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宋长生,1950年生,河南省郑州荥阳市人,号广武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历任市委党史办主任,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市政协委员。大学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 现任河南省华夏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兼荥阳分会长,担任《华夏书苑》杂志主编。河南荥阳刘禹锡诗词书画院院长,荥阳市节能减排促进会秘书长。 </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返聘的单位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史志办,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单位。</p><p class="ql-block"> 受聘为郑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函授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间书画名家联合会专家。</p><p class="ql-block"> 被教育部授予书画考级高级教师。</p><p class="ql-block"> 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文化和谐特使”称号。</p><p class="ql-block"> 2017年被全国两会重点推荐为"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p> <h3> 《推小车修水库》目录</h3><h3>1、16岁学推小车</h3><h3>2、17岁推小车修水库</h3><h3>3,难忘第一天上工</h3><h3>4,推小车爬坡,</h3><h3>5,一只手推小车</h3><h3>6,春雨亭下笑声</h3><h3>7,修水库工地</h3><h3>8,永远不倒的小车啥意思</h3><h3>9,尾声</h3><h3><br></h3> <p class="ql-block"> 一提起推小车,就想到全国学习的英雄人物杨水才的一句名言,小车不倒只管推。</p><p class="ql-block"> 1969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一记共产党员杨水才同志的光辉事迹”的文章。全国掀起学习杨水才的热潮,杨水才的”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更是成了广为流传的名言。</p><p class="ql-block"> 如今,坐落在河南省许昌县水道杨村,已经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 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意思是,只要生命不息,就奋斗不止。</p><p class="ql-block"> 如果还记得"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名言,那你也快老了。</p><p class="ql-block"> 我今年70岁,我不会和杨水才这样的英雄人物相提并论。说句实话,农村长大的孩子,确实是以一个普通的农民姿态,一辈子履行着”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名言。</p> <p class="ql-block"> 16岁学推小车</p><p class="ql-block"> 1966年,我刚满16岁,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在村里干农活挣工分。</p><p class="ql-block"> 干农活的主要工具是独轮小车,小车是橡胶轱辘。当时家穷,买不起架子车,只好推小车。</p><p class="ql-block"> 农村有句俗话:”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调得活。”这种独轮小车推的时候,要一边用力往前推,还要一边用力保持平衡,加上车襻(皮带)两头拴在小车两个手把上,这样小车就不容易倒,就能一直推下去,就能推粪,推土,推石头,推玉子杆等,就能挣工分。</p><p class="ql-block"> 总之,开始学推小车,不得法,学得慢,又没学好,心里很苦恼。特别是夏天,身穿背心,有时光着臂膀,两手紧握车把,肩上背着一根皮带,勒得肩膀红肿,背上被太阳晒得脱皮,又疼又痒。</p><p class="ql-block"> 遇到上坡时,必须弯着腰,咬着牙,拚命往前推。满头大汗,浑身出汗,汗流浃背,脸上的汗流到眼里,又涩又痒,再难受也不敢用手巾擦一下汗。只能趁着小车平稳时,急忙快速地,小心地,闪电式的用手往脸上抹一下,真是挥汗如雨,一不小心,小车就有翻倒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苦练,初步掌握了推小车技巧,随着大人往地里推粪。</p><p class="ql-block">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学推小车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把困难举到头上,它就是灭顶之災的顶石;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走向成功的垫脚石。这两块石头,就是人生奋进和退缩的试金石!</p> <p class="ql-block"> 17岁推小车修水库</p><p class="ql-block"> 1967年,我刚满17岁,才学会推小车,就自报奋勇去河王水库做工,修水库大坝、溢洪道。</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美差,是个固定活,在生产队有个固定活,那是社员非常高兴的事。生产队里记满分(整劳力每天10分),还能领点补助粮(水利粮)。</p><p class="ql-block"> 当时生产队有四个人的名额,社员们都争着要去。 生产队长苏福海就宣布一个条件,谁家困难谁去,实行民主,让社员大会选举。 </p><p class="ql-block"> 结果,社员大会选了四个人,宋长生,苏文郁,苏金水,和宋老汉(隔壁,喊叔)。</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工地,第一个任务是,到东南河(孙砦)河滩上挖沙推沙。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年龄小,推小车技术不过关,怕半路小车翻了,把车筐里的沙倒撒在半路,就预先备了一把铁锨,万一小车翻了,就用铁锨把沙子铲到车筐里,继续推到工地。</p><p class="ql-block"> 记得头一次推沙,约5里的坑洼土路,小车翻了二次,靠大家热心帮忙,总算推到了工地。</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这段历,心里甜滋滋的,心里有一种慰藉,有一种充实感,更是一个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难忘的第一天上工</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工的第一天早上,母亲起早把饭做好,就叫我起来吃饭。因为是干土重活,早饭吃的是少见的捞面条。又烙了一张油馍,叫我带上,怕半晌饥了饿着。</p><p class="ql-block"> 吃罢饭,就推着结实的手推独轮小车出发。</p><p class="ql-block"> 为啥说结实的小车呢?</p><p class="ql-block"> 父亲(时任苏砦大队支书)听说孩子去水库做工,头一天就把小车皮轱辘打足气,又把小车腿上的麻绳摽紧,又用厚布把荊条筐边包好,最后用细铁丝把几只破鞋底绑在土筐底上,怕磨损筐底。</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忙个不停,精心准备着,忙碌着。好像儿子上战场,整装待发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的做工人员,有的推着独轮小推车,有的背着铁锨,有的拿着拉绳,浩浩荡荡,热热闹闹,又说又笑,向河王水库大坝走去。</p> <p class="ql-block"> 参观龙王庙</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到河王水库的水利管理办公大院,听从指挥部领导安排。</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任务是,去水库下游6里孙砦村的河滩地里挖沙运沙。有的施工队是拉石头、水泥、大沙。</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向导孙启文同志的带领下,向孙砦村河滩进发。我们当地人称东南河。</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推小车队伍,行进在路上,有说有笑。</p><p class="ql-block">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常和村里几个伙伴去东南河割草的事情。闻说东南河滩有野狼,所以,常和发小苏文周、宋银荣等结伴去割草。</p><p class="ql-block"> 冬天去割草,必须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因为太阳一出来,冰冻的河滩地就泥泞起来,就割不成草了。</p><p class="ql-block"> 一次,我和苏文周起早,顶着明光的月亮,走到孙砦村西头的水渠翻水井时,看到明亮的水渠壕,以为是干的,就立即跳到水渠里走。</p><p class="ql-block"> 糟糕!是一层冰。是白天农民浇麦地留下的水结冰了!他掉了下去,差一点掉进翻水井里,太危险了。要不是他㧟的草篮捌住,就掉进翻水井里了……</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是,这个差点掉进翻水井里的伙伴,棉裤湿了,棉袄也湿了,他无奈地㧟着空篮,拿着镰刀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我只好一个人担着箩头,握紧手中镰刀,强打精神,向东南河走去。</p><p class="ql-block"> 明知山有狼,偏向山中行。</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着,一路想着,万一窜出一只狼,我该咋办……</p><p class="ql-block"> " 伙记们,东南河到了!”不知道谁大声喊了一声。我回忆的思绪被打断了,原来到了东南河岸。</p><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东南河北岸,往下看,河滩里人很少,几个领头的正在商谈铲麦苗挖沙事项。</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商量就顺便到河北岸上的龙王庙里看看。</p><p class="ql-block"> 孙启文是孙砦人,对庙里的状况比较了解,就听他解说。</p><p class="ql-block"> 龙兴寺门上有一幅联。</p><p class="ql-block"> 天地台日月星宇宙摆戏;</p><p class="ql-block"> 七仙女八仙朗九州伴唱。</p><p class="ql-block"> 巨龙拖舟</p><p class="ql-block"> 龙兴寺有一个石碑上刻的碑文是,</p><p class="ql-block"> 寺乡情</p><p class="ql-block"> 北塔竖庙边, </p><p class="ql-block"> 南河碧殿前。</p><p class="ql-block"> 西岗佳气通,</p><p class="ql-block"> 东海瑞烟缠。</p><p class="ql-block"> 凤落龙王寨,</p><p class="ql-block"> 青松乌云悬。</p><p class="ql-block"> 荥水浮千载,</p><p class="ql-block"> 巨龙会九天。</p><p class="ql-block"> 碑文是孙砦人,清朝进士孙金体撰写的。</p><p class="ql-block"> 孙启文同志说。还有汉高祖论三宝诗。</p><p class="ql-block"> 天有三宝日月星,</p><p class="ql-block"> 地有三宝水火土,</p><p class="ql-block"> 人有三宝精气神,</p><p class="ql-block"> 龙有三宝风云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龙王庙,就下到河滩挖沙推沙了。</p> <h3> 推小车爬坡</h3><h3> 我们在河滩麦苗地里,把麦苗铲掉,挖出面沙,装在小车上的荆条筐里,就开始推小车爬坡(河南方言叫攀坡)。 </h3><h3> 从河滩往地面上走,必须爬一条又窄又陡,蜿蜒曲折,崎岖不平的土沟坡。我弯着腰,两只手紧握车把,用力顶着肩膀上的车襻(皮带),把沙筐往怀里拉点,拼命往上推。</h3><h3> 前面拉车的是个穿花布衫的姑娘,她躬着腰,一只手紧握肩头上的拉绳,另一只手紧拽身后的拉绳,使劲向前拉。脸上流着汗,也不顾擦一下。</h3><h3> 二人通力合作,气喘吁吁,顺着陡峭沟坡,向上攀爬,终于爬到坡顶,到了地面,她的花布衫也早湿透了。真有点"曲径通幽处“的感觉。</h3><h3> 我把小车在平地上放稳,把沙筐又往前挪动(河南方言shuang)一些,坐到车把上,休息一会儿,就驾起独轮小推车,一路上战战惊惊向工地上推去。</h3><h3> 行到半路,走到荥广公路(土路)上,一不小心,小车轱辘碾住一个小砖块,小车斜歪了几下,眼开小车就要翻了,我尽力叫小车翻倒在公路上,千万别翻倒到公路边上的壕沟里,那样面沙就很难铲到沙筐里了。结果,小车翻到公路上,潵了一地。这时,几个推小车的伙伴,不约而同停下车,围上来帮忙。</h3><h3> 好在我早有防备,因为自己推小车技术不过关,就提前准备了一把铁锨,就怕半路车翻。在大伙的帮助下,用铁锨把沙铲到筐里,又推着小车,追上前面的推小车队伍,继续往前推,终于到了工地。</h3><h3> 现在想起这段经历,真有点"小车不倒只管推,车倒扶起往前追"(胡乔木诗句)的精神!</h3> <p class="ql-block"> 学一只手推小车</p><p class="ql-block"> 河王水库大坝修好了,就到水库大坝南边,开始修水库溢洪道工程。在这里学会一只手推小车的绝活。</p><p class="ql-block"> 溢洪道是水库的防洪设备,当水库里的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会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库大坝被毁坏。</p><p class="ql-block"> 刚到工地,看到推小车队伍里,有人发明不用襻(皮带),两只手把小车推得飞快,非常羡慕。我们也跟着学,没几天也学会了。特别是解决了皮带勒得肩膀红肿的问题,很是开心,自豪!</p><p class="ql-block"> 只要拥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就能创造人间奇迹!</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学会两手推小车,怎样解决擦汗问题,必须学会一只手推小车,另一只手就能自由自在地擦汗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想法得到好友苏文郁的支持。我们两个苦练一只手推小车,是件危险的事情,并受到很多人的热嘲冷讽,特别是修溢洪道半坡的一家老者(宋长生叫他姑夫,是本村宋木铎的姑夫)的怒斥:一只手推车,瞎能胡闹!</p><p class="ql-block"> 敢立潮头唱大风。宋长生和苏文郁顶着讽刺打击,和世俗挑战,挑战不可能!!!!</p><p class="ql-block"> 二人在下坡时练习,利用小车飞跑快时的惯性,把土筐往小车前头放放,一只手紧握一个车把,握紧、下压、向前用力、稍带拉力、左右摆晃、掌握平衡……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苦练、巧练,终于练成了,受到大家称赞。哪个"姑夫”也眯着眼睛笑了!</p><p class="ql-block"> 说到一只手推小车,2020年在成皋路小花园里,碰到了老三届同学何天德,和他谈起来非常投缘。原来他当时也在修水库溢洪道工地上做工,对这段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就像骑自行车大撒把一样,利用自行车飞跑的惯性,两手不扶车把,腿夹紧车座,两只手在空中舞动,像玩杂技一样。</p><p class="ql-block"> 后来,宋老师到外地教书,说起一只手推小车的事,老师们不相信。</p><p class="ql-block"> 于是,就到村里找来一辆手推小车,在学校的操场上表演起来。</p><p class="ql-block"> 开始叫一个老师坐在小车上,没有人敢坐,害怕摔下来。只好叫一个学生坐在小车上,脸朝前,腿放在小车前头,两只手紧握小车的空框,胆战心惊,看得一群师生目瞪口呆,大惊失色。宋老师推着小车飞跑起来,开始一只手推小车。表演结束了,嬴得大家一阵喝彩声!</p> <p class="ql-block"> 雨亭里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春雨淅浙沥沥地下着,像一滴滴闪亮的雨珠,顺着花园里的小亭子迅速落下,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珍珠,镶嵌在含苞初绽的花朵上,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甜。万物复苏了,它们被春雨洗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漂亮!令人心情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在雨亭里坐着几个人:宋长生、李万卿、何天德、任喜亮、刘福安、张荣方等。</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手拿着《永远不倒的小车》手稿,大声念着,二人听着,不断插上几句,又说又笑,不时传出笑声,十分快活。</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像一本书,翻开是故事,合上是回忆。故事很精彩,回忆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在这烟雨朦胧的雨亭里,谈论美丽的往事,像一卷卷黑白分明的胶片,在我们面前展开。</p><p class="ql-block"> 故事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修水库溢洪道工地上</p><p class="ql-block"> 一进入修河王水库溢洪道工地,就看到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地指挥部的高音喇叭,播放着革命歌曲,工程人员忙着测量,推土的小车队伍,是工地的主力军,你推我拉,车来人往,车轮滾滚,风弛电掣的壮观场面,有点像淮海战役的浩浩荡荡支前小车队伍。(陈毅元帅曾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是老百姓推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施工的农民满头大汗,笑容满面,笑语连天。</p><p class="ql-block"> 这支小车推土队伍是工地上一道靓丽风景线,有十几岁的小青年,有年轻漂亮的姑娘,还有50多岁的老人。何天德同学的广武闫村施工队里,有个叫增妞的50多岁老人,是个推小车能手,发明了推小车不用襻(皮带)的新方法。他风趣地说:”推小车,不用襻,驾着小车飞快转,给个县长也不干!”从此,大伙一见他,就喊他"县长”。他憨厚地笑着说:”你们辛苦了,用劲干吧!”说罢乐呵呵地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支推小车队伍是工地上的主力军,他们都是走4里地来上工的,风尘仆仆,忘记劳累,立即投入到施工队伍。他们脸上流汗,笑容满面,笑得开心,笑得阳光,笑得灿灿,想着梦想,心里香甜。</p><p class="ql-block"> 到了中午下工,肚子饿得肠子轱辘乱叫唤,咋办?吃饭!还得再走4里到住地(苏砦)吃饭。何天德说:”一顿油条能吃11支半(23擗),若是花卷馍,一顿能吃8个半,再喝两碗稀饭。民工们风趣地说:”干活看吃饭,能吃就能干。”</p><p class="ql-block"> 吃罢饭不休息,又走4里到工地,开始干活。</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的一群人(苏砦大队施工队),就没有这福份,他们是走4里地回家(广武塚宋村)吃饭。</p><p class="ql-block"> 下午下工,我们推着空小车,拖着疲惫的身体,又说又笑地回家。</p><p class="ql-block"> 当时,自已的脚跟疼,一瘸一拐地同大家一起往家赶。</p><p class="ql-block"> 脚跟疼是小时候捉迷藏摔坏的,加上当时在工地干活时,碰上塌方把我埋在土里,又把腿砸瘸了。倒霉事都让我碰上了。</p><p class="ql-block"> 再说当时遇到了塌方,我急中生计钻到小车底下,大伙急忙把我从土里扒出来,因抢救及时,身无大碍,大伙把我抬到工地上的医疗棚里,医生抹了点红贡。</p><p class="ql-block"> 只是小车把折了一个,工地上给换了一个小车新把。当时占起我年轻,没有歇工伤,又继续上工干活。</p><p class="ql-block"> 好伙伴苏文郁开玩笑说:“你这是放屁砸脚跟——倒霉清了!”</p><p class="ql-block"> 说罢,大伙哄笑起来……</p><p class="ql-block"> 可是到了家,吃罢饭歇透了,脚痛疼得钻心,钻到被窝里疼得更厉害,眼泪湿了被子,迷迷糊糊地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长生,起床吃饭上工了”。天明时,突然被妈妈叫醒。</p><p class="ql-block"> 我急忙起床、穿衣、洗脸、吃饭,又推着小车和大伙一起,向河王水库溢洪道工地上走去。</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们走了两年。</p><p class="ql-block"> 50后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p><p class="ql-block"> 他们几十年来,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p><p class="ql-block"> 他们勒紧腰带,义务建立了水库和平整了农田,还树立了道德典范(如扬水才),也为自己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是天底下最善良,最道德的人。他们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祖国!他们值了!</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朋友们,你们看了这推小车做工的故事,有什么感想?</p> <p class="ql-block"> 永远不倒的小车是啥意思</p><p class="ql-block"> 永远不倒的小车是一种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小车不倒在路上。人虽然老了,只要有口气,仍然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待扬鞭自奋蹄。干事创业,永不歇息!</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推小车,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炼了意志,是人生征程中一道靓景。当回忆起推小车修水库的情景,时时浮现在眼前,记忆犹新,终身难忘。每当工作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这段经历,就会增添无穷力量,精神抖擞,斗志昂扬。</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退休后,和一群志同道和的老玩童,一群书画爱好者,走南闯北,传承华夏文化,挥毫泼墨采风,过着快乐的退休生活。</p><p class="ql-block"> 小车不倒只管推是人生一道靓景,遇到人生困境,那怕是乌云密布,狂风暴雨,只要守住这景色,总会有乌云消散,雨后天晴,月明中天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p><p class="ql-block"> 风雨过后是彩霞</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p><p class="ql-block"> 天上下雨地上滑,</p><p class="ql-block"> 自己摔倒自己爬。</p><p class="ql-block"> 揩干泥巴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风雨过后是彩霞。</p> <h3><br></h3><h3> 尾 声</h3><h3> 作者的推小车修水库的故事讲完了,读者看了有啥感想?</h3><h3> 修水库溢洪道工程结束了,作者又回到村里干农活。一次偶遇,又到广武白砦棉花加工厂,干起合同工,走向从农民到工人之路。</h3><h3> 请看下集巜从农民到工人》</h3> <p class="ql-block"> 评《推小车修水库》</p><p class="ql-block"> 中书协会员 傅伟华</p><p class="ql-block"> 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作者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朴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了哪个年代的感人故事和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献身精神!值得学习和弘扬!</p> <p class="ql-block"> 评《永远不倒的小车》</p><p class="ql-block"> 张建永</p><p class="ql-block"> 读宋老师的回忆录《永远不倒的小小》,对他16岁学推车,17岁推车做工的描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写不出这么精彩的内容。从这些字里行间,充满了正能量。他那种“车倒扶起往前追”的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 宋老师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是个热心帮人又不怕背黑锅的人,是个做事有条理,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的人。是个踌躇满志的开路人。</p><p class="ql-block"> 他想象力强,有个性又有才华,自尊心强,又好强不服输的性格。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来。</p><p class="ql-block"> 像他学推小车,推车爬坡,半路翻车,一只手推车……都显示出他的不负输性格。</p><p class="ql-block"> 我对宋老师比较了解。</p><p class="ql-block"> 推小车修水库完工后,他又回到村里当民办教师,任校长。他带领全体师生,经过艰苦奋战,使原来只有两间破草庵的教室,变成两排漂亮的红瓦房教室,又有8亩学农基地和校办工厂。学生免费上学,教学质量名列前茅,成为一所生机勃勃的先进学校。</p><p class="ql-block"> 这充分体现了他”永运不倒的小车”精神!</p><p class="ql-block"> 现在村里人提起宋老师,还念道着他当民办教师那段美好情况!</p><p class="ql-block"> 宋老师推小车的故事,生动、形象、真实、感人,反映出他的生活豁达的人生观,积极向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当我每次感到生活压力太大的时候,看了他的书,会让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p><p class="ql-block"> 《永远不倒的小车》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小车不倒,值得一推。</p><p class="ql-block"> 小车不倒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宋老师是个”永远不倒的小车”。</p> <h3>鸾凤和鸣(漆书)</h3> <h3>无欲则刚(添书)</h3> <h3>傲骨(天发神谶碑)</h3> <p class="ql-block"> 精气神(好大王)</p> <p class="ql-block">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好大王)</p> <p class="ql-block"> 仁者寿(漆书)</p> <p class="ql-block"> 鹤寿(好大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