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案例一 案例二 <p> 学习收获:初入区域,一直处在高控的固化状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区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感受到幼儿园是自己生活的地方,能做自己选择的事,能和他人互相协调,形成自我,这些都是发展幼儿各种能力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就像董教授说的,孩子出现与规则不一致的情况,说明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丰富经验,提升认知。对于活动前的计划环节,我认为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有利有弊,就像老师说的隔间段而行,看情况分析。</p> Part 2 技巧一:通过材料指导 技巧二:通过同伴指导 技巧三:通过参与活动指导 <p> 教师通过参与幼儿的活动指导,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充分的观察和分析。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并从幼儿的角度衡量是否需要帮助,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介入指导方法。在这里介绍三种实用的方法,大家不妨试一试哦!</p> 技巧四:通过引导讨论指导 <p> 以上是对区域活动指导与介入技巧的总结,对于我而言,本身对于观察指导不是很好,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通过这样总结,能够更直观,全面的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能技巧。</p> Part 3 <p>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给了我强烈的震撼。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也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p><p> 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孩子们都会有优缺点,关键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长起来。就像陶行之先生说过的,“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p><p> 一部值得我们观看的影片,更值得我们品味。</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