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框架体系

斑芝树

<p>学校文化是立校之魂、治校之本,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是师生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提升教育内涵品质的重要途径。</p> <p>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通过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三个层面的构建潜移默化地变革师生的生活方式,改善其生活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外化——内化——外化”的策略,建立学校文化,让文化充溢在校园生活中,让校园生活彰显文化的意蕴,进而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舒展成长。</p> <p>办学理念:启蒙养正 知书尚礼</p> <p>启蒙养正:[元]刘埙《隐居通议·论悟二》:“及既得师启蒙,便能读书认字。”《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释义:开导蒙昧,涵养正道,使之明事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p> <p>知书尚礼:《后汉书 . 朱祐传》:“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左传. 定公四年》:“无敖礼,无骄能。”释义:进而崇尚各种礼节,尊重道德规范,为人做事遵守法度;崇尚做一个有礼法的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p> <p>校 训:明理&nbsp;诚信&nbsp;笃学&nbsp;创新</p> <p>明礼:“礼”见《周易.序卦》传通“履”指行为,足所依也,引申为“明理”指有礼数和礼节,敬重的态度、言行。本义指通过教育养成习惯,学会做人,存在于生命的活动中。 诚信: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信 是什么?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笃学:指的是专心好学。语出《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创新:亦作“剏新”。创立或创造新的。《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据《春秋》, 仲子 非 鲁惠公 元嫡,尚得考别宫。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p> <p>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了给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让他们从小“懂礼”、“知礼”,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我校从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就餐礼仪、穿着礼仪、尊师礼仪、人际交往礼仪、升旗礼仪、活动礼仪、接待礼仪等方面,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经典古诗文诵读,学校特色社团开展等“明礼”教育,进一步诠释“启蒙养正,读书尚礼”的办学理念。</p>

礼仪

尚礼

启蒙

文化

学校

师生

明礼

诚信

校园生活

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