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一本书的故事

ZHAO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造甲小学 杨会</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怎样上课,学生才会喜欢》书名充满了思考力和诱惑力,同时这标题也召唤了我内心长存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喜欢我和我的课。于是我选择了魏勇老师编写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每天守望的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风景。“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也是我常常追问的一个话题。此书中,魏勇老师从“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好教师擅于提出好问题”……等五个专辑中,给一线教师作了很好的解读。怎么让教室充满魅力?怎么彰显课堂的力量?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觉得魏勇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对与我来说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从教十几年来,一直努力备课、上课想着法子让自己的课堂有趣点儿,但是每每都不能如愿。读完魏勇老师的这本教育心得后感到,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更是学生的舞台,我们大多数时候都考虑教师怎么讲舒服,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舒心。因此,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更多是学生展示的舞台,这完全符合课堂改革的理念的。课堂中,是师生进行交流、沟通和碰撞最多的地方,既有知识的学习,也有方法的传授,更有知识和方法深处思想的碰撞,当思想在教室里流淌起来之后,这样的课堂是愉悦的,双方都会有所收获的。教师守住课堂,是要把课堂当做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自我学习的场所,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学到了品德,从言传中学到了知识,从共鸣中点燃了思想,这小小的星火是可以燎原的,是可以不断传递的。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学生发言当中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将它扩散,引向深入,让课堂中的思维含量、知识含量、知识的信息量成倍的提升,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受益。学校本来就不是考试工厂,而应该是寻求真理的地方,是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得到自然释放的地方,是师生在松弛的状态下与自我相遇的地方。每一堂课,都是具体而又细腻的,能让思想渗透在点点滴滴中,需要很大的努力。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应该是课堂上给他惊喜;对学生最大的轻视,就是课堂上你表现平庸。好的课堂是一种引导,是让学生能找到他们的存在感,从而扬帆起航,点燃生命的激情,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而教师就应该充当学生的精神导师。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活了,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很顺利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前行,在前行中回望自己的过去,然后不停的自我发展,从而会站到更高的高度,让自己的教育之路不仅有了高度,更有了宽度、厚度、还有了温度。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具体来谈谈魏勇老师的教育心得:</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一、自己也曾是学生,魏老师在书中说到了作为一名老师千万别忘了自己也曾是学生。当初我希望老师怎么做,今天作为教师的我就怎样做。魏老师的课堂设计总能别出心裁,这些都来源于魏老师从学生的经验来上课,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时刻记住:自己也曾是学生,这样才能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惊喜,这样的惊喜才会有“侵略性”,才会有“颠覆性”。作为教师,我们无需总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甚至不可侵犯的位置,这无形中让自己与学生有了距离感,我们要懂得以最真实的自我去面对学生,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思考,对他们施加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从学生的身上受到一定的教育及影响。新时期的教育更要求教师要学会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不要过于低估学生的能力,过于霸道和专制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师我们有各项规定需要遵守,但不代表我们没有自己的主权,所以我们要像魏勇老师说的那样,守住教育的一厘米主权,用良性的变革去促进教育的发展。努力做一个幽默智慧放松孩子气的老师,这样更受学生的欢迎.</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二、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能称得上是好课?相信这是所有老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魏老师认为好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一定模糊性,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有一定的边界性。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一切为顺应学生的成长而设置。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时,他们才能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和见解。但课堂上自然生成的一些话题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并不是老师所能预料到的,而老师如何处理这一系列的状况是这节好课的重点。在我们的课堂上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教学,学科间是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课堂学生受益良多。开放性的课堂要求我们吸纳更多不一样的观点和内容,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边界,对于那些远离事实及逻辑的言论,我们要坚决抵制,要给学生们构建一节美好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为学生服务,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为了预先设定的教学步骤,而忽略最真实的学生个体,抛弃课堂中突发的错误以及个性提问,应以主持人的身份轻松灵动地主持、调节一切可能,不避免冲突,不无视错误,以这样的目标为出发点,一堂好课就离我们不远了。</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三、善于提出好问题魏老师认为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好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自然地包含基础知识,具有延伸性。我们在课堂上要擅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多追问,引向深入,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更让其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拓展。但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引发的效果也是不一样,这就取决于怎么铺垫。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与时俱进,找到适合自己天性的教学方式,要关注学术前沿,切不可闭门造车。我们可像魏勇老师那样通过假设讨论,正反对照,发现矛盾,挑战自我等方法来提出问题,学生才会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才会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堂。</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读罢此书,我也在思考—我们过分注重学科具体知识的传授,忘记了教育有更加深远的目标。而魏老师所做的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他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他的教学精神给人以启迪,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向魏勇老师那样学会创新思考,学会总结积累,学会逆向辩证,学会挑战奉献,那么这样的课堂才会洋溢着自信、活力、智慧、独特与创新,能够品读到他的教育心得,我觉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h3>

学生

课堂

老师

教师

魏勇

我们

教育

自己

教学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