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故宫,在近600年的岁月里,承载着国家记忆,延续着中华文脉,撑起了一城一国的魂与魄。在紫禁城中,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与雄伟华丽的故宫宫殿相比,角楼如静静躲在一角的沉默者。其实,故宫角楼的建筑构造是世界罕见的,是无与伦比的,是独一无二的。</p><p><br></p> <p><br></p><p> 角楼位于紫禁城城墙四角,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屋顶有三层,上层是纵横搭交的歇山顶,由两坡流水的悬山顶与四面坡的庑殿组合而成,因这种屋顶上有九条主要屋脊,所以称做九脊殿。</p><p><br></p> <p><br></p><p> 紫禁城垣四隅之上的角楼,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角楼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防卫设施。</p><p><br></p> <p><br></p><p> 明朝的燕王朱棣在南京做了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候的老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宫。</p><p><br></p> <p><br></p><p> 朱棣告诉这个大臣:要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并且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是要杀头的!”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p><p><br></p> <p><br></p><p>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八十一家大包工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三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四座怪样子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p><p><br></p> <p><br></p><p> 三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一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喘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p><p><br></p> <p><br></p><p>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p><p><br></p> <p><br></p><p> 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p><p><br></p> <p><br></p><p>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了:“人们都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p><p><br></p> <p><br></p><p> 可是他还没说出嘴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啊、柱啊、脊呀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p><p><br></p> <p><br></p><p>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楼阁啊,”</p><p><br></p> <p><br></p><p> 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今天还存在的角搂,据说那个卖蝈蝈笼的老人就是鲁班爷。</p><p><br></p> <p><br></p><p> 有人说,故宫角楼是位老者,她既可以俯瞰宫内的风云变幻朝廷更迭,又可以俯瞰市井百姓的平凡生活。有人说,故宫角楼是北京最美的地方。站在故宫筒子河边欣赏故宫角楼的美景,感觉和触摸故宫角楼的美丽大气、端庄精美和沉静睿智。</p><p><br></p> <p><br></p><p> 那个时刻,人们会感觉到角楼的美丽,会使人产生短暂的思想停滞,你不知如何去用文字赞美她,也不知如何用语言去形容她。</p><p><br></p>