19.号召家长鼓励、支持子女在县内就学。子女中考成绩位居全县前200名且在县内高中就读的干部职工,在符合评优选先标准的前提下,年终考核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评为“优秀”等次。</p><p> 20.靠实校长、教师巩固优质生源责任。依据学校规模及学生学业成绩,向学校、班子成员、班主任下达优质生源巩固指标,对任务完成好的评优选先时,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p><p> 21.在正宁一中开设俄语班,打造正宁一中教育特色名片,吸引优质生源回流。</p><p> 22.在正宁一中设立实验班。按照“优生优教”“因材施教”的原则,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正宁一中高一年级设立6个实验班,以提升学校办学吸引力。</p><p> 23.每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工作大会,表彰奖励一批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倡导乡镇、村组(社区)每年开展辖区内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奖励活动,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荣誉感,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鲜明导向。</p><p> 24.成立“正宁县教育基金会”。县财政为基金会注入300万元启动资金,同时广泛宣传动员,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助推教育发展。</p><p> 25.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对教育质量居于全县前列的学校、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重奖。高考设质量奖、进线奖、进步奖、总分奖、学科奖、名校奖、专业考生录取奖、“三校生”录取奖8个奖项;中考设综合奖、学科奖、优质生源巩固奖、职专招生任务奖4个奖项;小学质量监测设综合奖、学科奖、质量进步奖3个奖项。</p><p> 26.对本县在全市高三模拟联考中成绩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张榜宣传,并按照教师每人500元、学生每人30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p><p> 27.建立“学困生”关爱机制。建立“学困生”信息库,充分发挥团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学校政教处、团支部、少先队、学生会等机构职能,开展对留守学生、残疾学生、问题学生的关爱援助行动,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勤学上进。</p><p> 28.建立家长委员会,畅通家校沟通渠道,构建家校共育机制,督促家长切实履行教育、引导、监护孩子的主体责任。</p><p> 29.设立以公安、司法部门和属地乡镇为主,相关部门参与的涉校涉生安全事故调处机构,乡镇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校园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涉教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及时消除涉校涉生风险隐患。</p><p> 30.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严厉查处“闹校”“闹教”行为,依法探索建立学生违规行为惩戒办法,赋予教师一定惩戒权,规范学生管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