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画中游

鸥鹭(风光画意摄影+歌者)

<p>江南的古镇历来是最能体现百姓生活富足的地方,小桥流水,水域阡陌,曲径回廊,如诗如画。</p><p><br></p><p>怎样去表现她们的美,我选择了画意摄影,就是把她们用镜头画下来。</p> <p>荡口古镇,你是鹅湖的化身。曾经那天,我们掠过你的剪影。你承载着我们青春时的喜悦,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p> <p>旭日东升,我已守候在古镇的大街小巷,等待着朝阳给古镇抹上褪不去的色彩。</p> <p>红檐依水相连,柳条依依,杏花幽幽。微风拂来,花瓣漫天浮落。清晨阳光下,留下了我们一道相伴的鸿影。水里的碧波,在闪烁着晶莹的涟漪,仿佛看到多年不见的船桨的摇曳声回荡在我们的耳边。</p> <p>我们静静呼吸着那苍凉的气息,走上你那一座座栈桥的桥梁,手扶着桥栏,俯瞰那清澈的河水,五颜六色的鱼儿在水里嬉游。凝望着它们好像在听庄子的诉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p> <p>那一刻,我是多么地渴望时间能够定格,手捧着一本书,喝着咖啡静静的享受着一个悠闲的晌午。时间终究无法定格,我们还是迈着匆匆的步伐离开,继续前行。</p> <p>原来……你不但拥有美的化身,更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走过王莘故居、华氏义庄、关羽伽兰殿和三圣殿等文化古迹后,才发现你早已集“孝义”传统美德,音乐优美旋律,正义气概等为一身。酝酿着沧桑的历史,是人才辈出的摇篮。你不是周庄胜似周庄。我们被你那静谧的美和浓厚的文蕴所折服。</p> <p>荡口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静。街上居民少,游客更少。清晨,当我们从古镇里的民宿客栈走出来时,古镇似乎还没有从睡梦中完全醒来。不宽的河面上飘浮着薄薄的雾霾,古老的粉墙黛瓦在水面朦朦胧胧地漾动。刻着岁月印痕的驳岸边的廊棚里,几位早起的老人坐在吴王靠长椅上话说想当年。</p> <p>荡口给我的第二印象,就是桥多(共28座桥),与苏州的周庄有得一比。北新河和北仓河一南一北合围了古镇,在古镇西头汇成一个小湖——花笑池;而镇内又有会通河、水龙浜、鳗鲡浜、庙浜等诸多小河沟通两河,编织成一张水网。纵横交错的河道上,各种造型的石桥星罗棋布,实为经典的江南水乡图。</p> <p>荡口给我的第三个印象,是名人故宅多,且大部分姓华(荡口有一个华氏宗祠)。华太师府(就是香港电影《三笑》中的华太师);当代漫画家华君武故居;清末数学家、科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华蘅芳故居;当代音乐家、《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王莘故居;当代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钱穆故居,等等。日落余晖,还回忆着他们的故事。</p> <p>乌镇在江南古镇中,称不上最大,却以独特的方式享誉世界。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小镇召开,让小镇蜚声中外。从全世界各地来到小镇的精英们,无不让小镇和小镇上的人们激动万分。</p> <p>乌镇和江南所有的小镇一样,青石,粉墙,黛瓦,雕梁画栋,石巷。走进小镇,凡是古镇所有的风貌和气息都可以迎面扑来。</p> <p>小镇有七千年的历史,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出现过许许多的人。光阴荏苒,那些事,那些人,如同小镇街上的青石板,与小镇上的人们相依相偎,不仅让小镇上的人们无法忘怀,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人进进出出,让小镇好不繁忙。</p> <p>明清年间,小镇就是官商和兵盗竟占之地。而小镇的后人,却是学而优则仕,仕而归则商,豪门巨宅,庭院,画舫,藏书楼比比皆是。最为显赫的是,小镇一共出了64名进士。</p> <p>在小镇的一条街上,有一处清代的江南民居,是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茅盾,出生在小镇,在小镇上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他的《春蚕》、《林家铺子》就是以小镇上的人物为背景而创作。如今,当年的老人都已经渐渐离去,老屋经过整修,小镇经过修饰保护,却显得门庭若市。</p> <p>有了乌镇,才有了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上不断四射的光芒。沿着麻石板路行走,你会有一种叫温柔的情绪在悄悄蔓延,请原谅我的情不自禁,谁能抗拒来自岁月真诚、淳朴的声音,就如梦幻般的烟雨,轻重勾描乌镇说不完、道不尽的神韵。</p> <p>小镇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但无论走得再远,走得再久,却仍然走不出江南,走不出小镇。该回来得,还是会回来。</p> <p>木心先生,十五年后从美国重回小镇,看到老屋被拆除改造成了工厂,写文发誓,“永别了,我不会再来。”2006年应家乡竭诚邀请,他回来了,定居小镇。</p> <p>小镇的河道就像小镇人的经胳,阡陌纵横。乌镇的河流,东西对应,北三条南二条,镇中间的是市河,镇南有“金牛”、“白马”两条河穿镇而过。交织的水网撑起了乌镇的街巷,环绕在小镇内外。由此,小镇被称之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p> <p>当然,我不知道乌镇几千年前的建筑是如何的格局。可我知道,眼前的乌镇是一派遮掩不住的光芒。青一色的黑瓦,纯色木板拼凑而成的的墙壁,在岁月延伸下,在风月摇曳里,呈现出一派自然的乌青颜色。它虽没有都市中琉璃瓦的亮丽,更没有现代派装潢墙面砖的多姿多彩,恰恰是这一致的青黛,让你不由自主的震撼,而后感悟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厚重。</p> <p>河水拍打着岸滩,回家的人撑着小船走上河埠头,回廊中的灯亮了起来,灯光在河水中反射出点点。便是小镇人一天的日子。</p> <p>其实喜欢一个地方,并不一定需要它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地方我们曾经和谁相遇,然后留下了怎样不能抹去的记忆。</p> <p>“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人们这样描述着西塘。确实,当我们这样走过,那历经了千年的风雨之后,有太多的痕迹已经慢慢在时光里安然地褪去,我却分明可以抠响绣痕深重的门环,轻踩岁月暗生的绿苔,寻觅着年华逝去时候悄悄留下的一些旧日的痕迹,一条深深的巷子,一坐风雨中岿然不动的小桥,一座长满了瓦草的观音兜,一面优雅淳朴的花墙,一一温婉如昨。</p> <p>沿着古老的临水小道,我们慢慢前行,我们的眼光里,有缓缓而行的悠闲的小船,有古朴的青石板小路,有微风中轻轻飘荡的垂柳,有隔着水在对岸灿烂开放的桐花,还有那雄赳赳地站在船舷却一不留神便会摔进水里的鸬鹚……</p> <p>没有远离尘世,这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上,我看见了紧紧挨着的林立的商铺,诸如芡实糕、熏青豆、臭豆腐的香味纷纷扑鼻而来,我终未来得及去细细品尝,我只看见了那些古老而淳朴的小屋和泛着岁月痕迹的阁宇长廊,透过如织的游人,静静地站在时光的一隅。</p> <p>脚下这长长的巷弄里却吹来了远古的宁静的风,一种俗世尘烟里生活的气息安然地在这场风里氤氲。我们的镜头,再不单单是魂牵梦萦的西塘的水,我们已经沉迷在诸如“巷口人家”的悠远里,“西塘印象”的韵味里,那端庄而典雅的花墙外,定格的是恬然自安的一道古镇的风景。</p> <p>西塘啊,它依然这般灵秀,这般古朴幽远,每日里,它就这样迎来无数远来的人,太多的仰慕和倾心里,却依旧是它固有的淡定与从容。我不再奇怪了,以为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漂泊,只有这次,却是意念中最纯朴的回归,那种属于古老的气息和生活的亲切,触手,便可及。</p> <p>我想我会一直记得我们就这样相约西塘了,慢慢地走过,古老的巷弄里,悠长的临水长廊上,都曾经留下了我们笑过的痕迹。</p> <p>我终于明白西塘为何被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了,原来这里有一种生活的味道,有一种俗世的烟尘和性灵相触的美好,有一种尘世的烟火弥漫在西塘古老而纯朴的时光里……</p> <p>水是周庄的血脉,四通八达的。水的两岸用麻石砌成,隔一段路就有一个下河台阶,供人洗洗涮涮,那晨羲中的砧声让枕河而眠的人们走出温柔的梦乡;那日暮时的船影将外面的精彩世界卸到了千年古镇。</p> <p>一位穿着碎花蓝衣服的阿姨摇着橹,将乌蓬船从远处划了过来。一股暖意顿时传遍我的全身,那窄袖花襟,碎花底子,刺绣精巧的服饰似乎惟有江南景色方能染织而成,也只有水乡女人穿上才那么贴身,让江南长大的我忽地回到了儿时的记忆,又让我想起歌手谢军那“南方小小的乌篷船”,想到“载着当年梦中姑娘驶向了何方……”</p> <p>千百年来,水滋养着江南的雅致风物,船书写着水乡的独特人文。</p> <p>人流推着我走弄穿巷,在逼仄的骑楼小巷中追溯着小镇的历史,不时又回到河旁。这当然要归功于桥。</p> <p>周庄的桥多得犹如针脚较密的线,不时缝着两岸,又永远不会缝合在一起。“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苍龙背上行”,众多游人就成了桥上来往穿梭的针。</p> <p>周庄不长的河道横七竖八着十四座元、明、清时期的石桥,从一头望去,桥中有桥,桥上有桥,一桥套一桥,那桥身与桥影组合的圆就像串在你眼光上的糖葫芦。著名的双桥横折相依,立于两河之上,桥洞一圆一方,宛如两把大锁将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巧夺天工。</p> <p>周庄人将一座座桥架在河道上,不仅方便了生活,成就了美,而且突显了智。因为桥的智慧在于让过了水,渡过了你。</p> <p>周庄是水做的故乡。“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周庄碧水三千,如果说船是流动的音符,那么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石拱小桥就是最和谐的旋律,桥因船生,船为桥行。</p> <p>周庄是古老的,是吴王少子的封地;周庄又是传奇的,是沈万山巨富的根基;周庄更是美丽的,她美得原汁原味,没有功利雕饰,你随意按下快门,都是一框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风情。</p> <p>走出周庄,我不觉感叹她是江南水乡中一首最精致、最完美的诗。这作诗的,是游人,更是祖祖辈辈的周庄人。</p> <p>烟雨蒙蒙下的南浔,此时竟是这般静谧,一种风和雨细,一种流转无声,一种心如止水。多么典型的江南小镇,就这么徜徉在岁月的长河里,展现一份沧桑一份祥和,一份书香一种遗绪。</p> <p>宋代大家俞紫芝云:“翠沾城郭山千点,请蘸楼台水一围。”阮元的诗曰:“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小桥流水,黛瓦粉墙;市井乡土,石路街巷。我,一个广州人眼里,古香古色、古神古香,江南水乡的古镇。</p> <p>南浔,近代史上罕见的巨富,一个江南水乡最厚重的历史文化古镇。我,尤为垂青。较之乌镇,“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周庄,“中国第一水乡”;西塘,原汁原味、古朴风情等。倒是更加信奉“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这一句话了。</p> <p>早在南宋理宗时,南浔就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后又为“江浙之雄镇”。承载过往的江南浮华,有着不同的大器。</p> <p>与其他古镇相比,南浔基本还维持着它的本来面目,也根本没有商业化的痕迹,似乎保留着最合适的繁华与寂寥的距离。</p> <p>这还是一个人情味特别浓的小镇,漫步在长长的廊桥里,遇到的几乎全是老人,见我一个人,热心地问我有没有安排好住处,本是孤单的旅行,却因为几句关切的话而心生温暖。</p> <p>南浔,隽永秀美,晶莹剔透,大院名宅,辑里湖丝,崇文重教,翰墨飘香,嘉业藏书,文化底蕴厚重,素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称,可谓中华之英杰辈出于此,而重教、博学、施爱则是古镇南浔的魂,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p> <p>爱人,多以爱其德行、素养,内在之神韵。</p><p>赏景,多以赏其灵秀、古朴,外在之奇美。</p><p>南浔,就具有这样的品性,淡静,质朴,秀美,我更愿意把它比作贤淑文静的女子,看不到骄矜,更看不到轻浮。</p> <p>一直都对这些别有风致的江南古镇情有独钟,南浔,却安静地隐在湖州的一个角落里,它是頔塘故道造就的水乡古镇,这就是申遗的资本。</p> <p>南浔是个美丽的小镇,它既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又有苏州园林的风韵。虽然只有一天一夜的时间,但也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