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们惠农区这座边塞小城,说起祝进军,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提起蛋雕大师,便声名显赫,知之甚多,他的蛋雕艺术作品更是因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识他的蛋雕作品,还是在2017年的某一天,偶然路过南街矿中社区(原址),被橱窗中展示的蛋雕作品吸引,在看到作者祝进军的刹那,我怎么也无法将那个高大魁梧的粗犷形象与眼前精工细雕的精美艺术品联系在一起,对作品的喜爱促使我拍了几张照片回家同家人共赏。晚上爱人从电脑上看到我拍的照片后不屑一顾地说:“我有个同事也会蛋雕,人家可是蛋雕大师,作品比你拍的这个漂亮多了!”于是惊问作者何人?爱人自豪地一字一顿:祝-进-军!我拍的也是他的作品呀!经了解,祝进军是惠农区唯一一个做蛋雕的民间艺人,是唯一而不是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我带上单反相机到社区又去拍了蛋雕作品的照片,后来得知矿中社区搬至新址后,在原址为祝进军老师成立了蛋雕工作室,于是我成了他工作室的常客,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追踪拍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追踪拍摄的过程中,对他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钦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蛋雕是一门脆弱的艺术,在仅有零点几毫米厚的蛋壳上用刻刀玩篆刻、绘图案、写书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简直难以想象,他那双大手握着一颗小小的鸡蛋,用锋利的刻刀从最外层的红皮到最里层的白皮,只有0.3毫米的厚度,竟要雕出12个层次来,用如此精细的刀工,在易于破碎的蛋壳上创作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等艺术形象是需要怎样的耐心、意志和精湛技艺啊!而他,不仅做到了,还不断地研究、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载体和技法,选材多样化,不仅有我们常见的鸡蛋、鸭蛋、鹅蛋,也有罕见的鸵鸟蛋、鸸鹋蛋,从比鹌鹑蛋还小的鸡蛋到比鸡蛋大几倍的鸵鸟蛋都被他运用自如,妙笔生花。为了提高和丰富自己的作品,他除了潜心研究“浮雕、镂空雕、彩绘、景泰蓝”等多种传统蛋雕工艺,也在蛋雕作品中融入时代烙印、与时俱进和鼓舞人心的书法内容传播正能量,还自学了国画创作、葫芦烫画和掐丝沙画等等不同门类的艺术手法,并进行融会贯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他的工作室正中悬挂着一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上书“蛋为田,刀为犁,艺路漫漫,求索不止”,这既是他的座右铭,又是他的真实写照。退休十几年,祝老师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艺术创作中。在他孜孜不倦的不断追求和探索中,他成功地实现了由“粗犷型”的传统手工艺向“精细型”的艺术性创作的华丽转变。不仅蛋雕作品多次参加市、区级各种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他的事迹和作品相继被《石嘴山电视台》、《宁夏日报》、《石嘴山日报》、《宁夏新闻网》、《宁夏休闲农业》等报道过。其国画作品也多次在各级各类大型书画展中参展并获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祝老师不仅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诲人不倦精益求精,还热心参加政府部门、街道、社区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和公益活动,他的工作室常年面向社会群众参观学习,并利用寒暑假为青少年免费传授技艺,为社区下岗女工提供培训,已经举办了多期蛋雕、掐丝沙画的培训活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眼里,祝老师不仅德艺双馨,还是能工巧匠,因不满足于简单的工艺制作,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机电知识和技能对祖传的工具加以改造创新,他目前所使用蛋雕制作工具和葫芦烫画的工具全部都是经过自己反复试验精心改造而成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鸟朝凤</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