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科学是讲究证据的,在科学实验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从小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发展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科学素养。科学课中,实验数据是实验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体现研究结果的重要证据。</p> <p> 为了探讨“基于数据的证据意识培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好的开展线上教研活动,站前小学教育集团科学教研组于5月11日开始,举行了主题为“基于数据的证据意识培养”集团协作教学研讨活动。</p> <p>一、学习名师,交流感悟</p><p> 根据计划安排, 5月11日到5月13日期间,集团各学校全体科学老师自主观看指定优课:丁言君老师执教的《运动和摩擦力》,观看后,将自己的所悟所想,写入解剖记录单中,并在校内进行分析交流。</p> <p>二、线上研讨,提炼收获</p><p> 5月15日,集团三校全体教师线上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站前小学徐南方、乾西小学邵碧宪和尚雅学校宋欣,分别代表各学校交流前一阶段教研成果及收获,总结提炼出了一些“基于数据的证据意识培养”好的教学建议。</p> <p>三、备课磨课,内化深化</p><p> 教研活动有了收获,再把这些想法付诸实践,将是对老师们课堂教学能力的一次有力促进。在前期研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安排,各学校利用集体的力量,老师之间团结互助,围绕主题开始备课磨课,为接下来的交流课做充分的准备。</p> <p>四、课堂展示,实践运用</p><p> 5月22日,三所学校的全体科学老师,在各校录播教室里利用“互联网+”平台,认真聆听了三位老师的交流课。站前小学洪宇佳、乾西小学郑芬、尚雅学校宋欣分别执教三节围绕主题的同类型交流课。</p> <p> 站前小学洪宇佳老师执教的《摆的研究》一课,以生活化的情境引入,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的理念。一段绳子和一个螺帽简单却不失新意地带出了摆——联想到摆钟。体验后发现摆的摆动速度并不相同。哪些因素会影响摆的快慢呢?洪老师引导学生们大胆猜测。如何获得可靠的数据证明猜测?小组成员认真讨论,实验方案自主设计、改进、再精进,学生们的实证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锻炼。实验前观看微课明确做法,实验中老师指导操作得出可靠数据,实验后巧用钉钉统计汇总数据,让数据分析变得轻而易举。从小组分析到全班分析,学生们在数据分析中理解了数据可靠的重要性。同时,洪老师不忘引导学生分析特殊数据,寻找症结,升华探究意义。</p> <p> 乾西小学郑芬老师执教《抵抗弯曲》一课,通过情境“横梁容易弯曲断裂发生事故”,引入探究活动,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对横梁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郑老师采用小组讨论后全班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设计严谨的实验计划,为数据的收集做好铺垫。实验过程采用大环节形式,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不同的纸梁,并把柱子高度及跨度做好固定,方便学生操作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更好地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利用折线统计图统计分析数据,让学生更清晰地发现规律。课的最后设计了木横梁立放与平放的体验,不仅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去体验宽度与厚度的不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气氛,并再次用证据验证学生的推测。</p> <p> 尚雅学校的宋欣老师执教《测量力的大小》,宋老师同样设计情境引入新课“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引出准确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让学生充分感受测力计等材料,感知其特性。指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解决实际问题。宋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实验,严谨收集数据的科学态度。课的最后,宋老师引导学生自制简易测力计,将科学课延伸到课外。</p> <p> 课后,站前小学张黎光和乾西小学高丽萍两位老师对三节课进行点评。两位老师观点独到,点评到位。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出了几点中肯的建议。</p> <p> 集团化,主题明,这样的教研活动为老师提供了校际之间学习新知,交流经验的机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老师们拓展了新视野,获得了新感受,得到了好方法。正如郑芬老师所说,老师们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学到更多,更好的成长!</p> <p> 怎样获得更为可靠、科学、全面的证据,是科学课中验证猜想的关键。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高老师们对于数据分析课的认识,提升教学能力,也让老师们更关注科学课堂的本质。科学老师的职责在于引领孩子进行科学探究,通过一个个探究活动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老师们在这样认真学习成长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课的明天将会越来越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