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童年往事》系列之一“班主任”

Robert罗伯特

<p>Robert</p><p>童年往事</p><p>引子</p><p>光阴荏苒,转瞬即逝。</p><p>童年的往事,渐行渐远,慢慢地朦胧了。&nbsp;</p><p>前几日,和老同学在微信里感叹时光飞逝,转眼就是半个世纪,追忆着遥远的20世纪60、70年代——那个纯真、激情燃烧的年代,我们快乐、幸福的校园时代。</p><p>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p><p>我没有“忆往昔”的习惯。因为,当下的事,还琢磨不透呢,哪有闲情逸致,去想几十年前的事儿呢?</p><p>不知不觉间,随着老同学的思路,走进了往事空间......</p><p>那天,悄悄地,慢慢地翻开了尘封久远的童年往事,还真拾起来好多儿时的记忆。</p><p>有人形容,当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像洪水一样,把那些陈年往事,一股脑儿地都涌了出来。</p><p>我也有此类的同感,好像有点刹不住车了,体会到了“回忆——是一种幸福”的那种感受,仔细想想,索性就把它记录下来,送给慢慢老去的我们。</p><p><br></p><p><b>童年往事之一</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班主任</b></p><p><br></p><p>我是1964年上小学的,现在努力追忆当年的情景,似乎有些模糊的印象:</p><p>那是夏日的一天早上,母亲牵着我的手,从家里出来,走过马路,穿过一片杨树林,就到了学校。其实,学校就在家门口,估计连五百米都没有。但是,第一次去这个陌生的地方,感觉还是有点远。</p><p>报名的时候,有一个入学考试或测验之类的形式,我顺利通过了。然后,是交学杂费,领书本之类的事情吧。</p><p>至于,开学典礼是怎么进行的,是何种方式,再也无法回忆起来了。</p><p>1964年夏末初秋,我们入校了,开启了我们人生的第一堂课。</p><p>一、三班的教室,在学校的第一排教室,面对着就是大操场。</p><p>当年的育才小学,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校的建筑按照使用功能,由三条南北走向路,将校园分割成三个部分。</p><p>东侧,是有家属教师的生活区,单身教师宿舍等。也有学生的厕所,后面有一个运动场和一条短跑的赛道。</p><p>中部,是教学区,一进校门,便是中轴线。行政办公区,是一座倒凹型的一层裙房院落。院子中间,是一个造型精致的小花园,有微型的小石头假山,种植的主要是松树、柏树、苹果树、梨树。</p><p>图书馆,植物生物标本室,教导处,音乐琴房,(有一架进口的立式钢琴),广播室,医务室,有一间很大的会议室和校长办公室。</p><p>办公区过去,就是大操场,每天学校的全体学生做广播体操,平时开会,文艺演出都在这里进行。主席台——其实也是舞台,高出地面约有几十厘米,台前面正中的位置,是国旗杆。</p><p>过去操场就是教室,一排有四间教室?还是六间教室?记不清了。好像从北到南有五六排教室,老师的办公室也在其中。</p><p>西侧,则是学生生活区,由食堂,总务科和学生寝室组成。从前到后,也有十几排房子。</p><p>每栋寝室从中央分为左右两个连通房间,通道两侧是上下铺,整整齐齐。寝室的出入大门在中央,生活老师(阿姨)的值班室就在入门处。</p><p>学生可以根据家庭情况,自主选择住校和走读。我没有住过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受过集体生活的约束和遵守纪律的训练。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铸就了我一生的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德性。</p><p>小学一、二年级的班主任,是一位美丽的女老师。高高的个子,很有女性的柔美,脸长得很漂亮,大眼睛双眼皮,鼻子不大,但很挺直。弯弯的嘴巴,像一弯月牙,显得总是在微笑。有点像电影演员宋佳的模样,她就是武老师。</p><p>准确地说,武老师是我们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就像她的容貌一样,端庄,美丽,善良,富有耐心和爱心。她对我们很友善,极少训斥学生,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哪位同学学不会,作业写得不好,她都会耐心地辅导,一遍遍地重复重点,要点,直到同学学会,记牢,做好。</p><p>20世纪的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不像现在,基本上只有两季,冬天过了直接进入夏天,基本上没有春秋季节了。</p><p>那时候,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冰天雪地,严寒冰霜,滴水成冰。</p><p>到了寒冷的冬季,教室里都是煤炉取暖,武老师每天清晨上课前,都要把炉火烧旺,让教室里充满温暖。晚上,还要再到教室查看炉子,添煤封火。</p><p>由于天气冷,保暖的措施无法和现在比,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每年冬天都会将双手,双脚,脸蛋冻成冻疮。冻疮的部位,又红又肿,又痒又痛,厉害的还会感染,流水化脓。</p><p>在上课的时候,武老师会拿出冻疮膏,为同学们擦拭涂抹,有些同学冻疮严重了,武老师便会带着去医务室包扎治疗。</p><p>每当周六的下午,武老师都会为全班同学剪手指甲,要求我们注意个人卫生,养成爱清洁的习惯。</p><p>武老师执教我们的时间不过一两年的光景,从一年级三班到二年级三班的时候,好像就生孩子休产假了。当时的产假大概是四十五天,我们都感觉她生孩子的这段时间太长了。</p><p>班上来了新代课老师,同学们感觉很不习惯,都期盼武老师能早日重返课堂,为我们上课。</p><p>有的同学甚至还在教室大喊:“我们要武老师给我们上课!”搞的代课老师非常尴尬。</p><p>大家十分想念武老师,就相约三、五个一伙的,到她的宿舍看望她。她的宿舍就在我们教室的后面,大约300米的距离。</p><p>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单间,进了门就是一张大床,武老师在坐月子,头上系着一条毛巾,穿着一身很厚的棉袄,棉裤。屋里生着炉子,白铁皮的烟囱上裹着小孩的尿垫尿布。</p><p>房间很拥挤,也很凌乱,特别是床上,除了小宝宝睡的地方,其他地方都堆满了衣物被褥之类的东西。</p><p>武老师见到我们挺高兴的,询问大家学习如何,班上有什么事情吗?我们都是简短应答后就出来了。</p><p>当年,武老师发生地一件事情,我一直没有弄清楚,至今,还深深地记得。</p><p>听其他同学说,她的丈夫是位解放军军官?还是军队转业干部,好像不常在家。她生孩子后不久,不知是什么原因,是与她的丈夫闹矛盾了?还是发生了其他的什么事情?</p><p>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天刚蒙蒙亮,武老师赤裸着身子,从她的宿舍里夺门而出,冲向漫天飞舞的雪花中......</p><p>我没有看到这一幕,但我能想象出来,当时,那样的情景……</p><p>这是为什么?为什么??</p><p>那些天,常常呆坐在教室,透过窗户,向外张望。</p><p>仰头看着昏暗的天空,灰蒙蒙的,感觉阴冷潮湿,心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其实,是想哭。</p><p>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对武老师有一种情感,这是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师,就像自己家的姨妈一样,她用心地呵护着我们,哺育着我们,爱着我们。是她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要学会善良,多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这些话,我都记在了心里。</p><p>从那之后,我时常会经意不经意地,在课间或放学的时候,向她的宿舍张望一下,看看她宿舍的门是否打开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那扇小门始终紧闭着,直到后来换了新的主人。</p><p>就这样,敬爱的武老师离开了我们班,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她。</p><p>直到“文革”以后,70年代末的一天的,我从插队的农村回家休息,父亲单位发了电影票,去平原影院看电影。</p><p>电影放映结束后,散场时,在众多的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武老师。</p><p>十几年后,她身材略显发福,穿着一件深色的长呢大衣,依然端庄优雅,神采飘逸。那双眼睛还是那样炯炯有神,很亮,很亮;依旧向上微挑的嘴巴,给人以温暖与快乐。</p><p>时隔多年,我已经从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二十出头的大小伙了。但是,武老师还是一眼就认出我来,并一口喊道我的名字。</p><p>我们在影院的过道上寒暄着,边走边聊。走出影院后就相互道别了。从此,便杳无音信,再也不曾谋面。不知道她之后是否安好?</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