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黎民的美篇

花都黎民

<p>最后的老师(473字)</p><p>  文/周德富</p><p> </p><p>  她解下围裙,略一欠身,说:“您吃饭吧。”</p><p>  他端起碗,夹了几片炒洋芋,津津有味地吃着。</p><p>  她坐在小院里,身上披着朦胧的月色。</p><p>  他放下碗走过来蹲在她身边,吸着自制卷烟。</p><p>  她幽幽地说:“当年那场暴风雨,是您撑在水里,不让我下来,咬着牙挣扎着蹚水,差点被冲走……”</p><p>  他淡淡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你还记得?”</p><p>  她有些激动:“咋能忘呢?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得呢!那年冬天,我穿着奶奶的一件破夹袄,冻得直打哆嗦,是您脱下自己棉袄,穿在我身上。那年春天,您带着我们去田野上放风筝,你还写了一首风筝诗,说我们是风筝,您是线……”</p><p>  他轻轻一叹:“一晃好多年过去了……”</p><p>  她也轻叹一声:“是啊,如果不是您,我现在肯定还在吃糠咽菜,甚至目不识丁。所以,我想请您去我的传媒公司做文案……”</p><p>  他说:“你知道,我的根已经扎在这里,我离不开的……”</p><p>  她打开行李箱:“这是给您买的南极羽绒服,金盾西装……”</p><p>  他连连摆手:“不要!不要!你花这么多钱给我买衣服,不如多买些儿童棉衣、棉裤、棉鞋,马上要过冬了,孩子们又要受冻了……”</p><p>  她哽咽地说:“老师啊,您忘了,这个教学点已经撤掉了,您也被辞退了……”</p><p>编外教师(546字)</p><p>  文/周德富</p><p> </p><p>  嵯峨的天竹峰下二屯岩苗族村落双语教学点。</p><p>  清晨,杨老师庄严的声音响彻山谷:下面开始升国旗、唱国歌——</p><p>  晨风吹拂他花白的头发,鲜红的国旗冉冉上升。</p><p>  杨老师十八岁高中毕业,决心回家教苗家娃学文化,腾出家里的堂屋做教室——创建金兰镇第一个苗汉双语学校。然后挨家挨户去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读书……</p><p>  “这节课,我教大家学跳传统芦笙舞,大家仔细看动作示范,掌握动作要领。”</p><p>  课堂上,他先用苗语教孩子们学数学,再教汉语。课间,他教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p><p>  虽然他只会几首儿歌,两段舞蹈,学生却是百听不厌、百看不烦。</p><p>  一天夜里骤降大雪,有个住校生感冒高烧不退,外边的大雪封了崎岖山路。杨老师整夜陪护,熬到天亮后,就自己背着这个学生深一脚浅一脚地到十多公里外的镇卫生院。</p><p>  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杨老师像杆不倒的旗帜,一直深深地插在二屯岩苗族村落双语教学点,三十多年不动摇。</p><p>  杨老师的事迹终于传了出去,有记者前来采访:“杨老师,您坚守这个穷山沟三十多年,图个啥呀?”</p><p>  杨老师腼腆地回答:“为了山里娃不当睁眼瞎,为了让他们走出大山。”</p><p>  记者又问:“您这么辛苦,每月多少工资?”</p><p>  “我……我只是个编外老师……”杨老师眼含泪花,好像欠了谁的陈谷子烂芝麻,“我自己种地,乡亲们不富裕,还每月凑几十元给我发补贴……”</p><p>一节思修课(570字)</p><p>  文/周德富</p><p>  李老师走进九(3)班教室,点开屏幕,说:“请同学们看看,40年前一个大雨天,一个男人在路上碰到一个没带雨具、还抱着孩子、背着包的女人。他主动上前把雨伞递给女人,并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p><p>  张东最先站起来:“这男人是人贩子,想用这种方法哄骗那个女人。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跑。”</p><p>  李南站起来,摇头晃脑:“答案很简单,因为女人长得漂亮,男人早看上了她,苦于一直找不着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教室里一阵大笑。</p><p>  “错!错!错!你们都忽略了女人背上那个鼓囊囊的包。那个男人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东西。”学习委员王杰站起来说。</p><p>  “还有没有其他答案?”老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大家。</p><p>  教室里一片寂静。</p><p>  这时,站在门外听了多时的老校长走进教室:“大家的发言都很好,我想听听正确答案。”</p><p>  李老师大声说:“这个男人是学雷锋做好事,他不仅无偿把伞让给女人,还送他们母子回家。”</p><p>  教室里一片哗然,同学们纷纷说这不现实。</p><p>  李南声音最响亮:“那女人的丈夫呢?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p><p>  老校长一直沉着脸,待大家静下来之后才缓缓地说:“你们大概都不会相信,40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很多人都做过在今天看来不现实的事情。那时候,每个人都以学雷锋为荣!”</p><p>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p><p>  一道霞光照进教室,带来一片光亮。</p><p>  </p><p>  偷瓜(599字)</p><p>  文/周德富</p><p>  中秋节吃过晚饭,我邀约小明去“偷老瓜”。“目标”是白天侦察好的王大伯家。他家的瓜藤爬上牛圈房,结了个又长又大的老瓜。</p><p>  到达目的地,小明放哨。我轻脚轻手爬上牛圈房,扒开老瓜叶,扭断老瓜藤,伸手去提,提不动,双手去抱,还是抱不动。使劲一蹬,一脚把房顶踩了个大窟窿。圈里老黄牛受到惊吓,发出“哞哞”的叫声,不停地用牛角拍打牛圈门。</p><p>  小明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我一只脚卡在房上,还没抽出脚,就被王大伯雪亮的的手电筒光照得睁不开眼,被他逮了个正着。</p><p>  王大伯扯着破锣般的嗓子喊:“小崽子,想偷我家的老瓜?抱不动吧?”</p><p>  我结结巴巴:“大伯!我我我……”</p><p>  “快下来吧!灯笼挂高点(看着点),把屁股摔成两瓣可别怪我!”王大伯嘿嘿笑着。</p><p>  他的笑声缓解了我的紧张,我顺从地爬下来,耷拉着头,不敢看他。</p><p>  “为啥子要偷我家的老瓜?同伙是谁?”王大伯和气地问。</p><p>  “是小明,他怕,跑了。”我怯怯地说。</p><p>  “偷瓜去做什么啊,你们?”</p><p>  我嗫嚅道:“教我们语文的田老师都三十多了,还没有生娃。听人说,把八月十五偷来的老瓜扮成瓜娃子放在她卧房里,明年就可以生个胖娃儿……”</p><p>  “哈哈!”王大伯笑了,“听谁说的?”</p><p>  “村东头靳老祖说的,她说可灵了!”</p><p>  “真是的,咋不早说,我摘了送给你们不就完了,还要晚上来偷?”</p><p>  王大伯戳了我的鼻梁一下:“等着,我去拿下来给你。”</p><p>  我背着老瓜,在铺着银色月光的小路上蹦蹦跳跳地跑回家。</p><p>  第二天,我和小明将精心打扮的瓜娃儿送给了田老师…</p><p>  </p><p>棋逢高手(588字)</p><p>  文/周德富</p><p>  张校长棋艺高超,在县城教育界无人不晓。</p><p>  一次,张校长带领老师们下乡走访帮扶贫困儿童,听说村中有一老头,人送外号“第一棋手”,张校长技痒,遂邀老头连弈三盘。</p><p>  费尽心力,总算下了个一平二胜,张校长笑道:“老先生!承让!承让!”。</p><p>  随后,张校长兴高采烈地帮扶贫苦儿童,做得比以往都扎实。</p><p>  年底,张校长去一个老师家吃寿宴,路过此处,又技痒去找老头。</p><p>  老头笑眯眯地说:“你是贵客,请坐。稍等片刻。”说完径直走出去,拿来木质棋盘和一颗钉子、一把锤子。看到张校长疑惑不解的眼神,老头说:“你是贵客,主人让客三千里。”说完用钉子把黑方老“将”钉死,意为没人能将到他的军!</p><p>  这下激怒了张校长,他使出浑身解数,想狠狠教训教训这狂傲的老头。</p><p>  冬天的太阳暖烘烘的,老头摆好棋,张校长直接开杀。张校长先一狠招“当头炮”,老头一招“上马照”,两人来来往往杀得昏天黑地。这次无论张校长怎样频频使出狠招、大招、怪招、甚至杀手锏,老头都在不经意间化险为夷。</p><p>  结果,张校长一败涂地,再败无语,三败走麦城。</p><p>  张校长诧异道:“老人家既有如此高超棋艺,上次何故连连谦让在下?”</p><p>  老头拈须笑道:“上回,您有任务在身,走访帮扶贫困儿童,功德无量,我要表达对您的尊重。这次,你们是要去吃寿宴。现在三令五申,不许请客送礼,你们却置若罔闻。我知道我人微言轻,只能在下棋上放放狠招!”</p><p>  张校长面红耳赤,抱拳道:“老先生,受教了!我们这就打道回府!”</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