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是新增了习作单元(从四年级开始),站在指导习作的角度,统整出可学可仿的习作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与利用。从精选的两篇课例,到“交流平台”的学法总结提炼,继而在“初试身手”中结合具体的情境运用写法尝试练笔,再到两篇习作例文中比较学习,更进一步地学习掌握某项写作方法,最后较为清晰地加强单元习作练笔,如此循序渐进,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策略,给我们一线老师一根更加有效指导学生作文的指挥棒。四下五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表达训练要素是学习按浏览的顺序写景物。《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因假期里做过预习作业,课文较熟悉,将“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落实到文中学习,并体会如何写出景物特点写出感受的,学生大多学得有兴致,书上圈圈画画,朗读交流,比较顺畅。过了一个周末,早读时让学生将前两篇课文读了一遍,自己试着比较写法上的异同。语文课上,在一番引导下,与学生们一起总结两篇名家写景文的写作技巧,并联系以往所学所读的写景文加以完善。在大家的交流与补充中,达成了共识,列于黑板:</p><p>1、按一定的顺序来写:①变化的顺序,如《海上日出》《观潮》《火烧云》(观察点是固定的,在船上观察、大堤上观察、院子里观察);②游记按浏览顺序写(又叫移步换景,观察点在变换),如《金华的双龙洞》,走到哪儿写到哪儿,所到之处非常清晰有条理;③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仿写的作文《美丽的青衣江》;④空间顺序,四年级上期练习将教学楼作为中心点来介绍我们的学校。本期第2课《乡下人家》,将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结合。</p><p>2、抓住景物特点写,做到详略分明,印象深刻的景物具体写,把体验与感受融于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p><p>3、游记中巧用过渡句,景物描写衔接自然,行踪路线清楚。</p><p>4、开头与结尾简洁,开篇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做什么,直接点题;结尾《海上日出》以反问句表达感情,《记金华的双龙洞》“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与前面进洞相呼应,没有一句废话。</p><p> </p> <p> 小结出两篇写景文的习作密码,“交流平台”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交流主场,习作中有范文有方法,为“初试身手”的练笔垫定了基础。本单元主要学习用游览顺序写游记,将《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运用初体验。我先让学生说说“初试身手”的要求,再分组画出参观线(分别从南门、北门、东南门进入园中),选出三名代表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参观路线,当小导游指着屏幕上的游览示意图介绍自己游览的顺序。出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知怎样表达自己的行踪,最多只能用“接着……”“向前走……”“出了……来到……”来转换景点,如果不看示意图的话,真难辨清方向。示意图旁边的小泡泡为学生当向导,读一读,巧发现:如何用好过渡语说清位置地点的变化,交代清楚浏览顺序?要有方向的词语,如往西、向北、左(右)转……继续引导,游览游览边走边看,当然少不了表示动作的词,如来到、穿过、经过、绕过、走过、沿着……举例引导:“出了芍药园,沿着小径向北走,便来到翠绿的松林。”“从北门绕着天鹅湖往东走,就看到纪念馆了。”孩子们结合自己画的路线图,用好过渡句第二次练习说一说,然后请了一名学生上台交流,表达更清晰了。</p><p> 习作单元,及时练笔就是最好的语用。这次,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游览顺序写一篇完整的作文,将印象最深的“天鹅湖”或“郁金香园”作为重点来写,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天鹅湖周围及湖中的景物,也可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几幅郁金香的图片来写在郁金香园看到的景象,从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描写。结合黑板上总结方法构思。又利用了一节课(个别语言丰富的孩子用了近50分钟),学生随堂完成了一篇植物园游记。 </p> <p> 批阅这次作文,学生基本上能按自己画的路线图进行介绍,大部分学生详略分明,有主有次,描写郁金香园时从整体再到部分,抓住颜色、花形具体来写,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句生动,有的还联想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但不足的仍是过渡语表达不清,转换时没用表示方向方位的词,即使能用动词也非常单一重复。这确实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难点,一是学生的方位感不强,景点多地点变化多,增加了难度;二是学生平时游玩时关注点在玩上,没有怎么留意自己的浏览路线,缺少经验,平时生活用语中几乎未使用。可见,知道与表达之间存在屏障。这次初试身手,提醒我在接下来的两篇习作例文的学习中,侧重引导思考过渡语怎么写表达更清楚,怎样写好景物与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