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清和他的小说

行者

<p>  最近在网络上读迟守卫大哥(池清)的长篇小说《蓝潮》感受颇深。首次读池清长篇小说《兵团缘》是在2015年的夏天,因去上海女儿家,随身就带上了《兵团缘》这部小说。在上海闲来无事时我就翻阅这部小说。那知,这一翻阅就一发不可收,我被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住,甚至有时忘记了吃饭。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部30多万字的小说。</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时隔六年后的今天我在网络上又读到池清刚发表的长篇小说《蓝潮》,这部小说56章节,40多万字。对此,我衷心祝贺池清大哥新作的发表,同时对池清大哥用顽强的毅力和辛勤劳动成就了自己的心愿,我深感其不易和佩服,了不起。</span></p> <p>  迟守卫大哥(池清)今年71周岁,他依然笔耕不辍,孜孜不倦,令人敬佩不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少时与迟守卫大哥同住湖南路51号三楼紧挨门。迟守卫大哥长我5岁,文革时期的迟大哥就显现出写作的能力。文革初期六十年代,我母亲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发言稿,文章等都是请迟大哥代笔或是修改的。七O年迟大哥去了莱阳生产建设兵团,成了知青。我俩的接触就少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迟大哥在上高中时,不但学习优秀,而且蓝球打的也很棒,是校队主力。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经常言传身教我如何打球,让我也参与和一些大的学生一起打球,我也经常去看他参加的蓝球比赛。逐渐我也热爱上打篮球这项运动,进步很快。一九六九年我也上中学了,很快我也成为校篮球队的队员。现我也是60多岁的人了,这几年还常常和一些年轻人打打篮球,活力依旧,使我终身受益匪浅。再后来我也参加工作了较少能見到迟大哥的面,很多年虽来去匆匆,但从勿相忘。</p><p>&nbsp;&nbsp;&nbsp;&nbsp;&nbsp;颇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只是近几年我俩才有了联系,并阅读了迟大哥所著两部作品《兵团缘》、《蓝潮》。</p> <p>  我总的感觉是池清的两部长篇小说创作源泉,源于生产建设兵团生活经历和长期在企业工作实践所得。因此,两部小说的启迪性和艺术特色都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特别是小说中作者对细节的描述是非常到位的。如:《兵团缘》描写在果园劳动中对每一颗果树剪枝不同,对果树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小说里都有详细的描写,若没有经历就不可能描述的如此详尽。《蓝潮》中作品对语言应用细腻,有地方特色如“别叨叨,”“真拉撒”等方言,丰富了语言的趣味性,让读者很有亲切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说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是两部小说共有的特点,这源于作者早年兵团生涯和最基层的劳动体验,他以高度凝炼的描写手法,反映了事物从表面到本质,既不脱泥带水,又言简意赅。艺术的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这也是作者小说创作上的一大特点。</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学生青年在五年的兵团生活中,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这期间他是经过艰苦的磨炼和痛苦的思想改造,让自己的行为、思想从一名学生脱胎换骨,成为一名有文化的劳动者,那个年代以突出政治、崇尚英雄、辛勤劳动来证明自己和经受考验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正因为从那个年代过走过来的人,池清的小说语言严谨,所描写的历史性的事件是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和考验的。即不虚无缥缈也不无限夸张,在现实生活中总能看到和找到这样、那样的点点滴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兵团缘》“是一部描写知青生活的里程碑”作品。五年的兵团生活,在</p><p>人生的道路上并不算长,但却是刻骨铭心的。军人般的组织纪律性,每天披星戴月,日日夜夜的劳作。在果园剪枝、锄地、打药、施肥,还有烧窑、彻砖、推砖、运砖无不尽透了知青的辛勤汗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当初学生般的浪漫和理想,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艰苦生活的年代、繁重劳动、还有添不满的肚子、经常不变的饭菜,都极大考验了知青的耐受程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说《兵团缘》又从另一个层面描写了兵团知青吃苦耐劳、艰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幢憬,有了思想上的升华。一部分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一部分人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层面、一部人成为党的骨干一分子,还有绝大部分知青对自己的知青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们的点点滴滴都给后人留下了红色的亮点。这也是《兵团缘》这部小说的主题所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蓝潮》是池清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其以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北方某港口为背景,着力描写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是如何摸着石头过河中产生的矛盾和各方利益冲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工业企业题材的小说影响力不是那么广泛,小说也很难写,往往对读者也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此,没有在企业深入生活和体验的人很难写出有深意和影响的作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但池清既有知青生活经历又有在企业长期工作的磨炼。因此,池清很好地把握了企业在改革发展阶段脉络,能有的放矢,从不盲从。池清在企业也是从最低层做起,他最了解基层,他的小说对基层的描写是轻驾就熟的,不露痕迹,没有雕琢,自然流露。几经周折和努力他成为企业内主管宣传口的优秀领导者,是金子总是发光的,这无不与其生活阅历密不可分。在小说众多人物当中都有池清的身影存在,甚至是无时无刻的,很好地刻化了一名政工干部的形象。</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说《蓝潮》中企业改革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国营企业内部关系纵横交错,复杂多变,领导干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以党委领导为核心的作用”如何发挥,“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由谁来主导,谁来协调都成为焦点,说到底企业管理经营谁说了算。这在当时都是没有很清晰的界线。企业架构设置,人事制度改革,财务大权谁撑控,利益分配等都是“核心”与“中心”争议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p><p>&nbsp;&nbsp;&nbsp;&nbsp;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展宏业、陈善文、郭敏、彭程辉、刘长城等人物都是小说《蓝潮》中的典型人物中的典型。小说以这些人物为主线展开的矛盾冲突,始终是跌宕起伏,明争暗斗,纵横交错,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其残酷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作品有时通过人物以大段的内心独白展示矛盾;有时以人物直接的碰撞擦出火花;有时放暗箭伤人;有时以独断专行的方式维护少数人的利益。总之小说人物之间矛盾冲突,让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随着矛盾冲突的加剧,读者的内心世界也是不平静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说的作者善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事件娓娓道来,从而留下伏笔,让人有惊喜之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说《蓝潮》中作者热情讴歌了个海港干部和码头工人面对改革的艰难曲折性,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勇气,矢志不渝坚强的意志和百析不回的献身精神,都给后人留下了保贵财富。极大丰富了企业发展继续前进的宝贵经验。</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因此,小说《蓝潮》的时代性和进步性是值得肯定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没有一个人是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池清还写了大量的文学报道、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池清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他没有消沉。虽有痛苦,但他能从痛苦中走出来,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成为有影响力的作家,现为青岛市作家协会成员。</p><p>周永利(行者)</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20年5月20曰于家中。</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