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每年的茶季总说要跟江师傅进山去看看,每次总有事情耽搁了,今年我们非常认真地约好,无论如何一定要去看看,这次终于成行。</p> <p>江师傅的大名叫江志荣,是我认识的朋友里,会做茶之中最能说茶的,会说茶之中最能做茶的,堪称有理论有实践的茶人。我喜欢刨根问底,他总能从容应答,这么多年来,关于茶的问题似乎从来没有问倒过他。</p> <p>每到茶季,江师傅总是忙的不可开交,经常是几天几夜没睡觉,眼睛是红的,声音是哑的,胡子拉碴,从茶季前的巡山,採茶,做茶,一个多月的时间吃在山里,睡在场里,像个原始人。</p> <p>每到茶季,请他帮忙做茶的人太多了,都得提前预约。他一会儿在武夷山,一会儿在建瓯,一会儿在建阳;今天在巡山,明天在採茶;早上在山上,下午在茶厂;不是在做茶,就是在做茶的路上。</p> <p>早年,他的父亲是南平地区的土产公司经理,1972年成立茶叶局,负责制定检验茶的等级标准。</p> <p>受父亲的耳濡目染,江师傅从小就喜欢茶,对茶的品鉴识别表现出过人的天赋。</p> <p>大学他报考的是省农大的茶专业,毕业以后回到南平地区指导茶农种茶做茶,常年行走穿梭在武夷山、建瓯、建阳的乌龙茶区。</p> <p>土壤检测,水土保持,品种改良,从大的生态环境,到小的种植技术,从传统的制茶技艺,到新工艺的应用,他对每一种茶的茶性都一清二楚,对每一道制茶的工序都了如指掌。</p> <p>他对闽北的茶山茶园心知肚明,哪里的山场好,哪里的水仙醇,哪里的肉桂香,什么茶是什么茶和什么茶嫁接的,什么茶是有性繁殖的,什么茶是无性繁殖的……他知根知底。</p> <p>江师傅对茶的林林总总,对乌龙茶区的山山水水实在是太熟悉了。江师傅做茶有自己的原则:不好生态环境的茶青他不做,不到最佳生长状态的茶青他不採,过分追求产量和商业利益的茶事他不接。</p> <p>视频:江师傅带着我去巡茶山</p> <p>他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追求自己的完美和极致。他把茶看成一种有灵性的生命体,把做茶当成一种修行,当成一种信仰,他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这应该就是我们说的工匠精神吧。</p> <p>江师傅没有什么特别炫耀的头衔和光环。但是找他做茶就是要早早预约排档。他做的茶就是好喝,不愁卖。</p> <p>这次上山听一个茶老板说,去年江师傅帮他做的一批茶,广东客人非常喜欢,今年指名道姓的一定要。茶老板只好早早地带上老婆孩子登门恳求江师傅百忙之中挤点时间,帮帮他。</p> <p>同样的茶青,同样的时间,在同一个茶厂里,不同的师傅做出的茶是很不一样的。这次跟着江师傅随着他转战了好几个茶山、茶厂,品尝了好几个茶师做的毛茶,同样的山场,同样的茶青,做出来的茶大不一样。</p> <p>有的香高,有的香低,有的香气沉在水里,有的香气漂在面上,有的水厚,有的水薄,有的柔顺,有的张扬,有的鲜爽,有的馥郁……千差万别,各有滋味。 </p> <p>视频:品鉴刚刚做出来的几款毛茶</p> <p>做一泡好茶从种植开始,自然生态环境是前提。</p> <p>唐朝陆羽的《茶经》就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p> <p>江师傅带我们去的几个点都是自然生态环境很好的高海拔山场,负离子含量很高,山体植被很好。</p> <p>视频:生态环境优美的建瓯玉山镇筹岭茶山</p> <p>岩石砾壤遍布,种植的茶树多是二三十年树龄的水仙和肉桂。在山上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甜的,人尚且如此,茶应该感觉更好。</p> <p>让我印象深刻,感觉特别良好的有两个茶山。一个是建瓯玉山镇的筹岭,海拔1180米,不仅生态好,而且非常美。</p> <p>二三十年的高山老枞水仙,树壮叶肥,树干上满是青苔,抬头低头,前瞻后望,置身其中,沉浸其中,让人忘却旅途跋涉的劳累。</p> <p>视频:江师傅带我们到高海拔水仙茶山</p> <p>另一个是建瓯东游盛地的洋面山,海拔也一千出头,对面就是福建第三高峰一千四百多米的仁山,从建瓯县城盘山转了八十几公里,才到茶山的脚下。</p> <p>这里的村庄叫欧头,顾名思义就是建瓯的头了,翻过山就是屏南,整个村庄只有十几户人家,没有旅店没有饭店,我们吃住都在村民的家里。</p> <p>村后是唐代名相魏征当年避难的地方,魏征后人清朝时建的祠堂和廊桥依然还在,远远望去就感觉是个风水宝地。</p> <p>这里种植茶叶的历史十分悠久,环境十分优美,在武夷山脉东南面,是史载的北苑贡茶和龙团凤饼的发源地。 </p> <p>“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建瓯采制茶叶始于商周,得天独厚的种茶自然生态,使历代名茶层出不穷。</p> <p>唐末五代闽龙启元年始创北苑御茶园,优良品质获得42个皇帝的亲睐,历经六个朝代,持续御贡458年之久,在中国茶史上有着最为璀璨的一页。</p> <p>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p> <p>北苑贡茶产品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青褐油润,香气浓郁持久,具有花果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肥厚软亮,绿叶红镶边。内含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物质。</p> <p>跟江师傅到茶山,他教我们怎么採摘茶叶。他说:一般在新梢顶叶开始形成中开面,即第一片叶子相当于第二片叶子三分之二时就可以开始采摘了。</p> <p>视频:江师傅教我们採茶</p> <p>採摘时一般取一芽两叶,要根据每一个茶山的不同位置不同的生长情况及时分批地採摘,采茶时间最好在早晨太阳晒干叶面露水后开採。</p> <p>到了茶厂江师傅教我们做茶</p> <p> 江师傅说:做茶的第一步是萎凋,也叫走水。走水要走的充分,要让茶梗的养份反复充分地输送到叶片上,做出来的茶才有滋味,才有厚度。</p> <p>萎凋有日光萎凋和室内萎凋,即晒青和晾青交替进行,控制好萎凋程度是关键。</p> <p>接着是摇青。摇青和静置(指二次摇青之间)交替进行,摇青过程伴随走水现象,静置中出现返青现象(还阳或返青,即茶人说的做茶时茶叶的死去活来)。</p> <p>摇青方法有手工水筛摇青、摇笼摇青和摇青机摇青。做青原则是摇青时间逐次增加,静置时间逐次延长,摊叶厚度逐次增厚,发酵程度逐次加深。摇青和静置的过程是最漫长,最考验制茶师傅的了。</p> <p>空气中的温度湿度,茶叶的湿度温度,摇多长时间,静置多长时间,摇几下,摇多久,发酵程度的把控都要非常精准。好的师傅抓起一把茶青闻一闻揉一揉,根据茶青的气味,温湿度,柔顺度,就能做出准确的判断。</p> <p>摇青摇至恰到好处,就要杀青了。有锅式杀青和滚筒杀青,杀青要求高温、短时、杀透、杀匀(杀青温度一般要达到350度左右,时间大约在4到5分钟),这样才能把茶叶的品质锁住。</p> <p>杀青完,趁着叶片温热柔软就要立即开始揉捻。基本要求是重压、温揉。现在的 揉捻基本都是用揉捻机,七八分钟时间就成型了。</p> <p>接着就是两道的烘干,一般湿度控制在7%-8%左右,这样乌龙茶的毛茶就制好了。</p> <p>视频:杀青——揉捻——烘干</p> <p>毛茶还带着茶梗和黄片,喝起来别有一番滋味。</p> <p>江师傅做的毛茶,你能喝得出大自然的味道,感受得到原生态的气息,那清新、鲜爽、浓郁的感观享受,就像我当年在采访啤酒厂,从生产线上喝一瓶未经高温蒸煮的鲜生啤的感觉。</p> <p>视频:品尝江师傅做的肉桂毛茶</p> <p>这种享受你不在制茶季,不在茶厂是享受不到的。几天来喝了无数款高品质的毛茶,那感觉比在城市里喝高价位的名茶还要刺激还要兴奋。</p> <p>毛茶制成之后还要经过挑拣,剔除茶梗和黄片,再经过多次烘焙,一套完整的制茶工艺就完成了。</p> <p>烘焙是最后一道工序,传统工艺用碳焙,现代工艺用电焙。一泡好的乌龙岩茶通常要焙好几道火,小火慢炖,往往是造就一泡好茶的基本手段,焙火的技艺也往往能成就一个好的制茶师傅的名气。</p> <p>视频:江师傅碳焙肉桂茶</p> <p>江师傅说做茶如果简单概括就八个字:看茶做茶,看天做茶。看上去非常简单,可是真正领悟其中真谛,真正能看茶做好茶,看天做好茶的是难之又难。</p> <p>视频:江师傅谈做一泡好茶的标准</p> <p>茶是有灵性的,种茶做茶都要怀有一颗怜爱心、敬畏心,要遵循茶的本性,依性顺势而为之,充分激发它的内涵物质,彰扬它的优越个性,不仅要把它表现出来,还要把它保持住,才能呈其美,尽其善,做出一泡好茶。</p> <p>几十年来江师傅心里只有茶,有关茶事他总是亲力亲为,可喜的是他今年收了三个徒弟,正式开始传帮带,三个徒弟都是90后,都是当地人,都有一些做茶的基础,江师傅种茶制茶的经验可算是后继有人了,为他高兴,也为茶高兴。</p> <p>视频:江师傅带领三个徒弟做茶</p> <p>江师傅微信名叫——茶如人生。</p><p>他的人生正如茶——俭清和静。</p> <p>刚刚写好这篇文稿,巧了!联合国把今天确定为“国际茶日”。</p> <p>习近平致信祝贺说: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国际茶日”的设立,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的认可与重视,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p> <p>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 </p><p> 平常心,造万千世界。</p> <p>一壶清茶品人生,半卷闲书观古今。春风拂去凡尘事,细雨正好润禅心。</p> <p>编写于首个“国际茶日”</p><p> 2020.5.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